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中医护理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35一、糖尿病及其诊疗(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点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二者兼有引发。糖尿病时长久存在高血糖,造成各种组织,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慢性损害、功效障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35(二)病因l1 1遗传原因遗传原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最少有60种以上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l2 2环境原因环境原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降低造成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环境原因,使含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个体轻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
2、在免疫系统异常,在一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造成本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细胞。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35(三)临床表现l1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经典“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显著。l2 2疲乏无力,肥胖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疗,体重会逐步下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4/35(四)检验l1 1血糖血糖l2 2尿糖尿糖l3 3尿酮体尿酮体l4 4糖基化血红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l5 5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l6 6血清
3、胰岛素和血清胰岛素和C C肽水平肽水平l7 7血脂血脂l8 8免疫指标免疫指标l9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糖尿病的中医护理5/35(五)糖尿病诊疗标准l1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mmol7.0mmolL L、餐后、餐后2H2H血糖血糖11.1mmol11.1mmolL Ll2 2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候血糖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候血糖11.1mmol11.1mmolL L可可诊疗为糖尿病诊疗为糖尿病l3 3OGTTOGTT试验试验2h2h血糖血糖11.1mmol11.1mmolL L糖尿病的中医护理6/35l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发病年纪轻,大多30岁,起
4、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显著,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l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显著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7/35(六)中医诊疗常见证候关键点l1 1、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l2 2
5、、胃肠实热证:、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l3 3、脾虚胃热证:、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l4 4、上热下寒证:、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糖尿病的中医护理8/35(六)中医诊疗常见证候关键点l5 5、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
6、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l6 6、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l7 7、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细无力。糖尿病的中医护理9/35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l(一)尿量增多l(二)口干多饮l(三)多食易饥l(四)倦怠乏力l(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l(六)视物含糊l(七)皮肤瘙痒l(八)腰膝酸
7、软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0/35(一)尿量增多l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l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l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1/35(二)口干多饮l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l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l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取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l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2/35(三)多食易饥l1.问询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
8、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l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l3.观察统计身高、体重、腰围、臀围。l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3/35(四)倦怠乏力l1.起居有时,防止劳累。l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l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l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整脏腑气血功效。糖尿病的中医护
9、理14/35(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l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l2.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l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l4.遵医嘱穴位贴敷涌泉穴。l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等穴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5/35(六)视物含糊l1.注意视力改变,定时检验眼底,降低阅读、看电视及使用电脑,宜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银杞明目汤等。l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l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进症状。l4.评定跌倒高危原因,落实防跌倒办
10、法。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6/35(七)皮肤瘙痒l1.指导患者洗澡忌用刺激性强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穿棉质内衣,防止搔抓、热水烫洗;修剪指(趾)甲;瘙痒甚者,遵医嘱给予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亦可涂尿素乳膏预防皮肤干燥。l2.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7/35(八)腰膝酸软l1.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食疗方:韭菜炒虾仁,山药芡实瘦肉饮。l2.操演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l3.指导患者按摩腰背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艾灸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l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
11、糖尿病点、肾、胰等穴位。l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8/35三、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l(一)内服中药l(二)注射用药:l(三)中药枕:l(四)特色技术糖尿病的中医护理19/35(一)内服中药l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依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以上。l1.汤剂类: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者宜温凉服;阴阳两虚证者宜温服。l2.口服降糖药注意服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0/35(二)注射用药l1.中成药制剂提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l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12、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l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l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没有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1/35(三)中药枕l遵医嘱将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绿豆皮、葛根碎片、白术等装成药枕,经过药品发散作用以到达清肝明目之功效。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2/35(四)特色技术l1.中药泡洗:适合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取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l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选择耳穴l3.穴位贴敷: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4小时,4周为一疗程l4.艾灸
