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3680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答案】1A 【解析】语音的考察是汉语中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要求,以纠正南腔北调的方言。如今的初中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正规的普通话教育,做此题应该不会太难。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

2、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项:正确读音:yn/ yn ju /jio tio/ dio,每对读音都不同,答案选A; B项:正确读音:r/ nu sh /sh du/ ch,其中,侍奉恃才傲物,读音相同;C项:正确读音:k/ qi png /bng d/ d, 其中,置之度外度日如年,读音相同;D项:正确读音:p/p zh/shn p/ f, 其中,譬如偏僻,读音相同。【注意几个易错音】咬文嚼字,亦作

3、“咬文啮字 ”。拼音:yo wn jio z。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但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实际上,“咬文嚼字”原来就是指词句上的推敲,是一个褒义词。相形见绌,拼音是xingxngjinch,汉语成语,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成语辨析:正音:相,不能读作“xing”;绌,不能读作“zhu”。读音:ch。辨形:绌,不能写作“拙”。且“拙”读作“zhuo。辨析:“相形见绌”和“黯然失色”都可表示“相形之下显

4、得不够”的意思,常可通用。不同在于:“相形见绌”语义比较轻,是直接陈述性的。“黯然失色”的语义重,是形象的比喻。“相形见绌”一般不能用于表示“失去颜色、暗淡无光”的意思,“黯然失色”则可以。【造句】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虽然不错,可与二班比较,就相形见绌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敬畏自然严春友前仆后继,读音qin p hu j,汉语成语,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出自祭梓潼神君文。辨析:近义词:踊跃不断。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前仆后继不要写成前赴后继,两者意思虽然相近,但有区别。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

5、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2)善用排除法。(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i、狰zhen;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an、陷xian、焰yan、旖yi、嗔chen。(2)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3)注意

6、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a,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a,关卡、发卡、卡壳。(4)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a,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a或ha;“露”,书面语中读lu,口语中常读lou。(5)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an议、巷hang道。【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C

7、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答案】2B 【解析】错别字考察,主要是对汉字书写习惯的考察。如选项A中天燃(然)气,选项C中的谈笑风生(声),选项D中的水龙(笼)头,而正确答案选项B中的“食不果腹却是一个大陷阱,一不小心就被套中。A项:松驰-松弛;C项:谈笑风声-谈笑风生;D项: 水笼头-水龙头。【注意几个易错字形】松弛,指减低紧张程度或减小压力,引申为松懈、懒散。出自曹禺的雷雨等。弛:基本字义:1.放松,松懈,解除:松。废。惰(懈怠)。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2.延缓:期。谈笑

8、风生,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出自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易错:谈笑风(声) 应为 谈笑风(生)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答题技巧】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9、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如本题A项浮燥浮躁(“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古诗文默写(8分)(1

10、)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答案】3(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

11、句子和理解性默写的能力。(1)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2)(3)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但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秉”“敝筐”的写法。小题(2)注意“奉”“若”的写法。小题(3)注意“烛”“婵娟”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名句赏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是: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

12、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

13、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

14、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答案】4(1)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第一幅图,是考查

15、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内容,要求“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可以结合图画中的“星期五”谈故事情节,直到他来到孤岛的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并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第二幅图,是考查格列佛游记,要求考生根据图画中的格列佛被五花大绑的画面来简述相关的故事情节,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

16、、污蔑等。【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悟彻菩提真妙理 尸魔三戏唐三藏【答案】(2)尸魔三戏唐三藏 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白骨精化青烟逃走。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悟空苦苦哀求

17、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和主题的把握。尸魔三戏唐三藏的故事中,孙悟空爱打妖怪,专打妖怪。但是在不分是非的唐僧看来却是一个连续打死三个好人的罪恶之人。幸亏孙悟空不跟师傅斤斤计较,不计前嫌。我想我们平时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帮助。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也要向孙悟空学习,不计前嫌,还要作为借鉴,提醒自己不犯这种错误。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让我们知道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蒙骗,特别在如今社会里,有些人的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常常想方设法达到自己不可告

18、人的目的,却使用各种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种利益引诱你,又可能挑拨你和朋友之间的交情。所以人时时刻刻都要擦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答案】5芳香油不同 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1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由“里面藏着芳香油, ,所以香味也不同”可知,第一个空应填“芳香油不同”,以使之与“香味也不同”构成因果关系;由前文“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可知第二个空应填“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以使之与“颜色艳丽、花瓣大”构成对比关系。【名师点睛】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其命题过程是:命题人在预先选好的一个文段中挖去几个句子,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

20、密,语句通顺。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2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的3大步骤,唯有这样,才可能把句子写准写对。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

