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30厘米=( )分米=( )毫米 1千米-800米=( )米
6吨60千克=( )千克 1分25秒+( )秒=2分
2.火车14:30发车,发车前5分停止检票,亮亮从家到火车站检票口要15分,他最晚要在( )时( )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3.一个排球98元,买6个排球,王老师大约准备( )元钱合适。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高290( )。
一本故事书的厚度约为5( )。
贝贝卧室的面积约为16( )。
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37( )。
5.一本书有348页,已经读了251页。估一估,大约还有( )页没有读。
6.最小的三位数是( ),比它多210的数是( )。
7.李老师每分钟跳绳198下,估计一下她3分钟大约跳( )下,估出的个数应该比她的实际跳的个数要( )。(填:多或少)
8.丁丁收集了108张邮票,东东收集的邮票张数比丁丁的2倍多一些,3倍少一些。东东收集的邮票最少有( )张,最多有( )张。
9.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10.下面物品质量接近1吨的是( )。
A.20个苹果 B.40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
C.一头身高3米的大象 D.2包食用盐
二、选择题
11.聪聪想看下午2:45的电影,需提前10分钟检票,他最晚应下午( )到达电影院。
A.2:35 B.2:55 C.12:35
12.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3.笔算486×5时,用5乘486十位上的8,得到的应该是( )。
A.40个一 B.40个十 C.40个百
14.下面的图形中,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的是( )。
A. B. C.
15.三(3)班参加跑步的同学有丁红、张丽、李甜、王军、刘小强;参加跳远的同学有张鹏、王军、李芳、陶伟、丁红、陈晓玲。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 )人。
A.10 B.9 C.11
16.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
A.甲的周长长 B.乙的周长长 C.一样长
三、解答题
17.口算。
55+37= 304×2= 760-140= 2×900= 13×3+40=
70×5-80
18.笔算下面各题。(★要验算)
470-390= 132+437= ★458+357=
308×4= 243×4= ★603-197=
19.想一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90×6-327 135+60×7 (506-275)×4
20.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1.孙韩宇同学看一本82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38页,第二天看了24页。孙韩宇同学再看多少页才能看完这本书?
22.科技馆内上午有715人参观,中午有326人离开,下午又来了258人参观。这时馆内有多少人?
23.向阳小区有6栋居民楼,每栋都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6户。向阳小区一共有多少户居民?
24.购物。
(1)买3个果冻和一个蛋糕需要多少钱?
(2)张文有50元钱,买了1个蛋糕后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包薯片?
25.
(1)请你圈出这些草莓的。
(2)这些草莓的是( )个。
26.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9米,宽5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27.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过山车的有24人,玩蹦蹦床的有21人,两项都玩的有17人。
(1)填写上边的图。
(2)去游乐园的同学一共有( )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 300 200 6060 35
【解析】
低级单位厘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分米,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0;高级单位厘米换算成低级单位毫米,乘单位间的进率10;
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乘单位间的进率1000,据此将1千米换算成1000米,再进行计算;
高级单位吨换算成低级单位千克,乘单位间的进率1000,据此将6吨换算成千克,再加上60千克;
高级单位分换算成低级单位秒,乘单位间的进率60,据此将1分25秒和2分均换算成秒,再进行计算。
30厘米=3分米=300毫米
1千米-800米=1000米-800米=200米
6吨60千克=6000千克+60千克=6060千克
1分25秒=60秒+25秒=85秒,2分=120秒,120秒-85秒=35秒,则1分25秒+35秒=2分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掌握高级低级单位间的进率。
2. 14 10
【解析】
从家里的最晚出发时间=火车出发时间-发车前停止检票时间-从家到检票口的时间。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可得:
亮亮的最晚出发时间是:
14时30分-5分-15分
=14时25分-15分
=14时10分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关键是掌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3.600
【解析】
把排球的单价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然后乘排球的个数即可解答。
98×6≈100×6=600(元)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厘米##cm 毫米##mm 平方米## 千米##km
【解析】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教室高290厘米。
一本故事书的厚度约为5毫米。
贝贝卧室的面积约为16平方米。
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37千米。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5.100
【解析】
根据题意,用全书的总页数348页,减去已经读了251页,列式348-251,把348看作350,251看作250,进行计算即可。
348-251≈350-250=100(页)
【点睛】
在估算时既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看成整百数,哪种合理,就用哪种方法。
6. 100 310
【解析】
三位数有3个数字组成,最小的三位数最高位是1,十位、个位都是最小的一位数;比它多210的数,就是最小的三位数加210的数,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知道,最小的三位数百位是1,十位、个位都是0,就是100;100+210=310,所以比100多210的数是310。
【点睛】
知道最小的三位数是100及有关的计算。
7. 600 多
【解析】
用李老师每分钟跳绳个数乘跳绳时间,求出跳绳总个数。其中将198估成200,再乘3,求出大约跳的个数。将198估成200,估大了,求得大约跳的个数比实际跳的个数要多,据此解答。
198×3≈200×3=600(下)
则她3分钟大约跳600下,估出的个数应该比她的实际跳的个数要多。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将三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相乘求积。将因数估大了,乘积就变大;将因数估小了,乘积就变小。
8. 217 323
【解析】
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乘2,求出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2倍。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乘3,求出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3倍。东东收集的邮票张数比丁丁的2倍多一些,3倍少一些。则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2倍加上1,求出东东收集邮票最少的数量。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3倍减去1,求出东东收集邮票最多的数量。
108×2+1
=216+1
=217(张)
108×3-1
=324-1
=323(张)
东东收集的邮票最少有217张,最多有323张。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
【解析】
将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中1份涂色,表示;
将这些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其中2份涂色,表示;
