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8952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方略研究 学生姓名:马如祥 指导教师:张新平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出口额迅速增长,贸易构造不停优化。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贸易额比重深入增长,一般贸易占贸易额比重不停提高,使用外资金额持续增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应当充足发挥优势,增长贸易规模,调整贸易构造,增进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增长。 关键词:西部地区 对外贸易发展 外贸产品构造 一、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围贸易现实状况分析: 1、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通过对大量记录数据和资料分析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率较高,绝对数增长额较大,但西部地区外贸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外贸在全国外贸中所占份额相称小,且有逐年下滑趋势,并且西部地区进出口商品构造不尽合理,出口路线单一,出口依存度小,运用外资规模小。这阐明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整体发展严重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奉献率低。 (1)近来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总体状况: 虽然西部地区在发展外贸方面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远、资金缺乏、技术和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制约原因,但不可否认是,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区位、民族文化、环境、要素成本、历史机遇等诸多优势,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提高空间相称大。其比较优势重要有:首先是能源、矿产、旅游、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目前中西部有120多种矿产资源,而全国已探明有140种,某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其二,广阔市场潜力优势。全国人口近四分之一居住在中西部,有着庞大市场需求和规模。其三,社会经济发展特色明显。如云南生物资源丰富,四川加工工业相对发达,陕西高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新疆"一黑一白"(石油和棉花)已初步形成优势等等。其四,中央鼓励政策和全国上下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得机遇之先,已具有了相称实力,中西部地区也基本实现了温饱,这使国家和东部地区完全有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发展支持力度。国家也十分重视西部大开发,制定了有关鼓励和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同步,中西部地区完全可后来发制人,吸取和借鉴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不停改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积极吸引国内外客商来中西部地区开展互利互惠经济技术合作,为扩大开放、发展经济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国应运用多种灵活方式,加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进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发明吸引外资良好环境。行业协会方面,应完善自身组织架构,充足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中介桥梁作用;运用信息优势和特殊地位,充足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发明条件,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企业方面要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强品牌建设,实行品牌战略,因此,中央加大西部投资力度,止,整年西部地区完毕社会固定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高于各地区加总水平8.6个百分点,其中下达中央基本建设投资1589亿元,占总投资42.3%;加大了财政转移力度,中央财政对西部转移资金10058亿元,增长26.8%,占中央对地方支付转移44.1%,加大了项目投资力度,整年新动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8个,投资总规模达4689亿元。 (2)西部地区外贸产品构造: 基本确立了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对外贸易构成;制成品出口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产品为主。虽然我国目前已实现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对外贸易构造,但总体而言,仍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低级机电产品为主体;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产品迂回度低,对国民经济带动度不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呈垂直型分工,只是分工重要领域从本来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间分工,转化为制成品低级加工与高级加工分工。中国向重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欧盟出口大量低级制成品,进口大量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工业设备。这表明我国产业在整体质量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贸易构成与发展中国家相近,低技术、劳动密集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挑战。 2、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1)外贸规模不不小于中东部地区: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微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中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济贸易发展规模和水平上,同中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存在不小差距。1999年1-11月,西部地区19个省区市进出口商品总值210.8亿美元,仅占全国6.5%;新批协议外资金额51.2亿美元,仅占1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6亿美元,仅占11%。 (2)外贸速度低于中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现今仍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生产工业产品还不够成熟,重要是满足当地区居民消费。开发初期在以资源、市场换资金、技术倾斜政策扶持下,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及某些资源产业,必然导致西部地区初级产品出口量增长,从而使全国出口商品构造中农牧产品、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回升,并也许在未来几年内对总体出口贸易构成产生回拉效应。不过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价格偏低,尤其是资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直处在一种不利地位。 (3)外贸产品构造体现出“一高一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形成高趋势: ,初级产品进出口777.5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所有进出口比重为12.53%,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初级产品出口284.80亿美元,同比增长8.1%,占所有出口比重为8.75%,较下降1个百分点。初级产品进口492.72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所有进口比重为16.70%,较下降2个百分点。 工业制成品进出口5430.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9%,占所有进出口比重为87.47%,较上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29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占所有出口比重为91.25%,较上年略有增长。工业制成品进口24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占所有进口比重为83.30%,较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老式大宗商品出口不一样程度减少不如低谷:其中原油、水泥、煤和成品油出口金额减幅较大,同比分别减少10.9%、15.7%、5.0%和1.2%。从总体上说,老式大宗商品出口不是很理想,虽然粮食出口展现很好局面,不过假如按照出口金额计算,玉米和大豆出口均呈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4%和0.5%。 二、西部内陆对外贸易落后原因doi: 1、经济原因方面原因: (1)经济实力弱: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口比例几乎没有变化,但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却发生了较大变化。198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52.17:30.30:17.53,而到“八五”期末1995年,比例为59.00:26.50:14.50。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提高了6.8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下降了3.80和3.03个百分点。 而之后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明显地改善,由17088.57亿元增长到80274.63亿元,年均增长16.73%,高于全国14.9%年均水平,增速髙于东部地区1.3个百分点。