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识音写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读书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看到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大海,yī wàng wú jì的shā mò,wēi é zhuàng guān 的高山……读书还能让我们学会wēi xiào面对生活中的kùn nán,实现心中mèng xi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婢(bì) 驰骋(chěng)处士(chǔ) 戛然而止(jiá)
B.荒谬(miù) 巍峨(wēi) 恬静(tián) 少选之间(shào)
C.彻底(chè) 仆人(pú) 曝晒(bào) 莱茵河畔(lái)
D.尴尬(gān) 证券(juàn) 汤汤乎(shāng) 拊掌大笑(fǔ)
3.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间 马蹄 呻吟 干躁
B.日寇 旗帜 缝隙 斗篷
C.枯蔼 衣裳 糟糕 检阅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印第安人最爱的是什么呢?是土地。
D.他好像忘了一切似的,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B.一场春雨后,大家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C.我估计她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D.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扩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不能再买衣服了。”妈妈坚定地说:“难道你的衣服还不够多吗?”
C.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只要“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就可以搜到三千多个相关网页。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能……
7.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仿写一句人物说的话,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把敌人引上了悬崖。(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明是个“小书虫”,请你发挥想象,把他看书时入迷的样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想象画面是理解古诗词意思的好方法之一。读到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仿佛看到了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的画面;读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读到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时,我仿佛面对着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2)同样是描写月夜的景色,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愁绪万千地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却满怀欣喜地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含有“月”的句子)
(3)当看到战争年代,无数英雄为了保卫国家而血洒疆场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曹植的一句爱国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边防部队某连队需要一则宣传标语,来提醒官兵们守土有责,可以采用宋朝爱国将领李纲的名言“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诗文中有景。“______,江清月近人。”让我们领略了旷野美景;“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让我们陶醉于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明月别枝惊鹊,______。”令我们感受到乡村月夜景色的恬静自然;“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万物皆春;“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使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2)、古诗文中有情。“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_____”;孟浩然和老友把酒言欢,闲谈农事,临别时约定“______,还来就菊花”。
(3)、古诗文中有志。“鞠躬尽瘁,______。”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捐躯赴国难,______。”是曹植激昂的豪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新的发电形势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烧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着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cm,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的,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的。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值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此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装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将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10、“利用矿物燃料进行发电”这一发电方式存在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12、短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说明____________。
13、为什么说“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_
说真的,这种事我还从来没做过。原因有两条,一是学习太紧张,二是难为情,也许后者一直是主要原因。
端来热水,拿来毛巾,准备就绪,但我迟迟没能叫母亲坐下。经过几分钟的调整,我鼓起勇气对正在厨房刷碗的母亲说了声:“妈,您……过来一下。”声音很轻,近似耳语。
“干什么?”母亲回答道。
“妈,您坐下,我给您洗脚……”我说这话的时候感到面红耳热,呼吸加促。我低着头摆好板凳,不让母亲看到我局促的样子。
沉默……
母亲竟愣在那里,半晌才醒过神来。“好,好……”母亲赶忙答应,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几道浅浅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母亲坐下,我挽了挽衣袖,捧起母亲的脚。
这是一双多么苍老的脚,肤色暗淡,毫无光泽,硬邦邦的没有弹性,脚指甲弯曲得变了形,乍看上去如同一段枯树。
天呐,这是母亲的脚吗?是那双陪我玩耍、细腻柔滑的脚吗?我努力唤起尘封的记忆,但这双脚太苍凉,太陌生,远不是我所能想到的。
我一只手捧着母亲的脚,另一只手用水轻轻地搓洗。此时抬头看看母亲,发现母亲也在看我,四目相视,无言以对。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娓娓地说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此时我并没觉得母亲啰唆,而是很有味地听着。这种氛围令我沉醉……
那夜,我失眠了,母亲难以形容的惊喜令我窘迫。母亲溢于言表的喜悦令我无地自容。我做得太少了,母亲付出的太多了。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如果不学出个样来,怎么对得起母亲呢?
