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000千克=( )吨 6厘米=( )毫米 2分30秒=( )秒
2.小红从家到学校需要25分。如果她8时30分上课,那么最晚应在( )时( )分从家出发。
3.在估算68×7时,应把68看作______,乘积大约是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苹果约重280( )。
(2)一个1元硬币大约厚2( )。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10( )。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2313( )。
5.小红收集了133枚邮票,小芳收集的邮票比小红少26枚。小芳收集了( )枚邮票。两人一共收集了( )枚邮票。
6.估算时,把295看作( ),104看作( ),结果大约是( )。
7.用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1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20千克黄豆可以做出( )千克豆腐。
8.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2,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4,它的3倍是( )。
9.三年级(1)班参加社团的人数如图:
(1)三年级(1)班参加植物研究社团的有( ) 人,参加动物研究社团的有( )人。
(2)三年级(1)班参加社团的一共有( )人。
10.一种交通工具,它每小时行200千米,这种交通工具可能是( )。
A.客车 B.动车 C.摩托车 D.自行车
二、选择题
11.妈妈洗一盆衣服约用20( )。
A.秒 B.分 C.时
12.三(2)班共有学生52人,每人至少完成了语文、数学两科中的一科作业,完成语文作业的有28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35人,这两科作业都完成的有( )人。
13.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A.2 B.3 C.4 D.5
14.下面的分数不能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是( )。
A. B. C.
15.手工课上,同学们交了26份折纸作品,18份泥塑作品,两份作品都交的有7名同学,这个班共有( )名同学交了作品。
A.51 B.44 C.37
16.按每条线段上的点折起来,能围成长方形的是( )。
A. B.
C. D.
三、解答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
18.笔算下面各题。
804-376= 325+543=
72×5= 359×4=
19.脱式计算。
259+(804-546) (1000-498)×5
507×(72÷9) 9×(468+153)
20.花园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是14米的长方形花圃,现征集设计方案,你能设计出两种形状不同的花圃吗?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画。(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米)
21.王阿姨去超市打算购买两件商品,这两件商品的价格分别为342元和189元,请你帮估算一下,王阿姨带多少元比较合适?
22.药店新购进一批口罩,其中普通医用口罩352包,比KN95口罩多148包。药店新购进口罩多少包?
23.阳光水果批发超市新进了一些水果。梨有多少千克?
24.妈妈今年多少岁?
25.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合称亚欧大陆,其中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1)亚欧大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亚洲人口比欧洲人口多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80米,长比宽多20米。如果长和宽分别增加40米,增加后操场的周长是多少?
27.三年级(1)班有52名同学,英语得优的有34人,数学得优的有39人,没有一人一科也没有得优的,英语和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8 60 150
【解析】
1吨=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8吨;
1厘米=1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1分=60秒,所以,2分30秒=150秒。
8000千克=8吨
6厘米=60毫米
2分30秒=150秒
【点睛】
熟练掌握各个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8 5
【解析】
用上课的时间减去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求出最晚应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8时30分-25分=8时5分
则最晚应在8时5分从家出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熟练掌握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70 490
【解析】
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一位数,据此解答。
在估算68×7时,应把68看作70,70×7=490,乘积大约是490。
【点睛】
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1)克
(2)毫米
(3)吨
(4)千米
【解析】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毫米、厘米、分米、米是测量距离比较短的长度单位,而千米是用于测量距离长的长度单位;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克与千克是测量质量较小的物品质量单位,而吨是测量大宗物品的质量单位,一般用于表示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载质量。
(1)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是500克,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它的一半,所以一个苹果约重280克,选择克做单位。
(2)
可以拿来一枚1元硬币实际测量一下;也可以实际观察,可得知硬币很薄。所以一个1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选择毫米做单位。
(3)
货车的载质量很大,而题中10克和10千克质量都比较小,所以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10吨,选择吨做单位。
(4)
北京到广州的距离很远,所以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2313千米,选择千米做单位。
【点睛】
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107 240
【解析】
用小红收集邮票数量减去26枚,求出小芳收集邮票数量。再将两人收集邮票数量相加求和。
133-26=107(枚)
133+107=240(枚)
则小芳收集了107枚邮票。两人一共收集了240枚邮票。
【点睛】
求比一个数少多少的数,用减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6. 300 100 400
【解析】
估算三位数的加法时,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相加,据此解答。
估算时,把295看作300,104看作100,300+100=400,结果大约是400。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40
【解析】
用10除以5,求出1千克黄豆可做豆腐的千克数;再乘20,据此解答即可。
10÷5=2(千克)
2×20=40(千克)
【点睛】
本题是归一问题题目,先计算出1千克黄豆可做豆腐的千克数,再作进一步解答。
8.735
【解析】
根据已知写出这个三位数,再乘3即可。
245×3=735
【点睛】
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A
解析: 20 23 22
【解析】
(1)观察上图可知,三年级(1)班参加植物研究社团的有(13+7)人,参加动物研究社团的有(16+7)人。
(2)根据题意,用参加植物研究社团的人数加上参加动物研究社团的人数,减去两个社团都参加的人数,即可求出三年级(1)班参加社团的人数。
(1)13+7=20(人)
16+7=23(人)
所以,三年级(1)班参加植物研究社团的有20人,参加动物研究社团的有23人。
(2)13+16-7=22(人)
所以,三年级(1)班参加社团的一共有22人。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10.B
解析:B
【解析】
