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年中国男女薪酬差异分析
BOSS直聘发布《2016年中国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平均月薪仅为男性的77%。一线城市男女薪酬差异最小,三四线城市差异拉大。
在薪酬差距中,56%可由行业、地区、工作经验和学历等因素解释,44%则不可解释,可理解为性别差异或歧视。
月薪超5000元的女性人数低于男性
在全面放开二胎,多省份延长女性产假等政策效应下,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此同时,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诸多数据共同表明,女性就业率和薪酬水平的提升对于增强经济活力至关重要,而若要实现目标,提高企业用人补贴、幼教补贴、男性陪产假等配套政策亟待出台和落实。女性劳动者低薪情况普遍,歧视因素占到44%,BOSS直聘与看准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女性劳动者平均税前月薪为4449元,比男性平均工资低22.3%。随着薪酬增加,差异也不断增大。目前,我国约七成求职者的薪酬分布在2000-6500元之间,其中女性劳动者更多分散在低薪区间。当月薪超过5000元时,女性人数开始明显低于男性。
男性三大指标上薪酬回报率均高于女性
在影响薪酬的诸多因素中,工作选择(行业和城市)与人力资本(教育和工作经验)最为核心。BOSS直聘与看准网数据显示,在工作经验、城市和行业三个重要指标上,男性的薪酬回报率均高于女性;而女性仅在教育回报率上超过男性。
数据来源:BOSS直聘、看准网
女性在四个行业上平均工资低于男性30%以上
BOSS直聘报告指出,由行业和城市导致的男女薪酬差距占到了总差异的38%,另有18%源于劳动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差异。在加入了行业和城市因素控制后,男女薪酬差异从22.3%降至13.8%,继续加入工作经验和学历因素后,差异降低至9.8%。
尽管如此,薪酬差异中44%的不可解释因素,反映出我国目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严重。医疗、检测认证与影视媒体行业男女薪酬差异最大,高等院校最为平等行业是造成男女薪酬差异的最大因素。男女薪酬差距较大的行业主要有两类,一类因为高薪技术岗位的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包括医疗、专业检测、互联网等。一类则因为体能等因素导致男女从业比例严重失衡,包括工程施工、采矿冶炼等。2016年,四个行业的女性平均工资比男性低30%以上,分别为医疗、检测认证、影视媒体和移动互联网。
数据来源:BOSS直聘、看准网
目前,女性在多数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仅在少部分行业中占有一定的薪酬优势,主要包括外语培训、服装服饰和地产经纪。外语培训行业中,女性平均薪酬比男性高出21.5%。此外,高等院校、保险和环保行业中,男女薪酬差异不足2%,是较为平等的行业。
工作年限越长,男女薪酬差异越明显
BOSS直聘和看准网数据显示,1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男女劳动者薪酬差距仅为10%,而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薪酬差距被逐渐拉大。当超过3年时,这一差异会变得非常明显。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家庭事务对女性职场竞争力的影响开始凸显。而工作经验带给男性的薪酬回报率率本身就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进一步拉大了薪资差异。
数据来源:BOSS直聘、看准网
教育成为缩小男女薪酬差距的重要指标
教育成为女性提高收入、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在四个核心指标中,教育是唯一一个带给女性更高薪酬回报率的。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大大拓宽女性工作选择的范围,有助于女性进入金融、互联网、专业服务等高薪行业,或者获得高级职位,带来薪资均数的快速提升。BOSS直聘和看准网的数据显示,高中学历的女性比高中学历的男性平均薪酬低32.9%,到了硕士阶段,则下降至16.7%。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女性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再次被印证。
数据来源:BOSS直聘、看准网
越城市化男女薪酬差异越小
一线城市男女薪酬差异最小,三四线城市差异拉大男性在发达城市的薪酬回报率要比女性略高0.3%。然而,一线城市中男女薪酬差异反而最小,北上广深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异最小,为18%。男女薪酬差异在三四线城市明显拉大,反映了欠发达地区性别歧视问题更加严重,女性获得较好的工作和晋升机会,面临很多困难。
数据来源:BOSS直聘、看准网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数据来源
数据种类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类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
政府部门
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贸易数据等
行业协会
年度报告数据、公报数据、行业运行数据、会员企业数据等
社会组织
国际性组织、社会团体公布的各类数据等
行业年鉴
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装备、房产、建筑等各类行业数据
公司公告
资本市场各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年报、半年报、公司公告等
期刊杂志
在开期刊杂志中获取的仅限于允许公开引用、转载的部分
中商调研
研究人员、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行业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
中商的产业研究服务优势
产业研究优势
优势体现
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数据挖掘能力
中商是中国首家自建数据库系统的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公司自主研发的Askci数据库和CISource中商情报通对各类数据建立中商企业数据库、全球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区域数据库、调研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覆盖近5000多个细分产业数据。
知名的研究团队,优质的研究咨询服务
中商拥有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熟悉产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分析师、行业专家及咨询顾问共计300余名,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细分行业及政策法规研究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公司研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及个性化的专项咨询服务。
专门的客服团队,满足客户个性化咨询服务
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客服团队,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并且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处理,深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业务创新,开创了民营银行筹建、保险公司筹建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务。
产业大数据平台成就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
公司旗下中商情报网是是国内专业的商业大数据发布和查询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已成为中国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为国内外企业、金融从业人员、创业人员、科研院所工作者等提供客观、时效、高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
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