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一、高考选文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二、第一卷中的
2、选择题题型:1、 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能指出常见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内容或指认文中省略部分;4、筛选文中信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评价中心思想或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这四题的安排顺序: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个别的字词语句文段到全文内容的理解,每一题都要结合语境从文中找答案。三、如何读懂第一卷中的文言选文 1、看文段的出处,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调动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粗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
3、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3、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或者文中出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性格。或者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4、在心里将单音词译成双音词,了解句子大意。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
4、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5、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6、自下而上原则:精读原文后,接着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四、第二卷的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是人物传记,主要选自二十四史。熟悉基本写法 读清人物传记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
5、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
6、“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敌?),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
7、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4、传主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5、文中其他人的观点和评价。 (四)信息筛选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
8、考虑。(五)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不准确,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等。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五、解读示范(一)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
9、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分析理解:1、人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 。2、正面: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3、事件: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4、事理: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白的遭遇与贾相似。(二)建中四年,项城为叛
10、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分析理解:1、人物:李侃
11、(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背景: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 。事件: 杨氏作为(1)劝阻丈夫怯退;(2)激励百姓奋起;结果:叛贼全 都 逃跑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2、杨氏说话艺术: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3、人物个性: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六、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
12、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进(出仕)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七、最常看到的40个官职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
13、,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4、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
15、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27、检校。代 理官职。秘书级。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
16、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八、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九、重点掌握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7、) 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差(病好了)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久) 造(造访) 过(拜访、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十、文言文中常见的讳饰
18、委婉说法或别称1、死亡(1)天子之死。表示天子之死的词有“崩”“山陵崩”“宫车晏驾”等。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达官贵人之死。“薨、卒”等。例: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他去世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一看,是二十篇论语。)(3)老百姓之死。“填沟壑”“西归”“升天”“就木”“谢世”“作古”等。例:(舒祺)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舒祺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2、表示生活状况表示生活情况的词有“更衣”“不胜杯杓”“洗沐”等。例: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例:沛公
19、不胜杯杓,不能辞。(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够来辞别了。)3、表示婚姻恋爱,“于归”“秦晋之好”“月老”“红娘”等。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4、表示年龄。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三岁)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六十岁) 耄耋(八十岁以上)5、表示身份职业。“布衣”“郎中”“两千石”。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6、表示物品。“青铜”“杜康”“绿蚁”( 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新酿制的酒面泛起的泡沫称为“绿蚁”,后用来代指新出的酒。)“青蚨” ( 传说中的虫,喻金钱)“孔方兄”等。7、表示礼
20、仪习俗。“牺牲”“稽首”( 双膝下跪,头额触地一段时间,最高规格的礼仪。臣子对君王“顿首”-双膝下跪,头额触地即刻起来,规格次于稽首,同辈或下辈对上辈“空首”)“长揖”(先双手抱拳高举过头,再缓缓落下,抱拳于胸。这样显得理恭敬和虔诚。长揖区别于一般的揖。一般的揖,不太讲究的揖,只略略一握,稍事寒暄就可以了)。8、表示时间。“旦”“朝”“暮”“日中”“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食时”(吃早饭的时候)“初”“夜半”“鸡鸣”“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日出”“黄昏”“人定”。9、表达谦称。古代王侯多用寡人、孤等自称,来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代官
21、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的时候用“臣”,表示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一般人的谦称,有愚、鄙、仆、敝、卑等;古代女子常用“妾”;读书人用“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称为不才、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 , 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 , 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
