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陕西省XX市XX区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秸秆养牛示范场建设项目
申 报 材 料
申报单位:XX市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7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 4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其产品方案 8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说明 9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3
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13
第九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3
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 13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13
附 表:
附表1 秸秆养畜项目任务和投资计划表(2010年度)
附表2 项目建设县秸秆养畜效益估算表(2010年度)
附表3 项目建设单位秸秆养畜效益估算表(2010年度)
附表4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 图:
附图1 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附图2 示范场(户)平面图
附图3 青贮窖建设剖面图
附图4 畜舍建设剖面图
附 件:
按照申报主体不同,根据申报指南要求提供的各种证明文件。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陕西省XX市XX区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秸秆养牛示范场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扩建
1.1.3建设地点:陕西省XX市XX区周原镇杜赵村西500m处
1.1.4建设单位:XX市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原XX田犇秦川肉牛繁育场)
1.1.5法人代表:
1.1.6技术负责人:
负责人:
电 话:
1.1.7项目主管部门:陕西省农业厅
1.2 建设规模与内容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工艺技术方案,结合项目建设单位的实际和拟建地的环境条件,确定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如下:
1.2.1建秸秆处理设施
建青贮氨化池10000 m3,砖混结构;
购置秸秆处理机械8台件;
MTR饲料车1台。
1.2.2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建牛舍3000m2,砖混结构;运动场9000m2,库房100m2,砖混结构;粪污处理池200m3,小区道路1000m。
1.2.3科技推广费
培训10期,每期300人,共计3000人次。编制使用青贮玉米的种、收、贮、喂综合配套技术规范1套,印制成册发放到周边地区3000个示范户及其他养牛户,每户1册。
1.2.4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
该项目需可研及初设编制费3万元。
1.3 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389.6万元。其中:秸秆处理设施及物资174.6万元(占总投资的44.8%);养殖基础设施建设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1.3%);科技推广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3.1%);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3万元(占总投资的0.8%)。
1.4 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389.6万元。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7%);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8%);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3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5%)。
1.5项目建设期: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5 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达到设计的生产能力后,每年向市场优质育肥牛2000头;年经营收入1120万元;实现利润114.62万元;投资利润率15.17%;财务内部收益率15.25%;经营期可实现财务净现值252.16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6.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7.58年。
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4年《陕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
XX区委、区政府2001年《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政策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局环发[2003]78号: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
陕政发[2003]10号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
NY/T5182—2002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NY5127—2002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126—2002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126—2002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等相关法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
