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64890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 树立主题意识2 树立整体意识3 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

2、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第二,注意注释。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

3、内容。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三、审题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基础1 树立“赋分”意识2 树立“提示”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

4、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3 树立“意图”意识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4树立“整体”意识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为了减缓设题的坡度,也为了考查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逐层渐进式地引向深入。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

5、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四、散文的命题思路、选文:情感丰富、形象鲜明、地域特点、命题:朴实大方、题型经典;题干清晰、提问明确;角度多样、答案开放;鉴赏增加、赋分较重五、熟悉出题类型1、“作用”题近年常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形式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1)修辞手法作用题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分析,表现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效果。知识积累: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

6、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便于领会主题。(2)表达方式作用题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

7、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知识积累:把握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顺叙: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

8、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3)表现手法作用题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悬念: 引起读者对事情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

9、知作用。照应: 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伏笔: 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处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

10、中地揭示主旨。(4)重点句段作用题题型设置:针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子、重点段落设置命题。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就问而答,如没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知识积累文中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考分析: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二是结构上的作用: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作用;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作用。(5)人称变化作用题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称谓的变化设置考

11、题。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作用。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回答。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鉴赏散文作品形象直指形象(特征)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文中刻画的某某形象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

12、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3、评价散文思想情感直指情感(主旨)作者借表达了/寄托了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本文有哪些“情语”本文写了哪些人、事、物、景?有何特点?传递出怎样的情感?4、品味散文语言特色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

13、人、排比、夸张、通感等。5、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抒发强

14、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二、高中现代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浮在油腻保温杯里的中年之尬 油腻之本义,发乎庖厨。之于人,大抵是说离“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越来越远;而保温杯,与青春的要义背道而驰。青春在于挥霍和放纵,并且有资本来挥霍和放纵。一旦变得小心翼翼,意味着曾经有过的硬气、嚣张、不羁都已丧失殆尽,向人生投了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油腻”与“保温杯”被解读为中年男人的危机似乎说得通。年轻人失败大不了重头来过,但中年男人在社会、家庭的重压之下,改变现状对他们而言并非一件易事。中年男人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

15、小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大,加上职场天花板开始显现,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怀疑不安等焦虑情绪。 事实上,“油腻”与“保温杯”话题的背后,还存在两种隐性逻辑:一是中国快速发展,而很多共识还来不及沉淀为行为规范。中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要完成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规变,道阻且长。社会跨越式发展,还留下不少没跨过来的社会人群,在新生代那里,就成了有意无意嘲笑的对象。 二是代际间的话语权斗争。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以及90后走向社会,使年轻人逐步掌握了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获取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久经职场的中年人之间的矛盾凸显,而“讨好年轻

16、人,是社会的通病”。这种通病里,尽管有情感与价值的现实考量,更多的则是社会对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励的习惯。 对于中年之尬,或许不必过于焦虑。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现代人格的养成,本身也是一个界定价值、涵养宽容、接受多元的过程。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该进化成“最好的自己”,不被外界的标签和期待所左右,诚恳对待自己的身体,认真践行内心所信奉的价值,也许这才是足够好的中年生活。(1) 结合第一段,理解“油腻”与“保温杯”的含义。 (2) 造成“中年男人危机”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根据材料,简述人到中年如何面对“中年之尬”? 【答案】 (1)油腻:世俗(市侩、世故

17、)、看重名利;保温杯:小心谨慎、投降主义(2)个人因素:家庭(生活)压力大;事业(职场)发展空间小;心理焦虑.社会因素: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年群体的人格养成、精神蜕变跟不上;社会对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励的习惯(3)不必过于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被外界左右;诚恳对待自己。 【解析】【分析】(1)文中,“油腻”,大抵是说离“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越来越远,而清欢的意思是清雅恬适之乐,所以,油腻通常可以理解为形容某人活的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也指代那些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又喜欢吹嘘的中年人。简言之,即:世俗(市侩、世故)。“保温杯”通常

18、指中年男子生活压力较大,加上职场天花板开始显现,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怀疑不安等焦虑情绪,做事小心谨慎,缺乏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简言之,即:小心谨慎、投降主义。 (2)从分析文本可知,造成“中年男人危机”的个人因素:家庭(生活)压力大。人到中年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大。事业(职场)发展空间小。职场上晋升空间越来越小,职场天花板开始显现。心理焦虑。这时候,中年人的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怀疑不安等焦虑情绪。社会因素: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年群体的人格养成、精神蜕变跟不上。有相当一部分中年人,没跟上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生代那里,就成了有意无意嘲笑的对象。社会对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

19、励的习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获取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年轻人与中年人的矛盾突出,而“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这使中年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 (3)根据材料,中年人要想摆脱“中年之尬”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必过于焦虑。中年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涵养人格,保持个性,不被外界左右。诚恳对待自己。中年人要不被外界的标签和期待所左右,诚恳对待自己的身体,认真践行内心所信奉的价值。 故答案为:油腻:世俗(市侩、世故)、看重名利;保温杯:小心谨慎、投降主义 个人因素:家庭(生活)压力大;事业(职场)发展空间小;心理焦虑.社会因素: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年群体的人格养成、精神蜕变跟不上;社会对