13、:适合用于阳虚者,遵医嘱取肺俞、脾俞、大椎、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l5.穴位按摩。l6.中药保留灌肠:适合用于消渴病合并肾脏损害者,遵医嘱选取解毒泄浊之剂。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3/35四、健康指导l(一)饮食指导l(二)运动指导l(三)生活起居l(四)情志调理l(五)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预防与处理l(六)糖尿病足预防l(七)自我监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4/35(一)饮食指导l依据身高、体重、年纪、体力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总热量,合理分配餐次。l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60%,蛋白质占总能量15%20%,脂肪占总能量20%30%,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出饮食总能量10%;不宜摄入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摄入
14、量300mg/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天以内,伴有高血压、水肿者每日摄入盐量不超出2克;少食坚果类、油炸类食物及甜食;平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5/35(一)饮食指导l1.肝胃郁热证: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食疗方: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丝瓜炒蘑菇等。l2.胃肠实热证:宜食清利胃肠实热之品,如芦荟、马齿苋、苦瓜、冬瓜、荞麦、燕麦片等。食疗方:凉拌马齿苋、冬瓜炒竹笋、苦丁茶等。l3.脾虚胃热证: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如山药、粟米、高粱、菠菜、赤小豆、鱼肉等。食疗方:山药芡实瘦肉饮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6/35(一)饮食指导l4.上热下寒证:宜
15、食清上温下之品。如白萝卜、狗肉、党参、鲜芦根等。食疗方:白萝卜汁等。l5.阴虚火旺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甲鱼、老鸭、莲子、百合、银耳、茼蒿、枸杞子、桑椹等。食疗方: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l6.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品,如瘦肉、蛋类、鱼肉、山药等。食疗方:皮蛋瘦肉粥等。l7.阴阳两虚证: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如牛肉、羊肉、虾仁、韭菜、猪胰、干姜、黑豆、黑芝麻等等。食疗方:韭菜炒虾仁、香菇木耳汤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7/35(二)运动指导l1.依据病情选择适当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项目标选择要与患者年纪、病情、经济、文化
16、背景及体质相适应。每七天进行2次轻度或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l2.运动选择在饭后1小时(第一口饭记时)左右,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七天最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运动后脉搏宜控制在170-年纪(次/分钟)左右,以周身发烧、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l3.血糖16.7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l4.血糖5.5mmol/L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8/35(三)生活起居l1.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l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l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l4.建立较完善糖
17、尿病教育管理体系,经过糖尿病健康大讲堂、小组式教育或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品治疗个体化指导。糖尿病的中医护理29/35(四)情志调理l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争信心,保持乐观心态。l2.勉励家眷了解支持患者,防止不良情绪影响。l3.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介绍成功病例,勉励参加社会活动。l4.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取移情易性方法,分散患者对疾病注意力,改变其不良习性。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0/35(五)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预防与处理l1.向患者讲解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诱因、临床表现及应抢救护办法。
18、l2.生活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私自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l3.外出时随身携带抢救卡和糖果、饼干。如运动量增加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定时监测血糖。l4.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心慌、头晕、大汗、手抖、面色苍白、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意识清楚者马上口服含糖1520克糖类食物,15分钟后监测血糖;意识障碍者马上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ml。l5.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汇报医师,给予氧气吸入,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配合医师进行抢救。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1/35(六)糖尿病足预防l1.全部患者每年最少进行一次足部检验,包含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改变;足背动脉
19、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l2.预防关键点:定时检验、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危险原因;教育患者及其家眷重视足保护;穿适当鞋袜,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去除和纠正易引发溃疡原因。l3.有危险原因患者给予以下教育:注意足部卫生,洗足水温在3740,洗后擦干,尤其注意擦干趾间;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暖足;防止赤足;勿自行修剪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胼胝;穿鞋前先检验鞋内有没有异物或异常;干燥皮肤能够使用油膏类护肤品。l4.定时足部穴位按摩,如涌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2/35(七)自我监测l1.学会自我规范监测血糖、血压、体重、腰臀围等,养成良好统计
20、习惯。l2.每3个月检验1次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每6个月检验肝肾功效、血脂、尿微量蛋白等。l3.每年最少筛查1次眼底及外周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3/35五、护理难点l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差l中年患者工作繁忙,家庭、事业压力较大,应酬多,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压力,使他们无法进入患者角色。l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听力、视力减退,接收新知识能力弱,易丧失信心;加之多年养成生活习惯,不能很好控制饮食,且易漏服药品,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4/35处理思绪:处理思绪:l1.针对患者特点、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给予个性化指导,强调患者自我管理主要性。l2.老年患者以少文字、多图片、大图片、近距离、重复强化等健康教育方式,以提升患者依从性。l3.中年患者可利用平面、电视、网络媒体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l4.用日历、图标、时间表、定时器、单剂量储药盒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如在药品包装上做大而清楚显著标识;对于外包装、片型相同药品分开放置,以免误服;指导患者采取不一样颜色药杯分装不一样时间段药品。l5.建立通讯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提供咨询服务。糖尿病的中医护理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