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9380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课时 第 课时,共 2 课时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 标 知识:①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② 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①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 识读“秦朝疆域图”,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价值观:①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 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 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 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 教法 情境法、合作探究、讲解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学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思考 问题 新课传 授 新课传 授 一、秦的统一 指导学生运用“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思想上: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影响: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万里长城。还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设立三郡。 三、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原因: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自主 学习 观察回答问题 合作 探究 归纳 提炼 自学 讨论 体验 巩固练 习 材料一: 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②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用文字和简略的示意图分别说明) ③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课堂小 结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板 书 设 计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 三、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北击匈奴,筑长城   2.南征越族,凿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五、秦朝的灭亡 作业布 置 1、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1)、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李白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胡曾批评他兴建哪项工程? (3)、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请说说理由。 2、创新园: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麻烦二:到了吴地的溧(li)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 请问:你认为根据秦朝的规定,统一文字后人们使用什么文字才算规范? 麻烦三: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请问: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课后一 得 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 、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 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知识概览】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 【讲授新课】 框题一:隋唐的统一 『新知讲解』 (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 教师讲解: 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 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 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 教师出示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材料引导』 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过度役使民力,加重民众负担以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三)隋末暴政与唐朝建立 教师讲解 暴政表现: 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结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 学生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功:在维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灾难。 『新知讲解』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新知讲解』 教师讲解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继帝位,其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史称“贞观之治”。 表现: (1)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2.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于高宗死后不久,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在她当政期间,尽管政坛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新知讲解』 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 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初期与周边民族关系图,学生结合教材在图处上找出几个重要少数民族:突厥、 吐蕃、回鹘,靺鞨。 教师出示材料: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 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新唐书·四夷传序》 『新知讲解』 一.唐与突厥 教师出示图片,指出唐初突厥的位置,介绍唐朝建立后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教师介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比较开明的,出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教师介绍唐朝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1. 贞观初年,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 2. 640年,唐太宗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 3. 唐高宗时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二.唐与吐蕃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毛织等。相对于当时的唐朝,吐蕃是比较落后的。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现在的布达拉宫并出示材料: 《旧唐书·吐蕃传》: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 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 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 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唐蕃会盟碑并出示材料穆宗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重申甥舅之好,结束对抗状态;第二年唐朝使者又到逻些(今拉萨),双方设坛 证盟;第三年赤祖德赞刻石立碑, 史称“长庆会盟”。 三.唐与回纥、靺鞨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框题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材料:《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教师提问:诗人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 (一)安史之乱 『新知讲解』 教师结合图片,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安于享乐,怠于政事。 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大,尾大不掉内重外轻 教师出示图片:安史之乱示意图 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763年,安史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藩镇割据示意图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唐朝由盛转衰 2.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结合材料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材料: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历穆、敬、文、 武、宣五朝。 (二)黄巢起义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三)唐朝灭亡 教师出示朱温的图片,介绍朱温原本是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唐朝受封为节度使。朱温不断吞并其它势力,实力不断增强。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五代十国的示意图,介绍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周世宗柴荣的图片,介绍后周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教师出示材料:广顺三年(953)诏: 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 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 『课堂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探究』 结合教材P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 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