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A. 认知
B. 需要
C. 客观现实
D. 个性
(3). 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A. 抑郁症
B. 强迫症
C. 焦虑症
D. 恐惧症
(4). 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是为了( )
A. 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 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 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 让当事人做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6).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做到( )
A. 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B.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C.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7).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非正式教育——( )——正规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A. 正式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D. 正规而非正式教育
(8). 新课程提倡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 合作模式
B. 平等模式
C. 管理模式
D. 授受模式
(9).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10).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心理素质,即为( )
A. 教育回馈
B. 教育机智
C. 教育反响
D. 教育灵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
正确 错误
(12). 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
正确 错误
(13). 教学就是智育。( )
正确 错误
(14). 各条教学原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之间没育联系。( )
正确 错误
(15).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中,以读书指导法、讨论法为最好,讲授法最差,因为它是注入式。( )
正确 错误
(16). 教师备课,必须对教材进行深钻细研。( )
正确 错误
(17). 由于已备有教科书,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再去编制单元教学计划。( )
正确 错误
(18). 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
正确 错误
(19). 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
正确 错误
(20). 课时计划既应包括教师要做的,也应包括学生要做的。( )
正确 错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21). 个别辅导
(22). 动机
(23). 教育学
(24). 广义教育
(25). 狭义教育
(26). 这一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它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前的动物界。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27).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8).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29). 教育目的
(30). 个人本位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1).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32). 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
(33). 试述应怎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34). 试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