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

上传人:k****o 文档编号:49734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钎 t 魄 粉 中 国 科 技 核 心 期 刊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链及韧性晒影响 李迎春 , 黄刚 , 黄安永 , 张丽辉 ( 1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2 l 1 1 0 3 ; 2 三江学 院, 江苏 南京2 1 0 0 1 2 ) 摘要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乙烯醇( P V A ) 纤维、 聚丙烯( P P ) 纤维、 端钩型钢纤维 ( S F 1 ) 和高强微细钢纤维( S F 2 ) , 系统研究纤维 掺量和种类对高强混凝土 ( H S C ) 弯 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 结果表 明: S F 1 一 H S C和 S F 2 一 H S

2、C的弯 曲韧性指数是 P V A = H S C和 P P H S C 弯曲韧性指数的2 - 3 倍; 相较基准高强混凝土, 掺入 S F 1 和 S F 2的高强混凝土极限弯曲荷载最高分别提高了 7 2 2 和 2 9 6 , 而掺 P V A和 P P的高强混凝土极 限弯 曲荷载则 分别降低 了 1 9 1 和 1 1 5 ; 在工程应用 中配制 高强混凝土时, 为了提高其弯 曲性能及韧 性, 应选择极限抗拉强度高、 掺量更大及与基 体间锚 固作用力强 的端钩型钢纤维 。 关键词 : 纤维; 高强混凝土; 弯曲性能; 弯曲韧性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5 7 2 文献标识码: A

3、 文章编号: 1 0 0 1 7 0 2 X( 2 0 1 6 ) 0 3 0 0 0 1 0 4 E ff e c t o f fi b e r O R t h e fl e x u r a l p r o p e r t y a n d t o u g h n e s s o f h i g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L I Y i n g c h u n 1 , H U A N G G , H U A N G A n y o n f, Z H A N G L i h u i ( 1 J i a n g s u S o b u t e N e w M

4、a t e ri a l s C o L t d , N a n j i n g 2 1 1 1 0 3 , C h i n a : 2 S a n j i a u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p o l y v i n y l alc o h o l ( P V A ) fi b e r ,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P P )fi b e r , h o o k

5、 e d s t e e l fi b e r ( S F 1 ) a n d fi n e s t e e l fi b e r ( SF 2 ) wi t h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we r e c h o s e n , a n d t he e f f e c t o f fi b e r t y p e a n d d o s a g e O n t h e fle x u r a l pr o p e r t y a n d t o u g h n e s s o f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 HS

6、 C ) we r e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s t u d i e d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l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e t o u g h n e s s i n d e x e s o f SF 1 - HS C a n d S F2 - HS C we re t wi c e o r t h r e e t i me s t h a n t h a t o f PVA- HS C a n d P P HS CCo mp a r e d t o t h e c o n t r

7、 o l HS C wi t h o u t a n y fi b e r , t h e ma x i mu m v al- u e s o f fl e x u r al l o a d o f S F 1 一 H S C a n d S F 2 一 HS C w e r e i n c r e a s e d b y 7 2 2 a n d 2 9 6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H o w e v e r , t h e maxi mu m v a l u e s o f fle x u r a l l o a d of P VA HS C a n d P P-

8、HS C we r e d e c r e a s e d b y 1 9 1 a n d 1 1 5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 t h e fi be r wi t h h i g h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th, l a r g e d o s a g e a n d s t r o n g a n c h o r a g e b o n d b e t we e n fib e r a n d ma t rix i n t e r f

9、a c e s h o u l d b e u s e d t o p r e p a r e h i g h s t r e n gth c o n c r e t e r e q u i r e d h i g h fl e x u r a l p r o p e r t y a n d t o u g h n e s s Ke y wo r d s : fi b e r , h Ji s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 fl e x u r al p r o p e r t y , f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10、O 前言 高强混凝土( H S C ) 具有强度高、 脆性大、 抗拉强度低等特 点1 】 , 为了提高H S C的韧性, 可借鉴吴中伟院士闭 提出的基于 “ 复合化” 的纤维增强技术, 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适量且适当 的纤维, 如钢纤维、 聚丙烯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碳纤维、 玻璃 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等,通常采用掺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的方 式达到增韧的效果 。聚乙烯醇纤维是一种具有抗拉强度和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计划青年基金项目( B K 2 0 1 4 1 0 1 2 ) ; 六大人才 高峰项 目( 2 0 1 3 一 J z 一 0 0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9 0 8

