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蟹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90799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蟹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蟹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蟹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蟹养殖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蟹养殖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而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则容易发生病害。因其生活在水中,发病不易觉察,一经发现往往到了较严重的限度。此时河蟹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给药困难,体外用药也只能杀灭体外病原体。因此,养蟹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采用综合防止措施减少或避免蟹病发生。一、清塘消毒清塘最佳在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修补漏洞,消除杂草,让池底经冰冻日晒数日后注水30厘米左右,然后用药物消毒,以杀灭细菌、寄生虫和有害生物。每亩水面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五氯酸钠23公斤全池泼洒。二、选择优良苗种选择优质苗种是防止蟹病的首要环节。蟹种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之分,尚有长江水

2、系、鸥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之别。目前最佳的是天然长江水系苗哺育的蟹种,但数量很少。较多的是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殖苗哺育的蟹种,选购时要注意辨认,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最佳是自育蟹种或购买本地健康蟹种,保证蟹种质量,避免长途调运外地来路不清的蟹种,坚决杜绝从发病地区购买带病的蟹种养殖。优质的长江蟹苗应在盐度0.3%以下淡化56日,用手捞起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放手后能迅速散开,并且无死苗、无杂物、无附着物。优质蟹种背甲青绿色,有光泽,腹部银白色,新鲜活泼,个体大,附肢无折断。三、营造良好环境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河蟹栖息、蜕壳、生长和防病十分有利。因此,养殖池要建在开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无噪

3、音的地方,水源要充足、清洁。养殖池内要移栽占总水面1/3左右的水草,如绿萍、水花生等,既为河蟹发明一个隐蔽的生态环境,又能净化水质,减少水中氨、氮含量,增长溶氧。河蟹有打洞穴居的生态习性,可人工设立蟹窝,在池四周用瓦片交错层叠67层,高约0.20.3米,瓦片间距0.15米,也可设立蟹岛,在蟹池中设立若干个淹没于水中的土堆,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41/3。河蟹对水质的规定比鱼类高,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楚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酸性水质不利于河蟹对钙质的吸取,不利于蜕壳,容易发病。河蟹对水质的规定是,pH值为79,最适为7.58.5,溶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水位在0.61.3米之间。

4、正常情况下,春秋季节每710天向池内冲水1次,夏季高温每23天冲水1次,每次冲水量约占池水的1/3,最佳边灌边排。如发现河蟹爬岸的次数、数量增多,口吐泡沫,则为缺氧现象,应立即冲水。67月份水深保持6090厘米,8月1.21.5米,910月1.01.2米。蟹池水质过肥,可放养1013厘米长鲢鱼以利净化水质,也可定期(间隔10天)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每亩100150公斤),消毒水体,增长钙质。四、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过大水质难以控制,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养殖效益。因此,每平方米内,一般大眼幼体宜放养30004000只,或规格为每公斤8001000只的幼蟹814只,或每公斤600800只的幼

5、蟹37只,或每公斤100200只的一龄蟹种25只。长途运送后的蟹种不能直接放入蟹池,应先在水中浸泡2分钟,再取出放置10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冲掉泡沫,使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后再放到养殖池中。为防止蟹体带入病原体,在放养前可用2%5%的食盐水或510毫克/公斤呋喃唑酮溶液浸泡2030分钟。五、科学投饵河蟹饵料应根据季节、水质和吃食情况调节。夏季重要投喂绿萍、飘莎、水花生等青绿饲料,并投一些煮熟的玉米粉、小麦、少量动物性饵料。秋季以小鱼、小虾、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适量喂-些麦麸、南瓜、山芋等。霜降以后可增投一些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促使体壮、肥满。饲料的投喂要做到四定。定期:每日投喂时间和次数要

6、相对稳定,一般日投饵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饵,水温降至10以下时每隔35天投喂1次;定位:每隔510米或每100300只幼蟹设1个23平方米的食台,食台应相对集中,饲料要投置在食台上;定质: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营养均衡,含河蟹生长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并且适口性要好;定量:日投饵一般为河蟹总体重的5%8%,同时可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适当调整,每次投饵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投喂鱼、虾、螺、水蚯蚓等鲜活饲料,应冲洗干净,并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或用50毫克/公斤高锰酸钾溶液,或100200毫克/公斤漂白粉液中浸泡消毒5分钟。水草、蔬菜等植物性饲料用610毫克/公斤漂白粉液浸泡1530分钟