将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涂色,表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10.C
解析:C
【解析】
1吨=1000千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以及数据大小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A.20个苹果大约重1000克,与1吨相差甚远,不符合题意;
B.40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200千克,比1吨多,不符合题意;
C.一头身高3米的大象大约重1吨,符合题意;
D.2包食用盐大约重1000克,与1吨相差甚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生活实际,分清1吨实际有多重。
二、选择题
11.A
解析:A
【解析】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播放电影时间减去10分钟等于最晚到达电影院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2:45-10分钟=2:35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推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2.(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
(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用一位数5乘三位数十位上的8时,表示5乘8个十,得40个十。据此解答即可。
笔算486×5时,用5乘486十位上的8,得到的应该是40个十。
故答案为:B
【点睛】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14.C
解析:C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A.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B.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C.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分数的意义,要注意必须是平均。
15.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3)班参加跑步的同学有丁红、张丽、李甜、王军、刘小强,有5人;参加跳远的同学有张鹏、王军、李芳、陶伟、丁红、陈晓玲,有6人;这两项都参加的有丁红、王军,有2人;所以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6+5-2=9(人)。
6+5-2=9(人)
所以,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9人。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16.C
解析:C
【解析】
观察上图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所以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注意大小不一样的两个图形,周长可以相等。
三、解答题
17.92;608;620;1800;79
;;1;;270
【解析】
18.80;569;815;
1232;972;406
【解析】
计算整数的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验算方法:调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另一个加数;
计算整数的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验算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470-390=80 132+437=569 ★458+357=815
验算:
308×4=1232 243×4=972 ★603-197=406
验算:
19.213;555;924
【解析】
计算整数混合运算时,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据此解答。
90×6-327
=540-327
=213
135+60×7
=135+420
=555
(506-275)×4
=231×4
=924
20.见详解
【解析】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如下:
(画法不唯一)
21.20页
【解析】
根据题意,先求出已经看完的部分有多少页,再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已经看完的页数,即可求出孙韩宇同学再看多少页才能看完这本书。
82-(38+24)
=82-62
=20(页)
答:孙韩宇同学再看20页才能看完这本书。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647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科技馆上午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开的人数后,再加下午又来的人数即可,依此计算并解答。
715-326=389(人)
389+258=647(人)
答:这时馆内有647人。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480户
【解析】
根据题意,用每个单元的户数乘每栋楼的单元个数,求出每栋居民楼可以住的户数,再乘6栋,即可求出向阳小区一共有多少户居民。
16×5×6
=80×6
=480(户)
答:向阳小区一共
解析:480户
【解析】
根据题意,用每个单元的户数乘每栋楼的单元个数,求出每栋居民楼可以住的户数,再乘6栋,即可求出向阳小区一共有多少户居民。
16×5×6
=80×6
=480(户)
答:向阳小区一共有480户居民。
【点睛】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每栋居民楼可以住的户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1)44元;
(2)3包
【解析】
(1)用果冻的单价乘3加蛋糕的单价,就是买三个果冻和一个蛋糕,需要花多少钱。(2)用50元减去蛋糕的单价,就是还剩下多少钱,用剩下的钱除以薯片的单价,就是剩下的
解析:(1)44元;
(2)3包
【解析】
(1)用果冻的单价乘3加蛋糕的单价,就是买三个果冻和一个蛋糕,需要花多少钱。(2)用50元减去蛋糕的单价,就是还剩下多少钱,用剩下的钱除以薯片的单价,就是剩下的钱还能买几包薯片。
(1)3×3+35
=9+35
=44(元)
答:买3个果冻和一个蛋糕需要44元。
(2)(50-35)÷5
=15÷5
=3(包)
答:买了1个蛋糕后剩下的钱还可以买3包薯片。
【点睛】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进行解答。
25.(1)见详解
(2)8
【解析】
(1)根据题意,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则3份有草莓(12÷4×3)个。
(2)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则2份有
解析:(1)见详解
(2)8
【解析】
(1)根据题意,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则3份有草莓(12÷4×3)个。
(2)把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则2份有草莓(12÷3×2)个。
(1)12÷4×3
=3×3
=9(个)
(2)12÷3×2
=4×2
=8(个)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28米;19米
【解析】
篱笆的长等于长方形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出四周围上篱笆时需要篱笆的长度即可;要使篱笆的总长度最短,那么应将长方形菜地长的一面靠墙,因此需要篱笆的
解析:28米;19米
【解析】
篱笆的长等于长方形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出四周围上篱笆时需要篱笆的长度即可;要使篱笆的总长度最短,那么应将长方形菜地长的一面靠墙,因此需要篱笆的长度就是用长方形菜地的长再加2个宽即可。
(9+5)×2
=14×2
=28(米)
9米>5米
9+5+5
=14+5
=19(米)
答: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2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19米。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1)见详解;
(2)28人;
【解析】
(1)只玩过山车的有24-17=7(人),只玩过蹦蹦床的有21-17=4(人),两项都玩的有17人;据此填图即可。
(2)把图中三部分的人数相加就是去游乐园
解析:(1)见详解;
(2)28人;
【解析】
(1)只玩过山车的有24-17=7(人),只玩过蹦蹦床的有21-17=4(人),两项都玩的有17人;据此填图即可。
(2)把图中三部分的人数相加就是去游乐园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1)根据分析,填写如图:
(2)17+7+4
=24+4
=28(人)
答:去游乐园的同学一共有28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利用容斥原理,列式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