11、 ; 修订 日期: 2 0 1 5 1 0 1 6 作者简介: 李迎春, 男, 1 9 7 8 年生, 江苏南京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纤维 混凝土韧性提升技术方面研 究。地 址: 南京市江宁区醴泉路 I 1 8号 , E ma i l : l i y i n g c h u n e n j s j k c n 。 弹性模量高、 与波特兰水泥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与水泥基 材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粘结力等优异性能的新型合成纤维I5 1 。 为了系统评价常见纤维种类和掺量对高强混凝土韧性的提升 效果, 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乙烯醇纤维、 聚丙烯纤维、 端 钩型钢纤维和高强微细钢纤维, 以C 8 0高

12、强混凝土为研究主 体, 对比4 种纤维种类和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和 弯曲 韧性的影响, 以期为纤维在高强混凝土中应用、 提高高强 混凝土韧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1 实验 1 1 原材料 水泥: 江南小野田 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 5 2 5 水泥: 粉 煤灰: 南京电厂提供的I 级粉煤灰; 水: 自 来水; 减水剂: 聚羧 酸型高性能减水剂, 减水率4 0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产; 细集料: 普通河砂, 细度模数2 5 , 表观密度2 6 4 0 NE W BUI 1 13I NG MAT ER l AL S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13、.c o m 李迎春, 等: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 k g m ; 粗集料: 5 2 0 m m玄武岩碎石, 表观密度2 8 1 0 k g m ; 聚 乙烯醇纤维( P V A ) 、 聚丙烯纤维( P P ) 、 端钩型钢纤维( S F 1 ) 和 高强微细钢纤维( S F 2 ) : 均由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 司提供, 4 种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 1 。 表 1 4种纤维的技术性能指标 1 2 试验过程及方法 根据 C E C S 1 3 : 2 0 0 9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和 C E C S 3 8 : 2 0 0 4 (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中混

14、凝土配合比设计方 法, 设计 1 3 组试验, 研究P V A 、 P P 、 S F I 和 S F 2 纤维对 C 8 0高 强混凝土4 点弯曲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 表 2 试验用 C 8 0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k g m , 编号水泥粉煤 灰 砂 石P V A P P S F 1 S F 2 1 3 9 2 1 6 8 7 58 9 4 6 0 0 0 0 2 3 9 2 1 6 8 7 5 8 9 4 6 1 0 8 0 0 0 3 3 9 2 1 68 7 5 8 9 4 6 2 1 7 0 0 0 4 3 9 2 1 6 8 7 58 9 4 6 3 2 5 0 0

15、0 5 3 9 2 1 6 8 7 58 94 6 0 1 5 0 0 3 9 2 1 68 7 5 8 9 4 6 0 3 0 0 0 7 3 9 2 1 6 8 7 5 8 9 46 0 4 5 0 0 8 3 9 2 1 6 8 7 5 8 94 6 0 0 4 6 7 0 9 # 3 9 2 1 6 8 7 5 8 9 4 6 0 0 9 3 _ 3 0 1 0 3 9 2 1 6 8 7 5 8 94 6 0 0 1 4 0 0 0 1 1 3 9 2 1 68 7 5 8 9 46 0 0 0 2 9 9 1 2 3 9 2 1 6 8 7 5 8 9 46 0 0 0 5 9 -

16、 8 1 3 3 9 2 1 6 8 7 5 8 94 6 0 0 0 8 9 7 注 : 各组配 比中水胶 比均 为 0 3 , 减水剂掺量均 占胶 凝材料 质量 的 0 4 按照表2 配合比称取原材料, 采用S J D 6 0 型单卧轴强制 式 混凝土 搅拌机进 行新拌混 凝土拌合, 具 体步骤为: 先将水 泥、 粉煤灰、 砂和石干拌3 0 s , 再将减水剂与水加入干混料中, 搅 拌1 2 m i n , 最后将纤维缓慢多次投入搅拌2 3 ra i n 至均匀浆 体。待搅拌结束后, 分2 层浇注 1 0 0 i n m x l 0 0 m in x 4 0 0 m m的 棱柱体试件, 1