联系生活实际或查阅资料,客车的速度大约是80千米/小时,动车的速度大约是200千米/小时~300千米/小时,摩托车的速度大约是40千米/小时~60千米/小时,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15千米/小时。
一种交通工具,它每小时行200千米,这种交通工具可能是动车。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选择题
11.B
解析:B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妈妈洗一盆衣服所用的时间用“分”作单位。
妈妈洗一盆衣服约用20分。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11
【解析】
用完成语文作业的人数加上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减去三(2)班学生总人数,求出这两科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28+35-52=11(人)
则这两科作业都完成的有11人。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实际总量,求出重叠部分。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335×2=670,335×3=1005,则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的数应大于等于3。
由分析得:
要使33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赋值法解答更简便。
14.B
解析:B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选择。
A.表示涂8等份中的5份,因此满足;
B.表示涂2等份中的1份,此图没有平均分,因此不满足;
C.表示涂9等份中的2份,因此满足。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C
解析:C
【解析】
根据容斥原理可知,交折纸作品的人数+交泥塑作品的人数-两份作品都交的人数=总人数。
26+18-7
=44-7
=37(名)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容斥原理的应用,公式是: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16.C
解析:C
【解析】
根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解答此题即可。
按每条线段上的点折起来,能围成长方形的是:
。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1800;70;720;0;
160;42;600;;
【解析】
略。
18.428;868;
360;1436
【解析】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依此计算。
804-376=428 325+543=868 72×5=360 359×4=1436
19.517;2510;
4056;5589
【解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59+(804-546)
=259+258
=517
(1000-498)×5
=502×5
=2510
507×(72÷9)
=507×8
=4056
9×(468+153)
=9×621
=5589
20.见详解
【解析】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14÷2=7(米),则长加宽的和是7米;周长为14米的长方形花圃的长可以是6米,宽1米;也可以是长5米,宽2米。据此解答即可。
(答案不唯一)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540元
【解析】
将这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加,求出买这两件商品花费的钱数。根据整数加法估算方法,将342估成350,189估成190,再相加,求出大约带多少钱。
342+189≈350+190=540(元)
答:王阿姨带540元比较合适。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加法估算方法的实际应用,因为本题要求带多少钱合适,所以将商品价格估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整十数,且近似数比实际价格较大,比较合适。
22.556包
【解析】
用352减去148,求出KN95口罩的数量,再加上352,求出药店新购进口罩多少包。
352-148+352
=204+352
=556(包)
答:药店新购进口罩556包。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应用,数量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23.560千克
【解析】
用245乘2,求出香蕉的重量;再加上70,求出梨有多少千克。
245×2+70
=490+70
=560(千克)
答:梨有56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
解析:560千克
【解析】
用245乘2,求出香蕉的重量;再加上70,求出梨有多少千克。
245×2+70
=490+70
=560(千克)
答:梨有56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4.35岁
【解析】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则用小明今年的年龄乘5,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7×5=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
解析:35岁
【解析】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则用小明今年的年龄乘5,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7×5=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1)
(2)
【解析】
(1)用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加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就是亚欧大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用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减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就是亚洲人口比欧
解析:(1)
(2)
【解析】
(1)用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加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就是亚欧大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用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减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就是亚洲人口比欧洲人口多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1)+=
答:亚欧大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
答:亚洲人口比欧洲人口多占世界人口的。
【点睛】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6.440米
【解析】
先用长方形原来的长减去20米,求出原来的长方形的宽,再把长和宽分别加上40米,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
80-20=60(米)
80+40=120(
解析:440米
【解析】
先用长方形原来的长减去20米,求出原来的长方形的宽,再把长和宽分别加上40米,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
80-20=60(米)
80+40=120(米)
60+40=100(米)
(120+100)×2
=220×2
=440(米)
答:增加后操场的周长是440米。
【点睛】
本题先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求解。
27.21人
【解析】
英语得优的有34人加上数学得优的有39人,大于总人数52人,多出来的21人即为英语和数学都得优的人数。
34+39-52=21(人)
答:英语和数学都得优的有21人。
【点睛】
本
解析:21人
【解析】
英语得优的有34人加上数学得优的有39人,大于总人数52人,多出来的21人即为英语和数学都得优的人数。
34+39-52=21(人)
答:英语和数学都得优的有21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重叠问题,可以画韦恩图帮助理解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