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特威电子(东莞)品质保证手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87489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特威电子(东莞)品质保证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特威电子(东莞)品质保证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特威电子(东莞)品质保证手册 38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安特威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品 質 保 證 手 冊 制訂日期 文件編號/版本編號 制 訂 / 審 核 核 準 03/16/ QMQ-0401/1.0 張 古 Jay Chang 總經理 洪炳發 安特威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文件編號 QMQ0401 版次 1.0 文件名稱 品 質 手 冊 文件管制修訂記錄書 制定部門 管理部 發行日期 03.16.05 制 修 訂 記 錄 文件版 制修訂日期 制修訂頁次 制修訂摘要(增、減、改、項目) 1.0 03.15.05 全冊 新訂 1.1 09.14.05 4 修訂 1.1 09.14.05 5 修訂 章 節 版 本 別 目 錄 章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版本 1.1 1.1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頁次 4 5 6 6~8 8~10 10 11 11 11~12 12~13 章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版本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頁次 13 13~14 14 15 15~16 16~17 17~18 18 分發單位:正本=文件管制中心 制修訂部門: 管理部 制修訂: 張 古 審查: Jay Chang 核准: 洪 炳 發 核准日期: 03/16/ 安特威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文件編號 QMQ0401 版次 1.0 文件名稱 品 質 手 冊 文件製修訂定記錄書 制定部門 管理部 發行日期 3.16.05 章 節 名 稱 頁次 第一章 公司簡介 4 第二章 公司組織圖 5 第三章 品質政策 6 第四章 品質管理系統 6~8 第五章 管理責任 8~10 第六章 合約審查 10 第七章 資源管理 11 第八章 教育訓練 11 第九章 採購 11~12 第十章 製程管制 12~13 第十一章 鑑別與追溯 13 第十二章 量測與監控設備管制 13~14 第十三章 檢驗與測試 14 第十四章 內部稽核 15 第十五章 量測分析與改进 15~16 第十六章 不合格品管制 16~17 第十七章 統計、分析、改进與矯正預防 17~18 第十八章 產品防護 18 安特威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品質手冊 第一章 公司簡介 1.1公司簡介: 1.1.1安特威電子(東莞)有限公司創立於 ,是一家專業從事燈光音響與週邊設備的研究、設計、生產、咨詢及售後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公司擁有最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最先進的生產設備。 