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测试卷.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89452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测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测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测试卷 1.填写同音字。                        (1)xiāo       良( )美景          九( )云外          刀( )般         (2)páo       长( )马褂        ( )哮                 ( )地    (3)jùn       严( )               ( )工                 ( )俏 (4)bì        铜墙铁( )        完( )归赵          ( )雨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得一项是(   ) A.潜(qiǎn)移默化   半明半昧(mái)   摇摇欲坠(zhuì)   汹涌湍(tuán)急 B.情不自禁(jīng)   热泪盈眶(kuàng)   栩(xǔ)栩如生   挥洒淋漓(lí) C.遥遥对峙(zhì)   风靡(mí)全国   日渐高涨(zhàng)   精神抖擞(shǒu) D.脍炙(zhì)人口   晶莹剔(tī)透   相得益彰(zhāng)   初生之犊(dú)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醉       洒脱       避静       居高临下 B.壮列       屹立       书籍       焉知非福 C.处境       严峻       彻底       见微知著 D.防御       凄凉       通霄       司空见惯 4.选出对句子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排比) B.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拟人)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D.这件事,听起来好似很轻松,其实不然。(比喻) 5.下面句子正确的是() 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 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 C.桑那沉静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D.“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7.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C.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D.猪八戒——大战二郎神(《西游记》) 8.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 ②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 ③谦虚体现了人的自知之明。 ④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 ⑤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A.⑤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⑤ 9.按要求写句子。 (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红了。(用拟人手法改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的心怎能不激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成群结队地     鱼     珊瑚丛     在     穿来穿去   中。(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 (4)我认真改正了作业中不正确的错别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用关联词连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蚂蚁必须搬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积累的内容填空。 (1)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及时。 (3)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个习俗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人。“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坚劲: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__手法,诗人借竹子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骨气。 这首诗的竹子使我联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着和竹子一样品格的人。 (5)杜甫被称为“________”。他的诗,有写雨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 有写鸟的:“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__。”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 (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根据故事梗概,小说依次写了:流落荒岛——( )——( )——( )——( ) 。 (7)《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汤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8)写出《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好汉的名字_______,绰号__________。《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三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及相应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转眼小学六年就要过去了,张老师为班上准备了一本毕业纪念册,要求大家在纪念册上为老师和同学写下自己的临别赠言。请你设计一下,写上自己的肺腑之言。 (1)写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敞,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2)吾为将(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________”的德行。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递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6、文章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括全文 B.抒发感情 C.表达观点 D.提出倡议 19、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在上文的图片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与父亲抬担子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20、阅读全文,分析加点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划线处,“我”为什么要“装成漫不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说“现实是实在的,无须抒情”,而有人却认为“爱需要表达”,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写作。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请以“我的心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字数在4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     宵     霄     削     袍     咆     刨     峻     竣     俊     壁     璧     避 【详解】考查同音字。 (1)良宵美景 ,夜晚宜人,景色美好。 九霄云外的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刀削,用刀削。 (2)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咆哮,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刨地:扒土。 咆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o xiào。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3)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竣工,工程完成。 俊俏,相貌好看。 (4)铜墙铁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完璧归赵,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避雨:躲雨。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潜移默化”的“潜”应读“qián”;“半明半昧”的“昧”应读“mèi”;“汹涌湍急”的“湍”应读“tuān”。 B项,“情不自禁”的“禁”应读“jīn”。 C项,“风靡全国”的“靡”应读“mǐ”;“日渐高涨”的“涨”应读“zhǎng”;“精神抖擞”的“擞”应读“sǒu”。 D项正确。 3.C 解析:C 【详解】考查汉字字形。 A.避静——僻静 B.壮列——壮烈 D.通霄——通宵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 A选项中,“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动宾短语的排比,正确。 B选项中,“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把柳树人格化,所以是拟人修辞,正确。 C选项中,疑问的语气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肯定色彩,因此是反问修辞,正确。 D选项中,根据比喻修辞的判断标准可知该句并没有用比喻修辞,事情听起来轻松,没有本体和喻体,故D错误。 5.C 解析:C 【详解】考查修改病句。 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用词不当。选项中的“冷清”应改为“冷静”。 B.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爱抚”应改为“爱戴”。 C.正确。 D.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珍爱”应改为“珍惜”。 6.D 解析:D 【解析】略 7.D 解析:D 【详解】略 8.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给句子排序。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中首先明确第一句是③句,点明文段的主要内容。第二句是①句,承接上句人要虚心。第三句是④句,承接上句表示转折,“即使”。第四句是②句,承接上句点出这种人其实很蠢,最后⑤句,总结全段内容。 9.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红了脸。     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的心无比激动。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穿来穿去。     我认真改正了作业中的错别字。     一缕阳光     就给人们带来一丝甘甜     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陶冶人的性情。     小蚂蚁不得不搬家。 【详解】(1)本题考查拟人句。 拟人是一种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本题可以把“苹果红了”拟人化,如: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露出了红红的笑脸。秋天来了,果园里的苹果羞红了脸。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将反问语气词“怎能”去掉,将否定词“不”改为“无比”,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3)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本题可按照“谁在哪里做什么”的思路去连接,主语为“鱼”,地点是“珊瑚丛”,做什么“成群结队地穿来穿去”,连接起来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穿来穿去。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本题错在重复啰嗦。“不正确”和“错别字”表达意思一样,重复,应将“不正确”删掉。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例句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法。句式特点为:如果我是……,就给人们带来……。 如: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给人们带来一丝甘甜。 (6)本题考查关联词。 句子“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之间存在递进的关系 ,故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7)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双重否定词。常见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无不”、“没有不”、“非……不可”等。 