2.1 项目背景
养牛是我国历史悠久,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它前连种植业,后接食品加工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为农业种植提供了役力和优质有机肥料,又利用了人类和单胃畜禽难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饼、粕、糠等粮油加工副产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肉、皮、奶等食品以及工业生产原材料。是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利用,防治环境污染最有效,成本最低廉的措施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种植业在为人类提供大量粮、油、菜、果的同时,还生产了数量巨大的人类和单胃家畜难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饼、粕、糠等粮油加工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加快,家用电器的普及,电力、燃气等新型高效、卫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耕牛已经在平原、丘陵地区基本上退出农业生产资料的范畴;农作物秸秆也越来越少的作为燃料使用,大量地被废弃,或堆积于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村前屋后,或被付之一炬,成为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水利设施堵塞、影响村镇环境卫生,造成大气污染、发生火灾等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粮、油加工副产品,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生产人民生活必需的优质、特色无公害牛肉及其它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村镇文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重要问题。XX市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从大力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其它粮油加工副产品,繁育、育肥当地优良的秦川肉牛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示范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并作大做强秦川肉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环境,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2 项目建设目的和必要性
秦川牛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黄牛品种,主产于包括我区在内的关中平原地区。以其体格高大、毛色紫红、性情温驯、耐粗饲、抗疫病、生长快速、遗传稳定、肉质细嫩、口味醇香、营养全价而位居中国四大地方黄牛良种之首。1984年在北京建国饭店,国际厨师对世界五大名牛进行了多式烹调和品评,秦川肉牛以肉质鲜美为国争光,一时传为佳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盛赞:“美哉秦川牛,誉满北京城”,被全国著名养牛教授邱怀誉为“国之瑰宝”。据北京农林科学院蒋洪茂1993年对四大黄牛的屠宰研究, 秦川牛的平均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达到64.32%、54.54%,优质肉块率明显高于其它。胴体肉的组成可与国外夏洛来、安格斯牛媲美。目前已成为我省唯一在国内外叫得响、销得出、效益好的家畜地方名牌产品。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秦川牛的优良基因,发挥饲草饲料资源、市场区位、人力、经济及技术优势,把秦川肉牛产业做大做强,把我区建成全省秦川牛良种繁育、肉牛育肥产业大区,达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畜牧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养殖企业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秦川牛良种繁育及优质肉牛生产企业,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秦川肉牛产业,促进区域性黄牛改良及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2.3 市场供求分析
2.3.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秦川牛位居我国四大地方良种黄牛之首,不但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生活消费资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使役性能和产肉性能,同时对其它地方黄牛品种也具有良好的杂交改良效果,因此深受国内外欢迎,处于货紧价扬的状况。目前,周岁秦川母牛已由2001年的1400元骤升至3500元左右,优质供港活牛的公斤价由6.5元升至16.0元。港澳 市场上每公斤活重已经达到24元以上,高于其它品种10%左右。去骨牛肉每公斤由2001年的13.1元升到18.3元,今后相当时期内仍将处于紧缺和价扬状态。与此同时,每年国内要进口51%的高档牛肉,其价格在每公斤15美元以上。秦宝牧业已经在今年初就开始了对优质秦川牛进行部位分割销售,并与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每年收购2400头优质秦川肉牛购销合同。为优质秦川肉牛的进一步升值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2.3.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将进一步改善,从温饱型向营养型、有机绿色食品化方向转变。对于肉食品,特别是优质、安全的牛肉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人均牛肉仅4.9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9.8公斤尚有很大差距;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口蹄疫对欧美牛肉产区的影响,为我国的优质、安全牛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入WTO组织的近几年,虽然我国牛肉产品较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低80%左右缩小到50 %左右,在价格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今后二十年内牛肉的消费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用做无公害大棚蔬菜气肥、取暖、作饭;沼渣、沼液可用于无公害大棚蔬菜施用;所建沼气设施尚不能满足自用;