7、。六、采用防病措施河蟹病害发生具有季节性,掌握发病规律在疾病流行前进行药物防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每1520天施用1次生石灰,可防止烂肢病、水肿病、蜕壳障碍症等多种疾病,使用方法是将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520毫克/公斤的浓度。发现河蟹有聚缩虫、蟹奴、纤毛虫等寄生虫时,可分别用0.20.3毫克/公斤孔雀石绿溶液、510毫克/公斤福尔马林,3毫克/公斤硫酸锌(或用0.81.0毫克/公斤强氯精)全池泼洒。早春和晚秋水温低时,特别是苗种通过长途运送或生长过程中导致机械损伤时,容易患真菌性感染的水霉病,可用0.20.3毫克/公斤的孔雀石绿朝河蟹密集处泼洒。对水蛇、水老鼠、青蛙

8、、水蜈蚣等敌害,采用捕杀、毒杀等措施。一、弧菌病病蟹甲壳有红色斑点病灶,鳃呈红棕色,四肢局部或所有麻痹,蜕壳困难。病蟹附肢腐烂或肛门红肿,引起河蟹拒食,并有昏迷现象,常在池塘浅水处蜕壳,尔后死亡。该病重要危害幼蟹和成蟹,发病季节为59月。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后可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常用药物有碘制剂、氮制剂和含氯制剂;在蟹饲料中添加抗病菌、病毒等粉剂药物和中草药(三黄粉等),或每公斤蟹添加土霉素0.10.2克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二、颤抖病又称抖抖病、环爪病。河蟹发病初期,四肢尚能伸直,以后便回缩不能伸直。病蟹站立不稳,翻身困难,行动无力,不能爬行,连续颤抖,无食欲并停止摄食,体内积水,4

9、5天后死亡。各阶段的蟹都有发病,且蔓延迅速,危害极大。防治方法: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并适当添加虾蟹复合维生素、蜕壳素和植物性饵料;严禁滥用药物,特别是苗种阶段,避免导致蟹内部器官的损伤;外用二氯海因、生石灰全池泼洒,内服三黄粉、板兰根等药物,57天为一个疗程。三、上岸症病蟹经常表现出游动不安,吃食减少,严重者大多数停留在岸上,拒食。此病重要危害幼蟹,发病快,流行广,危害大。病因重要是蟹苗在育苗池带虫、带菌,水质恶化,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所致。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喂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饵料;认真选购蟹苗,防止带虫带菌;饵料中用抗菌类等药物拌饵投喂。四、甲壳病此病是由一些能破坏几丁

10、质的细菌感染所致。病蟹甲壳出现棕色、红棕色点状病灶,这些斑点逐步发展成块状,中心部位溃疡,边沿呈黑色,继而引起其它细菌、真菌侵入。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常用20克/立方米水体生石灰泼洒防止;也可用碘制剂、二氯或三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严重时连用23次;内服抗生素类药物,制粒或拌饵投喂35天,可控制此病蔓延。五、黑鳃病病情轻时蟹的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则所有变黑色。此病是由细菌引起,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是重要诱发因子。防治方法:放养前彻底用生石灰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投喂。六、纤毛虫病此病重要危害大眼幼体和幼蟹,由聚缩虫、单缩虫等纤毛虫附着在蟹的

11、肢体上引起。防治方法:经常更换池水,每次更换池水约1/3;用20-30ppm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用3次;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0.7毫克/升;用硫酸锌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锌浓度达成0.3毫克/升。七、蜕壳不遂症河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已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导致死亡的现象,重要危害中、后期的成蟹,特别是个体较肥大的成蟹,经常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经常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在饲料中添加含钙丰富的物质;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虾蟹复合维生素和虾蟹脱壳素等药物;可用茶籽饼浸液泼洒,能促进河蟹蜕壳。八、青泥苔青泥苔是一些丝状藻类的总称,新萌发的青泥苔长成一缕缕绿色

12、的细丝,耸立在水中,衰老时的青泥苔成一团团乱丝,漂浮在水面上,特别对幼蟹哺育危害较大。防治方法:池塘中混养部分鳊、鲂鱼种,以摄食青苔;药物解决:常用药物有硫酸铜、石膏粉、固体或液体灭苔净等。九、生物敌害重要有水蛇、青蛙、蟾蜍、老鼠、凶猛鱼类、鸟类、螯虾、黄鳝等。防治方法:建好防逃墙,并经常维护检查;进水口严格过滤,防治凶猛鱼类混入;采用“捕、诱、赶、毒”等方法解决。一、颤抖病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皮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步足爪尖变枯黄,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或抖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

