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醉药理学习题集麻醉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 总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特殊运转() 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 C胞饮D胞吐 E滤过2有关药效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它包括药理作用、治疗作用和毒理反应 B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和规律 C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 D药效动力学一般可以看作是药理学的同义词 E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3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被动转运() A膜孔扩散B简单扩散 C脂溶扩散D易化扩散 E滤过扩散4有关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代谢大致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四种方式 B肾脏是药物主要的排泄器官 C吸入全麻药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D结合作
2、用使药物灭活,更易被排泄 E有些药物也可以由胆系、肺、乳腺、汗腺排泄5有关MAC的概念,以下哪项错误() AMAC是在大气压下疼痛刺激时,50病人(或动物)不出现体动或逃避反射时的肺泡中某吸入全麻药的浓度 B吸入全麻药的强度可用MAC来表示 CMAC愈大,麻醉效能愈强 DMAC可用于表示麻醉药的剂量 EMAC是评价吸入全麻药药理特性的重要参数6下列常用药物的半衰期中,错误的是() A阿托品23h B地西泮2090h C芬太尼2. 43. 8h D潘库溴铵2. 93. 4h E新斯的明3. 3h7关于硫喷妥钠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镇痛效果差B肌松不完全 C对呼吸循环抑制轻D水溶液刺激性强
3、E作用快而强,持续时间短8、正常血液pH维持在() A7. 007.03 B7.157.25 C7. 357.45 D7. 557.65 E7.757.859治疗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是() A普鲁卡因酰胺B奎尼丁 C苯妥英D维拉帕米(异搏定) E利多卡因10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是() A吗啡B芬太尼 C镇痛新D曲马多 E哌替啶11、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A经第一关卡影响药效B不经第一关卡效应,显效较快C给药量不受限制D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 E以上都不是12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消耗能量B需要特殊载体 C无饱和现象D不受体液pH的影响 E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13药物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
4、) A药物的吸收过程B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D药物的排泄过程 E药物的转运方式14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关系称() A药物的安全范围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依赖性D药物的量效关系 E药物的最大效应15药物t1/2恒定,一次给药后经过几个t1/2时间体内药物消除96以上()A9个B7个C5个D3个 E1个16按药物的t1/2(半衰期)给药,约几个t1/2时间药物血浆浓度达坪值()A1个B3个C5个D7个 E9个17产生副作用时的药物剂量被称为() A极量B治疗量 C最小致死量D阈剂量 E最小中毒量18下列哪两种药物均有预防局麻药毒性的作用() A安定和吗啡B苯巴比妥钠和
5、安定 C吗啡和阿托品D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 E安定和阿托品19哌替啶作为麻醉前用药,不宜与下列哪一药物并用() A安定B吗啡 C苯巴比妥钠D阿托品 E东莨菪碱20碳酸利多卡因优于盐酸利多卡因的主要原因是() A起效快弥散广B循环稳定 C毒性小D吸收慢 E感觉运动阻滞分离21全麻诱导去氮时,新鲜氧气的流量应大于() A功能潮气量B病人氧耗量 C潮气量D分钟通气量 E肺活量22等效剂量条件下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 A阿曲库铵B维库溴铵 C罗库溴铵D潘库溴铵 E哌库溴铵23丙泊酚的主要优点是() A起效快B苏醒快而完全 C止痛作用强D循环抑制轻 E静脉刺激小24血/气分布系数最低的麻醉药是() A七氟
6、烷B氟烷 C恩氟烷D异氟烷 E地氟烷25关于麻醉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诱导及清醒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 B溶解度大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 C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慢 D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快E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也慢26pKa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 B解离常数的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 C解离常数的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95时溶液的pH D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95时溶液的pH E药物的pKa随药物溶液的酸碱度而改变2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多以共价键形式结
7、合,但是可逆的 B是无限的,增加剂量后,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 C是有限的,饱和后增加剂量,游离型会迅速增多 D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 E不影响药物的转运和排泄28表观分布容积 A某一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 B是体内总药量(X0)与零时血药浓度的比值 C它是一个计算值,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真实容积 D其值小,代表药物集中分布到某一组织中 E其值小,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广泛2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蛋白结合率系指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的百分率 B是有限的,增加剂量后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 C不影响吸收,也不影响排泄 D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 E
