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2.皮影戏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解决了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问题。3.在水槽中放人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 。4.光由空气 射人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 现象。5.快速旋转红、绿、蓝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 。6.从鱼缸的 (填“正面”“侧面”或“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是因为 。7.制作潜望镜时,我们使用的两
2、面镜子都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直接用放大镜或望远镜去看太阳,可以观察得更清楚。( )2.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 )3.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部分穿过一张纸,但不能穿过一本比较厚的书。( )4.当铅笔放入水中时,看起来“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5.三棱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6.光照射到镜面会改变传播的方向,所以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9.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10.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
3、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有益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C.点燃的火柴、太阳2.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 )这个苹果。A.不能看到 B.适应后能看到 C.能看到3.夜晚,小刚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不变4.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B.一块干净的木板C
4、.一块干净的冰5.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6.一束( )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A.白光 B.绿光 C.红光7.下面的三种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的筷子“变折” B.路灯下的影子 C.从汽车后视镜看到后面的车8.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9.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10.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11.下列物品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5、 )。A.反光镜 B.三棱镜 C.灯罩12.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医生用的额镜 C.近视眼镜13.夜晚,我们在灯光下看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14.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15.以下方法不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园四、连线画图题。(共12分)1.将光的现象与原理用线连接起来。(8分)2.想办法用两面平面镜,让光照到墙背后的球上,并画出光路图。(4分)五、探究
6、题。(共38分)1.下图是小刚同学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0分)(1)在图甲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人,最终在 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乙中,用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的小孔中射人,最终 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均填“能”或“不能”)(2)从两次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沿 传播的。(3)在图乙中,将第 张卡纸向 移动,可以得到与图甲相同的实验效果。2.某实验小组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知识后,想进一步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进行如下实验。(12分)如图,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由玻璃杯杯口斜射入底部。保持激光笔发出的光束角度不变,向玻璃杯中缓慢加入水,观察玻璃
7、杯底部光斑的位置的变化。小组成员又拿来了三个相同的玻璃杯,用相同的方法观察光在酒精、盐水、糖水中的折射情况。(1)请画出玻璃杯中水面高度不同时,光的折射路线的示意图。(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水面高度的增加,玻璃杯底部的光斑位置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水水(3)小明建议在玻璃杯底部放上直尺,这样做的好处是( )。A.方便测量液体的深度 B.方便观察光斑的位置变化 C.更美观(4)小明想探究不同液体中光的折射情况是否相同,应该向玻璃杯中加入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的 (填“同一种类”或“不同种类”)液体,比较光斑移动的距离。3.光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的知识,
8、回答下列问题。(12分)(1)雨后的夜晚升起一轮圆月,根据学过的月相知识,我们知道这一天在农历每月的 前后。根据光的知识,我们知道月亮 (填“是”或“不是”)光源。(2)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3)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 )处是小水坑。A.较亮 B.较暗 C.亮度适中(4)请画出人迎着月光走时,光经过水面,最终射向人的路线图。4.根据潜望镜的制作原理,请你设计并画出一种后视镜,作用是不用回头就能从后视镜中观察身后的情况。(4分)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知识检测站】一、1.光源2.直线 反射3.一道笔直的光束4.斜 折射5.白色6.一条棱处 光
9、的折射7.平面镜二、1.2.3.4.5.6.7.8.9.10.三、1.C 2.A 3.A 4.C 5.C 6.A 7.C 8.C9.A 10.B 11.B 12.B 13.C 14.C 15.C【实验探究园】四、五、1.(1)能 不能 (2)直线 (3)2 左2.(1) (2)向左移动 (3)B (4)相同不同种类3.(1)十五 不是 (2)反射 (3)A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B.一块干净的木板C.一块干净的冰解析:C 2下面的三种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的筷子
10、“变折” B.路灯下的影子 C.从汽车后视镜看到后面的车解析:C 3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 A.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C.夜晚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B.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C.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5)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
11、实验时,应该做( )实验。 A.1次B.2次C.多次(6)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B.C.(7)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折线【答案】 (1)C(2)C(3)B(4)C(5)C(6)A(7)A 【解析】【解答】(1)选项A只能证明光的传播速度快。B选项只能证明光线有自己特殊照明功能。C选项可以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2)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4)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5)多次测量实验才能得出普遍规律。(6)光在
