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嘉峪关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根据拼音写词语。
juàn liàn hóu long píng zhàng chuán cāng xiàng mào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_______”画出来。
点缀(zhuì zuì) 威吓(hè xià) 慈祥(cí chí)
妒忌(jí jì) 桅杆(wéi wěi) 痴迷(chī cī)
牲畜(chú chù) 毛毡(zān zhān) 眷恋(juàn quàn) 搔痒(sāo shāo)
3.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人交际,说话很重要。谦逊有礼的语言,能使对方 ;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对方 ;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会使对方 。
A.眉欢眼笑 如沐春风 如刺在喉
B.如沐春风 眉欢眼笑 如刺在喉
C.眉欢眼笑 如刺在喉 如沐春风
D.如沐春风 如刺在喉 眉欢眼笑
4.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
B.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6.句子中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B.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C.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D.朋友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7.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
③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
④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⑤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③①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⑤②
8.选择一种情景,用人物描写方法写段话表现人物内心。(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读这些诗句,会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体现作者渴望朝廷收复失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不畏艰险、誓破敌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别有温暖和愁怨。离别的温暖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的驻足远望;是母亲“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的牵挂和不舍;是王之涣“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目送友人时的离愁别怨。
(3)乡村风景美如画,你看——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乡村劳动多快乐,你瞧——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你听,——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
(4)人们敬重君子,因为他们重道义: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做人不要做小人,因为______________,必自毙。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村晚》
(3)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鸟鸣涧》
(5)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6)《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你对______指(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它让你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_的人。
(8)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有罗贯中笔下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有刘义庆笔下_______的杨氏之子,我最喜欢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_____)中的《_________》(故事名),因为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
材料二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
材料三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1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 )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城市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
1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一项是( )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13、以上材料表明(多选)( )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
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
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1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
(2)非问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______
(3)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 决: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片绿叶的回忆
王云凤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而去,也有许多事情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上。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一个让我难忘的小山村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岁,文静少语,但却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她。
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可以看到用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一片宽大的绿叶。“叶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绿叶?”我不禁问道。叶老师給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外面的常春藤说:“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人间了。”这件事被一位年迈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抱病画了一片碧绿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春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溘(kè)然长逝,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娓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您还是送我一片叶子吧。” 叶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
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开朗健谈。她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美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面抄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逊的。
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
(有改动)
2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溘然长逝:__________
谦逊:__________
21、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下面的分析与其内容相符合的是( )(多选)
A.叶老师喜欢绿叶,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位性格谦逊的好老师
B.叶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使“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C.画家画的碧绿的叶子,给了生病的小姑娘生活的信心,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
D.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这位小姑娘就是作者“我
22、老画家在风雨之夜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
23、点题,就是用简要的话把文章或谈话的中心意思说出来。请你从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2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一年一度的“校园达人秀”评选活动开始啦!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在某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这方面的达人。比阅读达人、魔方达人、跳绳达人、舞蹈达人、节俭达人、搞笑达人……你想推荐身边的哪位达人呢?请以“ 达人”为题,写一写你身边的达人吧!要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眷恋 喉咙 屏障 船舱 相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眷、恋、 喉、咙、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zhuì hè cí
jì wéi chī
chù zhān juàn sāo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词语写正确拼音的能力。根据词语写拼音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学生克服方言困扰,读音正确标准即可。还要注意一字多音现象。
【点睛】
3.B
解析:B
此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和在句子中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眉欢眼笑: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如沐春风: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如刺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根据上下句进行理解分析,填入合适的词语。
4.A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诗句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根据意思可知,A选项中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A.本句搭配错误,“数量”和“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B.本句语意重复,“由衷”表示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与“心里”意思重复,应该去掉“在心里”。
