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多篇)第一篇: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阅读了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对 家庭作业 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
2、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我小时候读书,好像并没有很多的家庭作业,因为老师把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就拿语文来说,一篇课文要背默十几个词语解释,而且老师规定,不能相差一个字。要背默课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写作手法,还要做许多的练习。这样一来,家长也就不给我留什么家庭作业了。现在想来,当时也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强,不觉得很费劲。预备班那一年,我的数学老师经常病假,一星期难得来一次,也没老师代课,数学作业自然基本没了,考试60分。 很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布置批改作业,作业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设法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题目,以便在考试时感觉游刃
3、有余。可是,近些年来,号召让孩子减负,肩负归根结底还是得减作业不是吗?所以,能少则少,能精则精。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确实轻了许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训练量。 对于作业,我觉得,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算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了这个量奠定的基础,他才有能力去选择,去拓展,否则好比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另外,我们不是一直崇尚 黄金分割 嘛,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作业也一样,太多太少都会适得其反。总之,我们应该把作业作为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业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让家庭作业变得有趣有效。第二篇:读书征文-家庭作业的迷思读
4、后感 2014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家庭作业的迷思是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的著作,被评为2014年度影响中国教师的十佳图书。它的获奖理由是:如今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被家庭作业所占据。对于为什么要有家庭作业,人们会给出很多答案,作者用实证的方法打破了家庭作业的虚假神话。美国媒体称,该书是“每位老师和校长都应该阅读的书。”冲着十佳图书的名头,还有这极具吸引力获奖理由,我去阅读了这本书。 艾尔菲科恩在书中详细论证了家庭作业存在的6个原因,在看似存在即合理的家庭作业的背后,有着很多荒谬的逻辑。例如,家庭作业是保持学生乃至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放弃家庭作业会造成教师、学校和父母心中的恐慌,害
5、怕孩子将落后于其他继续埋头苦干的学生等。科恩通过缜密的研究发现,这些看似美好的理由都是立足于假设之上,而研究的结论却不支持这些假设。我们之所以把家庭作业作为一根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救命稻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和懒惰,我们不想负起作为教育者或者作为家长应该尽的责任。我们想当然地把学习的责任留给了学生,而不想去读懂我们的孩子,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而最终触动我的,是科恩说的这句话:“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而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 是的,家庭作业是孩子和家长的负担,事实上目前的家庭作业状况是怎么样的呢?“家庭作业”几乎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这个看似天经地义
6、的事,鲜有人停下来仔细思考。 人们总是假设“写家庭作业”可以带来较高的学业成就以及提升诸如自律和责任感等美德,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中指出,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即使是支持的数据不是相当微弱就是不存在。虽然家长聚会、亲师会、学校以及社会都在谈论家庭作业,但都没有触及家庭作业的真相,无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最惊人的趋势是人们给予越来越年幼的儿童,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就连幼儿园也学会了留作业。当今,鲜有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勇气去质疑,幼儿园儿童、一年级学生是否真的需要功课。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可是就连美国、日本这
7、样的国家一些极力支持家庭作业的作家声称,学生的家庭作业事实上太少,负担真的没有那么繁重,学生能做更多的功课。不过要让每天晚上眼睁睁看着孩子艰苦奋战的父母接受这个论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试想:为什么我们大人上了一天八小时的班、回到家都不想再续谈公事,而孩子们却得在学校待了一天以后,回到家继续写功课? 家庭作业真的可以改善学习吗?这也许是支持布置家庭作业的人的理由,其实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不复杂,但如果你仔细思考,考虑作业的种类、科目、年龄、能力与兴趣、作业数量与质量、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研究是否严谨、调查多少学生等诸多变量,你会发现情况会变得错综复杂,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明确的结论,而没有明确结论本身就
