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 5 卷第4 期 2 0 0 8 年 1 2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J o f HUS T ( Ur b a n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Vo 1 2 5 NO 4 De c 2 0 0 8 侧向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剪强度 朱 勇,周 云 (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 摘要:钢筋混凝土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件。许多因素都可能要求对结构中连梁进行加固处理。 本文研究了在钢筋混凝土连梁两侧用螺栓固定钢板加固连梁后, 对连梁的强度计算分析。运用混合分析方法和 滑移应变的概念,得出了钢板与钢筋混凝土
2、连梁截面间纵向和横向相对滑移位移表达式;以该相对滑移量为变 量的加固后连梁的钢板截面与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内力表达式。由螺栓连接组的剪力一滑移关系、混凝土的抗 压强度、极限压应变和钢板截面的应变分布,根据平衡条件得出加固后连梁的抗剪强度。 关键词 :连梁 ;加 固;钢板 ;滑移 ;强度 中图分类号:T U3 7 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7 0 3 7 ( 2 0 0 8 ) 0 4 - 0 1 1 5 0 4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 中常用的主要抵抗水 平载荷 ( 风和地震荷载 )的结构形式 。连接相邻 独立墙片间的梁常称为连梁 。在地震作用下,连 梁的刚度 、强度及延性
3、对整个结构体系的行为表 现有极大的影响 J 。局部连梁的失效可引起结构 的抗侧力系统的整体失效【 2 】 。随着科学技术及经 济、社会的发展,在过去建成 的没有考虑抗震设 计或由过时规范设计的连梁; 以及 由于时间因素、 钢筋强度的退化、混凝土强度 的降低、建筑物用 途的改变、需要增加结构构件强度和新 的安全要 求等 ,都会要求对连梁进行加 固处理。 本文介绍了在中等程度跨高比连梁两侧采用 螺栓 固定钢板的方法加固后,连梁 的抗剪强度的 计算方法。基于推导出的、考虑滑移效应的、钢 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组合协同变形的、变形协调 方程,由材料本构性质,根据平衡条件,确定加 固后连梁的强度 。该计算方
4、法 ,可为应用工程师 对连梁加固的强度设计和螺栓连接设计 ,提供理 论依据 。 1 连梁两侧用螺栓连接钢板加固 连梁加 固的实验研究见文献【 3 】 ,加固中用两 块钢板在两端用螺栓连接到连梁的两侧面,且螺 栓连接位置处在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上 。 研究表 明, 加固后的连梁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不仅强度增 加、变形能力增强,而且耗能性提高、延性性能 也有所增强。更重要的是,加固后连梁的等效刚 度几乎保持不变;这对抗震非常有利 ,在地震作 用下 ,没有额外刚度的增加 ,就不会产生附加 的 内力 。实验研究表 明,该加 固连梁在外荷载作用 下,混凝土梁和钢板间的组合作用,不同于一般 普通的在受拉面上用
5、钢板加固的框架梁 的组 合作用。边界约束上,框架梁一般简化为两端简 支,而连梁两端具有相同转角及相对侧移位移; 外力作用下钢板和梁 间的滑移关系上,框架梁只 在纵向有相对滑移,连梁不仅在纵 向有相对滑移 而且在横 向亦有相对滑移。在确定加固连梁 的抗 剪强度时,要充分考虑加 固连梁本身的变形、受 力特点。 2 组合加固的变形协调条件 对连梁组合加 固的力学分析【 6 】 时,假定钢板 和混凝土处于弹性状态,而连接螺栓在全荷载作 用下处于理想塑性状态。O e h l e r s a n d S v e d 1 7 1 的研 究表 明这种假定来模拟组合梁的结构行为是合理 的,可行的。在侧向力作用下
6、 ,连梁内力为 以中 点为反弯点、沿梁跨度线性分布的弯曲内力,及 均布 的剪力作用。图 1 显示了在外力作用下的加 收稿 日期:2 0 0 8 0 5 1 5 作者简介:朱勇 ( 1 9 6 9 ) ,湖北随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结构抗震加固及结构非线性分析, g l e n y z h uh o t m m1 c o m 。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开放实验室基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城市科学版) 2 0 0 8年 固连梁的变形 图及弯矩 内力分布,s 和 s L 分别为 横 向和纵向的滑移位移 。由于钢板和混凝土连梁 间的滑移作用 ,所 以同一位置处钢板截面和混凝
