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1.根据拼音填写出正确的词语。
míng lǎng jī liè piào liang lè qù chì bǎ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调皮的弟弟上窜下跳,幸亏爸爸手忙脚乱才保住那书架上的水晶奖杯。
B.老师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C.放学铃声一响,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们涌出校园。
D.小明课文背得不熟,整个早读课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抽到他。
3.如何阅读童话故事呢?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先感受故事中美妙的想象,再感悟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B.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C.只需要根据插图来了解故事内容即可。
D.一边读故事,一边想象画面。
4.我会补充四字词语
( )忙脚乱 张( )舞( ) 天( )云淡
摇( )晃脑 ( )华秋( ) 一( )知秋
5.我能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胳臂(bì bei) 车轴(zhóu zhó) 处(chǔ chù)罚
鲫(jí jì)鱼 燃(rán yán)烧 赠(zēng zèng)送
跌(diē dēi)倒 海滨(bīng bīn) 迅速(sù shù)
6.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B.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的校园里。
C.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D.快到中午了,钓鱼的人陆续笑容满面地回家了。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B.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C.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
D.我开始想念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在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8.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有四处错误的文段。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胜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诸葛亮等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9.根据课文或语境填空。
(1)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有能移动泰山的力量;俗语“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一番探讨才能被大家深刻理解。
(2)秋天有迷人的风景,有色彩鲜艳的树叶,如“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万物凋零的景象,如“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涌动的秋思,如“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母亲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老师的这只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0、短文题目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 ,“那只手”是____________的手。
1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小道格拉斯外貌的句子。
13、为什么说“老师的这只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图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都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ー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反复读几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的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方法不对。他把读书当成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从此,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事,有哪几个主要问题 ,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通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5、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②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 )
16、“ ___________”一词说明了陈正之看书的速度特别快。
17、用“﹏﹏﹏”画出朱熹的忠告。
18、本文讲了________(人物)的故事,《不懂就要问》讲的是_______(人物)的故事。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是名言积累家:写出一句与读书相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生活中,你肯定观察过不少身边的事物,有过很多新发现。请你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写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上新学的词语,把句子写生动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1.明朗 激烈 漂亮 乐趣 翅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明朗”容易写成“明郎”,“激烈”容易写成“吉列”,“漂亮”容易写成“票量”,“翅膀”容易写成“翅榜”。
2.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A错误,可以换成眼疾手快。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B正确。
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C正确。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D正确。
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读者的思维;生动的形象和美妙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选项C的说法是很片面的,因为插图所反映的东西只是一小部分,是不全面的。插图只是帮助我们阅读,加深对童话故事某一部分的认识,并不能反映整个故事内容。故错误。
4. 手 牙 爪 高 头 春 实 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凶猛可怕。现多比喻人的猖狂凶恶的样子。
天高云淡:意思是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摇头晃脑: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春华秋实:意思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5.bei zhóu chǔ
jì rán zèng
diē bīn sù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胳臂gē bei:(名)胳膊。
车轴chē zhóu:穿入两个车轱辘固定在车上承受车身重量的圆棒。
处罚chǔ fá:(动)惩罚犯错误或犯罪的人,使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损失,并有所警戒。
鲫鱼jì yú: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
燃烧rán shāo:(动)①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②比喻情绪剧烈。
赠送zèng sòng:(动)无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跌倒diē dǎo:摔倒。
海滨hǎi bīn:(名)海边;沿海地带。
迅速xùn sù:(形)速度非常快。
6.A
【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光芒:向四面八方射得强烈光线。
宁静:指的是平静,安静,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浮现:意思是显露,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7.D
【解析】D
此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将“小球”比作“一串美丽的梦”;
B项,将“薄厚不均的头发”比作“梯田”;
C项,将“通体透亮的小虾”比作“玻璃”。
8.