本题中可以把“必须”改为“不得不”。 10.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吃元宵的寓意是团圆美满,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郑燮##郑板桥     清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韧、刚劲     借物喻人     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不怕任何打击的坚韧的骨气     于谦     文天祥      诗圣     润物细无声     一行白鹭上青天     恨别鸟惊心     丹尼尔•笛福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马克•吐温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聪明而又富于幻想和冒险的孩子     时迁     鼓上蚤     武松打虎     望梅止渴(曹操)      三顾茅庐(刘备)     初出茅庐 (诸葛亮)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书本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背诵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此句出自《宋史·列传》。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从题干“我们孝顺父母应该及时”,可以知道应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3)本题考查节日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记忆能力。 清代郑燮的《竹石》 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5)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杜甫的《绝句》 全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杜甫的《春望》 全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本此题考查作家作品的了解。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18世纪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该作品按时间的顺序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小说依次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7)《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五次历险: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 ; 和哈克,乔齐等来到杰克逊岛当“小海盗”;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和贝萁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历险;和哈克再次来到山洞,找到了强盗所藏的金币。 (8)《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花荣,小李广。 最熟悉的故事是:倒拔垂杨柳。 (9)与《三国演义》中有关的成语: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等。 与《三国演义》中有关的俗语: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太仓:京城里的大谷仓。大树上飘落一片叶子,太仓里减少了一粒米。比喻微乎其微的损失。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原形容军队作战,排除征途上一切险阻,勇往直前。比喻设法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方轨:两车并行。辔:缰绳。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驰。形容道路狭窄崎岖。釜中之鱼,阱中之虎。釜:即锅。阱:捕野兽用的陷坑。比喻处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 11.     敬爱的老师,时间是多么匆匆啊!匆匆中,我们走进小学的课堂;匆匆中,我们又要离开校园,离开您!     六个春秋我们在一起,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辩论……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它们将化作美好的记忆,珍藏在我心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结合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礼貌用语进行作答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祝福语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可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可以表达对同学的真诚祝福。例如:(1)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2)再见,亲爱的同学, 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友谊地久天长! 12、     居住     担任 13、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14、为下面的古诗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15、     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分析】译文:“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旧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不可以伤害它们的生命。他的仁爱原来是这样啊!” 1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注意一句话当中的关键词语的分析。结合上下文和全文内容来理解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具体参考译文。 13、本题考查的是原文的翻译,注意翻译出原文中的重点字词,翻译要结合逻辑和正常的语序。具体翻译参考译文。 1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的思路,开头先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是为了衬托后文她的仁心爱物的品格,理解题目,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分析,以及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B 解析:16、倡导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 17、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体现,是文明的用餐方式。 18、B 19、①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花纹的筷子作为公筷。②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 【分析】 1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文中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的观点。 17、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文明的用餐方式。这是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1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处,总括了全文,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对人们提出了倡议;但并没有抒发感情。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和图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文中和图片中找到①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筷子作为公筷。②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 20、“我”虽小,却理解父亲的辛劳,肩嫩不言痛,甘为父亲分担重负;父亲虽日渐衰老,却为了不让“我”担心他的身体及生活,不影响“我”的学业,年迈不言累,以此来宽慰儿子;父亲虽已力不从心,但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 20、“装成漫不经心”这个细节表明“我”一是怕父亲发现而阻止“我”将重担往自己肩上压,二是维护父亲的自尊心而有意掩饰减轻父亲肩上重担的动作。 22、佝偻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毕竟60多岁了。天不热,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见“我”将担绳捋到“我”这边,不再推让。 23、既指“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在现实的路上;也指“我”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实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4、现实是实在的,无须抒情,爱通常在一些小事上发生,时不时的帮助别人,让别人忽略,时间久了,别人自认而然的就会体会到。 【解析】 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中心思想:文章表现了表现了父爱子、子敬父的至真至纯的深情。 20、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分析,第一次“我能行”,是在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的时候说的话,可见我理解父亲的辛劳,肩嫩不言痛,甘为父亲分担重负;第二次“我能行”,是在我劝父亲休息一下,父亲说的话,看出父亲在安慰我, 也反映了“我”担心他的身体;第三次“我能行”,是在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说的话,看出父亲已力不从心,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 20、考查了词句的理解,结合句子,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看出我对父亲的爱,漫不经心,主要是怕父亲发现而阻止“我”将重担往自己肩上压,同时也维护父亲的自尊心。 2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佝偻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毕竟60多岁了。天不热,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见“我”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不再推让。可知答案。 2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现实是“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也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实地走着。 24、注意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意思合理即可。 25.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而我也有一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长大 解析: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而我也有一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长大后当一名老师。 那天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记者正在采访贫困山区的孩子,她们脸上充满稚气,坐在冰冷的教室里瑟瑟发抖,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却紧地盯着老师,有些孩子的作业本是用砖头做的,还有一些孩子都上不起学。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孩子连上学都很难。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愿望:我立志要做一名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学到知识,也要让更多的孩子坐在像我们这样温暖的教室里。 所以,为了完成我的心愿。首先我要更加勤奋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然后我要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学会组织语言,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所以我还要从自己做起,作出表率。然后我还要有组织能力,平时我要多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当老师还要有包容之心,不能为小事而斤斤计较,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愿望+行动+坚持。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书面表达。首先需要明确主题为“心愿”。 开头:使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出心愿的作用,以及点名自身的心愿。 中间:文章叙述重点部分。第一叙述产生心愿的缘由;第二讲述为实现心愿需要作出的努力。 结尾:表明决心,升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