母亲的脚厚重而有力量。我时常想,母亲的脚像辛勤的除草机,为我除去人生道路上的荆棘;母亲的脚又像顶天立地的铁柱,为我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地……
15、在文前的横线上为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16、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困窘——( ) 陶醉——( )
17、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给母亲洗脚的事。
18、请概括写出“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将有关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19、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如果不学出个样来,怎么对得起母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细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只要你长着耳朵,就会听到不中听或中听的话,不必为此烦恼;成功并不在于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于别人停下来,你仍然在走……成长,永远是那么精彩!
上面的这段话,能否勾起你的某些童年回忆?请从中选择一件事写下来,分享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语句通顺,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结合句子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澎湃、漠、巍峨、微”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项:读音全部正确。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处”是一个多音字。
[ chǔ ]1.居住:穴居野~。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得来。~不来。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闹市。~变不惊。4.处置;办理:论~。~理。5.处罚:~治。惩~。6.姓。
[ chù ]1.地方:住~。心灵深~。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总务~。
B项:少选之间(shǎo):一会儿;不多久。
“少”是一个多音字。
[ shǎo ]1.数量小(跟“多”相对):~量。~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3.丢;遗失:屋里~了东西。4.亏欠:~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候。~待。
[ shào ]1.年纪轻(跟“老”相对):~年。~女。2.少爷:恶~。阔~。3.姓。
C项:曝晒(pù)
“曝”是一个多音字。
[ pù ]晒:一~十寒。
[ bào ]1.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2.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事情在报上~后,引起了轰动。
D项:证券(quàn)
拊掌大笑:多形容对眼前所出现的情况十分称意,感到很愉快。
“汤”是一个多音字。
[ tāng ]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米~。姜~。2.开水;热水:赴~蹈火。3.中药方剂。用水煎服:茵陈~。4.也叫成汤、唐、大乙。
[ shāng ]〔汤汤〕水流大而急。
3.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干躁”应为“干燥”。
C项,“枯蔼”应为“枯竭”。故选B。
4.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A项本句把“眼神”比作“潭水”。是比喻句。
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是自问自答形式的,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项未采用修辞手法。
5.B
解析:B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项语序不当,应先指出才能纠正。应改为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C项前后矛盾,“估计”表示猜测,“一定”表示肯定,去掉“一定”。
D项搭配不当,写作能力不能扩大,去掉“和扩大”。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
B项错误,说话人在所说的两句话中间,说话人后面不用冒号,要用逗号。“不能再买衣服了。”妈妈坚定地说,“难道你的衣服还不够多吗?”
7.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写作业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把敌人引上了悬崖。##为了防止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把敌人引上了悬崖。 李明仔细地盯着书页,有时开心地笑着,有时眉头紧皱,一幅要哭的样子,有时又深深地叹气,令人琢磨不透,他好似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书中的喜怒哀乐全都写在他小小的脸上。
【详解】(1)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学生不用“说”来表达仿写例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举起双手叫道:“好极了!”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解题方法为: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防止不让”重复,去掉其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要求发挥想象,写出李明看书时入迷的样子写出来,要注意突出“小书虫”的特点。
示例:只见李明双手捧着书本两侧,目不转睛地看着,偶尔因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发出几声长叹,外面天已经黑了,她都不知道,完全沉浸在书中。
8.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千里莺啼绿映红 九曲黄河万里沙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和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内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意思: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4)“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9. 野旷天低树 千里莺啼绿映红 清风半夜鸣蝉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待到重阳日 死而后已 视死忽如归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要熟练掌握所要背诵的诗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抓首字,加强背诵。
