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安置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969108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安置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安置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目名称: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 “迁村并点” 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昆明市西山区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云南新世纪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9月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 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慧 联系人 周训辉 通讯地址 昆明市西山区昆州路1565号4单元402室 联系电话 0871-68213920 传真 0871-68213920 邮政编码 650199 建设地点 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 立项审批部门 西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西发改[2012]148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口技改口 行业类别 及代码 K721房地产开发经营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96020.4 绿化面积 (平方米) 62058.7 总投资 (万元) 239841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345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44% 评价经费 (万元) 5.0 预期投产日期 2017年1月 1、项目背景 为加快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建设,有效治理和保护滇池,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求,2009年昆明市在滇池流域2920km2核心区、6738km2辐射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即退田还林、退塘还湿、退房还岸、退人护水,全面消除近湖区域生产、生活污染源。截止目前滇池外海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大部分建构筑物已拆除,退田还林和退塘还湿已基本完成。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西山区决定结合滇池西岸开展的“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同时实施“迁村并点、统归统建”,通过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发挥集约效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最大程度维护好、解决好村民根本利益,认真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8月西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山区滇池西岸“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安置规划》(以下简称《安置规划》),并通过了昆明市规委会审批。 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安置龙门和富善村委会山邑村、响水闸、晖湾、大咀子等自然村因“四退三环一护”及“迁村并点”而需搬迁安置的村民,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对改善滇池西岸湖滨生态环境,提升滇池西岸沿线的景观价值,将间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安置村民人居生活条件。本项目建设将对未来区域滇池湖滨带的生态经济建设发挥巨大的潜力。 