12、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A选项才能看到光线,(7)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光线的知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是常考的知识点。4选择题。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长短相同B.形状相同C.方向相同(2)小明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他发现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早晨B.上午C.下午(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C.长短保持不变(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短长B.从西到东,长短长C.从西到东,短长短(5
13、)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左边B.中间C.右边(6)下列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影子最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B.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答案】 (1)C(2)C(3)B(4)B(5)C(6)B 【解析】【解答】(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因为太阳是在无时无刻的转动。所以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从西到东,长短长。(
14、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6)中午影子最短,太阳在正上空;傍晚和清晨早晨影子最长,太阳在地平线。【分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 )。 A.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B.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C.把屏幕做的更大些【答案】 A 【解析】【解答】当光源离物体近些,影子会变的大一些。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6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 A.放大B.缩小C.不变【答案】 B 【解析】【解答】人在弱光下,瞳孔会变大
15、,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当人从弱光走到强光环境中时,瞳孔会从大变小。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环境下,瞳孔的变化。7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答案】 A 【解析】【解答】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平面镜。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制成的。【分析】本题考查潜望镜的镜子。8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 A.相同B.左右相反C.上下相反【答案】 B 【解析】【解答】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9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B.太阳的像C.树叶间的空隙的像【答案】 B 【解析】【解答
16、】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10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B.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C.A和B均正确【答案】 A 【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1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长短B.短长C.长短长【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
17、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2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 A.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A 【解析】【解答】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日晷。 【分析】本题考查日晷的原理。1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最短。 A.早晨B.正午C.傍晚【答案】 B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下午影子变长
18、。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4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形状相同B.方向相同C.长短相同【答案】 B 【解析】【解答】同一时间,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的影子方向也相同。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解析:C 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16观察下图,甲、乙、丙三个摆,测得甲每分钟摆动20下,乙每分钟摆动25下,丙每分钟可能摆动( )下。 A.27B.23C.18【答案】 B 【解析】【解答】甲的线
19、较长,摆动一周的时间较长,每分钟摆动20下;乙的线最短,摆动一周的时间较短,每分钟摆动25下;丙的线长度在中等长,所以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在20到25之间。 【分析】钟摆每摆动一周的时间长短和线的长度有关。17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 )。 A.上升B.下降C.变轻【答案】 A 【解析】【解答】摆锤上升、摆的长度减短,速度会增大,符合题意。B、下降之后摆的长度增加,摆的速度变慢,不符合题意。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18我们
20、在课堂上自制的摆在摆动时,不会发生( )的现象。 A.速度逐渐加快B.摆动方向发生偏离C.摆幅逐渐变小【答案】 A 【解析】【解答】A、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长短没变,因而速度不会变化,A符合题意。B、由于地球自转,因而摆动方向发生偏离,不符合题意。C、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摆幅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考的是摆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振幅。19一天中物体的影子( )最短。 A.早晨B.正午C.傍晚【答案】 B 【解析】【解答】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会慢慢发生变化。由长变短再变长,其中在正午时最短。B符合题意
21、。故答案为B。【分析】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方向会慢慢发生变化。自西向东移动。20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A.24小时B.30天C.12小时D.8小时【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有24小时,平均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因而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h。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才有昼夜交替。21我认为直接影响水钟计时速度的因素有( )。 A.水位太高B.容器颜色太鲜艳C.水滴滴速不匀【答案】 C 【解析】【解答】A、水位太高并不会直接影响水钟计时速度。不符合题意。B、容器颜色太鲜艳不会造成影响,但容器形状有可能带来影响,不符
22、合题意。C、水滴滴速不匀会使它计时不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22在用饮料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从瓶底开始B.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C.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答案】 B 【解析】【解答】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才能保证其液面下降的周期性稳定,方可用来计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水钟的用途和制作原理。23计时工具(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B.准确性C.实用性D.时尚性【答案】 B 【解析】【解答】计时工具其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在早期简单计时工具到现在的钟表