8、结合不受疾病等因素影响30体液pH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D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 E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浓度高31肝药酶 A药物在体内代谢仅受肝药酶的影响 B经肝药酶代谢后药物毒性消失 C有些药物经肝药酶代谢后毒性可增加 D作用有很高的选择性,但活性有限 E其活性主要受遗传影响,不受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32清除率 A某一药物在机体的清除率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 B机体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清除 C其单位为mgmin-1而不是mlmin-1 D清除率增加使消除半衰期延长 E清除
9、率高的药物明显受肝药酶活性影响33属一级动力学的消除半衰期 A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 B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清除率成正比 C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D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反比 E清除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成正比34副作用 A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 B是不可预知的 C是剂量过大引起的 D是药物蓄积造成的 E是大多数药物不应有的35下面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与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 B后遗效应是血药浓度下降到阈浓度下残留的效应 C毒性反应是用量过大或长期用药蓄积而产生的 D变态反应是免疫机制产生的 E特异质反应是遗传缺陷造成的、有免疫机制
10、参与的药物反应36下面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强度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B效能是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 C芬太尼用量是吗啡的百分之一,是效能的差异 D芬太尼用量是吗啡的百分之一,是强度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37如果口服某药的胶囊剂所产生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同剂量该药物静脉给药所产生的血药浓度一时间下面积相同,可以下的结论为 A静脉给药途径优于口服B药物极快被吸收 C静脉给药途径没有优点D胶囊剂中药物实际上完全被吸收 E该药物的口服剂型全部是生物等效的38弱酸性药物最可能在胃中吸收,因为 A该药主要以脂溶性较强的非离子型存在 B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更易溶解 C弱酸促使pH进一步降低 D
11、该药主要以水溶性较强的离子型存在 E弱酸在胃中解离度增加39药物代谢一般产生 A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B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 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 D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E碱性增强的化合物40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 B小肠 C体循环 D肝 E口服41通常用于表示肾脏排泄功能的是 A生物半衰期 B体内总清除率 C表观分布容积 D速度常数 E肾清除率42正确论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是 A大多数药物经过代谢而活化 B少数药物经过代谢而活化 C药物代谢的部位主要在胃肠 D. 药物代谢的部位主要在肾脏 E药物的代谢反应大都不需要酶的参与43经哪一途径给药,不涉及吸收过程 A静脉 B舌下 C皮下 D直肠
12、 E口服44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可用来表示 A半衰期 B肾脏消除药量 C吸收程度 D吸收速度 E. 尿排泄药量45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通常A从门静脉经肠肝循环进入体循环B从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C贮藏于肝脏,再以一级速度释放到体循环中 D不受肝内各种酶的影响 E吸收后经肾滤过,然后由肾小管重吸收进入体循环中46关于药物在胃中的吸收,下列正确的是 ApKa低的酸性药物比pKa高的易吸收 BpKa高的碱性药物比pKa低的易吸收 C在胃中主要呈离子型的药物胃中吸收好 DpKa高的酸性药物比pKa低的易吸收 EpKa与胃的pH相等时最易吸收47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特点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的物质可由高浓
13、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不耗能 B被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 C主动转运要借助载体,故不需消耗能量 D主动转运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E被动转运物质经载体也可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转运48“生物利用度”一词系指到达何处的药量与速度 A小肠 B胃 C体循环 D肝 E肾49iv某药,X0 = 60mg,若测得初始浓度为15gml-1,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50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峰值接近于 A呈现最大药理作用的那一时刻 B尿中最大药物浓度 C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度相等的那一时刻 D消化道内所有的药物被吸收所需的时间 E以上都不是51消除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Amgh-1
14、 B时间的倒数 CLkg-1 DL Emlh-152有A, B两种药物,给同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剂量(mg)药物A的t1/2(h)药物B的t1/2(h)40103.4760153.4780203.47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两种药物均以一级过程消除 B药物B以零级过程消除 C药物B以一级过程消除 D两药均以零级过程消除 E药物A以一级过程消除53分布达平衡时,机体各房室的药物浓度通常不相等,这是因为 A机体各房室大小、重量不同 B机体最靠近吸收部位的房室吸收药量多 C只有血中药物从尿液排出 D药物不能均匀地到达各房室,而各房室对药物的亲和性也不同 E以