安特威公司講求每一個環節、部門之間的配合和整合效果,使產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当前已擁有煙霧機、泡沫機、雪花機及LED燈光等產品。 1.1.2公司於 新推出的LED燈光產品系列,集國內外各家之所長,採用獨特的設計,其產品指標超越了國際上同類產品。公司產品廣泛地應用於專業劇場、娛樂中心、酒吧、劇樂部、夜總會、多功能廳、的士高及演唱會等;其產品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壽命長、消耗功力小、低發熱,另產品暢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進入 的今天,我們不斷地完善提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以飽滿的熱情和蓬勃的生機致力於專業舞台燈光音響的發展,相信有您的支持和參與,我們將會做的更好。 1.1.3董事長:洪炳發 1.1.4總經理:張 古 1.1.5業務經理 :何仲強 1.2 公司預期目標: 預期逐步擴充規模及生產設備 ISO9000認證Jun.30, 第二章公司組織 2.1 公司組織圖: 董事長 總經理 採 購 廠務部 研發部 總 務 財務部 業務部 生 管 資 材 品管課 工程課 機構 金 電 子 LED 成 品 部 品 測試組 鐵工組 I E 出 納 船 務 機 構 電 子 成品檢 Q E 進料檢 行 政 人 事 巡迴檢 保 安 生產技 製二課 報 關 會 計 軟 電 文管中心 製一課 煙霧機組 前制程 第三章品質政策 3.1品質政策: 專 業 創 新 團 結 積 極 廣義的管理是指合理有效的達成企業目標所做的計劃與管制之組織整體性活動。為求達到專業製造、創新功能、並凝聚全體員工團結合作、積極開拓全球市場。產品研發,須審慎考量設計(Design) 、品質(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專業(Specialize);經營管理是把管理分成四個歨驟又稱為管理的循環: →計劃(Plan) 決定目標,並設定為達成目標的計畫 處置A 實施D 確認C 計劃P →實施(Do) 按照標準計劃實施 →確認(Check) 調查、確認與評估實施的結果 →處置行動(Action) 如有差異,即採取對策處置 將此四個歨驟稱為”管理循環”以提昇品質、降低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價值,贏得顧客信賴與滿意,提高公司獲利與員工福利。 3.2品質目標: 品管主管提出品質目標計劃與各部門主管協商後經總經理認可,以公告方式公佈之。 第四章 品質管理系統 4.1品質管理系統目的: 4.1.1為確保產品符合客戶與相關標準規格之要求,本公司建立一書面品質系統以確保管理系統以為品質管制之依據並有效實施。 4.1.2品質系統運作之結果均保有記錄以顯示執行之有效性。 4.1.3有關品質管理系統運作之合適性、正確性及有效性,則藉由量測、監控、稽核、 管理審查與文件檢討修訂等方法,以確保落實實施及持續改进,且維持品質管理系統之完整性。 4.1.4品質手冊中,對於相關要求條文之不適用項目,得予以檢討修訂適用之。 4.1.5品質管理系統運作過程中,凡涉及委外加工,均應納入管制系統。 4.1.6鑑別與規劃品質管理系統為滿足顧客需求及持續改进系統之有效性所需之各項資 源。 4.2文件管制: 4.2.1為使本公司品質系統下之相關文件能夠即時處理、流通、應用之管制,以確保各相關部門均能適時獲得並使用最正確且有效之文件. 4.2.2凡屬本公司品質系統下之相關文件資料的管制均適用之. 4.3品質管理系統文件包含: 4.3.1品質系統管理程序、本品質手冊 4.3.2圖面技術資料管制 4.3.3工程變更管制程序 備註:文件能够是紙類(除感光紙外)及光牒片或任何形式的媒體。 4.4章節內容: 4.4.1文件應予統一分類及編號,依「文件與資料管理辦法」。 