尤其是“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成为全国三大区域中增长速度最快地区。不过,西部地区在GDP总量增长同步,与东部地区GDP差距继续扩大,东西部GDP差额从44875亿元扩大到166838亿元,东西部GDP总量差距缺口越来越大(见下图)。虽然西部地区GDP增速保持在高于东部地区2个百分点水平,西部地区GDP要赶上东部地区至少需要 60年 ① (2)产业经济构造不合理: 在我国经济构造中,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概为20%、50%和30%。其中,东部沿海地区非农业产值已占到农村社会总值80%左右,农业产值仅占20%。而西部地区非农业产值则仅占20%,农业产值却占了80%。这种经济构造差距,导致东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于效益较高、风险较小第二、三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70%—80%则来源于效益较低、风险较大第一产业。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构成比例分别为0.22:0.42:0.36,到,上述比例变化为0.13:0.50:0.37。~,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全国GDP构成中三次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0.10:0.47:0.43,西部地区一、二产业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产业构造展现逆向调整,构造低级化趋势深入加强。 (3)基础设施微弱: ~,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地区经济增长率从9.60%上升到21.71%,相比东部地区从10.57%到17.10%和全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从10.52%到16.85%,上升速度要快诸多,这阐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从绝对数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从到,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不超过东部地区生产总值3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虽然是最高年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也只占东部地区28.31%,全国平均水平19.38%。 2、交通方面原因: (1)地理位置 西部地区除广西壮族自治区外,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西南地区重要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所占据,土地资源缺乏,水资源匹配欠佳;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和半荒漠。除成都平原和陕西关中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阻碍了经济发展。从区位优势上分析,西部地区没有有利海洋运送条件,没有四通八达道路系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所需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产品若要出口则必须穿过中部地区抵达东部地区港口,使对外贸易成本大幅度增长,贸易量下降,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 (2)运送成本高 在现实国际贸易中,运送成本一般较高,由于它可以影响贸易产品贵贱,因而会影响到一国或地区贸易基础和贸易格局。对于某一种产品而言,其运送费用也许不小于、等于或不不小于国际间生产成本差异。若运送成本超过国际间生产成本之差异,该产品就不也许出口到别国,即其比较优势被运送成本所抵消,它就会由原先贸易品变为非贸易品。 从地理位置来看,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与边陲,疆域广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西部陆地边境线全长达两万公里,且连接多种贸易口岸,但与其接壤大多是经济相对落后内陆型国家,因而其边贸层次就比较低。尤其是从交通条件上来看,西部地区没有东部那种河道密布、面临大海所带来发达且成本低廉水上运送之便利,取而代之则是地区广大、崇山峻岭、地势崎岖和交通不便,这就导致其运送方式多以陆上运送为主且处在运送成本颇高劣势地位。由于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具有较高运送成本,在生产成本相似前提下,西部地区要将商品销往其他国家难度就比较大。因此,运送成本原因也是导致东、西部对外贸易差距拉大重要原因。 (3)周围国家 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缅甸等周围十三个国家接壤,这本应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有利原因,然而,我们发现,同我国接壤国家除俄罗斯外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低,对西部地区产品需求量少,导致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低。 3、政策方面原因: (1)国内政策性原因: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发展轨迹,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目设置、推进方式、政策倾斜和发展战略制定等政策层面差异是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进而贸易差距拉大重要原因之一。1978年以来,我国以区位优势为基础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被划定为率先推行改革开放地区。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进,这就使得东部地区享有了诸如投资倾斜政策、财税包干政策、试验权政策等更多政策优惠,并享有更大政策运用灵活度和政策创新空间,加之中央政府对东、西部分别实行了不一样发展战略,这样便使东部地区处在一种相对优势地位,即可以愈加轻易地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从而增进经济与贸易迅速发展;西部地区则处在一种相对劣势地位,不仅没有享有上述政策优惠,并且长期以来仅作为东部地区资源提供地,在国家价格计划管理负面影响下,导致“低价输出和高价输入”双重利润流失,最终势必导致西部地区日益落后以及与东部地区经济与贸易差距不停加大。 (2)苛刻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一直是西方国家采用实现本国贸易保护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数量或是价格采用贸易保护已经被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所替代,而技术落后正是西部地区发展“瓶颈”。多种技术原则,绿色原则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农产品和制成品出口重要原因。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越大,经济外向程度越深,也就是该地区可以充足运用区内和区外资源,增进当地区经济发展;但当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它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也许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增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别国经济环境波动而波动也许性,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必然使地区经济出现某些困难。权威观点之一,外贸依存度合理值为地区GDP1/3,按此观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显然还很低,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运用国内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增进地区经济发展能力还很弱,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在尚未到达这个值之前,外贸依存度应越高越好。 三、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方略: 1、深入解放思想: 我们要深入解放思想,总结经验,要不停深入西部贸易开发,要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紧,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加紧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条件已经具有,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面临着难得新机遇。西部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对外经贸交流与往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发展变化最新信息,增进当地产品构造调整和优化,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合用技术设备,加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构造升级,增强中西部地区国际竞争力,把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为新世纪西部地区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和巨大推进力。 作为全国外经贸工作主管部门,协助和支持西部地区做好外经贸工作,既是我们责无旁贷历史任务,也是我国在下个世纪由外经贸大国变为外经贸强国重要战略构成部分。外经贸部将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西部地区调查研究,加强对外经贸工作指导;并针对实际状况,深入提出有助于西部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增进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 2、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和经营公共设施建设,可采用BOT模式;另首先,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保障,并在市场准入和土地政策、法制建设、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行政效率提高等方面,鼓励西部地区进行发明性探索。通过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投资者,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人才,改善当地区产业构造、贸易进出口构造调整与优化,增进地区经济发展。 