15、上都不是54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D体内药量与零时间血药浓度之比 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55对于一弱酸性药物,pH升高,吸收降低,可能原因是 A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溶出减慢引起 BpH升高时,弱酸性药物的解离型减少 CpH升高时,弱酸性药物的非解离型减少 DpH升高时,胃空速率减慢引起 EpH升高时,弱酸性药物溶解度变小引起56测得某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 693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4h B1.5h C2.0h D0.693h E1h57静脉注射某药1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2g/m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5L
16、 B20L C50L D100L E150L58血浆半衰期是指 A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 B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体内药量排泄一半所需时间 D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E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B型题(15题) A排泄 B肠肝循环 C首关消除 D蓄积现象 E药物吸收1从胆汁中排除物质,在小肠中向下移动期间又重新吸收返回门静脉并进入肝脏的现象2当药物连续应用时,吸收大于消除称为3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易在肝脏代谢失活,使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4药物从体内排向体外5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69题) A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 B常用房室模型进行描述 C主要通过肾脏
17、D主要在肝脏 E反映药物体内过程6药物吸收7药物分布8药物代谢9药物排泄 X型题1体内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系主要包括() A微粒体酶系B线粒体酶系 C非微粒体酶系D非线粒体酶系 E肠道菌丛的酶系统2有关药代动力学的房室理论,哪些是正确的() A房室模型分为链状模型和线性乳突模型 B房室是理论上的空间组合 C房室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 D房室模型有繁有简通用的是二室模型 E开放二室模型是假设将身体分成二部分,即中央室和周边室3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的作用B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 C组织脏器的血流量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 E药物在脂肪组织的储积量4吸入全麻药在体
18、内扩散转运的速度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药物扩散的面积B生物膜两侧的分压差(浓度差) C药物在组织或血液的溶解度D药物分子量 E药物的血浆半衰期5药物通过细胞膜的特殊转运有哪几种方式() A简单扩散(脂溶扩散)B滤过(膜孔扩散) C胞饮和胞吐现象D膜泵转运(耗能载体转运) E易化扩散(中介转运)6药代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规律B药物作用机制 C量效关系D时量关系 E以上都不是7下列哪些药物增加脑血流() A异氟烷B硫喷妥钠 C芬太尼D恩氟烷 E咪达唑仑8常态下,组成混合气体各成分的分压强与各成分关系正确的是() A分压强与各成分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成正比 B分压强与各成分所
19、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反比 C分压强与各成分的分子量成正比 D分压强与各成分的分子数成正比 E分压强与各成分的摩尔数成正比9pKa 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 B对于某一药物,它是一个常数 C其值的大小与药物的解离度有关 D其值的大小与药物进入靶细胞的量有关 E其值大小受药物溶液pH值的影响10pKa A对于某药物它不是一个恒值 B其值大小与药物的解离度有关 C其值大小与药物的跨膜转运有关 D其值大小受药物溶液pH的影响 E体液pH不变,其值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有关11表观分布容积 A任一时间内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B静脉推注药量与零时血药浓度的比值 C正常机体某一药物
20、它是一个恒值 D其值越大代表药物集中分布某一组织中 E其值越小代表药物集中分布某一组织中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结合是有限的,随药物剂量增加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 B结合既不影响吸收也不影响排泄 C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 D结合量受疾病的影响如血浆蛋白变性 E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是一种暂时贮存形式13体液pH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D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低 E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浓度低14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pA2是竞争性拮抗参数 BpA2是非竞争性拮抗参数 CpA2的值越大
21、其拮抗强度越大 DpA2的值越小其拮抗强度越大 EpA2的值等于拮抗药亲和力的对数15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pD2是竞争性拮抗参数BpD2是非竞争性拮抗参数 CpD2的值越大其拮抗强度越大DpD2的值越小其拮抗强度越大 EpD2的值等于拮抗药亲和力的对数16硫喷妥钠 A在碱中毒时易出现毒性反应B在酸中毒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C尿液酸化易从尿中排出D尿液碱化不易从尿中排出 E尿液碱化易从尿中排出17清除率 A清除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消除 B清除率的增加,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C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药酶的影响 D清除率低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药酶的影响 E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地受肝
22、血流量的影响18输注即时半衰期 A系指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在多房室模型中,药物的输注其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 C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长,输注即时半衰期也长 D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短,输注即时半衰期也短 E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无明显相关性19Ke0 A是效应室的药物消除速率常数Bt1/2 =0. 693/K e0 C其值大则其半衰期短D其值小则其半衰期长 E其值大效应室药物浓度上升快20受体 A受体大多数是蛋白质B能选择性地与配体结合 C在机体内有特定的分布D能识别配体 E其数量受疾病的影响21效能 A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B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 C舒芬太尼可降低异氟
