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wū yán zhào lì sōng zhī shū cài bō tāo
huā píng tú sè zāo yāng tāng yuán gōng y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扑素 闪烁 崭新 寂静 B.蚊帐 警戒 预防 松脂
C.晌午 推侧 疾病 琥珀 D.开僻 疙瘩 滕萝 忧虑
3.下列各句中词语运用不恰当一项是( )
A.在四一班和四二班的篮球比赛中,四一班总是占上风,因为四一班的大部分队员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B.我再去了碰钉子怎么办?
C.张彪每次数学考试都是一百分,这次只考了八十分,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次考试中打头阵。
D.这件事你出马,我给你敲边鼓。
4.查字典,填一填。
查加点的字
部首
选择正确的字义,在括号里打“√”
半明半昧
①糊涂,不明白。( )
②隐藏。( )
③昏暗。( )
摇摇欲坠
①落,掉下。( )
②往下沉。( )
③系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B.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怎么又做错了?”
C.我情不自禁地为李雷的表演喝彩。
D.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深受启发。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
(1)小明对班级工作很热心,事事带头干,是同学们的______。
(2)我们遇事要有主见,不要做随声附和的______。
A.领头羊 可怜虫 B.小绵羊 可怜虫
C.小绵羊 应声虫 D.领头羊 应声虫
7.下列诗句中描写田园风光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学会交际。
在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说说你对新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冲向敌人。(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校的绘画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修改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高大的教学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我们可爱的校园。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日长篱落无人过,_____。
(2)小动物们多可爱:老舍为我们刻画了______的猫,______的母鸡;而在丰子恺笔下,我们则看到了一只____的白鹅。
(3)《绿》这首小诗以____为线索,描写了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
(4)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生命之网
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哪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哪里的动物就成群出没。
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植物还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隐蔽的地方;动物也会帮助植物传授花粉,播撒种子,啄除害虫。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所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江河湖海里,这些是常见的事儿。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辽阔——( ) 茂盛——( )
直接——( ) 复杂——( )
12、“生命之网”指的是( )
A.生命像网一样破烂不堪。
B.各种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C.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
13、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懂得了“生命之网”的含义,那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请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鸟语
①有一次陪母亲去看眼疾,发现医院对面新开辟了一个很大的花鸟市场。我走进一家卖鸟的店,向一大排的八哥发问:“你们谁会说话?”不料鸟笼未见有什么动静,却是上上下下都有“人”在踊跃答话:“我会说话!”“我会说话!”
②弟弟专程去买了一只年幼的八哥回来,从头开始训练它说话。最早学会的是“你好”,完全是我弟弟的男中音,绅士味十足。
③这只鸟叫“爷爷”叫得最是千娇百媚。我父亲平生不爱宠物,现在他成天忙着和鸟儿应答:“爷爷!”“哎,八哥!”“爷爷!”“哎,乖乖!”
④母亲教它念唐诗:“春眠不觉……”八哥偷工减料成“春眠晓”,腔调倒是力求吟哦(é),母亲只好同意让孟浩然的五言绝句缩水。
⑤这只鸟儿骨子里是有点儿调皮的,不知什么时候,它学会了我妹夫的一句南京腔普通话:“我要吃饭!”“饭”字的发音为“放”,于是经常听到它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告:“我要吃放!吃放!”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⑥这只鸟无疑是我们全家的宝贝,更是我母亲的心肝。有一次保姆喂完食忘了关鸟笼,八哥不辞而别,我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眼欲穿,午睡时间也不肯回屋。这时候对面那幢楼的楼道门开了,一位女士出来遛(liù)狗,只见狗一头扎进了路边的灌木丛,尾巴拼命地摇,然后叼了个黑东西蹿出来。
⑦我母亲失声大叫:“那是我的鸟!那是我的鸟!”