4.4.2文件發現不符或不適用時,應提出處理,各作業場所應保持現行之文件,以供作業之依據,且隨時可取得。 4.4.3文件變更、廢止由相關部門或原制訂部門向原制訂部門提出修改要求。 4.4.4品質管理系統文件原案由文件管制中心統一負責管理與保存。 4.4.5文件之架構及核准權限 一階文件=品質手冊:總經理 --------------→ 二階文件=程序書:總經理、廠務 -------→ 三階文件=指導書:部門主管 ------→ 四階文件=各類表單:部門主管 ---→ 4.4.6文件編碼以7位數字編碼為原則。 □ □ □ □ □ □ □ 1 2 3 4 5 6 7 4.4.6.1第一、二碼為文件架構之階別,其原則如下: (1) 一階文件【QM】 (2) 二階文件【QP】 (3) 三階文件【WI】 (4) 四階文件【FM】 4.4.6.2 第三碼為文件管理系統別,其原則如下: (1) 品質管理系統【Q】 (2) 行政管理系統【M】 (3) 生產管理系統【P】 (4) 業務管理系統【S】 (5) 研發管理系統【R】) 4.4.6.3外來資料蒐集與技術資料之制訂、審核、保存、申請等,亦應適當管理,依「文件與資料管理辦法」執行。 4.4.7文件應依據當時需要可適時予以檢討、更新及核准。 4.4.8過時文件如具有法律或技術知識價值者,應予以標示舊版後妥為保存至適當年限。 4.5記錄的管制: 4.5.1各相關部門對於本身參與品質管理系統之工作,均應依程序書或指導書建立相對應之記錄,作為證據參考。 4.5.2品質記錄儲存與保存方式,在設施上須方便調閱,建立、儲存於適當的環境,避免劣化、變質或損壞。 4.5.3各相關單位依據品質之重要性,時效性訂定適當之保存期限,超過保存期限,自行銷毀。 第五章 管理責任 5.1 目的: 確保本公司之品質管理體系附合國際水平之要求,經明訂之品質政策,界定品質相關工作人員之職責,以做為滿足顧客及提高顧客滿意與持續改进的指導原則。 5.2 範圍: 有關品質制度之制定、修訂、廢止規定,公司及工廠的管理功能職掌、管理代表之規定均能運用之。 5.3 章節內容: 5.3.1由品管課主管於年度結束前,擬訂下年度之品質方針及目標,經相關代表審查後呈總經理頒佈於次年實施。 5.3.2 本公司品質政策是[品質第一,顧客至上]最高管理階層應依據客戶需求、法令要求、公司期望、政策等,蒐集企業內、外部之相關資訊,以擬定品質政策與品質目標。 5.3.3 管理審查: 管理代表定期召開管理審查會議,並對品質目標達成、客戶抱怨、內部稽核結果, 品質系統之合宜性與有效性,預防措施的實施推行狀況,進行通盤性檢討並由管理代表指派人員追蹤確認管理審查所決議事項。 5.4職責: 5.4.1董事長:對外代表安特威公司行使一切權利及義務。 5.4.2總經理:稟承董事長之命令全權處理公司營業目標方針及決策,確定公司經營政策及未來發展,擔負全公司營運成敗之責,並指揮督導及運作所屬各部門職員工全力推展公司業務。 5.4.3特助(總經理特別助理):協助總經理,處理經營管理之相關事務,並協助督導運作所屬各部門職員工全力推展公司業務。 5.4.4副總經理:輔助總經理處理本公司生產製造、研究開發、業務推展、各項管理,負責公司既定目標之達成以及管理審查會議召開等。 5.4.5廠務部主管: 5.4.5.1負責本公司所有生產事宜,包括生產管理、製造、資材、品質管理、生產技術等。 5.4.5.2 綜理工廠製造包括原物料採購、採購管理、半成品、成品之生產以及委外加工。 5.4.5.3 工廠年度生產、品質目標之審核,確保全員皆能瞭解客戶需求及法令要求;為品質管理系統之對外聯絡人及管理審查會議之召集人。 5.4.6財務部: 5.4.6.1負責處理本公司營運之財務及相關業務進行管理。 5.4.6.2員工薪資結構之訂定及核發。 5.4.6.3董事長或上級交代財務相關之事宜。 5.4.6.4處理本公司所有合同、會計及報關業務之職責。 5.4.7總務部: 5.4.7.1負責處理本公司行政、人事,員工招募、保安及文件保管及資訊單位之業務與教育訓練、獎懲與考核之規劃與執行,由副總經理直接督導。 5.4.7.2公司基礎建設及設施之維護及辦公設備、固定資產之管理 5.4.7.3管理審查會議之召集人、輔助處理本公司各項安規申請相關文件等。 