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y)解放(ji) 微不足道(wi)B殉职(xn) 极端(dun) 拈轻怕重(zhn)C鄙薄(bo) 纯粹(cu) 漠不关心(m)D热忱(chn) 派遣(qin) 冷冷清清(q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 疲倦不堪 风流倜傥 呼朋引伴B分歧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由然而生C急躁 咄咄逼人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D诀别 人声顶沸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
2、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
3、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
4、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ABCD7、古诗文名句默写。(1)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2)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诗句是:_,_。(3)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诗句是: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4)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
5、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
6、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
7、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葡萄干面包琦君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中央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母
8、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她总是说:“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我说:“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母亲笑眯了眼说:“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
9、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母亲笑骂:“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我说:“你自己吃嘛!”她说:“甜的吃多了不舒服。”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我马上说:“葡萄干。”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盒子上画的
10、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是补血的葡萄干呀!”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选自读者校园版)1文章第段有
11、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2、永远的槐花蜜赵学儒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
12、蜜蜂如天兵天将飞来,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
13、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
14、,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
15、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2017年6月2日光明日报)1本文回忆了有关槐花的一些往事,请概括文中母亲和妻子的相似经历,并归纳她们的共同性格特点。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5细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
16、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内容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参考答案:一 DAACDB(1)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3)雄兔脚扑朔 安能辨我是雄雌 (4)示例: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二 1B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大狼,它的气息已经断绝了。3D4示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两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
17、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只有在正确把握主旨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观点不会偏离方向,也才能使自己在陈述观点时能够自圆其说。三 【答案】1承上启下,由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洋溢着平凡生活的幸福。3从母亲对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人;从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母亲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可知她是一个疼爱女
18、儿的人;从她总是和女儿笑眯眯地说话,和女儿的融洽相处,可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4本文的结尾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一回味其中的味道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里面包含着母爱,包含着亲情。点明主旨,引人回味。1 相似经历:上山去采槐花;将槐花背回家,并晾晒;用槐花拌食喂猪。共同性格特点:吃苦耐劳、朴实贤惠、勤劳能干。 2 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家乡槐花盛开的情景,突出了槐花之多之美之香,为后文写母亲和妻子采槐花做食物、喂猪等情节作铺垫。 3 “笑笑”“甩甩”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手被槐刺刺破流血毫不在意,一心一意采摘槐花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乐观、坚强、能干。 4 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故乡的槐花及槐花蜜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人和事的怀念之情。 5 槐花蜜蕴含亲情、故乡情,而这些情感一直深藏在作者心中,所以是“永远”的。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