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质量培优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1.请对应拼音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书写词语。
guān chá shì xiàn lǚ xíng gǎn shòu
2.下列诗文中,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
B.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
C.众皆弃去(全,都)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秋( )气( ) 天( )云( ) ( )习习
( )知秋 金桂( ) ( )谷( )登
4.把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 )( )缤纷 金( )飘( )
摇( )晃( ) 眼( )手( )
一( )知( ) ( )林( )染
5.下列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骨(gǔ)朵 栖(qī)息 振(zhèn)动 拍拍胸脯(pú)
B.胳臂(bei) 挑(tiǎo)战 人参(shēn) 果实累累(léi)
C.凝(níng)视 担(dān)心 中弹(dàn) 身处(chǔ)困境
D.磨(mò)盘 挣(zhèng)钱 沉浸(jìn) 丢三落(là)四
6.填字成词,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没( )打( ) ②( )( )并论 ③( )奇( )艳
④津津( )( ) ⑤守株( )( ) ⑥( )( )纸砚
(1)像词语⑤这样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
(2)和词语④相同结构的词语有__________,和词语⑥相同结构的词语有_________。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B.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C.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像小圆点,特别漂亮。
D.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8.修改下面句子。
小强的这幅画十分非常漂亮,得到了李老师的表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积累填空。
(1)诗词世界丰富多彩。古诗中有风景:“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勉励:“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古诗中还有童趣:“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
(2)《司马光》中,一个孩子跌进水翁后,其他孩子的表现是:“__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瓮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空)
(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作家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故事《______》。
(4)我和弟弟闹矛盾了,谁也不服谁,爷爷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事都要讲道理。”
(5)“雀”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部,读音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打翻的鱼缸
①三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忽然,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完了,如果同学们发现,我会被笑死的,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啊?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写题, 。
②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小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小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换上一条干净的裤子。
③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到胸口上了,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 ,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小男孩心里对老师充满了感激。
④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最后剩小男孩一个人,他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
⑤()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老师拍拍小男孩的头( )微笑着说( )
⑥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穿着那条不合身的裤子,一蹦一跳地走出了教室。你看,老师巧妙地利用了打翻鱼缸这件事情,来掩饰小男孩的尴尬事,这是多么聪明,多么富有爱心的老师啊!
10、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在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 B.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
11、在短文中的“( )”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2、短文第②自然段中“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在文中具体指( )
A.小男孩尿裤子了
B.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
C.老师“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
D.老师连忙向小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
13、按照短文记叙的顺序,给下列表述小男孩心理变化的词语标上序号。
羞愧( ) 感激( ) 焦躁不安( )
14、用“ ”在短文中画出能概括短文中心的一句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可是,7岁这年,她突然生病了。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更(害怕 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她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又回到了她所熟悉的学校。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同学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难以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花八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上“____”。
17、苏珊为什么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苏珊为什么会笑得轻松,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我们上学都要戴帽。 B.老师的话我们要听。
C.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友善待人
20、习作。
题目:我的发现
提示:在生活中,你会有许多好玩的发现,如蚂蚁搬家,蒲公英的花瓣会张开,合拢,夏天的柏油马路踩上去软软的……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玩的发玩?写一篇习作,将自己的有趣发现告诉大家。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段落开头空两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观察 视线 旅行 感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观、察、视、旅、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中重点字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A项中,此句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水光潋滟晴方好”意思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方:正。
B项中,“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坐:因为。
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项中,“众皆弃去”意思:大家全都弃他而去跑光了。皆:全,都。
3. 高 爽 高 淡 秋风 一叶 飘香 五 丰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天高云淡,意思是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秋风习习,意思是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金桂飘香: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的意思。
五谷丰登,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4. 五 彩 桂 香 头 脑 疾 快 叶 秋 层 尽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多积累和识记,在平时生活和读书过程中注意理解成语的含义,做起来就能根据给出字的提示想起来,并且能把字写出来,写正确。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字,所补充的词语依次是:
五彩缤纷,意思是: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金桂飘香,意思是: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的意思。