23、烷的MAC,使异氟烷效能增加 D氯噻嗪每日最大排钠量150mmol,速尿可排200mmol以上,故速尿的利尿效能高 E对骨折痛阿司匹林无效而吗啡有效,故吗啡的镇痛效能高22下列叙述哪些属于效能的差异 A氢氯噻嗪、速尿排钠利尿作用的差异 B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 C阿司匹林与哌替啶的镇痛差异 D地塞米松的用量是氢化考的松的1/30 E氟烷的MAC较大,甲氧氟烷的MAC较小,故氟烷的效能低23下列叙述哪些属强度差异 A氢氯噻嗪、速尿排钠利尿作用的差异 B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 C阿司匹林与哌替啶的镇痛差异 D地塞米松的用量是氢化考的松的1/30 EN2O的MAC最大,甲氧氟烷的
24、MAC最小24MAC A相当于效价强度 B是一个质反应指标 C不同吸入麻醉药的MAC不同 D吸人麻醉药的MAC具有一定的相加作用 E不同麻醉药在相同的MAC时产生相同的心血管作用25下面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增加吸入麻醉药的吸入浓度则肺泡麻醉药浓度提高 B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吸入麻醉药肺泡分压上升慢 C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吸入麻醉药肺泡分压上升快 D吸入浓度恒定时,难溶性吸入麻醉药肺泡分压上升慢 E吸入浓度恒定时,难溶性吸入麻醉药肺泡分压上升快26简单扩散吸收的特点是 A需消耗能量B有载体的饱和现象C有竞争转运现象 D需借助载体转运E不需消耗能量27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不消耗能量B一定有竞争
25、性抑制 C,一定有饱和现象D必须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2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有载体的参与B不消耗能量C顺浓度梯度 D符合Fricks扩散定律E耗能29血药浓度经时过程方程式:C=Coe-kt,应同时满足下列那些条件 A口服给药B单室模型C静脉注射(快速) D单剂量给药E双室模型30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具有以下特点 A消除速率常数不变B药物消率速度不变 C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无关D不受肝功能的影响 E不受肾功能的影响31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表观分布容积大 B表观分布容积小,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广泛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总量 D表观
26、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E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零时间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二、名词解释 1药物的作用 2药物效应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4治疗作用5不良反应6副反应7构效关系8时效关系9潜伏期10持续期11量效关系12阈剂量13半数有效量14半数致死量15药物的治疗指数16效能17MAC18药物转运19吸收20首关消除21表观分布容积22酶诱导作用23酶抵制作用24肝肠循环25器官消除速率26器官摄取率27全身清除率28肝清除率29肝内在清除率30消除半衰期31静输即时半衰期32残留期33蓄积中毒34局部作用35全身作用三、填空题 1药物的被动转运包括()、()和()。2药物与血浆
27、蛋白的结合有利于(),但不利于进一步()。 3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和()等。4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和()等。5任何药物都不能使机体产生新的作用,只能使机体原有活动的功能水平发生改变。使原有功能提高的称为()、();功能降低的称为()、()。6药物的不良反应又可分为()、()、()、()、()、()和()等。7在药物的双室模型中,一般将心、肝、脾、肺、肾等称为(),而将骨骼、脂肪、肌肉等称为()。8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质具有很多的功能,如转运膜外物质的()、药物或流毒的(),催化作用的(),具有特异性的()等。附着蛋白质的功能则与()
28、、()等作用有关。9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以及()等。10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到脑中产生麻醉作用,而后逐渐转移向脂肪中并被储存起来,这一过程称为()。11摄取率大于0.7的药物其清除依赖于(),称为()限速型;而摄取率0.3的药物,其清除依赖于(),称之为()限速型。四、简答题 1哪种麻醉药物对恶性高热是安全的?2MAC的特点有哪些?3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4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5为什么口服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量常小于所给剂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01E02E03D04C05C06A07C08C09E10B11B12C13A14D15C
29、16C17B18B19B20A21D22C23B24E25A26A27C28B29A30C31C32B33C34A35E36D37D38A39C40C41E42B43A44C45B46A47A48C49D50C51B52B53D54D55C56E57C58DB型题1B2D3C4A5E6A7B8D9CX型题01ACE02ABCDE03ABCDE04ABCD05CDE06AD07AD08DE09ABCD10BCE11BCD12DE13CDE14ACE15BCE16BE17ADE18AE19ABCDE20ABCDE21ADE22AC23BDE24ABCD25ABE26BCDE27AE28AE29BC
30、D30ACDE31BE二、名词解释1药物的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2药物效应:指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功能和/或形态改变,是继发的。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同一剂量的某一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引起不同(兴奋或抑制,强度亦可不同)的反应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4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药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5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或引起不利于患者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6副反应:又称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7构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效应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8时效关系:药物效应与时间的关系称为时效关系。9潜伏期:从给