17、 d 后拆模, 标准养护 温度( 2 0 2 ) o C , 相对湿 度 9 5 1 至2 8 d , 采用美国I N S T R O N 8 8 0 3 电 液伺服疲劳试 验机进行 4点弯曲测试,跨距为3 0 0 m m,跨中挠度利用 L V D T 采集, 平行 试验3 次。 根据4 点 弯曲 试验所得最大荷载 计 算得到 抗折强 度。 2 新型建筑材料 2 0 1 6 3 试验时, P V A和 P P纤维的棱柱体试件预加载速率为 O 0 2 m m m i n , 预加载荷载至2 k N , 其后加载速率为0 O 1 m m m i n ; S F 1 、 S F 2 纤 维的 棱柱体

18、试件预加载速率为0 0 3 m m m i n , 预加载荷载至2 k N , 其后加载速率为0 1 5 m m m i n 。当弯曲荷 载下降到最大荷载的2 0 时停止试验,试验可得弯曲荷载一 挠度曲线。 根据所得荷载一 挠度曲 线, 参照A S T M C 1 O l 8 8 9 问 ( 如图 1 所示) ,选用初裂点挠度6的3 倍、 5 5 倍、 1 0 5 倍时所对应 的荷载一 挠度曲 线下的面积与初裂挠度处荷载一 挠度曲 线下 的面积的比值, 记为厶 、 , l0 和 , 并将这 3 个比值作为韧性指 数评价纤 维种类和掺量对C 8 0 高强 混凝土弯曲 韧性的影响。 Z 榔 稼 6

19、 3 8 5 5 8 l 0 5 6 l 5 5 6 2 0 5 6 2 5 5 6 3 0 5 6 挠度 m m 图 1 A S T M C 1 0 1 8 8 9荷载一 挠度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 1 纤维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 P V A 、 P P 、 S F 1 和S F 2 纤维掺量对C 8 0高强混凝土荷载一 挠度曲线的影响见图2 。 2 0 1 5 委 1 0 挺 5 0 0 0 2 0 4 0 6 0 8 位 移 ra m ( a ) P V A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李迎春, 等: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

20、性的影响 3 5 3 O 2 5 量2 0 箨 l O 5 0 图 2 纤维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荷载一 挠度 曲线 的影响 从图2 可以看出, 掺入纤维后, 试件的 弯曲 荷载一 挠度曲 线可以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弹性上升阶段; 第二阶段为 非弹性上升阶段, 第三阶段为下降阶段。第一阶段, 当荷载较 小时, 基体通过界面粘结力将荷载转移到纤维, 使基体和纤维 共同承受载荷, 二者通过相互协调, 表现出弹性变形, 因此曲 线呈直线上升直到到达高强混凝土初裂荷载时结束;第二阶 段, 当载荷达到初裂荷载时, 试件内部的微裂缝将开始生长为 宏观裂缝, 将会在试件表面清晰看到裂纹, 由于

21、纤维的搭接分 担应力的作用, 使试件不会立即破坏, 而是仍能继续承担更大 的应力, 呈现非线性变化; 第三阶段, 当荷载达到纤维混凝土 的最大弯曲荷载时, 裂缝处的纤维不能承受此载荷, 裂缝将会 失稳扩张, 纤维会在跨越界面处被拔断或者被拔出, 因此曲线 会缓慢下降。在高强混凝土基体中分别掺入P V A 、 P P 、 S F 1 和 S F 2 纤维后, 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 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韧 性愈高, 下降 段愈加缓慢平缓, 其原因 在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 大,在基体开裂处其桥接作用的纤维根数越多,桥接作用越 大,通过纤维的桥接作用,可以把荷载传递到未开裂的基体 处, 使试件仍能继续承