牛粪经蚯蚓采食用分解后,可形成优质、无污染、肥力强的有机肥料,广泛用于蔬菜种植、花卉栽培的基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最佳材料,市场售价每立方米200元左右。分离出的蚯蚓既可直接用于养禽、鱼、龟、等生产,又可 用于美容化工、蚓激素等医药化工的必须原料。本公司将蚯蚓粪主要用于自有大棚蔬菜及周边蔬菜生产,尚不能满足需用量的30%;蚯蚓晒干灭菌后用于母牛和犊牛配合饲料,其营养价值可与进口鱼粉相媲美。本公司即可全部利用,不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
2.3.3、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
依托公司的优势品种资源和规模经营优势,着力培育、提高秦川肉牛的优质肉用生产性能,增强名牌效应;科学饲养,规范管理,适时出栏,充分发挥秦川牛肉用生产潜力,生产优质、安全、高价位牛肉,并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契约关系,注册生产“XX”商标的部位分割、不同规格包装的优质秦川牛肉,打入西安等大中城市高级宾馆、涉外饭店、连锁超市,逐渐替代目前每公斤120元以上的进口高档牛肉,进一步提高公司及其相关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其产品方案
3.1项目建设方案和内容
3.1.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多年发展壮大,目前下设秦川肉牛繁育场(内设繁育、育肥二个分场)、屠宰厂、冷冻库一座,牛肉熟制品加工厂一座和绿色无公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三大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172亩﹙所用土地为租赁性质,租赁期限30年﹚,其中养牛场62亩;大棚蔬菜基地110亩。建筑总面积21632㎡,其中繁育分场6000㎡,育肥分场10500㎡,青贮饲草窖2座,总容量为12000立方米,肉牛存栏能力达到2000头,现存栏1000至1200头;1000㎡日光温室36座﹙规划70座﹚,50立方米沼气池3座,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精饲料库、干草库、蔬菜库、办公、水、电及机械等设施齐全。
3.1.2建设内容和方案
3.1.2.1 秸秆处理设施
(1)建青贮氨化池:新建青贮氨化池10000 m3,需资金120万元。
(2)秸秆处理机械:购置秸秆处理机械8台,需资金9.6万元;MTR饲料车1台,需45万元。
3.1.2.2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本项目新建畜舍3000m2,投资120万元;运动场9000 m2,投资54万元;库房100 m2,投资8万元;粪污处理池200 m2,投资8万元;小区道路1000m,投资10万元。
3.1.2.3科技推广费
本项目科技推广费投资12万元,达到3000人次。
3.1.2.4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
本项目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3万元。
3.2 产品方案
依托公司的优势品种资源和规模经营优势,着力培育、提高秦川肉牛的优质肉用生产性能,增强名牌效应;科学饲养,规范管理,适时出栏,充分发挥秦川牛肉用生产潜力,生产优质、安全、高价位牛肉,并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契约关系,注册生产“XX”商标的部位分割、不同规格包装的优质秦川牛肉,打入西安等大中城市高级宾馆、涉外饭店、连锁超市,逐渐替代目前每公斤120元以上的进口高档牛肉,进一步提高公司及其相关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说明
4.1工艺技术方案
4.1.1秸秆处理技术方案
4.1.1.1基本原理
秸秆饲料目前常规典型的处理加工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切短与粉碎。经切短碎或粉碎处理的秸秆,便于家畜咀嚼,可使家畜采食率增加20%—30%。但缩短了饲料在家畜瘤胃内停留时间,引起纤维素物质消化率降低。②浸泡与蒸煮。将玉米秸秆放在水中进行浸泡处理或放在具有一定压力的容器中进行蒸煮处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质量。但工作强度大,工效低。③射线照射。查资料知,用伽玛射线在一定条件下照射玉米秸秆,可以大大提高家畜的消化率。但此处理方法仅处在理论研究阶段。④干燥与颗粒化处理。对玉米秸秆进行干燥处理,主要是减少水份,防止霉变,以便于保存。对粉碎后的饲料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作粒化处理,主要是为了使饲料在家畜消化道中通过速度降低,防止消化率下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消化吸收问题。⑤碱化处理。用碱性化合物例如氨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玉米秸秆进行碱化处理,可以打开其细胞分子中对碱不稳定的酯键,并使纤维膨胀,这样就便于胃液渗入,提高了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并已普遍推广。但此法占扬地大,生产周期长,生产出的饲料质量受环境温度、秸秆含水率影响大,质量不稳定,不适合作商品饲料出售和运输。⑥酸化处理。为了破坏玉米秸秆中稳定的纤维类物质的结构,以增加家畜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这种方法不但成本高,容易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都不适合作商品饲料出售和运输。⑦生物学处理。生物学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对玉米秸秆饲料进行发酵和酶解作用,使其粗纤维部分降解转化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供家畜直接吸收利用。