20、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励的习惯 。 不必过于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被外界左右;诚恳对待自己。【点评】本题考查把握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语段的意思,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加以综合分析,把词语的意思解释透彻。“油腻”的含义要抓住“与青春的要义背道而驰。青春在于挥霍和放纵,并且有资本来挥霍和放纵”进行分析;“保温杯”的含义要抓住关键句“一旦变得小心翼翼,意味着曾经有过的硬气、嚣张、不羁都已丧失殆尽,向人生投了降”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

21、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造成“中年男人危机”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要结合文本抓住关键句“中年男人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生活压力较大,加上职场天花板开始显现,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怀疑不安等焦虑情绪”“社会跨越式发展,还留下不少没跨过来的社会人群,在新生代那里,就成了有意无意嘲笑的对象”“尽管有情感与价值的现实考量,更多的则是社会对中年群体缺乏认同与鼓励的习惯”,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对于中年之尬,或许不必过于焦虑”“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

22、欢的生活方式,现代人格的养成,本身也是一个界定价值、涵养宽容、接受多元的过程”“不被外界的标签和期待所左右,诚恳对待自己的身体,认真践行内心所信奉的价值”,概括即可。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人的怪兽法波德莱尔 灰蒙蒙的天空无边无际,广袤的原野灰扑扑的,没有一块草坪,寸草不生。这儿,我遇见了几个弯着背的行人。 每个人身上都驮着一个巨型怪兽,足足有一袋面粉、煤渣或者古罗马步兵的装备那么沉。 那狰狞的怪兽还极不安分:它灵活有力的肌肉把人缠住,紧紧地压迫着;两只巨大无比的爪子扣住了人的胸口;庞大的头压住了重负的前额,就像一个古代士兵为了震慑敌人而佩戴的可怕头盔。我问其中一个人,他们如此这

23、般是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说他对此一无所知,其他人也没有头绪。然而,他们显然要去某个地方,因为他们的步伐透露了他们对行走的无法阻挡的需要。 这是件奇怪的事儿!他们不仅没有对缠绕在他们脖子上、贴在他们背上的凶猛怪兽感到生气,反而把它们看做自身的一部分。这些面容,尽管疲惫不堪、严肃至极,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绝望。在忧郁的苍穹之下,在似天穹般孤寂的土地上,他们的脚深深地陷到尘埃里。他们继续前行,一副逆来顺受、要一辈子毫无所得地期待下去的神情。 这队伍从我身边经过,没入天际,与那阴郁交融,而地球圆形的表面也避开了人们好奇的目光。 有些片刻,我固执地想要弄懂这奥秘,但是很快,不可抑制的冷漠袭上心头。于是,我比

24、那被沉甸甸的怪物压迫的人还要疲乏。(选自波德莱尔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1)“行人”身上驮着的“怪兽”有什么特点?“怪兽”象征什么? (2)背负着“怪兽”的“行人”们有哪些矛盾的表现?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节的内涵。 【答案】 (1)沉重,不安分,压迫和束缚着人们,驱使人们行走。人生的欲望、追求等。(2)疲惫而严肃;盲目而坚定;有所期待而逆来顺受。(3)人无法真正冷静而清楚地认识、控制自己的欲望:当一个人尝试去理解和剖析自己的欲望时,他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从“每个人身上都驮着一个巨型怪兽,足足有一袋面粉、煤渣或者古罗马步兵的装备那么沉”可见其:沉

25、重;从“那狰狞的怪兽还极不安分”可见其:不安分;从“它灵活有力的肌肉把人缠住,紧紧地压迫着;两只巨大无比的爪子扣住了人的胸口;庞大的头压住了重负的前额,就像一个古代士兵为了震慑敌人而佩戴的可怕头盔”可见其:压迫和束缚着人们;“他们继续前行,一副逆来顺受、要一辈子毫无所得地期待下去的神情”可见其:驱使人们行走。从“然而,他们显然要去某个地方,因为他们的步伐透露了他们对行走的无法阻挡的需要”可见,“怪兽”的深层含义就是那些驱使人们不断向前行走的人生的欲望或追求。 (2)本题中,由原文“这些面容,尽管疲惫不堪、严肃至极,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绝望”可见一组矛盾:疲惫而严肃;由原文“我问其中一个人,他们如