22、受荷载, 破坏模式由基准高强混凝土的 脆性破坏转为掺入纤维后高强混凝土的延性破坏。 此外, 掺入 S F 1 和 S F 2纤维的高强混凝土极限弯曲荷载均比掺入 P V A 和P P 纤维的高,这与前两者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均 比 后两者的大, 在裂缝处的桥接作用更大, 能传递的应力 越大 有关。 从图2 ( a ) 、 ( b ) 可以看出, 掺P V A纤维和P P 纤维后高强 混凝土的最大弯曲荷载较基体均有所下降, 其中3 及 试样 的最大弯曲荷载较基准下降了约2 0 , 和7 试样的最大弯 曲 荷载较基准下降了 约1 0 ,原因在于掺 入P V A纤维 和P P 纤维后, 在高强混

23、凝土基体中引入了一定气泡 7】 , 导致纤维增 强高强混凝土所能 承受的 极限 荷载降低。 ,从图2 ( c ) 、 ( d ) 可以看出, 曲线的丰满度随着纤维的掺量 增加而不断增大, 混凝土表现出 更大的韧性; 不 仅如此, 高强 混凝土的极限弯曲荷载也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对于S F 1 纤维而言, 8 、 9 和l 试样 相较1 基准试样,最 大 弯曲荷载分别提高了8 3 、 4 6 3 和7 2 2 ;对于S F 2 纤维, 1 1 、 1 2 和1 3 试样相较1 基准试样, 最大弯曲 荷载则 分别 提 高了1 1 3 、 1 6 8 和2 9 6 0 2 种钢纤维均提高

24、了高强混凝土 的极限弯曲 荷载, 但掺S F 1 较S F 2 对弯曲 荷载提高的 幅度更 大。掺入S F 纤维的高强混凝土均出现了多个起伏段, 试件 最终破坏时均出现了多条裂缝,原因是在荷载不断加大的过 程中, 端钩型钢纤维S F 1 在裂缝处一方面起到传递应力的作 用, 可把开裂处基体上承受的应力传递到未开裂的基体上, 且 对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的缓减作用越大,从而滞后裂缝的发展 速度, 另一方面, 钢纤维端部的弯钩 在纤维拔出 过 程中 会由 于 塑性 变形 作用而被拉直, 致使 整个桥接过程产生 更多的能 耗 嘲 ,使多缝开裂现象更加明显。而对于微细镀铜钢纤维S F 2 而 言, 端部不存

25、在弯钩, 在开裂处仅存在桥接作用, 因此使多缝 开裂不明显, 极限弯曲 荷载也没有掺入S F 1 纤维的高。 2 2 纤维种类对 C 8 0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 为了比较P V A 、 P P 、 S F 1 和S F 2 纤维在本研究最大掺量 时对C 8 0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 将4 # 、 7 、 1 o # 和 1 3 这 4 组配比的弯曲性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见图3 。 图 3 纤维种类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 能的影响 从图3 可以看出, 掺S F 1 和S F 2 纤维的高强混凝土韧性 较掺P V A 和P P 纤维的 更优, 因 为从纤维本身角 度来看, 钢纤 维的抗拉

26、强度要大于合成纤维, 虽然P V A纤维的抗拉强度也 很高, 但是P V A纤维是亲水性纤维, 与基体间的化学粘结力 很大, 容易被拉断, 而纤维要提高 弯曲 韧性, 一定要保证最 大 量的纤维从基体中拔出而不是拉断,如果被拉断就不能在开 N E W BUI L DI NG M AT E RI AL 5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李迎春, 等: 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 裂处起桥接作用, 更无法提高超高强 纤维混凝土的 韧性; 掺钢 纤维的极限弯曲 荷载也较合成纤维的大很多,最大相差达到 5 0 ,因为掺钢纤维的抗压强度要大于掺合成纤维的抗

27、压强 度。从下降段看, 掺钢纤维的曲线较合成纤维的更加平缓, 说 明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弯曲韧性的效果较合成纤维的更好, 原 因在于钢纤维在裂缝扩展时是大量纤维被拔出,能很好地起 到桥接作用, 而合成纤维则是大量被拔断, 大大削弱了纤维的 桥接作用。 2 3 纤维种类与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抗折强度 的影响 ( 见表3 ) 表 3 纤维种类与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 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的影响 编初裂强度 初裂韧度最大荷载 抗折强度 , 号 MP a ( N mm) k N MP a 5 1 1 0 1 2 0 从表3 可以看出, 掺合成纤维的高强混凝土初裂强度及抗 折强度均较基准高强混凝