目前用于微生物处理的菌种或生物饲料转化剂很多,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得到农业部认可并推荐的是青贮和微贮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场地占用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的饲料受工人技术水平、环境温度、原料水分等条件影响,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并且生产处理后的饲料不便于作商品饲料运输和出售。以上几种处理方法虽然有各自的优势,但都不适合一定规模的工业化商品饲料生产。为此,研究饲料生产新技术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该项目在《微生物协同固态共培养处理农作物秸秆生产活性原饲料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引用了该研究成果,其特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即内切―β―1,4―葡聚糖酶转入到酵母体内。其最大优点是:纤维素降解效果好(纤维素含量小于18%),粗蛋白含量高达18%以上。
秸秆生物工程转化活性饲料技术是陕西炎黄生物生态中心多年来研究开发于近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项科技成果。其基本原理:首先是在分离筛选原有益微生物菌种的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和基因改造,组成协同共生、相生相依、相辅相成的集团菌体,在适宜的环境下充分利用集团各菌体的作用,利用现代发酵工程和先进工艺,在生物酶的参于下把农作物秸秆中难溶解,畜禽不能直接吸收的各种有机物质,转化成优质安全无污染的活性饲料。
其次是按照畜禽品种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按照营养平衡理论,研制出各种日粮营养配方,并在活性饲料中增加少量比例的其它饲料,配制成营养丰富的具有活性的全价饲料。畜禽饲喂后可以改变生理代谢功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抑制潜在的病原菌,防止毒性胺和氨的形成,提高免疫功能。因而,为市场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是一种优质、营养丰富、安全、无污染、生态型的肉、蛋、奶。
4.1.1.2工艺路线
低温临界粉碎秸秆
系列微生物菌种的活化
配比各种微生物
生产发酵使用的菌群
混合菌群高密度发酵
形成微生态饲料
质量控制
喂养或包装
(1)、原菌种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
原菌种生产技术采用实验室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繁殖、扩大培养等到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按照四种不同的菌群分别培养,作为一级种子接入大生产繁殖,要求菌种无杂菌污染,菌种活力强,发酵力旺盛,转化率高。
工艺流程:
A、纤维素降解菌群
培养基:10°B′e麦芽汁,PH:4—4.5(用磷酸调正PH)斜面—15ml试管(5ml 10°B′e麦芽汁)—250ml三角瓶(50ml10°B′e麦牙汁)—2000ml三角瓶(500ml 10°B′e麦牙汁)—待接入大生产。
B、蛋白产生菌群:
斜面培养基:10°B′麦牙汁,PH:4—4.5(用磷酸调正PH)
小三角瓶培养基:7°B′e麦芽汁+0.5~0.6%豆饼粉 PH:4—4.5(用磷酸调正PH)
250ml三角瓶装入150ml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无菌条件下接入斜面菌种2~3环,25~28℃培养24小时。
大三角瓶培养基:7°B′e麦芽汁+0.5~0.6%豆饼粉 PH:4—4.5(用磷酸调正PH)
1000ml三角瓶装入500ml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接种量为25ml的小三角瓶培养成好的菌液,25~28℃培养24小时。
C、有机酸形成菌群Ⅰ: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1g 酵母膏1g 乙醇 2ml 碳酸钙1.5g 琼脂2.5g 水100ml PH值:自然(各种成分先加热溶解灭菌后,再将乙醇加入)121℃灭菌20分钟,自然冷却至常温时,无菌条件下接种后置于32℃培养48小时。
*液体活化试管菌种:培养基同上,葡萄糖1g%酵母膏1% 乙醇2% 碳酸钙1.5% 水100ml PH值:自然(各种成分先加热溶解灭菌后,再将乙醇加入分装于15ml试管,每支试管装5ml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自然冷却至常温时,接种量为一个斜面试管。32~34℃摇瓶振荡培养24小时。)
三角瓶培养:培养基同上,葡萄糖1g%酵母膏1%乙醇2% 碳酸钙1.5% 水100ml PH值:自然(各种成分先加热溶解灭菌后,再将乙醇加入)121℃灭菌20分钟,自然冷却至常温时,1000ml三角瓶装入250ml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接种量为10%32~34℃摇瓶振荡培养24小时。
D、有机酸形成菌群Ⅱ:
斜面培养基:乳糖2% 酵母膏0.3% 牛肉膏0.3% 蛋白胨2% 氯化钠0.5% 碳酸钙1% 琼脂2.5% PH值:6.7 30℃厌氧培养36小时。
*液体活化试管菌种:乳糖2% 牛肉膏1% 蛋白胨1% 氯化钠0.5% PH值:6.7 30℃厌氧培养24小时
三角瓶培养:取1000ml三角瓶,内装500ml培养基(麦芽汁加2%乳糖),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小时,培养方式为厌氧培养。
生物菌群按其生物特性分为四组:
A、纤维素降解菌群:生产技术方案拟定为三级扩大培养,第三级扩大培养的两个培养罐,采用分割式发酵的方法。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浓度为10°B′e麦芽汁,PH:4—4.5(用磷酸调正PH),液体好氧发酵。
B、蛋白产生菌群:生产技术方案拟定为三级扩大培养,第三级扩大培养的两个培养罐,采用分割式发酵的方法。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浓度为10°B′e麦芽汁加0.2~0.3%豆饼粉,PH:4—4.5(用磷酸调正PH),麦芽汁液体好氧发酵。
C、有机酸形成菌群Ⅰ:采用葡萄糖1%酵母膏1% 乙醇2% 碳酸钙1.5%培养基,液体兼性厌氧发酵,四级扩大培养。第四级扩大培养的两个培养罐,采用分割式发酵的方法。
D、有机酸形成菌群Ⅱ:采用10°B′e麦芽汁加2%乳糖培养基,完成厌氧发酵,四级扩大培养。第四级扩大培养的两个培养罐,采用分割式发酵的方法。