5.4.8 研發部: 5.4.8.1研發對新產品開發與設計之規劃及執行。 5.4.8.2研發對ODM委託設計、OEM委託製造產品及自有品牌之確認。 5.4.8.3提供及協助工程課對新產品之BOM產品用料結構表之建立。 5.4.8.4對新產品開發圖面技術資料的確認、分發、回收與管理。 5.4.8.5對新產品開發完成之案件整理品明規格及廠商移交工程,以上8.3、8.4項需由主管核准後方能放行. 5.4.8.6 研發須對移交工程開發案件進行追蹤,並技術支援修改的部份. 5.4.9工程(生產技術)課: 5.4.9.1職責包括所有新機種由研發到廠務、生產線大量生產的轉移任務。 5.4.9.2 新機種之SOB的訂定、製作及新產品之BOM產品用製作。 5.4.9.3 量規儀器的請購、驗收、保養與修理。 5.4.9.4對新產品之作業流程安排「IE」及教導,使生產線能順利而有效率的產出高品質產品。 5.4.8.5既有產品之變更與替代材料之研究。 5.4.8.6 新機種各項安全規挌「安規」之申請認證。 5.4.9.7教導、訓練以及協助生產線的技術維修和排除問題。 5.4.9.8生產過程中所須之測試治具或作業治具。 5.4.10 品管課: 5.4.10.1 擬定全廠性的品質計劃並負責推動達成目標。 5.4.10.2 擬定各階段之檢驗及抽樣計劃,實施檢驗以確保品質。 5.4.10.3 主動發掘品質問題並迅速處理矯正、品質數據之統計分析與檢討。 5.4.10.4 協助工程對安規之申請認證以及客戶抱怨之處理。 5.4.10.5向主管階層報告品質管理系統執行成效及待改进事項;確保全員皆能瞭解客戶需求。 5.4.10.6負責廠內量規儀器的定期校正。 5.4.11 採購課: 5.4.11.1 供應商之找尋、審核篩選。 5.4.11.2供應商之品質、交期、價格之管理。 5.4.11.3 材料成本之核算、材料的訂購和跟催。 5.4.11.4 負責公司和供應商之溝通與協調。 5.4.12業務部: 5.4.12.1協助營業推展計劃、達成每月營業進度及目標。 5.4.12.2提供市場需求之訊息,傳達各相關部門。 第六章 合約審查: 6.1 目的: 擬定所有與客戶簽訂之合約或訂單執行流程,以確保各相關部門能達成客戶需求。 6.2 範圍: 本章節適用於本公司之合約與訂單。 6.3章節內容: 6.3.1擬定與客戶簽訂之合約或訂單執行流程,公司經營階層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管理審查會議,於會中以下列各項資訊或結果報告審查品質管理系統之合適性、正確性及有效性。 6.3.2 合約或訂單上有任何疑慮時,均須加以澄清與解決。 6.3.3 合約或訂單於執行中,若有所變更或特殊情況下無法達成時須由業務或權責人員與客戶協調解決。 6.3.4 有關合約審查之相關記錄,均須加以管理保存。 6.3.5管理審查應對品質政策、品質目標、品質管理系統、顧客需求相關之產品改进及資源需求等做出變更及改进之決議。 6.4設計開發審查: 6.4.1產品開發活動依「設計管制辦法」辦理。 6.4.2該辦法主要有產品規劃、設計、設計驗證、設計確認。設計輸出由所有相關功能代表進行設計審查。 6.4.3在規劃階段制定每一設計開發活動的計劃,明定每一設計開發之權責, 指派人員從事設計開發活動且提供其確切的資源,並以開發會議做為組織與技術之聯繫界面。進度未達要求時,應適切更新計劃。 6.4.4在設計階段將設計構想更具體化,並考量顧客需求、法令、環保、安規及參考過去類似專案、經驗等設計輸入,產出設計報告,依規劃日程進行設計審查,以便評估達成顧客、品質要求之能力以及找出可能問題點加以解決,並能適合於採購、生產或服務的需求。 6.4.5在設計驗證階段應依規劃日程,對設計加以驗證並記錄驗證結果,以確定設計結果是否符合原設計構想之要求。 6.4.6在試量產階段準備生產作業,應依規劃日程進行試量產,使產品能順利導入量產,確保量產產品之品質。 6.4.7在設計確認階段應依規劃日程由試作、檢測進行設計確認,以確保產品符合規定和顧客要求,顧客如有需求,須進行交樣程序。 