(1)、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出自《伯牙鼓琴》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出自两汉曹植的《白马篇》
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白马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捐躯:牺牲生命。捐:舍弃。躯:身体。
10、 效率低 大量热能被浪费 污染严重
11、 利用化学能发电 利用重力势能发电 利用热能发电
12、 举例子 利用人体重力势能进行发电的形式
13、因为人体每天都在活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也就一直存在。
14、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
【分析】
1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烧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着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可知答案。
1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三段主要介绍了利用人体的化学能发电,第四段主要介绍了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第五段主要介绍了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12、考查说明方法。
用美国一家公司的事例说明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更有说服力,更具体的说明利用人体重力势能进行发电的形式。
13、考查句子的理解。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指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指的是人体每天都在活动是不停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也就一直存在。
14、考查开放性题。
从人体能源的丰富、无污染和节约其他能源的角度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给妈妈洗脚
16、 窘迫 沉醉
17、 洗脚前 洗脚时 洗脚后
18、 局促不安 沉醉其中 无地自容
19、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我一定要学出个样来,才能对得起母亲。
20、母爱是最伟大的。
【解析】
15、本题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标题一般能体现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按照洗脚前、洗脚时、洗脚后的顺序,写了自己给母亲洗脚的事。看到母亲的脚,就想到她的付出,对我的爱。所以可加标题“给妈妈洗脚”。
16、本题考查近义词。困窘:指为难;使为难;尴尬。故近义词为“窘迫”;陶醉:欢畅地喝酒,直至醉倒。故近义词为“沉醉”。
17、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文中“说真的,这种事我还从来没做过。”“母亲坐下,我挽了挽衣袖,捧起母亲的脚。”“我一只手捧着母亲的脚,另一只手用水轻轻地搓洗。”“那夜,我失眠了,母亲难以形容的惊喜令我窘迫。”可知,文中是按照“洗脚前、洗脚时、洗脚后”的顺序,写了自己给母亲洗脚的事。
18、本题考查“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结合文中“说真的,这种事我还从来没做过。原因有两条,一是学习太紧张,二是难为情,也许后者一直是主要原因。”可知,作者在给母亲洗脚前是局促不安的;结合文中“我一只手捧着母亲的脚,另一只手用水轻轻地搓洗。”“此时我并没觉得母亲啰唆,而是很有味地听着。这种氛围令我沉醉……”可知,作者在洗脚时是沉醉其中的;结合文中“那夜,我失眠了,母亲难以形容的惊喜令我窘迫。母亲溢于言表的喜悦令我无地自容。”可知,作者在洗脚后感到无地自容。
19、本题考查反问句变陈述句。把“如果不”改成“我一定要”,把“怎么”改成“才能”,去掉“呢”,问号变句号。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结合文中“母亲的脚像辛勤的除草机,为我除去人生道路上的荆棘;母亲的脚又像顶天立地的铁柱,为我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地……”可知,母亲总是为我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从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1.范文:
难忘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还停在上面……”每当我听到《童年》这首歌的旋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童年趣事。
记得那时我上幼儿园,一天,我回到家里,满脸兴奋地告诉妈妈说:“妈妈今天李老师表扬我啦!”“噢,老师怎么说的?”妈妈高兴地问。“李老师夸我真百(乖)”“噢,我的宝贝本来就很白呀”“不细(是)”,妈妈猜了好半天,我都说:“不细(是)”我都快急哭啦,我着急地纠正道:“老师说我真百(乖)”妈妈还是不解,什么百(乖)呀?突然妈妈恍然大悟说:“李老师是不是说俊颖真乖呀?”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妈妈总算明白我的意思,忍不住在我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现在爸爸妈妈还常拿这件事来逗我呢!每当我想起这些,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永远回荡在我心中最难忘的旋律。童年是一幅画,是一幅五颜六色的画。童年是一束花,是一生最美丽的花。它使我感到,平平常常的日子中,我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幸福快乐。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作文。
要求分享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回顾童年时光,想想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或忧愁,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完后还要多读多修改。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