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阴阳与五行学说阴阳与五行学说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40一、阴阳概念一、阴阳概念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40 阳阳 阴阴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3/40 阴阳起源阴阳起源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4/40阴阳基本含义阴阳基本含义 阴阳含阴阳含义义:是:是对对自然界自然界相互关相互关联联一些事物一些事物或或现象象对对立立双方双方属性属性概括。概括。类经类经 阴阳阴阳类类“阴阳者,一分阴阳者,一分为为二也。二也。”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5/40阴阳内涵:阴阳内涵:(1 1)阴阳是一个抽象概念,所指无定在)阴阳是一个抽象概念,所指无定在阴阳有名无实代表事物属性不指详细事物 附着详细事物说明,水火为阴阳之征兆(2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阳来说明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6/40二、阴阳特征:二、阴阳特征:1.相关性: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指阴阳所分析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 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基础上。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基础上。2.普遍性: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凡相关事物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内经内经 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3.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条件下,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阴阳属性是经过与自己对立面二者可相互转化;阴阳属性是经过与自己对立面 比较而确定。比较而确定。4.要求性:事物阴阳属性要求性;中医学依据本身需要求性:事物阴阳属性要求性;中医学依据本身需 要,进行设定。要,进行设定。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7/40三、阴阳相互关系三、阴阳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互根互用消长平衡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相互转化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8/40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9/40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对立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属性相反。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属性相反。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程度内相互牵制互为阴阳双方在一定程度内相互牵制互为 胜败。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0/40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互藏互藏相互对立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相互对立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含有另一方。互根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 对方方为自己存在前提。自己存在前提。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基础上,部分范围在阴阳相互依存基础上,部分范围 阴阳双方表达出相互阴阳双方表达出相互资生、相互生、相互为 用特点。用特点。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1/40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阴阳双方数量或百分比上或百分比上对比改比改变。消,降低;消,降低;长,增加。,增加。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此消彼长与制约相关与制约相关与互用相连与互用相连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形形式式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2/40 阴阳之间消长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阴阳之间消长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maxmax 正常正常 异常异常 min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3/40自自然然界界阴阴阳阳消消长长示示意意图图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4/40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总体属性在含义: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一定条件下,能够向下,能够向其相反方向转化。其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原因:内在原因:互根互用互根互用是转化是转化内在依据内在依据。消长消长平衡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是转化得以发生前提前提。条件:条件:“极极”、“重重”、“甚甚”。即。即事物发事物发展改变物极阶段,即展改变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物极必反”。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5/40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之间关系图示之间关系图示对立互根对立互根事物之间相反相成关系事物之间相反相成关系阴阳消长阴阳消长事物运动改变过程中量变事物运动改变过程中量变阴阳转化阴阳转化事物运动改变过程中质变事物运动改变过程中质变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事物到达协调稳定状态事物到达协调稳定状态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6/40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解释人体生理功效解释人体生理功效 解释人体病理改变解释人体病理改变 指导疾病诊疗指导疾病诊疗 指导疾病防治指导疾病防治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7/40阳阳 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 腰腰背背 背背 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手手足足三三阳阳经经 阴阴 内内 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腰腰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手手足足三三阴阴经经(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8/40(二二)解释人体生理活动解释人体生理活动1.物质与功效矛盾运动物质与功效矛盾运动阳气(阳)阳气(阳)-促进物质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新陈代谢(胃气(胃气-气血津液气血津液)阴精(阴)阴精(阴)-功效活动物质基础功效活动物质基础(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胃气)胃气)2.