2012年8月15日,西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对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批复(见附件),同意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之初建设主体是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工作指挥部,后2013年经西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见附件2),本项目建设主体变更为昆明市西山区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由其作为西山区“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安置房规划建设项目选址的A、B、C、D和杨家村各地块的土地一级开发主体。 项目不涉及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也不涉及滇池保护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项目已取得昆明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30101201000074,附件7)。同时,项目已于2011年3月16日经市规委第四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昆规函【2011】96号,附件8),并已取得昆明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530101201200092号,附件9)。 昆明市西山区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委托云南新世纪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在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及有关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报告于2015年12月11日通过了有昆明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持召开的技术评估会,会后编制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了补充资料清单,因等待二期工程设计资料,报告最终于2016年9月修改完成,经市评估中心复核后,形成本报批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后,作为项目建设和运营环境管理的依据。 2、项目内容及规模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西山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四退三还一护”及“迁村并点”B地块安置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昆明市西山区兴禹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项目位于昆明市高峣枢纽立交西侧,北侧紧靠碧鸡路,隶属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建设内容及规模:规划用地总面积196020.4m2,规划可建设用地总面积170023.8 m2,其中建构筑物总占地35932m2,总建筑面积460666.4m2(地上总建筑面积317425.1m2、地下建筑面积143241.3m2),总容积率1.87,建筑密度21.13%;道路广场区占地72033.1m2,绿化景观区面积62058.7m2,绿化率36.5%。 建设期: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周期计划2年,已于2015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部分楼房已封顶,计划于2017年2月完工;二期建设周期计划1.5年,计划于2017年3月开工,计划于2018年9月完工。 项目总投资:239841万元。 2.2项目组成 项目建设用地被成昆铁路分为东西两区,其中铁路东侧为一期,铁路西侧为二期,一期和二期用地又被规划道路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一期(铁路东侧)为C和D片区,二期(铁路西侧)为A和B片区,详见图1-1。 本项目主体工程包括住宅建筑、配套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等,公辅工程主要包括配套公用建筑、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市政配套设施等,环保工程主要包括中水处理站、化粪池、垃圾收集点等。该项目组成见表1-1。 