31、药到开始出现效应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10持续期:从药物开始起效到效应消失的时间称为持续期。11量效关系:药物的剂量与其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12阈剂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13半数有效量: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发生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14半数致死量: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15药物的治疗指数:TILD50/ED50,表示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增大多少倍可以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16效能:药物(不受剂量限制)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叫效能。17MAC:即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
32、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18药物转运:药物跨过生物膜的运动称为药物转运。19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20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口服后,经肠壁或(和)肝内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21表观分布容积:即体内总药量与零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22酶诱导作用:一些药物可诱导肝药酶的数量或活性增加,称为酶诱导作用。23酶抑制作用:一些药物可抑制酶的作用称为酶抑制作用。24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时,一些药物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25器官消除速率:指当器官血流灌注恒定时,药物进入和离开该器官的速率之差。26器官摄
33、取率:表示血流恒定时,该器官对某药消除的效率。27全身清除率:等于全身各器官清除率之和,等于全身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的比值。28肝清除率:表示肝消除的能力。29肝内在消除率:表示酶系统参与下药物的肝代谢率。30消除半衰期:指机体消除一半药物所需的时间,又称终末半衰期。31静输即时半衰期:在静脉输注中,任一时间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32残留期:药物血药浓度下降到最小有效水平以后,但尚未被机体完全消除的这段时间称为残留期。33蓄积中毒:反复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称为蓄积中毒。34局部作用: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35全身作用: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
34、,分布到全身各部位引起的作用,也称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三、填空题 1简单扩散 滤过 易化扩散 2吸收 转运 3防治作用 不良反应 4吸收 分布 生物转化 排泄 5兴奋 亢进 抵制 麻痹6副反应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三致”作用7中央室 外周室8载体 受体 酶 抗原 吞噬 胞饮9理化性质 剂型 给药途径 给药部位的血流量 病理状态10再分布11血流的灌注 血流 肝药酶活性 酶四、简答题 1对恶性高热敏感患者来说,使用以下药物是安全的:苯二氮卓类(如咪哒唑仑、安定、氯羟安定);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甲黑西塔耳);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非去极化肌松药(如潘库
35、溴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异丙酚;氯胺酮。 氯胺酮和潘库溴铵用于恶性高热敏感患者时应小心,因为由此产生的心动过速可能掩盖恶性高热的发病。2MAC具有以下特点:肺泡内药物浓度容易反复、频繁、精确地测定;对各种伤害性刺激,无论是夹鼠尾还是切开腹壁,或是电刺激,MAC几乎不变;个体差异、种属差异都较小;性别、身长、体重以及麻醉持续时间等无不明显影响MAC(但联合用药、温度和年龄等可使之改变,如老年人MAC较低)。此外,麻醉药的MAC可以“相加”,即一种药物0.5MAC加另一种0.5MAC全麻药仍然使一半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发生体动反应。3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有:改变细胞外环境的pH;鳌合作用;渗透
36、压作用;通过脂溶性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消毒防腐。4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对酶的影响;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储存;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核酸代谢;影响免疫机制;通过受体。5因为一些水溶性差的药物剂型,达到结肠前仅释放了一小部分药物;极性大的药物吸收受到了限制;有些药物存在着明显的首关清除等等。第二章 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 A镇静B催眠 C抗惊厥D抗癫痫 E静脉麻醉2氟马西尼主要作用机制是() A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B增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作用 C与BZ受体结合拮抗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效应 D降低GABA的作用 E降低去
37、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性3下列哪种药物注入动脉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A硫喷妥钠B羟丁酸钠 C依托咪酯D丙泊酚 E氯胺酮4咪达唑仑的消除半衰期是() A23小时B34小时 C45小时 D56小时 E78小时5地西泮的肌松作用是通过() A阻断多巴胺受体 B阻断神经肌接头乙酰胆碱释放 C阻断突触膜受体 D抑制脑干网状结构内和脊髓内的多突触通路 E加速乙酰胆碱分解6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大脑皮质最外层B边缘系统 C脑干网状结构D黑质、纹状体 E延髓腹外侧部7关于咪达唑仑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2约为5小时B不溶于水 C可与碱性药物混合后应用D局部刺激轻微 E口服首过消除轻微8下列哪一种药物应用时并发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最大() A氯硝安定B地西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