【解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同学们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问题部分,再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同学们要记得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该语段有三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错误。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存在语病搭配不当。《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不是四大名著,应在“四大名著”后面加上“之一”。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胜名”存在语病词语不当,“享有胜名”应改为“享有盛名”。
“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诸葛亮等众多人物形象”存在语病归类不当,“诸葛亮”不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应删去“、诸葛亮”。
“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众多人物形象”和“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都是介绍《西游记》的内容,不需要用分号(;)分隔,用逗号(,)即可。
原句应改为:《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9. 人心齐,泰山移 理不辩不明 霜叶红于二月花 菊残犹有傲霜枝 江上秋风动客情
【解析】
本题考查俗语和诗句默写。
(1)“人心齐,泰山移”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出自《冀鲁春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一番探讨才能被大家深刻理解。
(2)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0、 小道格拉斯 女教师 97.不但 而且 98.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 99.因为小道格拉斯家庭不幸福,得不到温暖,老师常常拉他的手,让他感受到了关心与温暖 100.我最想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让我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分析】
10、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要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分析。通过文中“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和“‘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可知这里的“他”指的是小道格拉斯,“那只手”是女教师的手。
11、本题考查考查关联词语的应用,首先要了解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即可。本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
1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找出“小道格拉斯外貌”的句子,不要找错人物,也要注意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不要找错内容。
13、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文章第七自然段老师回忆的事件进行概括。要注意把事件写清楚,突出老师带给为小道格拉斯的温暖。
1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先要确定要感谢的人是谁,然后写出具体理由即可。注意语句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
15、 囫囵吞枣 日积月累 122.一目十行 123.“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反复读几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的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124. 陈正之 孙中山 我更喜欢陈正之,因为他热爱读书,而且知错能改。 12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解析】
1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词语的积累,从中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①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②日积月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
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可供参考分析。
结合文中第一自然段句子“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图吞枣”,句中“一目十行”意思是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故这个词语说明了陈正之看书的速度特别快。
17、本题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能力。
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要求,画出朱熹忠告的句子。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中的陈正之读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即使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但都没什么印象。文中第二自然朱熹给了他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反复读几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的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按照要求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课文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本文内容可知,这是讲述一个叫陈正之在朱熹的教导下认真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故本文讲了陈正之的故事。
结合学过的课文《不懂就要问》可知,文中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勤学好问,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故《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的故事。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故事,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更喜欢孙中山,因为他勤学好问,敢于质疑。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
结合学过的课文与课外积累,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有很多,如: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等,写出一句即可。
20、范文:
我喜欢的小兔子
每天放学时,我总喜欢去我家附近的一家花店,那里摆放着一个铁笼子,里面有几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不停地跳来跳去。
小白兔长着一身白白的绒毛,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团白绒绒、圆滚滚的大雪球。眼睛就像两颗红色的宝石嵌在白色的绒毛上,红白相间,非常漂亮。可小灰兔个子比小白兔矮一些,眼睛是黑色的,就像在灰色绒球上嵌了两颗乌黑发亮的黑珍珠。它们小小的鼻子两旁都长着几根翘翘的胡须,一阵微风吹来,胡须还会轻微摆动。它们也都有着很长很长、总是直直地竖起来的耳朵,还有着像花瓣一样的三瓣嘴。更为有趣的是它们前腿短小,后腿粗大。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兔子跑起来这么快、一步能跳得那么远,原来是因为它的后腿粗大,所以蹬跳能力极强,我想它们跑下坡就肯定得变成一个大圆球喽!俗话说“兔子尾巴长不了”,它们的尾巴果真非常的短,有一种搞笑说法,说兔子尾巴很短是因为被鳖咬断的。
小兔子的睡相,真是太可爱了,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是一只兔子呢,我一开始看以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绒球,后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兔子在睡觉。
我知道胡萝卜和青菜是小兔子的最爱。原本在睡觉的小兔,只要一发现嫩嫩绿绿的青菜,就会马上迎上来。因此我常常拿一些新鲜的叶子引诱他们,它们马上跟踪追击,让我正中下怀。和小兔玩耍一会儿后,我会将这些美味乖乖地送给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小兔三瓣嘴一张一合,配合默契,非常有趣。这些小家伙细嚼慢咽、有滋有味的吃相,常常逗得我开怀大笑。吃饱后的小兔,又会在铁笼子里乱蹦乱跳地锻炼身体呢。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小兔子!
【详解】本题是自命题的状物作文。
要求你向大家介绍你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或一处场景。无论写什么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动物可以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描写,用上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会更加生动,最后记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如果是写一处景物,就是写景文,在写景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动静结合,注意抒发自己游览时候的心理感受,心情变化等。
写作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无论写什么,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去介绍,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注意恰当地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将事物介绍得清楚具体,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