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87412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二、 教学过程 (一) 聚焦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 探索 1. 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 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 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 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 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 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 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 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5) 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刻画后可以用手抹擦刻画位置,避免把指甲粉末等认为成痕迹)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较软。 (三) 研讨 1. 我们观察的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对照表格说一说) 2. 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岩石?(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描述岩石的的时候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 (四) 拓展 请学生课下分别用小钢锉在岩石的一角锉出粉末,让粉末散落在白纸上(按颜色深的粉末)或黑纸上(按颜色浅的粉末),观察岩石的内部物质是否一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 知识梳理 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其中胚又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4. 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5. 我们可以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第2课时 种植凤仙花 1. 凤仙花的种子是椭圆形的,黑褐色,般在3、4月份播种,在6、7月份开花,凤仙花的茎是什么颜色,将来就开什么颜色的花。 2.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3.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种到花盆里的过程: 4. 我们可以做一个种植杯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 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 1.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活动一 种子的萌发 将种子按照不同的方向放置,定期浇水,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我们种下去的凤仙花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后,长出了一小根白色的“芽”,即根。随着时间的推移,根越长越长,并长出细细的分叉。 发现:无论把种子按照什么方向放置,根都会向下生长。 2.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才会有利于种子萌发,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植物萌发先长出了根。 3.根芽是从植物的根上长出来的幼芽。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变态根 是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根。 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可以发生变态。 6.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 7.探究根能否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试管、红色水、植物油、棵带根的植物 实验步骤:①选择棵带根的植物装人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红色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面到了标记以下,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实验结论:试管中的水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第4课时 茎和叶 1. 植物的茎和叶具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2.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3. 植物的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4.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5.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的排列是交叉生长。 第5课时 凤仙花开了 1. 凤仙花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雄蕊四部分组成。 2. 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3. 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4.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雄蕊。柱头有黏液,能粘住花粉,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雄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5. 雌蕊里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果实里面的种子。 6.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原来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是帮助花朵传粉。 8. 解剖凤仙花的顺序正确的是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6课时 果实和种子 1.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2. 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来的。 3. 果实中有种子和果皮。 4. 凤仙花的花变成果实的过程。 活动材料:1株完整的凤仙花(有果实和种子)、放大镜、镊子、盘子、白纸。 活动步骤: ①分别从完整的凤仙花上取下带有花的果实、刚凋谢花的果实、快要成熟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②把带有花的果实、刚凋谢花的果实、快要成熟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在纸上。 我们发现,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活动结论: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后形成的。一个凤仙花果荚里有许多粒种子。 第7课时 种子的传播 1. 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水流传播、弹力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传播方式。 2. 弹力传播:油菜、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果实能爆裂) 风力传播:蒲公英、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 毛等特点) 水流传播:莲蓬、椰子等。(果实较轻,能漂在水上) 动物传播:苍耳、野葡萄、野樱桃等。(果实带小刺或味美多汁) 3.探究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的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一些凤仙花的果实和油菜的种子、放大镜、盘子、记录表。 3. 探究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的实验的观察步骤: (1)观察成熟、干燥的凤仙花果英,记录它的外壳有什么特点。 (2)用手轻轻地捏压干燥、成熟的油菜果荚,详细记录果荚变化的全过程。 (3)根据刚才发生的现象,猜测一下凤仙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把散落在桌面和地面上的凤仙花种子捡回放到盘子里,用放大镜观察凤仙花种子的特点。 (5)对比凤仙花种子和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5.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稍遇外力就会炸裂。同时油菜和凤仙花种子轻小,再加上圆球状的外形,果荚里面的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且滚得更远。 第8课时 凤仙花的一生 1.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2.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一生中主要会经历播种、子叶出土、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开裂、植物枯死的阶段。 3. 凤仙花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其中根可以固定植物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和养料;茎主要支撑植物和运输根部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叶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场所,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进行蒸腾作用;果实供人类和动植物享用;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4.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有150天的时间,一般4月播种,10月就枯死了。 电路 1.电和我们的生活 1.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学校里照明的电压都达到220伏,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 3.实验证明,小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4.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5.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6.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8.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1、下列电器中电压不是220V的是( A )。 A. 玩具遥控车 B. 电视 C. 电磁炉 2、下列电器中( A )的电源我们可以直接用手触摸。 A. 手电筒 B. 洗衣机 C. 冰箱 2.2点亮小灯泡 1.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2.用导线分别把电池和小灯泡按下面的五种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结论: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发生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还会在-瞬间发热发烫,甚至可能爆炸。 2.3简单电路 1.电从电池的端经过 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 的电路。 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3.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4.在电路中安装开关这个实验中,实验材料: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1个电池盒、1节电池和1个小开关。 5.实验过程: (1)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个小开关,一端连接装有小灯泡的灯座金属点:一端连接装有电池的电池盒金属点。 (2)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3)实验分析: 开关在电路中起着使电路接通或断开的作用。开关抬起离开金属接触点,小灯泡就不亮;开关闭合接触到金属点,小灯泡就亮了。 6.为了方便,我们用电池盒固定电池,用灯座固定小灯泡。