13、,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故亦有人称此病为“环腿病”或“弯爪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肿胀,胃肠无食。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也高,病程从症状出现到濒死仅23日。重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二龄蟹,当年一龄蟹发病率较低。防止与治疗方法:对河蟹“颤抖病”的病因,有人从病蟹体内分离出细菌,于是提出了“细菌”;另有人分离出病毒,因此提出“病毒说”;尚有人因分离病原体未成功,由此提出“环境说”;更有人综合上述各种学说,提出“多病原说”。病毒说认为此病传播存在三种途径:一种认为此病为病毒入侵河蟹血淋巴系统所致;一种认为是病毒破坏神经

14、系统导致河蟹颤抖病发生。另有一种认为此病与水体中生物体有关,鱼虾也许是其病毒携带者。三种观点对病源传播途径见解不同,却都有一种共同结识,此病原体非病毒莫属。防治河蟹“抖抖病”要切实坚持防止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铺。治疗上采用外涉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防治药物使用,见相关药物介绍。二、黑鳃病症状及危害:该病由细菌引起,鳃部感染发生病变是该病的重要特性。表现在鳃部颜色的变化上,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所有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也有人称此病为叹气病。该病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防止与治疗方法:1、

15、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对塘底多的淤泥应予清除。2、防止可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PPM;同时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3、治疗时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产供销,每次用量为20PPM。三、腐壳病(甲壳溃疡病、壳病、锈病)病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的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中心部溃疡较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后被一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此种细菌可以消化几丁。此外,出现溃疡的病蟹还可被其它细菌或真菌感染。防止和治疗方法:1

16、、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有发病预兆时用15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2、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3、发病池用2PPM的漂白粉全池遍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添加量为1克2克/公斤饲料,连续35天为一个疗程。4、重病蟹要立即除掉,以防止疾病蔓延。四、烂肢病症状及危害: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的起因是捕捞、运送、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防止与治疗方法:1、捕捞、运送、放养过程中勿使河蟹受伤,以免被细菌感染。2、放养前将河蟹置于5%食盐溶液中浸浴数分钟可防止此病的发生。3、

17、发病后可用0.5PPM的土霉素全池泼洒,可控制此病的蔓延。此外尚可1520PPM生石灰连续泼洒23次。五、水肿病症状及危害: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重要是由于河蟹腹部受伤被细菌感染。防止与治疗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以免受伤。2、经常添加新水,并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3、治疗该病可用0.51PPM的土霉素全池泼洒。六、蟹奴病症状及危害:蟹奴病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长约25mm、厚约1mm,体扁平、圆枣状,乳白色或半透明,属甲壳动物,以吸取河蟹体液营养为

18、生。幼体时能钻到河蟹腹部刚毛处生长出根状物,有时遍布蟹体,甚至进入内部器官。感染强度是34个到2030个不等,发病季节一般是710月,9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虽不会引起河蟹的大量死亡,但病蟹生长缓慢,性腺不发育,雌雄难辩。蟹奴严重寄生时,使河蟹肉变得恶习臭而不能食用,俗称“臭虫蟹”。该病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淡水池塘中(盐度在0.1%以上)发生,尤以沿海滩涂的河蟹养殖区发病率高。防止与治疗方法:1、彻底清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杀灭蟹奴的幼虫。清塘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2、加强检疫,避免将被蟹奴感染的蟹苗(种)引入内陆水域。滩涂咸淡水河蟹养殖区最佳用人工繁殖的蟹苗,以克制该病的蔓延。3、在蟹池

19、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吞食蟹奴幼虫,控制其数量。4、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应立即更换池水,加注的新水,其盐度要小于0.1%;或把已感染蟹奴病蟹移到淡水中。这样,右克制蟹奴病的发展与扩散。5、发病时可用8mg/L的硫酸铜浸洗病蟹10200分钟,或用30mg/L的高锰酸钾浸浴病蟹1020分钟。6、全池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铜亚铁(52)泼洒,杀灭寄生的蟹奴。七、蜕壳不遂病症状及危害:重要发生在幼蟹阶段,但个体较大的成蟹以及干旱或离水的蟹也易患此病。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会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河蟹一般周身发黑。养殖过程中缺少某些矿物质(如钙等)是此病发生的重要因

20、素。防止与治疗方法:1、增长池塘中的钙质,一般定期泼洒1520mg/L的生石灰和12mg/L的过磷酸钙,生石灰要兑水溶化后再泼洒。2、提高饲料的质量,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长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的一半以上)。3、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便于河蟹攀缘和蜕壳时隐蔽。4、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可增强河蟹活力,促其蜕壳。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要换水。5、投饵区和蜕壳区要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以保持蜕壳区的安静。6、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在桶中暂养1-2小时,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再放入原池。八、常见敌害的防治(一)水蜈

