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00314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5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50)一、选择题1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其表现为赋税沉重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郡县制严酷的刑罚ABCD2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处相关的史实是A赤壁之战B匈奴开始内迁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3下图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地区社会秩序安定D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4下侧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由分裂走向统一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5“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

2、人物A生活在三国时期B完成了国家统一C赤壁之战取得胜利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6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何奴列传第一百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A论语B史记C资治通鉴D农政全书7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罗马上流社会以身着中国锦绣服饰为风尚,汉朝丝织品是通过哪条途径到达欧洲的( )A丝绸之路B海盗掠夺C天竺通道D海上通道8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南方经济相对

3、落后9观察下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战役名称官渡之战B作战双方孙刘抗曹C发生时间公元前208年D历史影响三国鼎立10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材料中的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中央集权B兴建水利工程C实行休养生息D发动对外战争11下列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B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C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D化石是复原北京人特征的重要证据12如下示意图中,序号处应分别填写A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B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最高统治者C最高统治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D

4、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13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这主要与商鞅变法法令的哪项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改革户籍制度C奖励耕织D废除世袭15如下右图讲迹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B吴王阖闾C越王勾践D晋文公16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

5、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17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8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指的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19下列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中国古典建筑影响最大的是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郑裴李岗原

6、始居民20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D诸侯王封地和势力越分越小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材料二:“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论语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请回答:(1

7、)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什么?(2)指出材料二中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学习方法分别是什么?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孔子的历史地位。(3)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2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秦之兴)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秦之制)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

8、体制?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秦之衰)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新史记陈涉世家(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表现。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汉书食货志(2)据材料二,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图(3)结合所

9、学知识,将图中A、E两处填写完整。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译文: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纺织品都足足有余,每家每户都能自给自足,做到这样就心满意足了。)(4)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4中国文明史历经近五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公平无表,罚不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无私惩

10、罚不避成势强大的贵族;类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一年后,路上没人的取遗失的东西,百娃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军事力量大增,诸侯个个提惧。)摘自战国策(1)材料一中“商君治案”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导致“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其他诸侯国的最终结局如何?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去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展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并指出该制度的开创者。材料三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

11、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回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碎低。汉初朵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3)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由此形成的盛世局面?材料四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达奚奚丘穆陵穆贺兰贺勿忸于于技拔长孙乙旃叔孙步六孤陆独孤刘尉迟尉(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其汉化政策除改汉姓外还有哪些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

12、择题1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都是秦朝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郡县制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不属于秦朝暴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2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十六国时期,其交战的一方是东晋,另一方是前秦,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排除A项;魏晋以来,北方的匈奴、羯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

13、域,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故排除D项。故选C。3B解析:B【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江南地区在秦汉时期落后于北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项;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是江南地区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大量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排除D项。所以本题应选B。4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圆圈中体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混乱局

14、面,第二个圆圈中体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第三个圆圈体现了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故示意图反映了东汉末年到西晋的历史趋势是从分裂到统一,故C正确;ABD描述不完整,故错误。综上故选C。5D解析:D【解析】【详解】材料“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描述的是曹操,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取得胜利,D符合题意;曹操生活在东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曹操没有完成国家统一,B不符合题意;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

15、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B符合题意;论语是儒家经典,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也得以使中国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故A符合题意;海盗掠夺发生在海上而非陆地上,故B不符合题意;天竺通道没有连接西汉与欧洲,故C不符合题意;海上通道在汉朝已有雏形,鼎

16、盛于唐宋。晚于陆上丝绸之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C【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因此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故选C。9B解析:B【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片描述的是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并由此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

17、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图片的有效信息,比如时间是208年,地点是赤壁,人物是孙刘联军,由这些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赤壁之战。10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而黄老之学则提倡“无为而无不为”,适应当时进行休养生息的需要,故C符合题意;汉武帝时,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已经成为形势发展的要求,而黄老之学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同时,儒家学说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

18、形成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兴建水利工程属于具体的措施之一,说法片面,故B不符合题意;发动对外战争,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粗大,额骨突出,鼻骨扁平,前伸,能够直立行走,都是从北京人的化石分析得出的,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题干无法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中“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

19、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国家一切权力;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据此可知,图示中分别对应的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A项正确;秦朝时期,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三公是中央政府官僚,郡县属于地方政府,因此其他选项均对应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D解析:D【详解】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表格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很多来自于百家争鸣时期,说明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各派的主张是什么,排除A;百家争鸣不是诸侯争霸的原因,

20、排除B;百家争鸣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C。14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对有军工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秦国的军队的战斗力,成为“虎狼之师”,A正确;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故选A。15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显示“卧薪尝胆”,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

21、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故C符合题意;齐桓公是春

22、秋五霸之首,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吴王阖闾是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可知,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A项正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排除B项;距今I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23、、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活有四季之分,没有体现注重记录农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17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的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变革时期,由此可知,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建立之前,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5000年前,蚩尤部众首先将炎帝击败,占领了华夏部族的大片地区,并自称为炎帝,从而激

24、起了华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黄帝一方面出于维护华夏诸部落的利益,一方面为援助炎帝,遂毅然率众与蚩尤部众大战于涿鹿地区,史称涿鹿之战,传说在这场战斗中“风伯御风,雨师行雨”大败蚩尤,B项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战役,A项不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9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

25、的架空式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B项正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不是对中国古典建筑影响最大的,排除A项;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遗址与半坡遗址类似,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河南新郑裴李岗原始居民居住的是穴居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择B项。20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和中央铸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正确;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的是儒家思想,B错误;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的重点是社会安定,与题意不符,C错误;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是经济大一统措施的间接结果,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综上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21(1)儒家学派;“仁”;百家争鸣

26、。(2)为政以德;温故而知新;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儒家学派;“仁”;百家争鸣。(2)为政以德;温故而知新;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观点。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百家争鸣。(2)根据材料二“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结合所学

27、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根据材料“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根据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是可得出现代治国方略: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等。22(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陈胜、吴广起义。【详解】(1)依据材料一

2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解析:(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陈胜、吴广起义。【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描述。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皇帝是国家的最

29、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依据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的描述。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3(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2)

30、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作用:倾邻国而雄诸候。(3)A:长安;E: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2)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作用:倾邻国而雄诸候。(3)A:长安;E: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或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详解】(1)依据材料一“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

31、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依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指商鞅,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其中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据材料“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概括可知,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是倾邻国而雄诸候。(3)依据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

32、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或大秦),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往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路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图中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或大秦)。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依据材料四“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概括可知,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或南方社会比较安定。)24(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

33、。(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解析:(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详解】(1)根据“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可知是商鞅变法。根据“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可知是因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开创者是秦始皇。(3)根据“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可知措施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是为了推动鲜卑族的汉化。除此之外,其汉化政策还包括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作用主要是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