28、土有所降低, 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 纤维混凝土的初裂强度以及抗折强度不断下降。 其中P V A纤 维高强混凝土的初裂强度、 抗折强度较基准高强混凝土分别下 降 1 3 2 3 2 3 和 2 7 1 9 0 ; P P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初裂 强度、 抗折强度则较基准高强混凝土分别下降7 1 一 l 4 1 和 1 0 -3 1 2 6 。 然而, 掺钢纤维的高强混凝土初裂强度以及抗 折强度较基准高强混凝土均有大幅度提高,且随着钢纤维掺 量的 增加, 高强混 凝土的 初裂强度及抗折强度不断 提高。 其中 S F 1 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初裂强度、 抗折强度较基准高强混凝 土分别提高 1 5 1 3 5

29、 和 8 4 7 2 3 , S F 2纤维高强混凝 土的 初裂强度、 抗 折强 度则 较基准高强混凝土分别提高3 2 1 9 3 和 1 1 3 2 9 7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 合成纤 维由 于 粘结强 度小于基体抗拉强 度, 而且直径很小, 容易拔出 和拉断, 其中拔断的占 多数, 因此使初 裂强 度和抗折强度均降 低。 P V A纤维是亲水性纤维, 和基体间的化学粘结力很大, 因 4 新型建筑材料 2 0 1 6 3 此分散性没有P P 纤维好, 所以导致强度下降的幅度较大; 合 成纤维掺量增大,引入和增多了混凝土的原始缺陷和应力集 中因子, 使微裂纹更容易发展和贯穿, 所以降低

30、了初裂韧度及 抗折强度; 钢纤维的抗拉强度高于合成纤维, 在裂缝成长的过 程中, 钢纤维失去增强增韧作用的表现方式大多数为拔出, 极 少数呈现拔断状态, 而合成纤维大多数是拔断, 极少数为拔出 状态。而拔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拔断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因 此钢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初裂强度及抗折强度较合成纤维 增强高强混凝土的均大。 2 - 4 纤维种类与掺量对 C 8 0高强混凝土弯曲韧性 的影响 按照A s T M C 1 0 1 8 9的方法分析纤维种类与掺量对 C 8 0 高强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 以韧性指数厶 、 1 1。 和 作为 评价指标。 由 表3 测试结果可见, 纤维体积掺量在

31、 1 3 最大体 积掺量到最大体积掺量之问时 ( 2 、 5 一 7 、 8 一 1 0 # 和 l 1 3 # ) , 纤维明显地提高了梁的弯曲 韧性指数, 比基准高强混凝 土, 5 提高3 3 9 5 3 3 倍, , l 0 提高5 6 1 1 3 6倍, , 如 提高8 0 4 3 0 7 8 倍。其中S F 1 增强高强混凝土的韧性指数最大, 表明4 种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弯曲 韧性的提高幅度最明显的是端钩型 钢纤维。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 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起到 了桥接的作用, 转移了部分裂缝尖端应力, 因此纤维起到了增 强高强混凝土基体弯曲韧性的作用; 其中端钩型最为明显, 主

32、要是因为 端钩型钢纤维与基体 之间由 于端钩的存在使锚固 作 用最大, 拔出过程耗能最大, 对裂缝扩展的阻滞效果最佳。 3 结论 ( 1 ) 对于钢纤维, 端钩型钢纤维 S F 1 对高强混凝土极限 弯曲荷载提高的幅度较微细镀铜钢纤维S F 2的大, 随着掺量 由最大体积掺量的1 3 、 2 3 到 1 变化, S F 1 和S F 2 增强高强混 凝土的极限荷载较基准高强混凝土分别提高8 3 、 4 6 3 和 7 2 - 2 , l l - 3 、 1 6 8 和 2 9 6 。 ( 2 ) 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 高强混凝土的弯曲性能越好, 弯曲韧性逐渐增大,钢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33、指数 是合成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弯曲韧性指数的2 3 倍。 ( 3 ) 为了提高高强混凝土的弯曲性能, 可以选用抗拉强 度高、 可掺入量大以及与基体锚固作用强的端钩型钢纤维。 参考文献: 【 1 焦楚杰 , 孙伟, 秦鸿根 , 等 聚丙烯一 钢 纤维高 强混凝土弯 曲性能 试验研究【 J 】 建筑技术, 2 0 0 4 , 3 5 ( 1 ) : 4 8 - 4 9 , 5 8 2 吴中伟 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未来叨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 9 9 9 ( 1 ) : 5 - 6 ( 下转第 1 5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易峰, 等: 硫铝酸盐复合导