⑧八哥奇迹般地失而复得,很快就由惊恐不安恢复到了原先的衣冠楚楚和滔滔不绝。
⑨母亲后来眼底病变,每逢需要下楼走动,父亲就负责推轮椅,我负责提着八哥的鸟笼。我们刚在小区花园里散完步找处长椅坐下,八哥就立刻大声地、不厌其烦地开始了它的“语言秀”。这时候小区里的大人孩子越围越多,大家不停地惊奇,不停地大笑,导致八哥骨子里的“人来疯”发挥到了极致,母亲的开心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她笑得眼泪都出来啦!
⑩不料随着我母亲的去世,八哥变得寡言起来,后来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显出站都站不住的样子。当天夜里,它的身体慢慢变硬了。
⑪数九寒天的天气,我弟弟开车带它去了母亲墓地,很费劲地在冻土上刨了一个坑,把它埋在了母亲的脚前。八哥就这样被我的母亲带走了。
16、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千娇百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眼欲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突出八哥是母亲的“心肝”,本文一共写了它与母亲之间的四件事,请仿照例子,给其他三件事列出小标题。
(1)母亲教八哥念唐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划“___”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描写,这句话连用两个“!”,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八哥就这样被我的母亲带走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并尝试着联系上下文,写出答案。
(1)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了短文,这只八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哪些地方是你的乐园,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欢乐?请把它介绍给同学们吧。要求:1.题目自拟;2.字不求多,不少于300字即可,最多不超过格子。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檐”“遭”“蔬”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A.扑素——朴素 意思是: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B.完全正确。
C. 推侧——推测 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来猜想和判断不知道的。
D.开僻——开辟 意思是:①打开通路;②开拓发展;
3.C
【解析】C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占上风:保持优越位置。语境相符:
B.碰钉子:常用以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语境相符:
C.打头阵:在先头作战。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成“摔跟头”;
D.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撺掇。语境相符。
4.日 ③
土 ①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所以“昧”的意思是昏暗。是日字旁。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所以“坠”的意思是落,掉下。是土字旁。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的能力,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结构,找出病因。
A项,错在搭配不当,“和蔼的语气”与“注视”搭配不当,应改为: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我们交流,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B项,错在语意重复啰嗦,“自言自语”与“自己”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应改为:我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又做错了?”或我对自己说:“怎么又做错了?”
D项,错在缺少主语,应改为:我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深受启发。或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我深受启发。故选C。
6.D
【解析】D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领头羊:羊群中领头的羊,借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或单位。
可怜虫:比喻可怜的人(有时含鄙视意)。
小绵羊:常指小于一岁或一岁左右未剪过毛的绵羊;像羔羊般天真、温顺而柔弱的人。
应声虫:比喻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的人。
(1)结合“工作很热心,事事带头干”来看应选择“领头羊”。
(2)结合“遇事要有主见,不要做随声附和”来看应选择“应声虫”。
7.B
【解析】B
A此句出自《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属于送别诗。
B此句出自《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属于田园风光诗。
C此句出自《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属于边塞诗。
D此句出自《出塞二首·其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属于边塞诗。
8.我浏览网页时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并向全球提供服务。看到这则新闻,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本题考查了学生复述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答题时要把新闻讲清楚,准确传达信息,不要添加自己的个人观点。注意不要忘记说明新闻的来源。要结合热点新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9. 雨来说,她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 在学校组织的绘画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 宽阔的操场 美丽的花坛