21、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材料一: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诚心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

22、、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材料三:漫画(见右图)(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2分)【答案】6(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共同点是讲诚信及其意义价值,一句话概括结论: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

23、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名师点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

24、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6分)【答案】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竹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竹笼子上方贴有“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 。【解析】此题考查介绍漫画内容、揭示其寓意的能力。介绍时一定注意禁锢在竹笼子里的人、失信”二字、“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等要素要齐全,寓意“人失信,将寸步难行”。漫画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作者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表达对某些人、某些事的看法。漫画题是国考面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目类型。其实,漫画题的本质就是综合分析类型的题目,漫画就算

25、是一种题干,但是由于其不是以文字形式直观地表达信息,其开放和可联想程度也大大增加,因此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就多了一步转化的过程。由于每个考生的知识储备和阅历不同,因此对于漫画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漫画题是一种新颖题型,解答时应注意事项:第一,全面观察漫画,它包括四个方面:(1)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2)观察画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观察画中对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观察画中的标题。只要全面观察漫画才能准确领会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第二,重视对漫画标题的分析。有的漫画仅从画面是难以确定它要揭示的问题,这时就要重视标题的分析。标题是漫画的灵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第三,联系教材知识

26、,寻找解题依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命题者的意图。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因此,要注意联系教材知识,而且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依据。【名师点睛】漫画题的答题技巧:一、读懂漫画的信息,读懂漫画的标题 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 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二、提炼、升华;整合与重述:提炼、升华 通过以上的“读”基本上理解了漫画的含义和主旨,但从答题角度这还是不行的,要答好题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

27、。这时需要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整合与重述 在对观点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注意信息与原理的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最后用学科术语表达出来。 语言运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

28、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

29、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

30、,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

31、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

32、,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

33、生的四件事。(4分)【答案】7(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一定的线索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件事从第一段“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

34、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加以概括: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第二件事从第三段“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加以概括;第三件事,从原文第6、7、8三段加以概括: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第四件事,从第9段“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35、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和第10段“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加以概括: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考点定位】梳理故事情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情节梳理题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

36、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常考查3种题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1 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

37、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答案】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 流水,正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写作手法,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本题设计巧妙,一个句子就综合考察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本句运用了比喻的

38、修辞手法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名师点睛】正侧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同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

39、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请

40、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答案】9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关键性词语“抹一把泪”“挤出笑”“似问似答”“横放嘴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出女儿和父亲的的心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

41、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10.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通过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把握。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在全文中也起到了诸多作用,并非可有可无。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丰厚。【名师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恩格斯曾倡导“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

42、鲜明”。在一部小说中或是一部戏剧中主人公或主角就是红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绿叶,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的着墨非常少,但他们却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文中的“我”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还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说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在这里通过对次要人物“我”的简单描写,就把菲利普夫妇冷漠无情、虚伪自私的特点充分地衬托了出来。在变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尔德林也起到了很好

43、的衬托作用。从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子到报告“好像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既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这样,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力。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如孔乙己,在酒店这样一个场景里,充分发挥小伙计“我”的作用,通过“我”的

44、耳闻目睹和感受,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孔乙己的个性和悲惨遭遇。由于“我”担当的是只管温酒这样一种清闲无聊的职务,心里很烦闷,因此就有机会观察顾客们的动静,作品通过“我”的眼睛,正面描写孔乙己在酒店里的几个生活片段,突出地塑造了他那迂腐可笑、屈辱自尊的性格。作品又通过“我”的耳朵,听人家在背地里议论,侧面写孔乙己的屡试不第、偷书挨打,概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份、遭遇、癖好,并点明他性格形成的原因。“我”确实是个关键人物,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说出至关重要的话,做出重要的事,掀起轩然大波,把事件推向高潮。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

45、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变色龙一文中,围观者先是起哄看热闹“还有人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当厨师把狗领走后,他们竟然一下子对着首饰匠赫留金哈哈大笑。他们不敢嘲笑警官的多变,而只敢嘲笑倒霉的人这样既让他们非常开心,又无丝毫的危险性。这样一群小市民,虽然脸谱各异,性情有别,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荒唐无聊、奴性十足。他们既为奥楚蔑洛夫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性格提供了典型场面,也展示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中一副真实的画面,深刻地

46、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在孔乙己中同样对“一群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孔乙己生活在众人的哄笑中,他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着全篇,这阵阵笑声中透露出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方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乐和取笑,只有孔乙己到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面上烘托了欢乐的气氛,实际上是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悲凉的意味,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

47、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写了菲力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渗入了铜臭。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漠不关心,中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寻找范进,悉心照顾他。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宣纸的“前世今生”母语通常是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