图1-1 项目分期分区建设图 表1-1 项目组成表 项目组成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及规模 主体工程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总面积270397.1 m2,共40栋,共2543户,其中: 一期住宅建筑面积167547.3m2(C区26949.9m2,D区140597.4m2),30栋(C区6栋,D区24栋)6~11层建筑,1639户(C区234户,D区1405户); 二期住宅建筑面积102849.8m2(A区12134.6m2,B区90715.2m2),10栋(A区2栋,B区8栋)11~18层建筑,904户(A区108户,B区796户)。 配套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总面积34347.2m2,独立商业4栋,底层商业10栋,其中: 一期商业建筑面积14552.0m2(C区1540.8m2,D区13011.2m2),有6栋(均在D区),均为底层商业; 二期商业建筑面积19795.2m2(A区12035.7m2,B区7759.5m2),独立商业4栋(A区和B区各2栋),均为3层建筑,底层商业4栋(A区和B区各2栋)。 餐饮仅设置于独立商业;底层商业主要设置零售、服务、办公等商业业态,禁止设置汽修、娱乐、餐饮等商业业态。 地下建筑 地下一层,地下建筑总面积143241.3m2,其中地下机动车库122655.4m2,总机动车位3080辆,地下非机动车库及设备20585.9m2,总非机动车位8833辆,其中: 一期地下建筑面积89177.9m2,地下机动车库73771.0m2(C区10348.4m2,D区63422.7m2),机动车位1893辆(C区383辆,D区1510辆),非机动车库及设备15406.9m2(C区2729.3m2,D区12677.5m2),非机动车位5441辆(C区1566辆,D区3875辆); 二期地下建筑面积54063.4m2,地下机动车库48884.4m2(A区6964.2m2,B区41920.2m2),机动车位1187辆(A区218辆,B区969辆),非机动车库及设备5179.0m2(A区1503.9m2,B区3675.1m2),非机动车3392辆(A区1179辆,B区2213辆)。 其中设备主要包括各栋楼房配电设施、给水设施(加压泵站)、地下车库通风设施等,不设置备用发电设施。 公辅工程 配套公用建筑 配套公建总建筑面积12680.8m2,均位于一期C区,包括幼儿园(建筑面积3500m2,由1栋2层建筑和1栋3层建筑组成)、农贸市场(建筑面积5314m2,为1栋2层建筑与C4栋相连)、社区服务办公楼(建筑面积3866.8m2,为1栋5~6层建筑与农贸市场相连,设置社区卫生站、物业管理和治安联防站等);公共厕所(建筑面积240m2,共5个,一期3个,二期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120m2,设置于一期D区D3栋底层裙楼商业建筑);居委会(建筑面积150m2,设置于一期C区C2栋住宅楼1层住宅内) 道路广场 主要包括小区内主干道(宽10-12m),次干道(宽6m)、步行道(宽1-2m)、商业广场、消防通道和消防登高场地等,总面积72032.8m2,其中一期51937.9m2(C区14165.3m2,D区37772.6m2),二期20094.9m2(A区5050.8m2,B区15044.1m2)。 绿化景观 项目总绿地率36.5%,总面积62058.7m2,其中: 一期绿地率36.6%(C区18.2%,D区41.2%),绿地面积43355.7m2(C区4218.5m2,D区39137.2m2); 二期绿地率36.2%(A区18.0%,B区42.2%),绿地面积18703.0m2(A区2280.5m2,B区16422.5m2)。 配套市政公共设施 主要包括给水设施(泵站及设备间置于地下)及管网,燃气调压站(2个,建筑面积80m2)及管网、10kV配电开闭所(3处,建筑面积300m2)、垃圾收集点(22处)及垃圾房(2处,建筑面积60m2)。 环保工程 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项目共设置22处垃圾收集点和2个垃圾房: 垃圾收集点:分散于各住宅及商业建筑出入口附近,共22处,一期14处(C区4处,D区10处),二期8处(A区2处,B区6处); 垃圾房:2个,建筑面积60m2,均设于一期,分别位于C区农贸市场西侧和D区东出入口附近(D15栋住宅楼东侧40m)。 中水处理站及配套中水管网 一期和二期各1座,均采用地埋式;一期中水处理站位于D区东北角(D20栋住宅楼东侧),设计处理规模700m3/d;二期中水处理站位于B区东南角商业广场地下(B10栋独立商业楼东侧),设计处理规模400m3/d;配套中水管网沿小区内部道路铺设于绿化带下。 化粪池及配套污水管网 化粪池一期9个(总容积720m3,C区4个,D区5个),二期7个(总容积350m3,A区2个,B区5个),地埋式;配套污水管网污水管2950m(一期1905m,二期1045m) 雨水收集及雨水管网 共设置3个雨水收集池,采用地埋式;其中一期2个,分布位于C区东南角(幼儿园东侧)和D区南角(D12栋南侧),容积均为100m3;二期1个,位于B区东南角(B10栋独立商业楼东侧),容积150 m3;配套雨水管网3335m(一期1375m,二期1960m)。 