21、蚣:水蜈蚣又叫水夹子则龙鲺的幼体,身体呈长锥形,有一对钳形大颚,重要危害土池充苗的河蟹蚤状幼体。平均每尾水蜈蚣可吃掉7只第期的蚤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彻底清塘,以消灭水蜈蚣;运用水蜈蚣的趋旋旋光性,用灯光诱集,并用捞海捕获或杀灭。(二)蛙害:蛙是蟹的大敌,不仅可危害蟹苗,1只重40g青蛙,一夜可捕食重1g左右的幼蟹4-7只。为防青蛙入池,进水时要严格过滤,清池后用鱼网或竹帘将池塘拦起来;运用青蛙的趋旋旋光性,用灯光诱集杀灭。(三)老鼠、鸟类等也对蜕壳前后的河蟹有较大的危害。在防逃墙外侧,定期放磷化锌等灭鼠药灭鼠;用草人恐吓袭击;软壳蟹的鸟类或将软壳蟹移至隐蔽处,使之免侵袭。九、无公害河蟹病害防

22、治药物使用准则无公害河蟹病害防治药物使用应当了解所用药物对河蟹机体和病原体的作用及河蟹机体药物的反映,了解药物与河蟹机体间的互相作用机制及药物对养殖河蟹的急性和慢性有有害影响。只有这样,最后中才干拟定用药剂量或浓度、用药途径、疗程、停药期,预测也许产生的副作用及也许达成的疗效。(一)渔药使用准则:无公害水生物动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坚持“全面预,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以病虫害进行防治;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混养和密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

23、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五氯酚钠和氯霉素。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具体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MY5071-2023)的规定。(二)农药使用准则:稻田养殖无公害水产品过程中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防止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重要有扑虱灵、甲胺磷、稻瘟灵、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严禁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具体使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5055-2023的规定。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

24、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河蟹疾病的种类和发生的次数也迅速增长。危害的情况越来越重,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病例,河蟹疾病归纳起来有病毒病,细菌、真菌病,寄生藻类病,原生动物,蠕虫和甲壳动物,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此外,尚有由于水质的污染和管理的不妥而发生的非寄生性病害。某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一定的途径,直到引起养殖生物-河蟹的死亡,都必须具有三点:一方面要有可以引起这种疾病的病原生物,另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传播途径,第三要有适合于这种病原生物发展,壮大的条件(涉及温度,水环境等)。根据以上所述我们的防止河蟹疾病发生的时候,第一点第三点我们是很容易想到,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第二点就很难想到与做到,总

25、认为环境影响是唯一的疾病发生的也许性,对于某些真菌性及寄生性疾病,也许我们采用改善环境,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生物即可起到治疗作用,但对于细菌性病、病毒性疾病及营养缺少性疾病等。特别后两者,我们仍采用改善环境来治疗,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治疗,就必须要通过望闻问切,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进行彻底地治疗。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有二条:一条是垂直传播途径,即遗传传播,就是亲蟹通过繁殖将病原生物传给蟹苗(下一代),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病原体重要是病毒,另一方面是病原体的抗药性,另一条则是通过水平途径传播,即水源及池底污泥中,甚至养殖池中的病、死蟹体中的病原体传播到健康的河蟹体上,这一类的病原体重要是细菌、病毒、真菌

26、的及寄生性的病原生物,此外尚有霉变的饵料可以直接影响到抗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传播途径也属水平传播。针对河蟹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生的条件,以及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的途径,在河蟹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防病治病的措施重要有:一、切断疾病的垂直传播途径,就是规定我们选择健康优质的苗种。河蟹育苗场一方面选择健康,无病的亲蟹。亲蟹最佳选择纯天然的,另一方面是围网,最差的是池塘养殖的成蟹。河蟹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一为了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放养的密度加大,这样容易导致河蟹的营养缺少,虽然在自身中没有症状表现,但在其的下一代,就很有也许发生。二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河蟹养成期,甚至在育苗期,大量使用药物,特别是

27、喹诺酮类药物,药物在河蟹体内大量积蓄,这一类的河蟹如用来繁殖,它们的子代的发病率就会提高,并且治病时,药物的用量就需要加大,所以目前许多育苗场的药物用量越来越大,用药的品种类型也越来越多,就如以前的养鳗业,鳖业同样,河蟹的养殖将来会发展到用药物浸泡出来。二、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就是规定在河蟹从育苗到大眼幼体的哺育直到成蟹的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给河蟹的生长过程中,发明个良好的环境,使健康的生长。1、改善环境:无论是在亲蟹的哺育,无节幼体、蚤状幼体还是大眼幼体的哺育,甚到仔幼蟹、成蟹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对每一步的哺育的设施工具等进行解决,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解决即投入