7、土连梁截面的弯 曲曲率不一致 。定义作用在厚度 为2 t p 等效钢板截面中性轴上的弯矩为Mp , 而作 用在混凝土连梁截面中性轴上的弯矩为 c ,作 用在梁 墙节点的外力弯矩为 : 刚 2 ,L是连 梁跨度 。由于加固连梁 的内力和变形都是反对称 的,所以以跨中截面的中心点作为坐标原点建立 坐标系。推导出的内力方程及钢板与混凝土梁间 的滑移位移关系如下: 图 1 加固连梁变形及 内力 2 1 内力关系 当考虑纵向和横向滑移效应时,混凝土梁截 面 和 钢 板截 面 的应 变 和 间有 滑 移 应 变 d s d x产生,所以混凝土梁截面和钢板截面形变 曲率 和 不一致 。由曲率和 内力 的关系
8、及截 面 内力平衡条件 ,可得混凝土梁和钢板截面中性 轴上的弯矩内力方程: c : 等 ( 1 ) c : 趔 ( 2 ) 式中, 为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 ) 。 和钢板 截面抗弯刚度( ) 之比,螺栓组连接强度为 P s c 。此处 和 是发生在梁 墙节点处的 最大的截面 曲率之差和 中性轴间距 。且在计算模 型中,假定钢板和混凝土梁在外载作用下处于弹 性状 态, 所以 ( M ) 和( M ) 沿 着坐 标轴 线性 变 化 。由此,混凝土梁和钢板截面曲率之差 At e 和 中性轴间距 h e ,也是坐标的线性函数。由反对称 特性知,在跨中 ( 即坐标原点 x =- 0 )处 =0和 =
9、0,则: 2, :竖 L 2 ( 3 ) L 2 2 滑移位移关系 由内力方程和弯曲挠度曲率关系,积分及边 界条件可得钢板和混凝土梁横 向滑移位移 和纵 向滑移位移 S l 方程为 : (詈 一 一 式中, 和 k 为方程 ( 1 )和 ( 2 )中等式右端不 包括 X 的项 。在梁一 墙节点处最大的横向滑移为: 一 丢 ( 一 两 kp 一 一 ( 6 ) 任意截面处纵向滑移位移表达式为: F m a x 2 t n , 面 c 网 一 一A ICmaxhemax 在梁一 墙节点处最大的纵 向滑移为: , = 一 ( + 1 一 一 一 下 I J ( 8 ) 方程 ( 6 )和 ( 8 )
10、是反映变形协调条件 的基本方 程 ,由力学的三大条件知再 由平衡条件和物质本 构 条件 ,就 可求解 此加固强 度 问颢 。 3 组合加固连梁的抗剪强度 基于上节的公式,结合材料本构条件及截面 内力平衡条件, 可推导出加固连梁抗剪强度( ) 。 强度计算中假定:变形前后截面保持为平面;钢 筋和混凝土间理想粘结无滑移;忽略钢板的局部 屈曲对强度的影响;钢板只在两端用螺栓连接在 剪力墙上;忽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钢板和钢筋 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压应变时, 加固混凝土连梁达到强度极限;不考虑剪切失效 模式 。 3 1 加固连梁的抗剪强度 由G B5 0 0 1 0 2 0 0 2 混凝
11、土结构设计规范 J 定义的简化矩形应力区图,用来计算极 限状态下 受压混凝土应力,如图 2所示。钢筋和钢板材料 的应力一 应变曲线, 采用双线性的理想的弹塑性模 型,即屈服后应力为常量。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第 4期 朱勇等: 侧向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剪强度 可由实验得到。 I量一 I 应变 图 2 加固连梁极限状态下截面混凝土应力分布关系 当外加钢板和混凝土间有相对滑移时,混凝 土和钢板截面的应变轮廓线不一致 。 极限状态下, 截面的应力 应变图如下图 3所示 。 极限状态下中 性轴到最外侧受压混凝土的距离 ,可 由力的平 衡条件得到。 受压钢筋内力 , 混凝土压力( ) , 钢板压力
12、,受拉钢筋 内力 ,钢板拉力 可 表达如下: c c, 厂 c u 0 8 ( 9 ) = r ( 1 1 ) 如果钢板外侧受拉纤维处于弹性状态,即 I等 (h - x + , 则 = 三 二 专 ( 一 + ) 2 r( 1 2 a ) 如果钢板外侧受拉纤维处于塑性状态,即 I ( h-x +h e ) I ,则 =( h - x + h , ) f y , 2 f 一 1 2 f ( 1 2 b ) 由截面内力平衡条件可知 : + + = + ( 1 3 ) 式( 1 3 ) 中 h 。 和 的最大值,由方程( 8 ) 和( 6 ) 知 , 与钢板在墙 梁结点处螺栓连接组的纵、 横 向最大
13、 滑移量有关。中性轴深度 X ,可 由方程( 1 3 ) 得到 。 知道了中性轴的位置, 纵向钢筋的理论弯矩 , 混凝土截面弯矩 Me , 钢板截面弯矩 , 可得引 如下: M = ( d 一 ) + ( x - ( h 一 ( 1 4 ) M: = x 0 5 5 x 0 5 ) 女 杲 I ( h -x + ,则 M; = 2 3 ( 一 + ) + 2 3 一 ) 女 口 果I ( Mp = ( 一 + ) 一 盖 r = 一 戽,MR : + ( 1 6 a ) ( 1 6 b ) ( 1 7 ) 其中, 是变量 h 。 和 Ar c 的函数。 加 固连梁截面 的理论极限弯矩可得如下:
14、 j = + : + : ( 1 8 ) 如果 已知加 固连梁端部的螺栓连接组,在极 限状态下的竖 向滑移为 纵 向滑移为 , ,转 动角为 ,则由平衡条件方程( 1 3 ) :竖向滑移条 件方程( 6 ) ;纵向滑移条件方程( 8 ) ,可求得混凝土 受压区高度 X,最大的曲率差 At e 和最大的中性 轴 距离h e 。 最 后, 理 论极限 弯 矩M: 可由 方程 ( 1 8 ) 得到,继而可得到加固连梁的抗剪强度值 。 p I E e o li J( 应变 应力 图3 加固连梁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应变分布关系 3 2 加固连梁抗剪强度模型应用 文献 3 的试验 中,对 4个相同尺寸(
15、L h = 2 5 ) 和配筋率的连梁构件( C B2 一 C B 5 ) ,采用不 同的加 固方案,进行 了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试验 。运用 本文的理论模型方法得到的试件抗剪强度与实验 结果如表 1所示。比较表 1 ,可发现理论值和实 验值之比误差低于 9 ,除了 C B 3由于在跨中使 用螺栓连接, 对连梁造成破坏,结果误差较大外, 其它试件吻合较好 。 l 1 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城市科学版) 2 0 0 8正 表 1 理论模型分析的抗剪强度与试验结果对比 4 结语 本文基于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的加固连梁钢板 和混凝土梁截面 内力与外力、滑移变形和螺栓连 接强度间的关系式,根据推导出的
16、滑移变形的计 算公式和加 固连梁在极限状态下的截面内力平衡 条件,由材料本构关系,推导得 出加固连梁的抗 剪强度与钢板同混凝土梁间纵、横滑移量的关系 表达式。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对 比,吻合很 好,表 明了理论模型分析的正确和有效性,可进 一 部完善为加固连梁设计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P a u l a y Co u p l i n g Be a ms o f Re i n f o r c e d Co n c r e t e S h e a r Wa l l s J J o u rna l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D i v i s i o n , 1
17、9 7 1 , S T( 3 ) : 8 4 3 8 6 2 S t a ffo r d S mi t h B,Co u l l AT a l l B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 A n a l y s i s a n d D e s i g n M L o n d o n : J o h n Wi l e y&S o n s I n c , 1 9 91 Z h u Y,S u R K L ,Zh o u F LS e i s mi c Be h a v i o r o f S t r e n g the n e d RC Co u p l i n
18、g Be a ms b y Bo l t e d S t e e l P l a t e s ,P a r t 1 :E x p e ri me n t a l S t u d y J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Me c h ani c s , 2 0 0 7 , 2 7 ( 2 ) : 1 4 9 1 7 2 Oe h l e r s D J , Br a d f o r d M A E l e me n t a r y B e h a v i o r o f C o mp o s i t e S t e e l a n d
19、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a l Me mb e r s 【 M】 E n g l an d , Ox f o r d : Bu t t e r wo r t h He i n e ma n n , 1 9 9 9 聂建国 钢 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 0 0 5 朱 勇,禹奇才 钢筋混凝土连梁组合加固的力学 分析【 J 广州大学学报, 2 0 0 7 , 6 ( 4 ) : 8 1 8 4 Oe h l e r s D J S v e d G F l e x u r a l S t r e n g th o f Co mp o s