隔油池 用于独立商业餐饮业和幼儿园食堂含油废水预处理,共设置5个,其中一期1个(位于幼儿园食堂),二期4个(分别位于A3栋、A4栋、B9栋和B10栋独立商业建筑) 消毒池 用于社区卫生站和幼儿园卫生室医疗废水消毒,共设置2个,均位于一期,分别位于社区卫生站和幼儿园 内置烟道 用于独立商业餐饮业和幼儿园食堂油烟排放,分别设置于一期幼儿园食堂和二期4栋独立商业建筑(A3栋、A4栋、B9栋和B10栋) 2.3建设内容 2.3.1主体工程 该项目主体工程包括住宅、商业、公共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460666.4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70397.1m2;商业建筑面积34347.2m2;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2680.8m2;市政配套建筑面积440m2;地下建筑1432413m2。 (1)住宅建筑 本项目住宅建筑总面积270397.1 m2,共40栋2543户,主要按照城市居住区模式集中建设的小高层单元式楼房。四个居住小区组成,包括一期的C区、D区和二期的A区、B区,共设计有A、B、C、D、E、F、G等7种户型,建筑面积65~185m2。 一期:住宅建筑面积167547.3m2,共30栋1639户;其中C区住宅建筑面积26949.9m2,有6栋234户,包括B和E两种户型,均为11层,C4栋底层2层和裙楼为农贸市场和物业办公;D区住宅建筑面积140597.4m2,共24栋1405户,包括D、E、F和G四种户型,住宅建筑高6+1层、9层和11层,D1栋、D2栋、D3栋、D10栋、D19栋和D20栋底层2层为商铺。 二期:住宅建筑面积102849.8m2,共10栋904户;其中A区住宅建筑面积12134.6m2,有2栋108户,均为F户型,高均为11层,A1栋和A2栋底层2层均为商铺;B区住宅建筑面积90715.2m2,共8栋796户,包括A和C两种户型,建筑高15层、17层和18层,B1和B2栋底层2层为商铺。 表1-2 项目住宅建筑统计表 分期 分区 层高 栋数 编号 商业设置 一期 C区 11层 6栋 C1~C6栋 C4栋 D区 6+1层 6栋 D22~24栋、D11~13栋 — 9层 6栋 D10栋、D14~17栋 D10栋 11层 12栋 D1~D9栋,D18~21栋 D1~D3栋、D19栋、D20栋 二期 A区 11层 2栋 A1栋、A2栋 A1栋、A2栋 B区 15~17层 4栋 B1栋、B3栋、B4栋、B7栋 B1栋 18层 4栋 B2栋、B5栋、B6栋、B8栋 B2栋 表1-3 项目住宅户型和户数统计表 分期 户型 建筑面积 (m2) 套数(套) 片区及住宅楼编号 一期 B户型 标准层 120 180 C1栋、C2栋、C5栋、C6栋 顶层 155~175 18 D户型 标准层 65~80 210 D11~13栋、D22~24栋 顶层 130~160 42 E户型 标准层 80~100 496 C4栋、D9~10栋、D14~18栋、 顶层 140~165 60 F户型 标准层 70~120 180 D1栋、D19~21栋 顶层 100~160 21 G户型 标准层 80~120 390 D2~8栋、D15~17栋 顶层 160~180 42 小计 1639 二期 A户型 标准层 80~130 400 B2栋、B5~6栋、B8栋 顶层 120~180 20 C户型 标准层 85~125 352 B1栋、B3~4栋、B7栋 顶层 175~185 24 F户型 标准层 70~120 90 A1~2栋 顶层 100~160 18 小计 904 合计 2543 (2)商业用房 项目规划商业布局均布置于安置小区临市政规划道路一侧,总建筑面积34347.2m2,其中包括10栋底商(含裙楼)和4栋独立商业。主要由社区商业中心和便利服务型商业两大功能板块构成,含百货店、便利店、街道办公、银行、电信、邮政、药店、餐饮等,其中餐饮业仅设置于独立商业,项目内不设置娱乐业。 一期:商业建筑面积14552.0m2;其中C区商业建筑面积1540.8m2,主要为C4栋裙楼,包括农贸市场和物业办公楼底层2层商铺,主要设置零售、办公、小吃等;D区商业建筑面积13011.2m2,均为裙楼底商,分别位于D1栋、D2栋、D3栋、D10栋、D19栋和D20栋底层2层,主要设置零售、银行、电信、邮政、药店、办公等。 二期:商业建筑面积19795.2m2;其中A区商业建筑面积12035.7m2,包括A3栋、A4栋独立商业和A1栋、A2栋底层2层裙楼商业;B区商业建筑面积7759.5m2,包括B9栋、B10栋独立商业和B1栋、B2栋底层2层裙楼商业;其中餐饮业仅设置于独立商业,底层商业主要设置零售、银行、电信、邮政、药店、办公等。 (3)公共配套设施 为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区住户,公建配套了幼儿园(12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医疗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物业管理、农贸市场等,同时配套设计了公厕、垃圾房及配电室等。 