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87846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知识点总汇 ( 一) 问答题汇总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那就是如何学、 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 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如学习的实质、 动机、 过程与条件等, 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活动的安排、 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2、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该系统包含

2、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 ( 1)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经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 教学过程。教师经过设计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活动, 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 思考、 探索和发现过程, 使其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 3) 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

3、在教学之后的检验、 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 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 解释、 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 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 6、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 3) 不平衡性; ( 4) 差异性。7、 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 少年期是11、 12岁到14、 15岁的阶段, 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具有半成熟、 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并出现反省思维, 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 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 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 青年初期是指14、 15岁至

5、17、 18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她们的智力接近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 ( 1) 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但影响新学习的成功, 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我从中国教考论坛找到的, 那里很多教师资格考

6、试试题, 应该能找到你需要的资料的 29、 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6分) 答: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分) ; 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 深刻( 2分) ;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0、 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 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反过来,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1) 经过教育能够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分) ( 2) 教育还能够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1、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7、( 8分) 答: ( 以下各点各2分) ( 1)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 6分) 答: ( 以下各点各1分) 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教学内容正确; 教育方法恰当; 教学结构紧凑; 教学组织合理。 33、 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 6分) 答: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 有目的、 有组织、 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智力、 陶冶品德、 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

8、动。( 2分) 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 以下各点各1分) ( 1) 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一般称为”双基”教学。( 2)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增加学生的体力。论述题( 34、 36两题任选一题, 35题必做, 共25分) 34、 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 11分) 答案要点: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 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 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热爱教育工作。( 2) 有利于掌握教

9、育规律, 增强教学能力。( 3) 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 自觉为人师表。( 4) 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 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 14分) 答案要点: ( 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 2分)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 3分) : 个体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

10、发展片面化,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 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 和谐和充分、 自由的发展学说。( 3分) 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 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互为条件, 互为因果的。因此, 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 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 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

11、则? ( 11分) 要求: 论述要观点正确, 论据充分, 条理清楚; 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 ( 1)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她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她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发扬教学民主。 1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 引导) , 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10分) 要点: 第一,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1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 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 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 引导者, 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 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 主导) 引导下,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 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12分) 教师是促进者, 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 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 其内涵特征

13、包括两方面: 第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 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 缺少师生的平等,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进者、 辅导者, 教会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 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第二,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自我选择。 1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12分) 第一, 改变学生的

14、学习方式, 就是由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 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第二, 新课程实验中, 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 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 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 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 就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

15、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 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 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

16、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 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有吸引力, 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学会全面地、 发展地、 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17、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 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协调; 性别角色分化;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9、 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8、?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 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 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19、;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

20、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独立性和概括性; 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 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 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 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能够分为哪几类? 注

21、意的品质特征有: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 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 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 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 处于这个值时, 考试效

22、果最好, 过低或过高, 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 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经过以下方法。 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 摆正考试的位置, 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 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 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表现在善于制定

23、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 组织教学, 与家庭、 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示能力, 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逻辑性和启发性, 并善于结合姿态、 表情、 手势, 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 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 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 对于出现的新情况, 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 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 论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 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 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

24、素; 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 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启发她们自我教育,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经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 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 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25、培养”闹中求静”的本事;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 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 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 确定其社会角色, 然后再从她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 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 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 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 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 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朋友

26、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在情感、 行为、 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 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在师生关系方面, 她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 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互相接纳, 社会交换, 维护自尊, 情境控制。 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一印象, 主动交往, 移情理解。 人际关系的维护: 避免争论, 勇于认错, 学会批评。 ( 二) 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年开始了, 她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 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 生动有趣的图画, 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 植

27、物, 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 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 但事与愿违, 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 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趣的图画, 室内的花草、 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特别对低年级学生, 她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 花草植物上, 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 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 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 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8、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 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 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 把”急躁”写成”急燥”, 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 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 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凡是有意义的材料, 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 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对无意义的材料, 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29、行识记, 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 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 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 而常常求助于填空、 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经过再认解答; 填空、 问答主要经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 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 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 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 往往借助于问答、 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 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