8、是一个重要的结论。专家之间没有共识,显示了家庭作业有帮助的普遍假设并没有被证明。这表明,这样的说法是多么肤浅,并误导许多人相信“研究显示”家庭作业与学业成就有明显相关。 提出这样的质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八九七年。一九八九年教育心理学家哈里斯库柏运用“综合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一项截至目前为止最巨细靡遗的研究回顾,研究表明:在学生成绩差异上,家庭作业的影响少于百分之四。二oo六年,库柏针对一些较新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发表结果。其中一项是关于“现在年纪更小的学生花更多时间写家庭作业”的研究证实了学生做家庭作业所投入的时间,“和任何测验成绩的高低没有相关”,相反的,儿童为了乐趣而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和更高
9、的成绩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 所以,当家庭作业、家庭地位、教学质量、学习动机和学生班级等这些变量的重要性都相等时,家庭作业对学业成绩不再具有任何重要的影响。 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踏上教师岗位以后,给学生布置的回家作业无外乎抄抄写写背背默默,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家庭作业也变得“更为灵活”:猜灯谜、读书心得报告、小日记、品格小书、阅读记录总想让孩子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所以每周家长们都要花上许多亲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协助孩子们完成各种各样的记录、功课,然后就是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上家长的大名、以示负责。现在想来,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的确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而读着家庭作业的迷思,我更清晰
10、地思考着: 为什么孩子们下课后不能单纯的“只是做个孩子”,玩玩具、看书,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从古至今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家庭作业,却从来没有人想过,家庭作业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以陶行知的观点来看,让孩子闷在屋子里写无穷无尽的作业恐怕不是很好的教育。 其实,作为教师,我早就怀疑“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只是,我没有勇气,做“不布置回家功课”的老师。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可以身处在更“信任孩子”的教育环 境中,届时,家
11、庭作业将成为“历史遗迹”,而孩子们则享有更愉快的童年。第三篇:家庭作业的迷思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个寒假,我有幸阅读了学校提供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 家庭作业,无疑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所有的家长也在纠结于家庭作业。细想来,家庭作业其实已经成了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就是这条途径,往往充
12、满了焦虑与无奈。老师们每天为了检查学生的作业而耗尽心思,尤其面对那些不做作业的学生更是各种“招数”使遍;家长们更是对家庭作业格外上心,孩子一进家门,“有作业吗?”“快做作业!”有时简直就是威逼利诱,像提防敌人一般监视孩子的作业情况。当我们老师和家长醉心于如何让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作业有用吗?那些家庭作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 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系统审视了人们对家庭作业的通常辩解,比如提升成绩、巩固知识、训练学习技巧和责任感等。本书作者艾菲科恩指出:没有任何一项上述假设实际上通过了研究、逻辑及经验的检测。本书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学
13、习的一系列误解及对竞争力错误的关注,不仅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而且使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科恩告诉我们,应该反思孩子在学校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以拯救我们的家庭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我从教的几年中,我们在作业布置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语文学科上,以前常布置的作业是把某一课的生字词写4遍。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检查默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写或者不写,或者自己出题检测,只要能通过第二天的默写。对于每一课的课后练习,我们摒弃了机械、反复的练习题,而设计了一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练习。这些练习还被分
14、为必做题、提高题和扶优题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这样的作业大大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把以前被动完成作业转变成主动完成作业,提高了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埋头于作业中,而是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去阅读,去实践,去游玩,去做自己 想做的一切事情,学生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以陶行知的观点来看,让孩子闷在屋子里写无穷无尽的作业恐怕不是很好的教育。 科恩在该