22、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 , 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
23、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玄: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4、/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
25、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
26、并不至。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答案】 (1)D(2)D(3)A(4)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2)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3)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4)此题中的“征”征召、“并”都。“能言语生”能说会道
27、的年轻人、“轻骑”骑马。故答案为:D;D;A;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28、。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附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
29、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
30、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
31、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
32、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 , 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
33、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 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朔 , 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
34、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B.左都御吏,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35、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36、,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答案】 (1)C(2)D(3)B(4)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 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
37、囚禁起来,拥立郑锦。【解析】【分析】(1)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这句话的含义是“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 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济度”“泉州”“成功”“之”“上”“芝龙”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次”,动词,意思是“驻扎”,“泉州”是地名,即“驻扎在泉州”,句意完整,故应在“泉州”后断开,排除AB
38、两项;“不纳”的主语是“郑成功”,而“易为书”的主语是“济度”,故两句应断开,且“依违答之”的主语是“成功”,即“郑成功”,“书”如放在“成功”前,句意讲不通,故排除D项,故选C。 (2)D项,“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错误,“朔”指农历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故选D。 (3)B项,“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段最后说“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由此可知,杀他亲人的不是顺治皇帝。“圣祖即位”,“圣祖”是康熙。故选B。 (4)第一句中,“十八年”是指“顺治十八年”;“且”,并且
39、;“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蹙”,困窘;“乃”,于是;“规取”,规划夺取。第二句中,“会”,恰逢;“讹言”,传言;“诸将留厦门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留厦门诸将”;“值”,刚好,恰逢;“还”,回来,返回;“执”,捉拿;“拥锦”,拥立郑锦。 故答案为:C;D;B;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 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
40、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41、、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参考译文】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的父亲郑芝龙,因剿灭海盗刘香、李魁奇、攻打荷兰军有功,多次升职直至总兵。 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福建,郑芝龙撤出了驻守仙霞关的军队,没有防备清军(因而失利),博洛的军队驻扎在泉州,写信招降郑芝龙,郑芝龙率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清朝。郑成功规劝他不要投降,他也不听。顺治九年,皇帝让郑芝龙写信劝郑成功投降,许诺
42、赦免他的罪行并且会授予官职。郑成功假装答应;顺治就下诏命令金砺等人返回浙江。不久,皇帝命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 ,率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求顺治诛杀郑芝龙,佟国器也 揭发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顺治因此削去了郑芝龙的爵位,把他关进监狱。济度驻扎在泉州,发公文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接受;济度改用书信招降,郑成功语气模糊地回复了 他。顺治又让郑芝龙在狱中写信招降他,还威胁郑成功说如果不投降就诛其九族,郑成功始终没有答应。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并且当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省的海中岛。被荷兰红毛人所占领。荷兰人在
43、台湾修建了两座城,一个是赤嵌,一个是王城。它的港口叫作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港口的水浅不能够渡船,因此不在此地设防。郑成功率军而至,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了好几丈,大小战船首尾相接,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弃赤嵌城而走,退守在王城。郑成功派使者对荷兰人说:“这里的土地(台湾)本来是我国所有,你们理应把它归还我们;(如果能够答应归还的话)城中的珍宝任凭你们载运回国。”围攻经历了七个多月,荷 兰人只剩下了一百多名,城终于被攻下。(荷兰人)都被遣送回国。郑成功于是把台湾命名为东都。他让陈永华负责出 谋划策,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台湾四周方圆千里,土地富饶肥沃,郑成功招来了漳州、泉州、惠州、
44、潮州四地的百姓,开荒种地,屯田聚粮。这一年,圣祖康熙皇帝即位,杀了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郑世默。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他的部将陈豹驻守南澳,郑成功命令自己的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 康熙元年,郑成功轻信周全斌的谗言,派兵突袭陈豹;于是陈豹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入广州投降清政府。郑成功厌恶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 生了个儿子,就派遣儿子郑泰去杀郑锦和他的乳母。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平国公的封号,起兵抗拒郑成功。此时,郑成功身患疾病,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痛心得咬指头。五月初一,郑成功还依靠在胡床上接受各
45、 位将领的朝拜,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九岁。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 (1)孔子:坚守
46、仁义,安贫乐道。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明确了这些,自圆其说即可。 故答案为: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庄子: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