6.4.8設計變更依「設計變更管制辦法」辦理,變更時需考量與審查對成分、零件、產品之影響。 第七章 資源管理 7.1目的:為使公司的基礎設施、資源與工作環境能有效運用與管理。 7.2範圍: 凡本公司所有設施與資源 7.3章節內容: 7.3.1確保產品能符合規格要求,應對人力、設備、各種軟/硬體、相關設施(包含建築物)以及各種資源,作整體性之規劃與檢討,使其能發揮最高的效率。 7.3.2各種設施、設備及軟/硬體應適當的維護與保養。 7.3.3各種服務性的支援,如備品、運輸、通訊、設備等,應加以管理,以減少產能與品質之損失。 7.3.4工作環境中各種人性因素與生理因素應予以考慮與解決。 7.3.5環境衛生與工作安全應予以改进與規定。 7.3.6週遭作業條件,如照明、噪音、溫度、溼度、污染、靜電防護等應予以考慮與改进。 第八章 教育訓練: 8.1目的: 藉由適當之訓練計劃與實施,確保員工獲得充分之專業知織與技能。 8.2 範圍: 凡本公司所屬員工。 8.3章節內容: 8.3.1公司新進人員均應經適當之職前教育訓練直到適合工作需要方可委派其擔任正常之工作。 8.3.2新進人員以其學經歷背景或政府之資格認定證明或經由推薦等方法任用,專業訓練由各部門個別實施,共同項目由管理部安排實施。 8.3.3在職訓練得依年度訓練計劃,由管理單位統籌規劃,各部門亦可依工作需要協調內部講師授課或申請派外訓練。 8.3.4公司同仁參加外訓課程視需要於課後繳交心得報告或結業合格證書影印本,以作為訓練評估參考,適當時應對內講授研習心得。 8.3.5為提昇專業人員之技能並強化產品及工作之品質,應調查各部門之專業技能鑑定需求,對於各專業技能人員,應有適當之鑑定方式並實施。 8.3.6訓練記錄應適當保存於人事檔案,並登錄於個人訓練履歷內以及適時評估。 8.3.7所賦職責對公司整體品質具有那些潛在與實際的影響力。 第九章 採購管理: 9.1目的: 為確保採購事務之順利進行,並追求品質成本交期之適當性,追求適價、適質、適時、安全性供應生產所需。 9.2 範圍: 凡公司生產所需物料之採購。 9.3採購參考文件: 9.3.1採購管理程序、供應商管理程序。 9.3.2進料檢驗管理程序、特採管制程序。 9.3.3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以及矯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9.4章節內容: 9.4.1所有生產性物料之採購,均應「採購管理程序」之規定,經審查核可後,方可進行採購。 9.4.2採購單應使供應商及外包廠充分了解訂單及製造委託單之要求事項。 9.4.3對供應商或外包廠之要求,可包括產品、程序、流程、設施/設備認可條件、人員資格條件及品質管理系統等。 第十章 製程管制: 10.1目的:為使管理順暢及品質管制,進而達到生產效能之提升,特定本程序。 10.2 範圍:凡屬本公司生產線之製造,生產流程皆屬管制範圍。 10.3 章節內容: 10.3.1生管單位應依據業務訂單需求,展開物料需求及生產規劃,並依「生產管理辦法」實施。 10.3.2各重要作業及製程管制站應建立「作業標準書、作業準則、規範等」,並保持最新版本。 10.3.3以適當的表單[四階文件]及相關文件確實監督與管制相關的制程與產品特性。 10.3.4製程品質變異時,須反應相關單位對策改进,參考生產異常處理程序。 10.3.5製程變更之工程資料變更依「設計變更管制辦法」處理。 10.3.6生產之機台設備、治具之管理與保養依「設備保養與維護辦法」辦理。 10.3.7工作現場之特殊要求環境條件,依「工作環境管制辦法」辦理。 10.4委外加工之半成品依進料檢驗程序檢驗合格,始得上線組裝或測試。 10.5製程產出不易於追蹤檢測者,或檢測成本過高不予檢測者,或無法檢測須於顧客使用後方知有缺陷之特殊製程,其人員、製程參數、設備儀錶應定期驗證核准始得採用,且變更時皆應再驗證,而相關之作業程序與記錄應規定並監測。 10.6交貨: 10.6.1確保產品能依顧客之需求完好的交至顧客手中,在出貨前應實施出貨稽核,並妥為防護。 