26、此这般是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说他对此一无所知,其他人也没有头绪。然而,他们显然要去某个地方,因为他们的步伐透露了他们对行走的无法阻挡的需要”可见一矛盾点:盲目而坚定;由原文“这些面容,尽管疲惫不堪、严肃至极,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绝望。在忧郁的苍穹之下,在似天穹般孤寂的土地上,他们的脚深深地陷到尘埃里。他们继续前行,一副逆来顺受、要一辈子毫无所得地期待下去的神情”可见其矛盾之处:有所期待而逆来顺受。 (3)本题中,原文“有些片刻,我固执地想要弄懂这奥秘,但是很快,不可抑制的冷漠袭上心头”一句,可以看出:人是想清楚地认识和掌控自己的欲望的,但在此过程中,人无法做到真正冷静;而“于是,我比那被沉甸甸的怪

27、物压迫的人还要疲乏”一句,则说明人如果尝试去理解和剖析自己的欲望,他会感觉更累,因为他就此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故答案为:沉重,不安分,压迫和束缚着人们,驱使人们行走。人生的欲望、追求等。 疲惫而严肃;盲目而坚定;有所期待而逆来顺受。 人无法真正冷静而清楚地认识、控制自己的欲望:当一个人尝试去理解和剖析自己的欲望时,他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

28、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含义的能力。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一般文章首段作用有交代故事的开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中间段落作用是承上启下。结尾段落点明主旨。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蒲香永远流传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

29、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西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

30、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当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丢了一个,第二天又丢了两个簸箕。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31、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 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

32、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人们盼望着河水暴

33、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兜兜两口走了。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有删改)

34、(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2)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小说以“小蒲河村又恢复了

35、祥和平静”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 (1)D(2)选取典型景物,视听结合,烘托了兜兜夫妻高兴的心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冒出嫩芽的蒲苇茎”象征着兜兜一家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呼应标题,与结尾对“蒲苇”的描写形成对比,凸显主题。(3)主题警醒:平淡中暗流涌动,揭露了社会变革中人性的丑陋;情节留白:留有无限的回味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意味深长;艺术反讽:运用反语,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错误,依据第六段“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我可是给当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全村空

36、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可知,村民不是“渴望共同富裕”,而是觉得兜兜回来赚钱致富是忘恩负义没良心,还有觉得兜兜能赚那么多钱是异类。故“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错误;且作者“同情”村民也是错的。作者在最后五段描写的“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等都可看出作者寓情于景,对村民行为的批评。故选D。 (2)作者选取“春水哗哗地”“河边的卵石和草地”“黄绿色的嫩芽”等典型景物,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了兜兜和媳妇受到村人帮助后看到自家炊烟升起后的快乐景象,烘托了兜兜夫妻高兴的心情;同时,“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

37、了黄绿色的嫩芽”,动态描写,写出了春景的生机蓬勃,用象征手法,象征着兜兜一家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另外,“蒲苇茎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呼应标题“蒲香永远流传”,与结尾处“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作对比,“蒲苇”的冒新芽和枯败作对比,有力地烘托了主题,突出社会变革中人性的丑陋。 (3)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这句话是说小蒲河村又恢复撵走兜兜之前的祥和平静了,但是兜兜二人已被伤了心,村子里的人们是否就一定祥和呢?从第七段中拿走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和簸箕、第十三、十四、十五段希望“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

38、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全村在家的汉子们”和女人们都去兜兜家屋外挖沟、泼水、“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这些丑陋行为和心理等情节可知,这个村回不了以前的“祥和宁静”了,故句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村民丑陋的人性;暗喻表面平静的生活中其实暗流涌动,村子再难祥和;且这样的结尾在情节上留有空白和悬念,引发思考;启迪人们,在社会变革中也要坚守良善的主题。 故答案为:D; 选取典型景物,视听结合,烘托了兜兜夫妻高兴的心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冒出嫩芽的蒲苇茎”象征着兜兜一家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呼应标题,与结尾对“蒲苇”的描写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主题警醒:平淡中暗流涌动,揭露了社会变革中人性的丑陋;情节留白

39、:留有无限的回味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意味深长;艺术反讽:运用反语,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

40、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

41、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小说、戏剧同为叙述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讲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当代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

42、要讲故事。”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 雷雨的经典首先就体现在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虽然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具有顽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在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

43、故事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作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呈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

44、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作为叙事艺术的戏剧得以立于舞台之上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剧作家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息静气观赏至剧终。(选自兰州大学学报2016 年 03 期)(1)下列关于“情节

45、”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符合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基本规律。B.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离不开情节,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C.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把情节安排在悲剧艺术“六个成分”的首位,这表明了情节的重要性。D.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其讨论的对象是悲剧,但其结论的适用性却不局限于悲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一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戏剧也需要讲故事”的观点。B.文章

46、列举雷雨的例子来说明一部戏剧之所以称为经典,精彩的故事情节是前提。C.文章第四段侧重说理,深入分析了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的原因。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情节在经过布局安排之后,能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这是今人研究诗学所得出的结论。B.故事情节是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折射着他们的创作智慧。C.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D.故事情节是一种载体的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答案】 (1)B(2)D(3)C 【解析】【分析】(1)B项“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扩大范围,原文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仅仅局限于所列举的这些作品。 (2)D项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C项“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错,根据原文,能起到这样作用的是“精彩故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