3、增长产品附加值:   发展西部地区对外经济贸易,一定要同当地优势结合起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增长产品附加值。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出口优势产业、扩大出口战略和对策。如西部地区具有煤、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优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资源性商品绝大部分是从西部地区直接或间接出口。因此要变化粗放型开发经营矿产资源和盲目扩大出口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做法,愈加重视产业构造调整和出口商品升级换代,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紧老工业基地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提高出口商品档次、质量和附加值,使资源优势确实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优势,增长附加值;第二,要运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中西部有不少省区毗邻边境,且与周围国家接壤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鼓励边疆地区发展同周围国家经贸往来,对于加紧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边疆繁华安定,增强民族团结,加强与周围国家双边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打通中西部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围国家运送通道,要认真贯彻边境贸易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同周围国家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要重视培育和形成新外经贸增长点,发挥潜在优势作用增长自己产品额附加值。 4、建立自由贸易:  在出口贸易中,变化以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出口构造,大力发展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等自由贸易。坚持以质取胜,从优化产业构造入手调整出口构造,加紧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在进口贸易中,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充足运用好既有资本,进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大型高精尖设备,做好技术引进工作。这样,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进出口构造,也可大大减少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过程中由于不能到达所规定技术和绿色原则等贸易壁垒而导致损失。 5、加大政策扶持: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不停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比重必将不停上升,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增进落后地区经济跳跃性发展支撑点,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规定我们充足用够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下给西部地区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充足运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原因,增进西部地区产业构造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新能源、材料新为主太阳能光伏产业扶持,增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注意是,增进西部贸易转型升级要结合实际,不能搞“一刀切”。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综合指数已近90,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平均指数仅约40左右,中西部地区处在需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阶段。然而,仅仅以东南沿海发展状况来指导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制定我国加工贸易政策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从数字上看,截至底,我国102个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76个,而中部地区仅有11个,西部地区仅有15个。因此,增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能采用“一刀切”做法,应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现实,将本来东部沿海地区已享有政策便利合适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要采用差异性加工贸易增进政策,鼓励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积极承接产业转型,以加工贸易发展来加紧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应在国家统一指导基础上,予以地方更多决策权,由各个省市、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资源开采使用状况、产业发展实际、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特色加工贸易发展规划,量力而行,实行财税支持政策,产业引导政策等。   总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贯彻邓小平同志有关现代化“两个大局”重要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加紧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条件已经具有,时机已经成熟。”并明确提出:“要把深入加紧西部地区发展,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愈加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在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已经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国家正在加紧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已成立西部开发办详细组织实行。目前,外经贸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加紧对外开放步伐,对于增进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高度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加强对西部地区外经贸工作研究和指导,增进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加紧西部大开发进程。 注释: ①《中国记录年鉴》,中国记录出版社,~ 参照文献: 【1】 林丽萍.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与产业优势培育[J].改革与战略. 【2】 石碧涛等.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3】 李振唐.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N].华中农业大学学报.05期 【4】 杨礼琼.我国西部开发中对外开放战略问题探析[D].武汉科技大学. 【5】 杜肯堂.区域经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3 【6】 鲁玉芬.中国外贸内部区域构造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后 记 用一颗不安静心,写完了这篇论文!本认为四年时间学了诸多,可当我对这个问题进行写作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肚子里空空如野”感觉!这篇论文是对我大学四年理论学习一种总结,同步也是在学校里交最终一份作业,因此我很爱惜这次机会。尽管我理论知识还很肤浅,但通过我西部对外贸易现实状况做了很深入学习及搜集了大量资料后,使得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认识。无论是对它意义认识还是处理这个问题有关对策都必须变化老式模式,运用新理论思想和观念才行。当然这需要一种过程,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这篇论文完毕得到了张新平老师精心指导,在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向张老师老师及所有予以过我协助老师表达深深感谢! 。 A research on strategy of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in west mainland area of china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in western China has achieved a great development. Total value of trade increases rapidly and trade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ed. In , the value of foreign in western China reached $ 91.5 billion. The proportion of manufactured good export futher increases ,general trade accounting for trade steadily grow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volume continues to he improved.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The western region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increase value of trade, and adjust trade structure, the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h trade、product structure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