10.6.2依当前訂單交貨包括如下: FOB=船上交貨, CNF=交貨包含運費, CIF=交貨包含運費及保險 ,EX-Work=廠內交貨等,為確保安全交貨應確認其裝運情形。 10.7顧客服務需求 10.7.1顧客提出服務需求後,由業務部門發交權責單位處理,如交貨運輸方式、 售後服務及其它服務需求等。 10.7.2權責單位在接獲顧客服務需求後,應於規定時間內處理完畢,若無法於規 定時間內處理完畢,權責部門應於規定時間內透過業務與顧客聯繫。 10.7.3客戶抱怨事項之原因分析及改进對策,讓顧客或使用者能有滿意的回饋。 第十一章 鑑別與追溯: 11.1目的:在產品生產階段,控制與鑑別所有的料件,生產文件與其記錄以達成鑑別與追溯性一體兩面化。 11.2.範圍: 11.2.1凡本公司進料、領料、製程、出貨等之產品識別與檢驗識別均屬之。 11.2.2如顧客另有要求時,依顧客要求規定辦理。 11.3章節內容: 11.3.1自進廠至出貨之各種過程中,應做產品之識別與檢測狀態之標示,以鑑別產品是否完成必要測試或各種狀態之依據,避免誤用及混用。 11.3.2產品藉由各類管理報表,追查產品於各製造過程之狀態,當顧客合約要求時,作為產品追溯之依據。 11.3.3進料及製程中各管制站經檢測不合格品應予標示及按照規定改进處理。 11.3.4最終產品依「成品及出廠檢驗辦法」檢驗後,以識別合格與不合格狀況。 11.3.5如顧客要求採用型態管理或其它方式做為識別與追溯時,另訂程序書執行。 第十二章 量測與監控設備管制: 12.1目的: 確保量測與監控之精密度,以達到度量之正確性。 12.2 範圍: 12.2.1凡運用於量測、品質檢驗雨試驗之設備之鑑定、校正與調整。 12.2.2適用於檢測儀器、治具、驗收、使用、保管與報廢。 12.3 章節內容: 12.3.1依需求選用適切的檢驗、量測與試驗設備。 12.3.2購入之檢驗與量測設備驗收後,應依規定進行校驗,並納入儀器設備管制系統,始得發放使用,並作成記錄。 12.3.3各單位所使用之檢驗與量測設備應建立設備清單,註明有關內容(如品名、規格、校驗、週期、允許公差等)。 12.3.4使用者應依規定程序使用檢驗、測量與試驗設備,並應確認係經校驗合格且在有效期限內。 12.3.5應定期進行校驗工作,校驗分免校、內校、外校,校驗應可追溯至國家標準。 12.3.6發現量測過程失控或量測設備超出所要求之校驗界線時,儀器應暫停使用,並評估已完成檢驗測試產品是否誤判;針對設備,可進行調整、校正、修理等,但須再校驗。 12.3.7當無相關國家或國際標準可校驗之特殊設備,應送原廠、儀校單位校驗或自訂校驗方法,並詳實記錄校驗過程與結果。 12.3.8應用於產品測試之軟體,於使用前須先予以校驗正確,並應適當管制,且依使用狀況設定定期校驗頻度,以確保其正確性及適用性。 12.4過程量測與監控 12.4.1各部門將各種需要之品質管理系統作業記錄結果整理統計分析品質績效與品質趨勢,作為各相關單位改进之依據,如生產力、品質成本、交貨達成率、作業週期時間、過多搬運、空間使用、存貨週轉、過多運費、非正常停機時間、設計/開發日程、生產排程、換線時間、作業平衡、作業準時/準確/可靠度、顧客反應之回應速度、產值、電腦系統使用程度、成本降低、產品混裝、供應商績效…等等。 12.4.2依顧客需求,公司政策/目標及各部門展開之目標選擇適當項目,並設定指標予以監控與衡量。 12.4.3符合時應予以持續改进;不符合時應予以挽救;如發現作業與規定不一致時,則應予以矯正。 第十三章 檢驗與測試: 13.1目的: 為確保產品之品質,於進料、製程、成品及出貨前,在適當的站別上設立檢驗與測試之功能,保證在流程中及出貨時的狀況均滿足品質需求。 13.2範圍: 13.2.1從進料、製程、成品到出貨均適用(但不包含開發樣品)。 13.2.2進貨依(進貨檢驗管理辦法)及各材料之檢驗作業準則實施之。 13.3章節內容: 13.3.1製程中之檢驗、測試則分別由生產線做(100%)全數之外觀確認及依據相關作業指導書、產線做(100%)全數之作業自主確認, (100%)全數功能測試。 13.3.2成品檢驗(成品入庫及出廠檢驗辦法)參考相關作業準則檢驗。成品之可靠性試驗則依據(可靠性試驗管制程序)進行。 