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把电池卸下来。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3.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也可以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一根导线,也能成为电路检测器。 4.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实验材料: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 实验步骤: (1)把3根导线的两端各剪去约2厘米的塑料,露出铜线。 (2)在电池盒的两端各接好根导线,再把电池安放在电池盒内。 (3)用电池盒的2根导线分别去接触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锡粒端和螺纹),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4)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 (5)电池盒的一-根导线与灯座相连,在灯座的另一个接线柱上连接一根单独的导 线作为一个检测头,电池盒的另一根导线作为另一个检测头。 (6)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下,看看小灯泡是否亮 了。 实验结论: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一一下,小灯泡亮了,说明这个电路检测器做成功了。 5.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 ①小灯泡坏了。 ②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③线路坏了。 ④开关坏了。 ⑤电池没电了。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前,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小灯泡是否亮,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一般需要检测两次。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 5 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 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 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 4.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6.导体和绝缘体 1.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2.导体 (1)电池盒两端的连接柱是铜片。 (2)小灯座两端的连接柱是铜片、灯座是铜片。 (3)开关的连接柱是铜片、开关是铜片。 (4)插头是铁的、导线的内部是铜丝。同文原西 3.绝缘体 (1)电池盒的外壳是塑料。 (2)小灯座的外壳是塑料。 (3)开关的外壳是塑料。 (4)插头的外壳和导线的外皮是塑料。 这些部分使用绝缘体的材料隔离了导体阻止电流到其他不需要的地方,同时防止我们碰到导体而触电。 4.大多数金属: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大多数非金属:如干木头、头发、纸、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5.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6.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揽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7.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和断。开关一般由导体和绝缘体组合而成。 2.图中小开关由小木板、图钉、回形针构成。 3. (1)光控开关:路灯,天亮了,会自动灭,节约用电。 (2)声控开关:楼道灯,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 (3)温控开关:空调器、电饭锅,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4)红外遥控开关:电视机,远距离开关,方便。 (5)定时开关:电扇,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安全用电。 (1)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2)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不能将湿毛中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上。 2.现代的卧室一般都有床头灯和吊灯,为了方便人们使用,一般情况下,床头灯和吊灯在电路中属于并联。 3.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岩石与土壤 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 3.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问、用小刀刻画、用锤敲等。 4.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是海洋。对基田升的关礼江 5.土壤剖面由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组组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6.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7.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龄。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1)在观察、描述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标本实验时用到的材料: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 观察步骤: ①用眼观察,看岩石的颜色形状、光泽、透明度、颗粒大小等。 ②借助放大镜更细致地观察岩石的外观.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③描述它们的特征。 (2)观察结论: ①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粗糙。 ②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 ③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比较粗糙,晶莹侧泽,紧密,较软。 2.我们可以用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谈;有光泽、无光泽等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3.判别软硬的标准。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3.岩石的组成 1.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一起组 成岩石。 2.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3.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表面的反光程度从强到弱排列是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士。 4.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长石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5.在观察花岗岩的组成的实验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对花岗岩的组成进行描述。 花岗岩是黑、白、肉红混色,花斑状,很坚硬,颗粒较粗。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6.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种矿物组成。 石英、长石和云时都是自然界的矿物。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限硫黄金刚石石青方铅矿等, 7.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用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用的金银和钻石等。 8.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认识矿物的重要根据之.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9.把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10.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11.花岗岩里的三种成分,从硬到软排列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1.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用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盐酸等方法来观察岩石。 2.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无准备的采集。②不要私自采集。③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集,不要在危险的地方采集,不要在采集处乱扔石头。④不要过量采集。 3.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1)采集岩石。 (2)刷洗断面,洗净晾干。 (3)分类编号。 (4)做标签。 5.岩石、沙和黏土 1.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用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盐酸等方法来观察岩石。 2.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无准备的采集。②不要私自采集。③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集,不要在危险的地方采集,不要在采集处乱扔石头。④不要过量采集。 3.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1)采集岩石。 (2)刷洗断面,洗净晾干。 (3)分类编号。 (4)做标签。 活动结论: (1)岩石的特点:坚硬、颗粒紧密。 (2)沙的特点:坚硬、粗糙、颗粒紧密。 (3)黏土的特点:软、颗粒细小。 2.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黏土。 3.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黏土。 6.观察土壤 1.岩石的微粒有黏土、沙砾、沙、粉沙。 2.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还小的是粉沙,颗粒最小的是黏土。3.科学课上,我们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寻找土壤成分的实验。 第一步:把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到了土壤的湿润,这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第二步:把土壤放人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第三步: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出现分层。 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5.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7.比较不同的土壤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沙质土,透水性好,适合花生、薯类农作物生长;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透水性差,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沙和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透水性居中,适合水稻生长。 8.岩石、土壤和我们 1.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不可能再生,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2.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和保护土壤。 3.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4.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5.用图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6.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好好保护、合理利用。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