28、使用,这样简朴的解决方法,势必给病原生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建议大家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的方法,共同来改善养殖的环境,所谓化学的方法,就是运用含氯或含溴等消毒进行解决,现在消毒剂的种类很多,在开始是使用漂白粉、生石灰,假如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那么第二代就是优氯净及强氯精,第三代则是二氯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而第四代就是季胺盐络合碘等,所谓物理方法就是运用沸石粉等吸附物,把水质及底质吸附后进行解决,所谓生物法就是运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转化为有益物质,被河蟹等养殖体运用,化学、物理、生物三方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干给河蟹发明一个良好的环境。2、加强养

29、殖哺育过程中的管理,由于有许多致病因子是在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有益因子被河蟹所运用后,为了保持生态的平衡,而使得大量的有生物滋生。这就规定我们除定期换水外,还必须进行药物解决,由于这时水体中放有养殖品种-河蟹。所以规定使用的药物必须是高效,副作用小的药品,最佳是药效持久的药品,这样才干保证养殖河蟹的安全性,再结合生物来改善环境,就更加能保证河蟹养殖的成功率。3、加强河蟹的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前面涉及提到的营养缺少症,无论是垂直传播,还是水平传播,都有也许性,就规定在河蟹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根据河蟹的生长需要尽也许地去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保证河蟹的营养平衡的增长河蟹抗病能力,小麦、玉米、野杂鱼,

30、不是不能投喂,但不能以它们为主,只能辅助于配合饲料之后。但在投喂野杂鱼等冰冻的鲜饲料,一定要完全解冻后,用强克101或液体ClO2等药物浸泡后适当漂洗后再投喂,保证无病原体随食物带入机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饲料中加一定量的脱壳素及免疫多糖等物质,这样就更能促进饲料的运用率及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三、疾病发生后的解决:疾病发生后,不要盲目地进行投医治疗,一定要进行疾病发生前的管理情况,结合当时病蟹的表现症状以及解剖前后的观测情况进行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治疗。通过药物的使用后,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干起到作用,一般时间为5-7天。不要为了治病,而盲目地用药,一天一种药甚至几种药,天天换药,这样对河蟹疾病的

31、治疗没有好处。任何疾病的治疗后都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这时规定我们必须加强水环境的监控。假如在治疗真菌性及寄生性的疾病后两三天,最佳使用一次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这样可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及克制部分病毒,使其不能随寄生性病原体从蟹体药后的伤口浸入机体起到防止病原体的反复感染。河蟹生长在水体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较多,所以规定养殖者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段地去探索,不段地去完善自己的养殖水平,这样才干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秋季是河蟹生长季节,也是河蟹收获的关键季节,希望养殖户认真抓好秋季管理工作。1.抓好巡塘工作进入秋季,河蟹大部分已成熟,俗话讲:“秋风响,蟹脚痒”。大部分性成熟的河蟹都会上岸,在防逃设施边活

32、动。因此,一定要坚持天天早晚巡塘,抓好防逃、防偷、防敌害工作。要加高加固塘坝,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河蟹外逃。在夜间安排好值班,防止人为偷盗,导致不必要的损伤。运用人工驱赶、工具捕杀、药物毒杀老鼠、水蛇等严防敌害生物危害。2.移栽水草秋季蟹池内应移栽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漂浮植物,用绳或竹竿拦成一片。成片水草可起到遮阴降温作用,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此外,河蟹池中应栽种轮叶黑藻、苦草等,以便河蟹摄食和规避敌害。水草的覆盖面占池面的1/3,对腐烂的水草应立即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3.改良好水质养殖过程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最佳有微流水养殖。在秋季,每隔15天左右,应泼洒生石灰1015p

33、pm以调节水质的pH值,促进河蟹生长。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塘水的三分之一为宜,池塘水深保持1.2米左右,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气温减少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勤换水,并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保持水温相对稳定。4.合理投饲入秋以后,正值河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长精饲料投喂,如豆饼、黄豆(4359,-23.00,-0.52%)、小杂鱼、螺蛳、蚌、动物下脚料等高蛋白饵料,以利于河蟹聚积体能。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是河蟹体重的5%8%。5.抓好病害防治秋季是蟹病的多发季节,应做好以下病害防治工作。感冒死亡:秋季,昼夜温差大,有时可达10左右,河蟹很难适应,容易诱发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防止办法: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水面要有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适当加深水位。消化不良:因气压、水温变化,很容易引起河蟹消化不良而死亡。防治办法:一是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二是食物中定期添加抗菌素和生长素。自然死亡:每年9月至11月,都有一批生长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常会自然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