13.3.3於進料,因生產急用或特殊關係,且產品性能無大影響,有特殊需求時則依(特殊採用管制辦法)辦理。 13.3.4品管組長需將每批不良率與產品摡況整理成(QC圖表)、(異常退貨改进對策)和年度檢驗推移圖,經品管課長核定後分發相關單位參考分析及公佈。 第十四章 內部品質稽核: 14.1 目的: 14.1.1為全盤性了解公司品質系統的執行狀況,並藉以檢討缺失,不斷改进以確保品質系統能有效運作以滿足客戶需求。 14.2 範圍: 14.2.1本管理程序適用於公司內部品質系統所涵蓋之各部門,執行品質系統要項之稽核人員,應獨立於所稽核之特定活動或範圍。 14.3 權責: 14.3.1管理代表負責全部稽核計劃的督導、實施,稽核小組成員由管理代表籌組合格人員擔任之。 14.4 名詞定義: 14.4.1稽核小組= 為執行臨時性誇部門管理小組,其成員包含主任稽核員、稽核員。 14.4.2主任稽核員= 亦稱主任評審員,負責稽核任務之規劃、協調與執行,並於任務完成後負責提出書面報告。 14.4.3 稽核員= 亦稱評審員,負責依稽核任務執行之人員,應和受稽核單位無直接利害關係者。 14.5 管理系統: 14.5.1 內部稽核時機與權責: 14.5.1.1本公司內部品質稽核每年定期至少一次,於年底時實施為原砓則,由主任稽核員負責其籌劃與執行。 14.5.1.2若因公司品質系統或製程有重大變更或服務品質明顯異常時,得由管理代表視需要實施不定期、不定項目之稽核任務,呈廠長核准實施。 14.5.1.3稽核小組由管理代表負責選定合格之稽核人員,並選定小組成員之一擔任主任稽核員。 14.6稽核後不符合事項提出矯正通知書,有關改正行動檢討及矯正措施確認必須列入追蹤。 14.6.1稽核完成後應提出稽核報告,報呈總經理,報告中具體記載稽核結果及不符合事項,評定於稽核中,有關矯正措施之執行情況與效果。 14.6.2稽核報告及矯正措施實施狀況,應呈報管理審查檢討。 第十五章 產品量測與監控 15.1進料檢驗與測試 15.1.1原物料及委外加工之產品,進廠時必須依「進料檢驗管理辦法」予以品質判定。 15.1.2經檢驗不合格者,依「進料檢驗管理辦法」處理。 15.1.3為特殊情況應付緊急生產時,未依正常程序驗收而領用物料之情形應儘量避免,若有特殊情況時應既時記錄,以利追溯。 15.1.4針對檢驗資料予以記錄,以作為供應商績效之評鑑及矯正措施之參考。 15.1.5必要時可至供應廠商處作品質管制輔導。 15.2製程中檢驗與試驗 15.2.1作業員依據作業指導書內容、頻率、方法、進行檢查。 15.2.2首件檢查原則由班長或製造課長再確認。 15.2.3製程品管依「製程檢驗辦法」進行抽檢。 15.2.4若檢驗不合格依「不合格品管制辦法」處理。 15.3最終檢查與試驗 15.3.1成品檢驗人員在作各項檢驗時依「成品及出廠檢驗辦法」實施檢驗。 15.3.2經成品檢驗合格後產品方得入庫存放或出貨。 15.4特採: 15.4.1進料檢驗、製程檢驗、成品檢驗等判定不合格時均退貨,但有特殊情況必須特採時可依「特採作業辦法」辦理。 15.5顧客滿意度: 15.5.1每年應由業務對主要顧客實施顧客滿意度調查。 15.5.2調查結束應對滿意或不滿意之指標作成趨勢,並經管理階層審核。 15.5.3顧客之不滿意項目應擬定改进方案,計劃實施,並追蹤計劃之進度。 15.5.4顧客滿意度之資訊蒐集可來自: 15.5.4.1顧客抱怨或申訴之案件、與顧客面對面溝通。 15.5.4.2消費者報導之資訊反應或媒體報導之資訊蒐集。 15.5.4.3產業之研究報告、顧客滿意度調查問卷。 第十六章 不合格品管制: 16.1目的:制定及掌握不合格品的管制、記錄與處理,以防不合格品遭到誤用以確保公司的品質與信譽。 16.2範圍:適合於品質系統下所有生產用包括進料之物料、廠內的半成品、成品以及顧客退回不良品。 16.3章節內容: 16.3.1訂定不合格品及發現: 16.3.1.1 廠商進料時由資材、進料品管發現不良品。 16.3.1.2製造過程中作業人員或製程品管發現不良品。 16.3.1.3成品檢驗時品管人員發現不良品時。 16.3.1.4成品異常退回時。 