15、书最后指出:“对于向来认为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人,可能不会接纳别人挑战他们的想法,至少在刚开始是如此。”然而,不论读者是否赞成,就如作者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欠所有的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第四篇:家庭作业迷思 家庭作业的迷思带给我的思考 邵辉 尽管采取了不少措施,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那天又有11位同学没有完成!当然,这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也包括忘记带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实在令人生气不管你如何嘱咐,有些学生仍然执迷不悟。你让他们补吧,他们怪高兴,反正不做这做那,做什么不是做呢?你对他们进行惩罚吧,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有效的惩罚办法。我看完这本家庭作
16、业的迷思后,我才幡然醒悟,家庭作业它就像是格林童话里的那件皇帝的新装,而这本书的作者科恩正是那个敢于大声喊出“可是他什么也没穿!”的人,给我们揭开了家庭作业的真相,并分析了它存在的原因。 平常我们老师的潜意识里把让学生带一些功课回家当作规则,而没有家庭作业却是例外,而科恩在这本书的第十章重新思考家庭作业中提出:应设定“没有家庭作业”为内定值,即老师应在谋定既定的情况下指派家庭作业,而不是全盘地要学生做家庭作业。也就是说这份作业是有可能帮助大多数学生的合理情况下,老师才应该要求学生带功课回家。这个内定值的改变,将会使作业的量变少,而质提高。 我们平常都认为能认真完成大量家庭作业的孩子是有着积极学
17、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孩子,实际上大量的家庭作业不会帮助孩子成为更成熟或更有热忱的学习者。相反当发现有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我们老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报以惩罚,如给他们一个零分,或者不让他们休息,补好作业。科恩认为:这种做法除了让老师获得一种诡异的满足感让不做家庭作业的孩子知道谁是老大,但这样做唯一可能的效果是进一步破坏学生对家庭作业、学校、老师甚至自己的好感。 读到这里,我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确也会遇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对付这类学生,我经常采用的做法是扣星,补做作业,甚至有时还会加点小惩罚,多做一遍,还给加上一个光明堂皇的理由是吸取教训,下次改正。现在想想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可能
18、只是如科恩所说而已。 倒是一次尝试,让我感觉还真与科恩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而且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上有个学生,很不喜欢做作业,家庭作业更是三天两头不完成。问他要作业,不是说做不来,就说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千方百计找理由。父母为了让他能完成家庭作业也费尽了心机,但因为他的父母经商比较忙,没时间管他,就把他托付给辅导站,但是他不做作业的老毛病没有丝毫地改变。面对他这样的,我罚也罚了,星也扣了,补也补了,可是他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于是有一天,无奈之下,我找他来,对他说:“反正你这么不喜欢做作业,那干脆就不要做了吧,我也好省心。”于是,那天下午发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就故意没有发给他,没想到,这样做他
19、却又难过了,千方百计到同学那里借来复印后给做好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刚到教室,他就把作业交给我了,我不动声色,但却在他的作业上画了个大大的红五星。这之后,连续一个星期,我都不给他布 置作业,没想到,他竟一次作业也没有落下,每天都把作业做好按时上交了。看来强按牛头还真不吃草,可你不让他吃,他却偏要吃了。 在本书中,科恩认为并不是要“禁止所有的家庭作业”这么极端,而是我们老师要思考家庭作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适合给予学生的三种家庭作业是 1.适合的家庭活动。他认为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自问的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学校做这个作业?”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使劲背回家的书包里面装了什么?他认为
20、确需要学生带回家的作业,可以是要孩子访问父母的家庭历史,或要求父母解释他们是怎么学习数学的,或是在家厨房内进行的一个实验等等只能回到家里才能完成的作业。 2通常不会被想成是家庭作业的家庭活动。如让他们在大人的陪伴下,烹饪、猜字谜、玩文字游戏、纸牌游戏或棋盘游戏、大声朗读,甚至一起观赏优质的电视节目,一起在网络上搜寻信息等。他认为越是用这种活动来取代传统的学校作业,那孩子在社交、情绪甚至知识方面的发展就越好。 3.阅读。科恩认为应该让学生去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去持续地阅读,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成为更娴熟的读者。而且他主张把阅读当作唯一的家庭作业,这是很有利的,而且如果学生有机会能和同学讨论所读的内容
21、,那就好上加好了。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内心里不仅有些沾沾自喜,因为虽说我不是把阅读当做唯一的家庭作业来布置,但至少还是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阅读整本书籍的作业,而且也会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关于阅读的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可是当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却又羞愧无比。 科恩认为,阅读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老师规定学生每天晚上必须读多少页或读多少分钟,那么“自由”阅读的帮助就会受到损害,它把这件正面的事情又转变成为传统的家庭作业,进而降低它的价值。他在书中举例说当老师规定孩子一个晚上读书二十分钟,并且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时,哪些以前坐下来为了乐趣而阅读,沉迷于书中的孩子,现
22、在却设定定时器,选择最容易的书籍阅读,当定时器叮叮作响时,他们就停止了阅读,这时侯的阅读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像刷牙一样的例行工作了。 我羞愧的是在布置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许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担心他们不能认真地去阅读,所以总是会给学生规定时间,如阅读不少于30分钟,有时甚至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或书中人物的简评,以此来达到检查他们是否阅读的目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很好。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实际上是让学生痛恨阅读的最佳方式。 直到家庭作业的迷思摆在我面前,我才有足够胡勇气反思:我们欠孩子们多少家庭作业的真相,以及多少教育的常识?感谢家庭作业的迷思。它除了使我重新认识家庭作业,还使我重新