30、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 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 否则, 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 降低记忆的效果, 同时, ”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 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 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 造仓库, 造学校, 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 盖花坛, 打狗, 敲钉”, 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 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但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

31、, 还可作防身的武器, 敲打的工具, 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 其新的思路和想法,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 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 她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 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 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 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 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 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 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 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 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 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 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 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32、问题: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 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 主要在于她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 新鲜词的不理解, 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 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 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

33、免试入学, 任何公办、 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 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 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 如小学数学奥赛等) 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 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 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 智、 体、 美、 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 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

34、力, 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 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 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 厚比薄彼, 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 而不知其它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 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 化名) 跟过去比仿佛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 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 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 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 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 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 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背, 便继续上课了。以后, 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 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 老师就会对她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35、很快, 小雷改掉了坏习惯, 还爱上了学习, 自信心大增。 问题: 请从该案例分析, 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 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她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 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 她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她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 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 既纠正了她, 又不伤害她的自尊心,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 这

36、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 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 她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 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 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 她父亲娶了继母, 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 她在我们这里最坏, 让我防不胜防, 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 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 对丈夫说: ”你错了, 亲爱的, 她不是最坏的孩子, 而是最聪明的孩子, 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她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 在她的正确引导下, 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 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 她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37、”?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 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 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 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知道: 1、 平等公正地对待她们, 尊重、 理解、 信任她们, 使她们主动接受教育。2、 一分为二地看待她们, 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 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 转变差等生并不难, 使她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 现在

38、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她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 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 问题: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 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 即应试教育) , 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 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 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6: 中国教师

39、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 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 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 受考试折磨、 没有自由、 压抑、 紧张、 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 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她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 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 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 她精心设计了骗局, 瞒过老师、 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她再次”犯病”, 学校允许她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 也不参加

40、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她的成绩, 转而开始担心她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 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 心情变得舒展、 学习也感到了轻松, 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 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 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经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 由于知

41、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 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 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 多则六七十人,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 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 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 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 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采取臬的方法, 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 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

42、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 重视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 特别重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 禀赋、 兴趣、 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 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 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 算你厉害, 老师不如你, 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 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 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 请你从该实例, 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

43、: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 一棒喝退, 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 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 主动地探索新知, 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 秋季开始, 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 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当前, 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 废除了”百分制”, 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 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 评价学校、 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44、 问题: 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 废除百分制, 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用”等级+特长+评语”, 因材而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 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 我( 台湾作家三毛) 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 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 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 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 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 一天, 她把我叫到

45、办公室, 丢了一张试卷给我, 而且说: ”陈平, 这十分钟里, 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 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 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 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 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 她叫我上讲台, 拿起笔蘸进墨汁, 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 ”不要怕, 一点也不痛不痒, 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 她又厉声对我说: ”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 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 就乖乖地转过身去,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 我悲伤地上学去, 两只脚像灌了铅

46、似的迈不动, 走到教室门口, 我昏倒在地上, 失去了知觉。从此, 我离开了学校, 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 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 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 有效地进行德育, 不但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 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 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须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 没有进行个别教育, 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 没有正面教育, 疏通引导, 使学生丧失了信心, 从此害怕上学, 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 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 导之

47、以行, 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 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 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 陈老师找她谈话说: ”你有缺点, 但你也有不少优点, 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 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 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 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 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 力气大, 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 乐于助人, 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 想当兵, 保家卫国, 是很光荣的事, 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

48、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 杨朗高兴极了, 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 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 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 疏通原则, 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 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 遂追问是怎么回事, 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 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 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 因有两名同学在最

49、近违反了学校纪律, 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 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 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 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 要求她们写一份检查, 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 让家长签字, 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 没有表示什么, 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 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 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 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 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 不是别人给的”, 并说她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 其目的也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