【解析】
(1)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方法是: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本句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把“我”改为“她”。
(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要求改成打比方的句子。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题在“学校”后面加上“组织”;把“忍不住”或者“情不自禁”删除。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例句中运用三组“偏正短语”,我们也要补充偏正短语。
10. 惟有蜻蜓蛱蝶飞 古怪可爱 慈爱 高傲 绿 大自然的绿色 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诗句、课文的理解和现代文默写。
(1)本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猫》中老舍把猫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行动、人的思想和人的美德,极富有感染力。为了表现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作者采用了正反两方面对比的手法,把猫的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作者对母鸡前后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赞颂之情。
《白鹅》短文主要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表现出的高傲特点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绿》是一首描写“绿”的诗。作者是艾青。他用朴素的语句写下了绿的美。描写了大自然的绿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4)语段出自冰心写的《繁星(七一)》。课文原句: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C
【解析】11、 狭窄 稀疏 间接 简单
12、C
13、红三叶草→土蜂(传播花粉)→田鼠→猫
14、我们要爱护自然,尊重规律,不去破坏生态平衡,不去影响动植物之间正常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5、 如果一个外来的物种进入本地的生态系统中,会发生什么呢? 破坏食物链中的一环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解析】
11、本题考查反义词。
辽阔:宽阔的,广阔的。反义词:狭小、狭窄、窄小。
茂盛:植物生长得繁多而茁壮。反义词:稀少、荒芜、零落、凋零。
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反义词:间接、曲折、婉转。
复杂:繁多而杂;不单纯。反义词:简单、单纯、单一、容易。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
从文章的最后一句“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可以知道“生命之网”指的是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食物链指的是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子: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书写出一条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相应的食物链。
从第二段的“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可以得出一条食物链(红三叶草→土蜂(传播花粉)→田鼠→猫)。
从第三段的“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可以得出两条食物链(草→羊→虎;禾谷→鼠→猫头鹰)。
从第四段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可以得出一条食物链(水藻→虾米→小鱼→大鱼)。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生命之网”指的是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生命之网”能够正常运行,意味着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尽量不要人为地破坏“生命之网”。同学们在回答时围绕“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这些关键词回答即可。
示例一:我们要爱护自然,尊重规律,不去破坏生态平衡,不去影响动植物之间正常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示例二:我们要爱护环境,不破坏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不乱砍乱伐、不要伤害动物。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文章重点讲解了动植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同学们可以围绕动植物的状况、食物链等方面提出问题。
示例一:如果一个外来的物种进入本地的生态系统中,会发生什么呢?
示例二:破坏食物链中的一环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示例三:如果食物链里的某一种类的生物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他生物的数量不变,食物链会有什么变化?
示例四:如果植物数量大量减少,动物会有什么影响?
16、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文中指八哥叫“爷爷”的声音最婉转动听,令人喜爱。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文中指母亲在阳台殷切盼望八哥能够早点飞回来。
17、 母亲为八哥失踪而焦急。 母亲为在人群中受欢迎的八哥高兴。 母亲去世后八哥寡言直至死亡。