表1-4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 序号 建筑名称 建筑面积(m2) 基本情况 配套公建 1 幼儿园 3500 位于一期C区东侧,由1栋2层建筑和1栋3层建筑组成,设12个幼儿班 2 农贸市场 6340.8 位于一期C区C4栋和物业办公楼之间,为1栋2层建筑,为综合性生鲜农贸市场(市场内不设熟食现场加工,不设置冷库) 3 社区卫生站 310 社区卫生站、物业管理和治安联防站等均设置于一期C区物业办公楼,为1栋5~6层建筑。 社区卫生站:仅为社区简易门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依托位于项目以北的在建碧鸡医院; 4 物业管理 920 5 治安联防站 100 6 文化活动中心 470 设置于一期D区D3栋底层裙楼商业建筑。 文化活动中心:主要为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主要为家政、居家养老及其他一般社区服务; 7 社区服务中心 650 8 居委会 150 位于一期C区C2栋住宅楼1层住宅内 10 公共厕所 240 依托商业建筑共设置5处公共厕所,其中一期3处,分别位于C4栋农贸市场、D10栋和D19栋底层商业区;二期2处分别位于B1栋和B2栋底层商业 小计 12680.8 市政配套 11 燃气调节站 80 设置2处燃气调节站;一期1处,位于D区东南角D15栋以南25m,D14栋以东30m;二期1处,位于B区B3栋和B4栋之间,距离两建筑约20m。 12 开闭所 300 除栋建筑配电设施外,小区共设置10kV配电开闭所3处;其中一期2处,分别位于C4栋东侧和D14栋东侧;二期1处,位于B5栋北侧 13 垃圾房及 垃圾收集点 60 共设置22处垃圾收集点和2个垃圾房;垃圾收集点分散于各栋住宅及商业建筑出入口附近,其中一期14处,二期8处;垃圾房2个(建筑面积各30m2),均设于一期,分别位于C区农贸市场西侧和D区东出入口附近(D15栋东侧约20m)。 14 给水设施 — 加压泵站设置于地下室设备间,给水管沿小区道路设置 15 配电设施 — 各建筑独立配电设施设置于地下室设备间,与加压泵站隔离设置 16 通风设施 — 通风机房设置于地下室设备间 小计 440 合计 13120.8 (4)停车场地 本安置小区停车场均为地下停车,居住区内采用人车分流的布置方式,减少小区内车行对人的影响,并保证区内的景观。合理配置地下停车的数量,减少建设成本;每栋住宅的地下室用作非机动车停车库。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143241.3m2,其中地下机动车库122655.4m2,总机动车位3080个,地下非机动车库及设备20585.9m2,总非机动车位8833个。其中一期地下建筑面积89177.9m2,地下机动车库73771.0m2(C区10348.4m2,D区63422.7m2),机动车位1893辆(C区383辆,D区1510辆),非机动车库及设备15406.9m2(C区2729.3m2,D区12677.5m2),非机动车位5441辆(C区1566辆,D区3875辆);二期地下建筑面积54063.4m2,地下机动车库48884.4m2(A区6964.2m2,B区41920.2m2),机动车位1187辆(A区218辆,B区969辆),非机动车库及设备5179.0m2(A区1503.9m2,B区3675.1m2),非机动车3392辆(A区1179辆,B区2213辆)。 2.3.2公辅工程 (1)道路广场区 道路广场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为小区内各主、次干道,连接各建筑物间的步行游道,停车场地及休闲、停车场等。项目道路广场区总面积为72033.1m2,其中一期51937.9m2(C区14165.3m2,D区37772.6m2),二期20094.9m2(A区5050.8m2,B区15044.1m2)。 1)主、次干道系统 本项目交通网呈环形布置。小区共设置主出入口4 个、次级出入口4 个:主出入口,位于小区中间及外围的市政规划道路上,进而将人流分别导入小区东西两片区;车辆从各入口进入小区后,沿环形主干道就可进入。次级出入口位于小区外侧,在东西两片区的东西方向上开口,有效疏导外界交通。地块内各主、次干道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可作为消防通道使用。 车行主干道与车行次干道以及居住区道路相连通,主干道宽约10-12m;次干道为住户车辆进入地下车库的通道,同时也满足人行的需求,宽6m;居住区道路为小区住户进入住宅的门小道及景观游道,步行道采用庭院式硬质铺装,铺设手法多变,宽度不一。 2)步行游道 为营造安静、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便于小区内住户的生活、休闲及娱乐,主体设计了各组团之间的休闲景观和步行游道系统。步行系统与小区内布设的休闲广场、公共绿化、文化体育健身等设施相结合,形成安置小区和谐、便捷的出行和居住氛围。 (2)绿化景观区 主要沿道路及建筑物周边布设,绿化措施以种植遮阳、防尘的树种,布置绿化小景观为主,种植如柏树、杉木、樟树等树种,以形成优美而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打造绿色、自然、宁静的环境,净化周围空气。绿化景观区占地面积共计62058.7m2,总绿地率达36.5%;其中一期绿地面积43355.7m2(C区4218.5m2,D区39137.2m2),绿地率达36.6%(C区18.2%,D区41.2%);二期绿地面积18703.0m2(A区2280.5m2,B区16422.5m2),绿地率36.2%(A区18.0%,B区42.2%)。 (3)给排水及输电管线设施 1)给水设施 ①水源:水源来自于城市自来水,市政管网水压≤0.20MP,项目区内布设有进水管进口,供水量可以满足项目区日常需求。 ②给水系统:本项目靠近市政道路,分别从市政道路给水管网引入一条DN200市政给水管,作为生活及消防水源,室外给水管在基地内形成环状管网。 2)排水工程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管道分片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本工程设置中水回用系统,生活废水经生化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用于绿化浇洒用水。污水管及中水管皆沿道路下方布设。项目因项目地块东侧污水管污水暂不能污水处理厂处理,故项目排水分期考虑,一期和二期分别单设排污口。 另外,项目将设置3个雨水收集池,采用地埋式;其中一期2个,分布位于C区东南角(幼儿园东侧)和D区南角(D12栋南侧),容积均为100m3;二期1个,位于B区东南角(B10栋独立商业楼东侧),容积150 m3;配套雨水管网3335m(一期1375m,二期1960m)。 3)供电设施 本项目供电电源由市政电网引入10kv电源供电。 2.3.3环保工程 (1)垃圾收集点 本项目设置22个垃圾收集点,分散于各栋住宅及商业建筑出入口附近,其中一期14处,二期8处。垃圾收集点使用垃圾收集筒,由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处置。 (2)垃圾房 本项目将设置2个垃圾房,总建筑面积60m2,均设于一期。一个位于C区农贸市场西侧,距离C4栋约50m,另一设于D区东出入口附近,距离D15栋约20m。小区生活垃圾经各收集点向垃圾房集中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 (3)化粪池 本项目共建设化粪池16座,有效容积1070m3;其中一期9个(C区4个,D区5个),有效容积720m3;二期7个(A区2个,B区5个),有效容积350m3。 (4)中水站 根据可研,本工程共设置2座中水处理站,一期和二期各1座,均采用地埋式;一期中水处理站位于D区东北角(D20栋住宅楼东侧10m),设计处理规模700m3/d;二期中水处理站位于B区东南角商业广场地下(B10栋独立商业楼东侧15m),设计处理规模400m3/d。 生活废水经污水管排入中水处理站,经生化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用作公厕冲厕、景观、绿地用水及浇洒道路用水,近期其余废水达到一级A标后经管道汇入周边雨水沟渠,进入滇池草海。远期待周边污水配套实施完善后,经污水管进入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污水管及中水管皆沿小区道路下方布设。 (5)其他 项目在可研设计阶段未设计独立商业建筑的餐饮业内置烟道和隔油池,也未考虑社区卫生站医疗废水消毒池,本环评将在措施章节提出相应要求。 2.3总平面布置 项目区为不规则多边形,一条市政道路及成昆铁路将安置房分为三个片区,由四个居住小区组成,一期(铁路以东)由C区和D区组成,二期(铁路以西)由A区和B区组成。 一期:市政道路将其分为2个区,市政道路以北为C区,以南为D区。C区西南角为2层的农贸市场及5~6层的物业管理大楼,东南为幼儿园及室外活动场地,住宅楼于正中依次排列;C区设置垃圾房1个,位于农贸市场西侧;本区设10kV配电开闭所1个,位于农贸市场东北部,C4栋东侧约30m。D区临市政道路及成昆铁路一侧住宅楼底层2层为商铺,住宅楼于后朝南作北依次而建;本片区设置中水站1个,位于临近昆安高速(高架)D14栋与D15栋之间;燃气调节站1个,位于片区东北角,D20栋东侧;垃圾房1个,位于D15栋东侧,临近昆安高速(高架)。 二期:西部为A区,A区北面为小区出入道路,南面为2栋3层高独立商业,最西面为商业广场,独立商业建筑与住宅楼之间为商业街,住宅楼临商业街底层2层为商铺。东部为B区,B区南部为2栋3层高独立商业,其东面为商业广场,独立商业与北部住宅楼之间为商业街,商业街北面为15层~18层的住宅楼,住宅楼临商业街的底层2层为商铺;本片区设置中水站1个,位于B10栋东侧商业广场地下;燃气调节站1个,位于B区西部,B3栋和B4栋之间,距离两建筑约20m;10kV配电开闭所1个,位于B区北部,B5栋以北约30m。 项目总平面图见附图2。 2.4 施工“三场”及施工便道、施工营地设置 (1)取、弃土场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该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取、弃土场,本工程建设产生的永久弃渣主要为拆迁建筑垃圾和基础开挖土石方,共计31.41万m3(不含2.02万m3表土)。