摇头晃脑,意思是: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5.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花骨朵huā gū duo。
6. 精 采 相 提 争 斗 有 味 待 兔 笔 墨 刻舟求剑 画龙点睛 落落大方 琴棋书画
本题考查补充成语和词语搭配及仿写。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出自《红楼梦》。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死守原来的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1)像守株待兔这样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和津津有味相同结构的词,可知是AABC结构,类似的词还有:空空如也、落落大方、栩栩如生、楚楚动人、洋洋得意等。
和笔墨纸砚相同结构的词,还有:琴棋书画、柴米油盐、诗词歌赋、酸甜苦辣、吹拉弹唱、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春夏秋冬等。
三、信息匹配
7.D
【解析】D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B、C是比喻句,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A项把“小球”比作“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把“头”比作“梯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把“硬翅”比作“小圆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不是比喻句,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8.小强的这幅画非常漂亮,得到了李老师的表杨。
【解析】
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把“十分”去掉,属于用词重复的语病。
9. 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年好景君须记 忽然闭口立 皆弃去 持石击 破之 安徒生 海的女儿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小 què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识记、课文理解、谚语俗语和查字典。
谚语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是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2)本题考查的文言文是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砸缸》。全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意思是: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故在《司马光》中,一个孩子跌进水翁后,其他孩子的表现是“皆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持石击瓮破之”。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著的一篇童话故事,该篇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举杯共庆的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根据积累,再写出你读过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即可。如:《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
(4)“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5)“雀”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竖、撇、点、撇、竖、点、横、横、横、竖、横。“雀”的部首是“小”,读音为“què”。
B
【解析】10、B A 122.: “ 。 ” “ 。 ” , 。 123.C 124. 1 3 2 125.你看,老师巧妙地利用了打翻鱼缸这件事情,来掩饰小男孩的尴尬事,这是多么聪明,多么富有爱心的老师啊!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这里应该填“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选项A“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 ”显然不对,小男孩儿的裤子是被老师打湿的,所以同学们是不会笑话他的。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本句中“说”为提示语。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因此“怯生生地对老师说”后面用冒号,“微笑着说”后面用句号。除此以外,说的话需要用“引号”引起来,需要停顿的地方用逗号,且句子最后要以句号结尾。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突如其来的事故”在第二自然段中,是指老师打翻了鱼缸。完成此类题目时,可以看一看这句话的前一句或者是后一句,一般答案就在这里。
13、本题主要对人物角色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进行考查。一开始小男孩儿尿裤子了,他感到很羞愧。接着,他害怕大家发现感到焦躁不安。最后,老师故意把鱼缸的水泼在他身上,让大家误以为他的裤子是老师弄湿的,所以他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14、本题主要考查随身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巧妙的利用打翻鱼缸这件事来掩饰小男孩的尴尬,可以看出来老师很善良,很聪明。
C
【解析】15、 不容易相信。 比喻花样繁多。 152.可怕 颗 戴 153.苏珊的头发掉光了,她戴着帽子上学,怕同学们笑她而自卑。 154.苏珊没有因为自己的头发掉光而自卑。相反,同学之间的友谊仍然存在。所以她笑得轻松,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155.C
【分析】
15、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词语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本题中“难以置信”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五花八门”意思是变幻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辨析。
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棵:量词。用于植物。结合语境选择“颗”。戴: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带: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结合语境选择“戴”。慎重:谨慎认真。郑重:严肃认真。结合语境选择“郑重”。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可知,她担心同学们会觉得她很奇怪,而嘲笑她。可以得出苏珊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是因为苏珊的头发掉光了,她戴着帽子上学,怕同学们笑她而自卑。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可知苏珊笑了是因为她为老师的用心而感到内心温暖。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同学们自如地见面了。她又可以像往常一样开心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了。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
本题中根据原文的内容“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同学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可以得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友善待人。
20、范文:
我的发现
小蝌蚪和小鱼是死对头,你们听了可能会觉得可笑,肯定会想:那些都是温和的小动物,怎么会是死对头呢?你们要是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这是我亲眼所见的。
有一次,我在乡下,捉了几只蝌蚪和小鱼,我把他们放在一个盆子里,就去完了。一会儿,我回来看望小鱼和蝌蚪。我走近盆子,发现水花溅了起来,我连忙向盆子里看,那时让我大吃一惊,鱼儿和蝌蚪大起了架,而且打的不可开交。那时我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他们已经缠在了一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他们的“战斗”还在继续,终于两败俱伤,“战斗”结束了。
读者们,听了我的讲述,这下,你们总该相信蝌蚪和小鱼是死对头这个事实了吧!不过,他们为什么是死对头呢?我有一个猜测,那就是在远古时候,小鱼和蝌蚪是另外两种动物,那时侯,它们就是死对头,无数年后,它们进化成了蝌蚪和小鱼,因此还是死对头。
听了我的猜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要求写一写你的发现,感受生活的奇妙!要想把这篇文章写好,就必须把自己发现的过程细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果你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就要把自己探索时的想法、做法写出来;如果你要告诉大家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就要将自己看到的景象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具体完整地写出来。回忆自己发现的事,想一想哪件事让你感到很有趣,让你印象深刻,从中能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的、最深刻的去写,选材要新颖。
首先要说明发现的什么事让你感到最难忘、最有趣,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接着应该详细去写,抓住“发现”二字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最后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