23、,其准确性越来越高,它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材料的改进,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常见计时工具以及它们的准确性。24如图所示,同样测量摆10次所需要的时间,则甲、乙两摆所需要的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甲乙A.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B.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C.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等D.无法比较甲和乙所用的时间关系【答案】 B 【解析】【解答】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摆长短的摆必然比摆长长的摆完成相同次数摆动所用时间少。【分析】本题中,甲的摆长比乙的短。因此要完成相同次数的摆动,甲所用的时间必然比乙用的少。25一个摆每分钟摆动40次
24、,为了将摆动次数减少为30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摆锤重量B.减小摆锤重量C.增加摆绳长度D.减少摆绳长度【答案】 C 【解析】【解答】由于摆长对摆的速度的影响,要将摆在一分钟内由40次减少为30次,显然是要将摆的速度减慢,只需要将摆绳的长度增加即可。【分析】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26滴漏实验中,主要不精确发生在( )。 A.瓶中水量变化,流速不一样B.无论瓶中水量多少,流速都一样C.都不合理【答案】 A 【解析】【解答】在漏滴实验中,主要的误差在于瓶中水量会发生变化,压强会改变,流动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分析】水的压强和液体
25、的密度以及深度有关。27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水钟海 B.日晷 C.沙漏答案:B28下列活动中流逝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的是( )。 A.短跑25米B.心跳75次C.做一遍眼保健操【答案】 B 【解析】【解答】短跑25米用时大约为30秒;心跳一分钟大约心跳75次;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分析】学会运动日常的普遍规律和物体来表示时间。29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时间所用的语言,其中比较准确的是( )。 A.一支烟的工夫B.一顿饭的时间C.一小会儿D.一刻钟【答案】 D 【解析】【解答】运用时间单位描述的时间才具有准确性,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时间的描述形式。30下列最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的是( )。 A.日晷B.沙漏C.水钟【答案】 A 【解析】【解答】A、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并不能测出一分钟的时间,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A符合题意;B、沙漏可以根据漏出来沙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B不符合题意;C、水钟可以根据漏水或者受水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计时仪器的精确性认识。31宋朝的( )等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 A.苏颂B.张衡
27、C.鲁班【答案】 A 【解析】【解答】A、苏颂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所以A符合题意;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所以B不符合题意;C、鲁班发明了锯子等,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发明的了解。32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下列装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 A.水钟B.日晷C.摆钟D.原子钟【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钟要利用水的重力下滴,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不能用水钟在太空中计时,A不符合题意;B、日晷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而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所
28、以不能用日晷在太空中计时,B不符合题意;C、钟摆要利用摆锤的重力向下运动,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不能用水钟在太空中计时,C不符合题意;D、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可以用于太空计时,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注意太空中物体没有重力及昼夜周期和地球不同进行分析。33树木以( )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年轮B.大小C.高矮【答案】 A 【解析】【解答】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同时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在年轮上也有体现。所以树木以年轮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故答案选A。【分析】根据年轮
29、的产生进行分析。34在一只杯中装入3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小孔,让水从孔中自由滴落,滴完前面的100毫升和滴完最后的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相比( )。 A.前100毫升水滴完得慢B.前100毫升水滴完得快C.滴完的时间是一样的【答案】 B 【解析】【解答】前100毫升滴水时,水位比最后100毫升水的水位高,压力大,所以滴的速度就会比后面的快。故答案选B。【分析】本题考查滴水的速度与水位的关系。35小丽同学观察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发现早上升旗时和下午放学时,旗杆的影子( )。 A.长短和方向都相同B.长短一定相同C.方向一定相反【答案】 C 【解析】【解答】早上升旗的时间大概是早上八点左右,
30、太阳在东边,所以旗杆的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下午放学的时间大概是下午五点左右,太阳在西边,所以旗杆的影子在东边,影子较八点的短。所以旗杆的方向一定相反,长短不同。故答案选C。【分析】根据太阳的位置去判断影子的方向和长度。36下面三个摆,摆动速度最慢的是( )。 A.B.C.【答案】 C 【解析】【解答】摆速与摆长有关,摆绳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绳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C的摆绳是最长的,摆速就是最慢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摆速的因素。37一天中,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答案】 A 【解析】【
31、解答】太阳具有东升西落的特点,那么影子是由西向东的,又由于太阳与物体的距离越短,影子就越短,所以影子的的长度变化为由长变短再变长。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3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比较,( )。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B.最后10毫升水滴得快C.滴速一样快D.不确定【答案】 A 【解析】【解答】水的滴速与水的多少有关,在水量较多时,水受到的压力较大,滴速就快。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滴漏实验中水滴速度的因素。39下列不属于古代计时器的是( )。 A.太阳钟B.沙漏C.
32、水钟D.原子钟【答案】 D 【解析】【解答】太阳钟、沙漏和水钟属于古代计时工具,而原子钟不属于古代计时工具。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学家创造出来用于探索宇宙本质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项技术有朝一日竟能应用于全球的导航系统上。40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树木以( )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年轮B.大小C.高矮【答案】 A 【解析】【解答】每增加一年,树木的年轮都会增长一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年轮来记录树木的形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大致计算时间。三、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41土壤是一种( )。 A.混合物B.纯净物C.矿物【答案】 A 【解析】【解答】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42(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B.黄河流域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