生命活动基本形式生命活动基本形式 升、出(阳)升、出(阳)升降相因,相反相成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降、入(阴)降、入(阴)3.功效与功效矛盾运动功效与功效矛盾运动兴奋(阳)兴奋(阳)抑制(阴)抑制(阴)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19/40(三)解释人体病理改变(三)解释人体病理改变六淫六淫 (阳阳)风邪、暑邪、火风邪、暑邪、火(热热)邪为阳邪为阳 寒邪、湿邪为阴寒邪、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阴)分分析析病病因因阴阴阳阳属属性性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0/40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阳偏盛阳偏盛 阴偏盛阴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偏盛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实者泻之实者泻之实者泻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者热之MaxMin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1/40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阳偏衰阳偏衰 阴偏衰阴偏衰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阳虚则寒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阳虚则阴盛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阴虚则阳亢虚者补之虚者补之虚者补之虚者补之阴病治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MaxMin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2/40 阳偏衰阳偏衰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 阴偏衰阴偏衰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 MaxMin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阳损及阴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损及阳阳阳两虚阳阳两虚阳阳双补阳阳双补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阴阳阴阳阴阳阴阳 互损互损互损互损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3/40(四)指导疾病诊疗(四)指导疾病诊疗 总之,总之,总之,总之,表实热表实热表实热表实热属阳,属阳,属阳,属阳,里虚寒里虚寒里虚寒里虚寒属阴属阴属阴属阴 阳阳阳阳阴阴阴阴色泽色泽色泽色泽 鲜明鲜明鲜明鲜明 晦暗晦暗晦暗晦暗 声息声息声息声息 高亢宏亮高亢宏亮高亢宏亮高亢宏亮低微无力低微无力低微无力低微无力 症状症状症状症状热、燥、动热、燥、动热、燥、动热、燥、动 寒、润、静寒、润、静寒、润、静寒、润、静 脉象脉象脉象脉象 数、浮、大、数、浮、大、数、浮、大、数、浮、大、洪、滑洪、滑洪、滑洪、滑 迟、沉、小、迟、沉、小、迟、沉、小、迟、沉、小、细、涩细、涩细、涩细、涩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表、外、上表、外、上表、外、上表、外、上 里、内、下里、内、下里、内、下里、内、下 其它其它其它其它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4/40(五)指导疾病防治(五)指导疾病防治 1.1.指导养生:指导养生:春夏养阳春夏养阳春夏养阳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秋冬养阴秋冬养阴秋冬养阴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5/40 2.确定治疗标准确定治疗标准调整阴阳为总则调整阴阳为总则补其不足补其不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偏盛阴偏盛寒者热之寒者热之调整阴阳调整阴阳 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损其有余损其有余阳偏盛阳偏盛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阴偏衰阴偏衰滋阴制阳滋阴制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阳偏衰阳偏衰扶阳抑阴扶阳抑阴阴病治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6/40(六)归纳药品性能(六)归纳药品性能 以药品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以药品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四气 温、热温、热阳阳 寒、凉寒、凉阴阴 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7/40枸杞枸杞五味五味 辛、甘、淡辛、甘、淡阳阳 酸、苦、咸酸、苦、咸阴阴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8/40作用方向作用方向 升、浮升、浮阳阳 沉、降沉、降阴阴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29/40阴阳五行与祖国医学关系阴阳五行与祖国医学关系五行生克是我国古代用以解释宇宙一切事五行生克是我国古代用以解释宇宙一切事物一个哲学思想。物一个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利用于祖国医学。它将人体春秋战国时期利用于祖国医学。它将人体脏腑用五行属性及相生相克形式来显示内脏腑用五行属性及相生相克形式来显示内脏之间相互滋生与相互制约关系。脏之间相互滋生与相互制约关系。相生即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如:木生相生即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如:木克相克即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30/40木木火火金金土土水水肝肝胆胆心心 小肠小肠脾脾 胃胃 肺肺 大肠大肠 肾肾 膀胱膀胱目目目目筋筋筋筋酸酸酸酸青青青青怒怒怒怒春春春春舌舌舌舌血血血血苦苦苦苦赤赤赤赤喜喜喜喜夏夏夏夏口口口口肉肉肉肉甘甘甘甘黄黄黄黄忧忧忧忧长夏长夏长夏长夏鼻鼻鼻鼻皮毛皮毛皮毛皮毛 辣辣辣辣白白白白悲悲悲悲秋秋秋秋黑黑黑黑恐恐恐恐冬冬冬冬耳耳耳耳骨骨骨骨咸咸咸咸五行关系图五行关系图五五五五窍窍窍窍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五五五体体体体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五五五味味味味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五五五色色色色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五五五情情情情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五五五季季季季与与与与脏脏脏脏腑腑腑腑五行与脏腑五行与脏腑五行与脏腑五行与脏腑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31/40子时:()子时:()丑时:()丑时:()寅时:()寅时:()卯时:()卯时:()辰时:(辰时:()巳时:(巳时:()午时:(午时:()未时:(未时:()申时:(申时:()酉时:(酉时:()戊时:(戊时:()亥时:(亥时:()胆经胆经胆经胆经肝经肝经肝经肝经肺经肺经肺经肺经大肠经大肠经大肠经大肠经胃经胃经胃经胃经脾经脾经脾经脾经心经心经心经心经小肠经小肠经小肠经小肠经膀胱经膀胱经膀胱经膀胱经肾经肾经肾经肾经心包经心包经心包经心包经三焦经三焦经三焦经三焦经子子 午午 流流 柱柱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39/40祝朋友们:祝朋友们:认真学习中医知识认真学习中医知识探寻祖国医学宝库探寻祖国医学宝库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40/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