23、认识自我,教我朝着“生本”的方向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柳明梅 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写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专讲作业这件事。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以及本书第一章提到的,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并导致孩子有较少的学习兴趣和较少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
24、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看完书后,我想起伊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提到她帮女儿写作业的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样作为一个母亲,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虽然知道有些家庭作业的不合理性,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作业中挣扎,但是我理解教师的苦衷,同时也理解家长,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的孩子怎能免俗?因为我不能否认,如有些基础作业,比如生字,背诵课文重要语句,做作业的孩子比不做作业的孩子测验成绩要好,但是若干年后,有些背诵的篇目已经都忘了,而理解、思维这些能力可以在课堂中形成,在课外阅读中形成,而不是这些大量的抄抄写写
25、中形成的。这些机械性的作业,除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剥夺孩子自主的时间,增加厌学的情绪,真的没什么多大的作用。但不管学校、老师、家长都是急功近利的,有的是迫于教育体制,有的是迫于上级压力,所以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让孩子冒这个险。再说,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这个现状,首先要改变教育体制,其次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救出来。 书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比如家庭作业不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家庭作业还占用了孩子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玩游戏、交友购物、解决问题等,生活的主要部分被家庭作业吞噬了,孩子
26、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家庭作业也在破坏亲子关系,大部分的家庭争端与作业有关,家庭作业经常被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提起,成为晚饭时“最不受欢迎的客人。”科恩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只有当作业真的重 要而值得时,才能够给予,并设计所指派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得到量少而优质的家庭作业。 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家庭作业这个问题,质疑它的质量和实际效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重大改革。第五篇:家庭作业的迷思2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 王立旭 阅读了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
27、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我小时候读书,好像并没有很多的家庭作业,因为老师把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就拿语文来说,一篇课文要背默十几个词语解释,而且老师规定,不能相差一个字。要背
28、默课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写作手法,还要做许多的练习。这样一来,家长也就不给我留什么家庭作业了。现在想来,当时也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强,不觉得很费劲。预备班那一年,我的数学老师经常病假,一星期难得来一次,也没老师代课, 数学作业自然基本没了,考试60分。 很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布置批改作业,作业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设法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题目,以便在考试时感觉游刃有余。可是,近些年来,号召让孩子减负,肩负归根结底还是得减作业不是吗?所以,能少则少,能精则精。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确实轻了许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训练量。对于作业,我觉得,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算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了这个量奠定的基础,他才有能力去选择,去拓展,否则好比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另外,我们不是一直崇尚“黄金分割”嘛,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作业也一样,太多太少都会适得其反。总之,我们应该把作业作为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业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让家庭作业变得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