20、 i t e Be a ms wi th Li mi t e d S l i p C a p a c i t y S h e ar Co n n e c t o r s J J o u r n a l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n g i n e e ri n g , AS CE, 1 9 9 5 , 1 2 1 ( 6 ) : 9 3 2 9 3 8 G B 5 0 0 1 0 2 0 0 2 ,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S 】 S h e a r S t r e n g t h o f Bo l t e d S i d e - s t e e l Pl a t e S
21、t r e n g t h e n e d RC Co u p l i n g Be a ms ZHU Y o n g , ZHOU Y u n (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u 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0 0 6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 C c o u p l i n g b e a m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me m b e r o f a ma j o r
22、 l a t e r a l l o a d r e s i s t i n g c o u p l e d s h e a r wa l l o r c o r e wa l l s t r u c t u r e Al on g wi t h t he d e v e l o pme nt o f s o c i e t y ,m a n y l o c a l o l d RC b u i l d i ng s a r e c o ns i de r e d n ow h a v i n g n o t e n o u g h s a f e t y ma r g i n a n d t
23、 h e e x i s t i n g b u i l d i n g s a r e u p d a t e d f o r n e w s e r v i c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t h e i nc r e a s e d s t r e n g t h o f me mbe r s Th i s r e s e a r c h c o nd u c t s a th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y o n s t r e n g th e ni n g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24、 u pl i n g be a ms us i n g bo l t e d e x t e r na l s t e e l p l a t e s o n t h e s i d e f a c e s o f the b e am s Th e c o mpa t i b i l i t y of de f o r m a t i o n b e t we e n s t e e l p l a t e a nd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du e t o v e r t i c a l a nd l o ng i t u d i n a l s l i ps ,
25、a n d e q ui l i b riu m e q ua t i o ns are a n a l y z e d t o d e c i d e the s h e ar s t r e n g t h of s t r e n g t he n e d c o u pl i ng b e am s Th e c o m p a r i s o ns be t we e n t he r e s ul t s f r o m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mo de l a n d e x p e rime n t a l t e s t s s ho w tha t t he a c c u r a c y o f t h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a l y s i s i s h i g h a n d c a n b e u s e d i n the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a c t i c e Ke y wor ds : c o u pl i ng be a m ; s tre ng t h e n i n g; s t e e l pl a t e ; s l i p s t r a i n; s h e ar s tre ng t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