34、电砂浆的制备与研究 纤维的掺量增加而急剧下降;当碳纤维掺量大于 1 0 后, 电 阻率基本趋于平稳。 ( 2 ) 粉末导电填料的加入, 对于恒定水灰比的C C M的导 电性具有双重作用。当2 种粉末导电填料掺量较少时, 对 C C M的导电性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试样的电阻率降 低; 当2 种粉末导电填料掺量较多时, 对C C M导电性的促进 作用小于抑制作用, 试样的电阻率增大。 ( 3 ) 掺入适量的石墨和纳米氧化锌粉末, 有利于C C M导 电网络的形成, 降低电阻率; 而掺量过多时, 会因它们的吸水 性而导致 C C M的流动性降低, 阻碍碳纤维的有效分散, 破坏 了砂浆内部的导电网

35、络, 从而导致C C M的体积电阻率降低。 ( 4 )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交流测试下非干燥 C C M的导电 模型。 参考文献: 【 1 黄世峰, 徐荣华, 刘福田, 等 水泥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应 用 J 硅酸盐通报 , 2 0 0 3 ( 4 ) : 5 8 6 3 【 2 】 沈文忠 , 张雄 碳纤维功能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应用 前景 J 新型建 筑材料, 2 0 0 4 ( 8 ) : 3 0 3 2 【 3 F u XL , L u WM, C h u n g D DL O z o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a r b o n fi b e r

36、f o r r e i n f o r c i n g c e me n t J C a r b o n , 1 9 9 8 , 3 6( 9 ) : 1 3 3 7 1 3 4 5 【 4 】 C h u n g D D L C e me n t r e i n f o r c e d w i t h s h o r t c arb o n f l b e l : a mu l t i f u n e t i o n al ma t e ri a l J C o mp o s i t e s P a r t B-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0 , 3 1 (

37、6 7 ): 5 1 1 - 5 2 6 5 】 S u n MQ, L i Z Q, Ma o Q Z , e t A s t u d y o n t h e r ma l s e l l - m o n i t o r - i n g o f c arb o n fi b e r r e i nf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et e Re s e arc h, 1 9 9 9, 2 9( 5 ): 7 6 9 7 71 6 陈兵 , 姚武 , 吴科 如, 等 受压荷载下碳纤维水泥基 复合 材料机敏 性研究 J

38、 】 建筑材料学报, 2 0 0 2 ( 2 ) : 1 0 8 1 1 3 17 H a n B G, G u a n XC , O u J P 1 e e t r o d e d e s i g n , m e a s u ri n g me t h o d a n d d a t a a c q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c a r b o n fib e r c e me n t p a s t e p i e z o r e s i s - t i v e s e n s o r s J S e n s o r s and A c t u a t

39、o rs a - P h y s i c a l , 2 0 0 7 , 1 3 5( 2 ) : 乖 乖 乖 乖 乖 希 不 尔 不出 尔 ! 铆 不 尔 不 乔 尔 ! 不 ! 矫 i ( 上接第 4页) 【 3 】 张亚芳 , 李琳 不 同尺 寸钢 纤维混杂增强混凝土弯 曲性 能数 值分 析叨广 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2 , 1 1 ( 1 ) : 4 9 5 3 4 】 何锐, 李永鹏, 陈拴发, 等 纤维组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 的影响 J 】 广西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1 3 , 3 8 ( 6 ) : 1 3 0 6 1 3 1 2

40、【 5 】 S AI D S H, R A Z AK H A, O T H MAN I F l e x u r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e n 6一 n e e r e d c e me n t i t i o u s c o mp o s i t e s ( E C C ) s l a b s w i t h p o l y v i n y l a l e o h o l fi b e r s 们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i a l s , 2 0 1 5 , 7 5 : 1 7 6