弃方由施工单位运送至相关手续齐全的收费处置场地,绝不乱堆乱倒,做到文明施工,相应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 (2)临时表土堆场 项目将产生2.02万m3的表土,水保方案在项目二期南侧布设1个表土堆场,该区域占地类型为耕地,临时表土堆场平均堆高为3m,可以堆放表土量为2.75万m3。目前,由于下穿成昆铁路市政道路尚未建成,一期工程无法利用该表土堆场,该表土堆场将留做二期工程表土堆场;一期工程表土现堆存于一期D区南侧尚未开工用地范围内。 (3)施工便道 项目区北侧紧靠老昆安公路,东侧为碧鸡关立交,北侧及南侧均有现状乡镇道路,能够满足施工交通运输,因此本项目不用设施工便道。 (4)施工场地 混凝土拌和场、堆料场等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建设均位于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不再新增临时施工用地。 (5)施工营地 本项目为城郊结合带,不设施工营地。 2.5 施工条件 (1)主要材料供应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水泥、钢材、砖块及砂石料等。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均从昆明市购买。砂石土料从具有合法开采手续的料场购买。 (2)施工供排水和供电 ①施工用水 施工供水:施工期间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 施工排水: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通过沉砂池沉淀后,西侧排入项目区中部在建的市政道路中,北侧排入云南药业有限公司进厂道路排水沟中,南侧排入乡镇道路排水沟中。项目施工期废水回用不外排。 ②施工供电 本工程施工所需用电由市政管网供给。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项目规划征地面积196020.4m2,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70023.8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35932m2,总建筑面积460666.4m2,总容积率1.87,建筑密度21.13%;道路广场区占地72033.1m2,包括区内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区面积62058.7m2,绿化率36.5%。建设期限为2年。拟建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5。 表1-5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规划用地面积 m2 196020.4 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 m2 170023.8 建筑占地面积 m2 35932 道路广场占地 m² 72033.1 绿化景观占地 m² 62058.7 总建筑面积 m2 460666.4 其中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317425.1 计入容积率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m2 270397.1 配套商业建筑面积 m2 34347.2 含社区商业中心和商铺 其中 社区商业中心 m2 32547.2 含百货店、便利店、街道办公等,餐饮业仅设置于独立商业建筑,项目内不设置娱乐业 便利服务型商业 m2 1800 含银行、电信、邮政、药店等服务及零售行业 配套公建建筑面积 m2 12680.8 其中 幼儿园 m2 3500 十二班幼儿园 农贸市场 m2 6340.8 卫生站 m2 310 文化活动中心 m2 470 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 m2 650 含家政、居家养老及其他一般社区服务 物业管理 m2 920 居委会 m2 150 治安联防站 m2 100 公共厕所 m2 240 结合商业建筑设置 市政配套建筑面积 m2 440 不计入容积率 其中 燃气调节站 m2 80 开闭所 m2 300 垃圾收集点 m2 60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m2 143241.3 不计入容积率 其中 地下机动车库 m2 122655.4 地下非机动车库及设备 m2 20585.9 总机动车位 辆 3080 其中 住宅机动车停车位 辆 2750 1辆/100平方米 商业机动车停车位 辆 330 0.5辆/100平方米 总非机动车位 辆 8833 其中 住宅非机动车位 辆 5086 2辆/户 商业非机动车位 辆 3747 8辆/100平方米 总户数 户 2543 总居住人口数 人 8138 3.2人/户 容积率 1.87 以规划可建设用地计算 建筑密度 % 21.13 以规划可建设用地计算 绿地率 % 36.50 以规划可建设用地计算 总投资 万元 239841 其中土建投资111076万元 建设工期 年 一期:2年,2015年2月~2017年1月 二期:1.5年,2017年3月~2018年9月 4、环保投资 本项目是一个非生产性项目,本报告书将隔声降噪设施、绿地建设费用、清污分流管道、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列为环保投资。