C.本句否定不当,“不再”和“避免”双重否定,造成句意混乱,应去掉“不”字。
6.C
解析:C
【详解】考查对标点运用的辨析。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项有误,“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加顿号。
B项有误,“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驯良”后面加逗号,“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
C项正确。
D项有误,书名号中间去掉顿号,因为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
7.A
解析:A
【解析】略
8.焦急——一辆车过去了,又一辆车过去了,爸爸怎么还没来呢?王刚伸长脖子,一次又一次地张望,不停地站在站台边走来走去。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情景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写的句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快乐”、”着急“或”伤心“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着急的时候会有来回走动、抓耳挠腮等动作,伤心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哭泣、唉声叹气等,最后结合人物、情境等再将这些动作串联成一句话写出来。
示例:惊慌失措一一望着眼前被打碎的花瓶,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脑中一片空白。
9.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恐迟迟归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子规声里雨如烟 昼出耘田夜绩麻 短笛无腔信口吹 君子喻于义 多行不义
10. 村庄儿女各当家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万里河东入海 夜静春山空 君子喻于义 不可同世而立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示例:大拇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诸葛亮 严监生 机敏善对 水浒传 施耐庵 武松打虎 武松勇武机敏,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言、文言文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理解及对四大名著等相关常识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
(1)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村庄儿女各当家”。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短笛无腔信口吹”。诗句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三万里河东入海”。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夜静春山空”。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原诗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君子喻于义”。整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6)根据给出等内容可知,本题中的句子出自《自相矛盾》,原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食指,它让我想到生活中愿作复杂的事、勇敢、机敏的人。
(8)明清小说众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人物。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让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吴敬梓《儒林外史》带领我们认识了“吝啬鬼”严监生。
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中,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机敏善对的孩子形象。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因为他本领高强,嫉恶如仇,总能在师傅危难时,帮助其解难。
D
解析:11、D
12、B
13、ABC
14、父母外出打工,子女无人照看,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由“走近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标题可知,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题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一,“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
B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C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D错误。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材料一与材料二,“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15、 喜欢,喜爱 使……广,增广,增加 放弃,舍弃 判断,解决
16、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7、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18、君子之学必好问。
19、不提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增加知识。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
(2)句意为: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
(3)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奚:何,怎么 。 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 。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 决:判断,解决。
16、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故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可,注意结合“非问无以广识”、“君子之学必好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A
解析:20、 突然死去,文中指老画家突然去世。 谦虚,不自大,不虚夸。文中指叶老师跟绿叶一样谦逊。
21、ABC
22、画了一片碧绿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他想鼓励患了重病的小女孩要敢、顽强地活下去。
23、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24、首尾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解析】
20、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溘然长逝,指忽然去世。结合“此后不久,老画家溘然长逝,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理解词语即可。
谦逊,意思是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结合“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美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面抄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逊的”理解词语即可。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3自然段通过叶老师所讲的故事:画家画的碧绿的叶子,给了生病的小姑娘生活的信心,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向读者揭示了叶老师喜欢绿叶的原因。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BC正确。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A项正确,故本题选ABC。
2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3自然段中可知老画家抱病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扎在常青藤上。这片“绿叶”是老画家对患病女孩的鼓励和支持,意在用这片画的树叶让女孩不要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下去。
23、本题考查中心句。
短文主要写我从卡片回忆起了与叶老师相处的场景,叶老师的教诲令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是: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24、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
文主要写我从卡片回忆起了与叶老师相处的场景,叶老师的教诲令我受益终身。
开头和结尾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一是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完整;二是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文章以珍藏的“绿叶”开头,引出故事,以珍藏“绿叶”结尾,收束故事,首尾呼应,突显了“绿叶”对“我”的重要意义。
25. 烹饪达人
“哇,好香啊!味道也很棒呢!是哪位名不经传的顶级烹饪达人受到我们“吃货“家族的赞赏了呢?原来这位大侠就是我老爸这位常年“隐居深山”的烹饪达人!
今天过年,在这大喜的日子,我爸怎能不露一手呢!只见他刀工精湛,边和别人边切菜,还能切得又均匀又美观。只见那萝卜切得十分薄,炒起来可香了。再看那青菜,切得一个个形状,大小一模一样,即使不好吃也会让你大饱眼福。
准备开始烧了,他端起菜刀,往肉圆那一铲,再加了点大白菜,慢条斯理地加盐,加调料。似乎这只是演习而不是烧菜e一会儿他又“发起疯“来,拿起铲子向锅中猛炒,葱像绿色的雨似的从空中飘落。一道肉圆炒白菜就这么烧好了。
可不要以为我老爸只会烧炒菜,对于烧汤他也毫不含糊。他飞快地端起水倒进锅里,之后又麻利地抓起一大把菌菇,嘴里还咕嚷着什么,仿佛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忽然他又很快地抓起一把肉片,扔进汤里,最后再放些调料大功告成!
压轴菜来袭,我一下成了他的助手。“皮皮虾,还有三文鱼,”大伙儿一听就知道是啥了吧,它就是海鲜大餐。“盐,虾,“只见他一会儿焦急地踏步,似乎忘了什么程序。一会儿又把火调到最小,弄得满头大汗,好像是要烧焦了吧。突然,他眼睛又突然放出光来,反佛转危为安了。不知不觉,那一道绝世佳肴烧好了。
年夜饭时间到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就这样,度过了最美味的除夕夜。最后,我爸的厨艺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都说“你真是名不虚传啊!”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本次习作要求以“ 达人”为题。想想自己或同学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想一想自己要写什么,然后再动笔,如可以写自己是“低碳达人”、阅读达人、魔方达人、跳绳达人、舞蹈达人、节俭达人、搞笑达人……。要例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他(她)是什么“达人”。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背景,引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是谁,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过程:具体描写出人物的特点,可以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例如本文中描写的是烹饪达人,可以写出做饭时的一些动作,切菜、炒菜时具体的过程。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