18、 语言 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看到八哥被狗叼着时紧张、担心的心情,也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八哥的喜爱之情。
19、 “就这样”具体指怎样? 母亲去世,八哥变得寡言起来,后来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直至死亡。弟弟把它埋在了母亲的坟前,让它永远陪伴母亲。
20、①语言学习能力强。它学会了弟弟的男中音,会背唐诗,会说南京腔的普通话。②表演欲强。在小区花园进行“语言秀”,人多时会将“人来疯”发挥到极致。③与母亲感情深。母亲去世后,它变得寡言,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直至死亡。
【解析】
1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千娇百媚”的本义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结合语境“这只鸟叫‘爷爷’叫得最是千娇百媚”可知,“千娇百媚”在文中指八哥叫“爷爷”的声音最婉转动听,令人喜爱。“望眼欲穿”的本义是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结合语境“八哥不辞而别,我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在文中指母亲在阳台殷切盼望八哥能够早点飞回来。
1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母亲与八哥之间的第二件事可结合文章⑥⑦段内容进行概括,可概括为“母亲为八哥失踪而焦急”;第三件事可结合文章第⑨段内容进行概括,可概括为“母亲为在人群中受欢迎的八哥高兴”;第四件事可结合第⑩段内容进行概括,可概括为“母亲去世后八哥寡言直至死亡”。
1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感叹号的作用。
“那是我的鸟!那是我的鸟”是母亲说的话,是语言描写。句中连用感叹号,起加重语气、强调内容的作用,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看到八哥被狗叼着时紧张、担心的心情,也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八哥的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针对句子提问题并解答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如可提问题:母亲已经去世了,她怎么带走了八哥?答案需要结合前文句子“不料随着我母亲的去世,八哥变得寡言起来,后来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显出站都站不住的样子。当天夜里,它的身体慢慢变硬了”“数九寒天的天气,我弟弟开车带它去了母亲墓地,很费劲地在冻土上刨了一个坑,把它埋在了母亲的脚前”来概括作答。
20、本题考查概括八哥的性格特点。
②到⑤段写的是八哥的语言学习能力强,如“最早学会的是‘你好’,完全是我弟弟的男中音,绅士味十足”“母亲教它念唐诗:‘春眠不觉晓……’八哥偷工减料成“春眠晓”,腔调倒是力求吟哦”“不知什么时候,它学会了我妹夫的一句南京腔普通话”。⑨段写的是八哥表演欲强,如“我们刚在小区花园里散完步找处长椅坐下,八哥就立刻大声地、不厌其烦地开始了它的‘语言秀’。这时候小区里的大人孩子越围越多,大家不停地惊奇,不停地大笑,导致八哥骨子里的‘人来疯’”发挥到了极致”。第 ⑩段写的是八哥和母亲的感情深,如“不料随着我母亲的去世,八哥变得寡言起来,后来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显出站都站不住的样子。当天夜里,它的身体慢慢变硬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1、 我的乐园
我家楼下,有一个休闲广场。从两三岁起,我便常常在广场上玩,它可以称得上是我的“乐园”了。
不必说金黄的桂花的华美,高大的广玉兰的清纯,碧绿的三叶草的神秘;也不必说黑色的天牛在地上霸道地爬行,白色的蝴蝶在苜蓿花丛里轻快地翻飞,红色的蚂蚁在新居前垒起尖尖的土堆。单是周围的长梯一带,便有无限趣味。楼梯旁有老树桩,雨后侧面总会探头探脑地钻出一堆蘑菇来。楼梯上也是这样,雨后如要采蘑菇,沿着楼梯一层层找上去,很快便可寻得小半袋。当然不能吃;我们分不清这些蘑菇中哪些是有毒之辈,只不过采来玩罢了。楼梯尽头是一块平地,上面堆了些树叶,踩上去发出“嚓嚓”的响声,在我们看来也是有趣的。
楼梯两旁都是花坛,中间隔着一块光滑的长石板,同楼梯一个走势。我们常把这当做滑梯,从顶端直向地面滑下去,滑下去,只觉得要飞起来似的。滑“滑梯”的姿势很多,有脚朝下趴着的,头朝下趴着的……但最常用的还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快要落地时,放慢些速度,便可安全着陆。也有在落地前故意加快速度的,但初学者最好不要用。“滑梯”有好几部,有的又陡又险,为我们所摒弃。
采蘑菇、滑“滑梯”这些虽有趣,终是白天人少时玩的;晚上人多起来,可就两样了。最适宜的是捉迷藏:大家各自躲起来,让一个人来找。藏身之处五花八门,多聚集在保安亭附近。有的隐在花坛或保安亭后,有的遁在树上。在树上躲着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技术含量的:首先得爬上去,越高越好;之后要紧紧抱住树干,尽可能地贴在树上。这样,借着夜色的掩护,便可伪装得天衣无缝。然而在树上躲多了,也是不行的,终会被找到;就要寻其它地方躲藏。比较巧妙的有戴上衣服上的帽子,背朝外坐在昏暗处的长椅上。也有混进跳舞的老奶奶们中间有模有样地比划、或者挤在大爷们聊天的人堆里凝视观望。这可算是最高明的办法了。灌木丛里是不去的,因为虫子和蜘蛛网太多。
此外,还可以在花坛里寻四叶草、爬上树聊天、捉了蚂蚁放在飘于水面的树叶上……都是不错的趣事儿。
休闲广场承载着我的欢笑、我的快乐、我的童年,是我永远的“乐园”。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作文。
要求写一写自己的乐园。想想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什么地方是你的乐园,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在哪干什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之后,想想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写时要将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写作思路如下:作文开头可直接点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表达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