16.3.2 記錄不良原因: 16.3.2.1當廠商進料時,進料品管人員若發現不良品時須記錄檢驗結果於異常通知單「物料異常統計表」內要求廠商改进及存檔追蹤。 16.3.2.2在製造過程中製程人員發現不良品時,須提出由班長或組長將所有不合格項目填寫至「不合格品紀錄表」內,以便作不良統計供日後的品質追蹤參考。 16.3.3當品管人員發現不合格成品或退回品時,必須將不合格品加以處理分析並貼上不良品標籤以免誤用;再將不合格品現象、原因紀錄在「不合格品紀錄表」內,作不良紀錄。 16.3.4 標示與隔離:所有的不良品在經過相關單位的確認後,貼上不良品標籤作為標示並且將不良品隔離以免誤用,造成困擾。 16.3.5 處理檢查與檢驗結果: 16.3.6不良品在經過品管、製造課的判定後,無法重工的不良品便退回供應廠商作處理,可自行重工的便交由製造課來負責修正;經過重工後的物品必須通過品管人員再次抽驗檢查以確保品質水準,並且在「不合格品紀錄表」內作再確認的紀錄。 16.3.7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在經過有關單位的會同審議後,合格者以「特採作業辦法」判定處理,不良程度無法達到特採時便要再次退回製造單位重工處理。 16.3.8經重工處理且經過品管人員再次抽驗檢查後的物品、成品,其結果若是判定合格部品便能够上線使用或成品入庫、出貨。 16.3.9放置過久導致品質異常、停產機種或者不堪使用的各項物料,經過廠務部確認核准後,以「報廢管理辦法」將其報廢。 16.3.10不論檢驗人員於檢驗時,作業人員於作業中或其它人員發現不合格品時應立即依「不合格品管制辦法」規定加以標示區隔退回或移至不合格品區待處理。 16.3.11對於重新加工、報廢、修理、特採之執行狀況,責任部門應予追蹤管制。 16.3.12無論修理或重工後之產品,均須由品管人員重新檢驗、確認。 16.3.13不合格品之檢討與解決應由品管及相關權責單位執行。 16.3.14不合格品之任何記錄,包含問題發現、分析、處置、特採、追蹤等,皆須依「品質記錄管理辦法」予以適當保存。 第十七章 統計、分析、改进與矯正預防: 17.1目的:品質管理系統執行過程中,對過程作業與產品之量測與監控績效顧客滿意度及供應商績效記錄,運用適當的統計方法予以衡量。 17.2範圍:凡品質管理系統之各項作業績效衡量與產品檢測結果皆適用之。 17.3權責: 17.3.1各單位:各項作業績效之記錄、統計衡量、分析,以及持續改进及矯正預防 措施。 17.3.2品保部:品質績效之統計與分析,年度目標及持續改进計劃提出。 17.4章節內容: 17.4.1造成品質發生變異,或產生不良品的原因甚多。一般在未充分做好製程管理的情況,大約有三大原因(Top Three) 佔所有不良數八成以上的比率,如要有效的減少不良,對前面三大原因加以改进、預防,便能够使全體不良數(不良率)減半。 17.4.2自記錄及統計資料中分析與發掘顯現問題或潛在徵兆,並分析其原因。 17.4.3如為共同性之+再發原因,則列入年度計劃實施持續改进。 17.4.4如為顯現問題的特殊性之初發原因,則實施矯正措施。 17.4.5如為潛在徵兆的特殊性之初發原因,則實施預防措施。 17.4.6方案擬定時,皆應考量原因影響的其它作業或產品結果,且儘可能採取防誤法。 第十八章 產品防護: 18.1搬運: 18.1.1依指示進行搬運工作,於使用堆高機、手推車、或人工搬運時,其重量、高度及搬運方式,須按安全規定作業。 18.1.2為防止污染或損傷,應使用適當之容器及包裝材料保護。 18.2儲存: 18.2.1分類、標示、定位、儲存等之規定,依「倉儲管理辦法」。 18.2.2倉庫內對各存放區應予標示或區隔,成品堆放安全高度不宜超過九層,部品採取先進先出之方法。 18.3包裝: 18.3.1產品應依顧客要求之包裝方式,否則依「包裝規範」為之。但任何新機種之包裝均須能通過落下試驗為原則。 18.4儲存: 18.4.1保存應確保產品自收料到出貨之各階段之保存方式,不致影響產品之品質及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