41、- 1 8 8 【 8 9 】 【 1 O 【 1 1 【 1 2 1 1 3 1 1 4 】 1 5 【 1 6 1 7 】 【 1 8 】 3 6 0 -3 6 9 沈化荣, 高培伟, 李杰, 等 碳系导电材料对水泥净浆导电性能及 微观机理的影响咖 新型建筑材料, 2 0 1 3 ( 9 ) : 1 2 1 4 , 1 8 南雪丽, 李晓民, 卢学峰, 等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 探讨 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 2 0 1 2 ( 2 ) : 1 1 4 1 1 9 Ha n BG, Zh a n g K, Yu X, e t El e c t r i c al c h a r a

42、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e s s u r e s e n s i t i v e r e s p o n s e me a s u r e me n t s o f e a r b o x y l MW NT c e me n t c o m p o s i t e s J 】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rc h , 2 0 1 2 , 3 4 ( 6 ): 7 9 4 8 0 0 马保 国, 韩 磊, 朱艳超 , 等 掺合料对 硫铝酸 盐水泥性 能的影响 【J 新型建筑材料, 2 0 1 4(

43、 9 ) : 1 9 2 1 , 5 0 Zh a n g L , Gl a s s e r FP Hy d r a t i o n o f c a l c i u m s u ll o alumi n a t e c e me n t a t - l e s s t h an 2 4 h 0 A d v a n c e s i n C e m e n t R e s e arc h , 2 0 0 2 , 1 4( 4 ) : 1 41 1 5 5 An da c M, Gl a s s e r F P P o r e s o l u t i o n c o mp o s i t i o n

44、 o f c alc i u m s u l f o a l u m i n a t e c e m e n t J Ad v a n c e s i n C e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 1 9 9 9 , 1 1 ( 1 ): 2 3 2 6 韩宝国, 欧进萍 I n fl u e n c e o f w a t e r c o n t e n t o n c o n d u c t i v i t v a n d p i e z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o f c e me n t b a s e d ma t e rial wi t h

45、 b o t h c arb o n f i b e r and c arb o n b l a c k 叨J o u r n al o f Wu h a n U n i v e rs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Ma t e ria l s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2 01 0( 1 ) : 1 4 7 51 王守德 , 芦令超 , 黄世峰 , 等 干燥 处理对 C F S C电阻率及压 阻 特性 的影响【 J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0 9 ( 4 ) : 3 9 0 3 9 3 Ch i a r e l l o M,

46、 Zi n n o R El e c t r i c al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o f s e l f - mo n i t o rin g C F R C【J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 2 0 0 5 , 2 7( 4 ) : 4 6 3 - 4 6 9 Xu J, Z h o n g WH, Ya o W Mo d e l i n g o f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i n c a r b o n f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47、e me n t - b a s e d c o m p o s i t e J J o u rnal o f Ma t e ri a l s S c i e n c e, 2 01 0, 4 5( 1 3 ): 3 5 3 8 3 5 4 6 X u J , Y a o W, Wang R Q N o n l i n e ar c o n d u c t i o n i n c arb o n fi b e r r e i nfo r c e d c e m e n t mo rt a r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48、e , 2 0 11 , 3 3( 3 ) : 4 4 4 4 4 8 A 乖出 帘 乖 乖 尔 乖 尔 乔 不 尔 乖 乖 尔 尔 尔 看 ! 尔 ! 绵 【 6 】6 A S T M C1 O 1 8 8 9 , S t and a r d m e t h o d fo r fl e x u r al t o u g h n e s s a n d fi r s t c r a c k s t r e n g t h o f f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 7 S AH MAR A N M, O Z B AY E, L I

49、V C F r o s t r e s i s t anc e a n d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o f e n g i n e e red c e me n t i t i o u s c o mp o s i t e s : i n fl u e nc e o f fl y a s h and mi c r o p o l y - v i n y l a l c o h o l fi bor J 1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e s e arc h , 2 01 2 , 3 4: 1 5 6 1 6 5 【 8 刘建忠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静动态拉伸行为研 究 D 南京: 东南大学, 2 0 1 3 A N E W BUl L DI NG MAT E RI AL S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