设计最终环保投资估计大致是3455万元,占总投资的1.44%,详见表1-6。 表1-6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 项目 分期 评价 时期 分类 项目 投资 (万元) 备注 一期(铁路东侧) 施工期 环境空气 施工期洒水抑尘 10 水环境 施工期排水设施及沉淀池 — 水保已有 车辆清洗池 — 水保已有 排水沟 — 主体已有 声环境 施工期拦挡 — 主体已有 营运期 环境空气 幼儿园食堂油烟净化器及油烟管道 5 水环境 清污分流管道工程 150 化粪池 10 中水处理站 350 规模700m3/d 中水回用管道 70 幼儿园食堂沉淀隔油池 3 社区卫生站和幼儿园卫生室医疗废水消毒池 10 声环境 隔声窗 700 隔声屏 150 预留 固体废物 垃圾收集点 4 主体已有 垃圾房 6 主体已有 生态环境 绿化景观工程 875 小计 2343 主体已有 二期(铁路西侧) 施工期 环境空气 施工期洒水抑尘 6.5 水环境 施工期排水设施及沉淀池 — 水保已有 车辆清洗池 — 水保已有 排水沟 — 主体已有 声环境 施工期拦挡 — 主体已有 营运期 环境空气 独立商业建筑内置烟道 50 水环境 清污分流管道工程 90 化粪池 5.5 独立商业建筑餐饮业隔油池 10 中水处理站 200 400m3/d规模 中水回用管道 42 声环境 隔声窗 350 固体废物 垃圾收集点 2 主体已有 垃圾房 6 主体已有 生态环境 绿化景观工程 350 主体已有 小计 1112 合计 3455 注:部分措施为环境管理措施,未列入。 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位于昆明市高峣枢纽立交西侧,北侧紧靠碧鸡路,项目中有成昆铁路穿过,区域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 周边工业企业主要为项目以北20m的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目前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8月搬迁至高新区马金铺片区,项目所在厂址已停产。 项目一期用地范围内原有部分农民自建建筑,目前已拆除;二期用地范围内涉及部分二手车交易市场硬化场地及办公管理用房,二期开发时将拆除。 项目区尚有部分耕地,主要污染源为周边耕地面源污染,周边水土流失属微度流失。 另外,项目周边仅东侧规划道路部分建成,为城市支路。项目周边及内部规划道路均为城市支路,无城市干道。 93 表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2.1.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昆明市昆安高速(高架)西侧,行政区划隶属碧鸡街道办事处管辖,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7′06″,北纬24°59′30″,项目区北侧紧靠碧鸡路,东侧为昆安高速(高架),北侧及南侧均有现状乡镇道路,西侧为西山景区余脉,项目区内道路系统也较为便利。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2.1.2地形地貌、地质 拟建项目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北,属滇中高原的一部份,地形复杂,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地势北高南低,谷律乡的风摆山为全区最高点,海拔为2641米,谷律乡与富民县交界的螳螂川江边石楼梯为全区最低点,海拔为1750米。相对高差达900米。全区地貌类型有以下五种:中切中山河谷地貌、高原山地地貌、断陷湖盆地地貌和低山河谷地貌。 本项目所处属于断陷湖盆地地貌,该地貌位于普吉至西山一线的南北向大断裂带以东,海拔高度1918米,往南至积善1886米,总体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面积有154.08平方公里,包括马街、黑林铺、碧鸡至观音山,是新生代时期的湖积物和其他地带的残积物经洪水冲积所形成。新生代初,由于地壳运动,复合了南北构造——西山大断层,西盘上升,成为西山,东盘下降,四方流水汇集,成为滇池,滇池的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