商品代菌种生产采用上述各发酵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设备采用先进进口的流量计,严格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综合菌群的混合。
(2)工艺流程
A、纤维素降解菌群——2000ml三角瓶(500ml 10°B′e麦芽汁菌液)——A—1#150升种子罐——A—2#1.5m3发酵罐——A—3—1#15m3发酵罐——分割至A—3—2#15m3发酵罐并列发酵
B、蛋白产生菌群——1000ml三角瓶装入500ml培养基[7°B′e麦芽汁+0.5~0.6%豆饼粉PH:4—4.5(用磷酸调正PH)]——B—1#150升种子罐[培养基7°B′e麦芽汁+0.2~0.3%豆饼粉PH:4—4.5(用磷酸调正PH)]发酵温度25~28℃,发酵时间30h——B—2#1.5m3发酵罐培养基7°B′e麦芽汁+0.2~0.3%豆饼粉PH:4—4.5(用磷酸调正PH)]发酵温度25~28℃,通气量2m3/m3,发酵时间30h—B—3—#1.5m3发酵罐——分割至B—3—2#15m3发酵罐并列发酵。
C、有机酸形成菌群Ⅰ——1000ml三角瓶装入250ml培养基[葡萄糖1% 酵母膏1% 乙醇2% 碳酸钙1.5% 水 1000ml PH值:自然(各种成分先加热溶解灭菌后,再将乙醇加入)]——C—1#40升种子罐[发酵罐罐压0.3kg/cm2,发酵温度32~34℃,通气量:0.25m3/m3,发酵时间18h]——C—2#400升培养罐[发酵罐罐压0.3kg/cm2,发酵温度32~34℃,通气量:0.25m3/m3,发酵时间18h]—C—3—#3.5m3发酵罐[发酵罐罐压0.3kg/cm2,发酵温度32~34℃,通气量:0.25m3/m3,发酵时间18h] —C—4—1#35m3发酵罐[发酵罐罐压0.3kg/cm2,发酵温度32~34℃,通气量:0.25m3/m3,发酵时间18h]——分割至C—4—2#35m3发酵罐并列发酵。
D、有机酸形成菌群Ⅱ——1000ml三角瓶,内装500ml培养基(麦芽汁加2%乳墉)——D—1#40升种子罐[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0h]——D—2#400升培养罐[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D—3#3.5m3发酵罐[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 —D—4—1#35m3发酵罐[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分割至D—4—2#35m3发酵罐并列发酵。
E、A15%+B15%+C35%+35%——绿色生态活性饲料添加剂
(3)、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
新鲜绿色玉米秸秆——秸草揉搓机——加水浸料(加水量1:4浸料时间12h)——拌料(加0.8%v/w氨水常温处理2h)——杀菌(110℃30分钟)——中和(用硫酸调PH值=5.0)——用活性饲料添加剂接种发酵(30℃8天,接种量5%)—干燥—制粒机—包装—检验—入库
4.1.1.3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粉状物,色泽均匀,无结块、发霉变质及异味、异嗅。
2、水分:不高于12%。
3、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之规定。
4、产品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应符合表1之规定。
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
粗纤维(%)
≤
粗灰分(%)
≤
钙(%)
>
总磷(%)
≥
指标
18.0
18.0
8.0
0.10
0.50
5、细胞总数:不小于1×109个/g。
6、活细胞总数:不小于1×109个/g。
4.2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
购置秸秆处理机械8台,需资金9.6万元;MTR饲料车1台,需45万元。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5.1 选址原则
牛场应建造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和三废污染、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5.2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陕西省XX市XX区周原镇杜赵村西500m处。
5.3 地理位置
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秦川牛繁育场位于关中平原西端的XX区周原镇杜赵村,东距西宝北线虢凤公路1.5公里,西距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全国中西部交通枢纽城市XX市25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油,水质洁净,空气清新,民风纯正,交通方便,电讯快捷,能源供应充足,具有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得天独厚的条件。
5.4 建设条件
XX市XX区周原镇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18′16〞-107°26′47〞,北纬34°22′55〞-34°26′,全镇18个行政村,10557户,41467人,耕地面积52148亩,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93820亩,粮食产量33646吨,人均产粮811.4公斤,人均纯收入3680元。周原镇地处渭北黄土台原区,东与幕仪镇相临,南与虢镇接壤,西与千河镇和凤翔县的长青镇相临,北与凤翔县的南指挥乡接壤。该镇是XX市粮食生产主产区,地形呈北高南低。该地属于内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春寒冷,夏秋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9℃,年平均降水量670mm。
周原镇杜赵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13户,农业人口2049人,耕地面积2233亩。农业主产小麦和玉米。2007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秦川肉牛繁育场距西宝(西安—XX)北线虢凤路1.5公里、距周原大道1公里,距虢镇火车站3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5公里;距XX市中心25公里,东距省会西安市160公里。全区区形成了以虢镇为中心,以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网络的格局,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属冯家山水库灌区,水利条件良好。本场有深水机井2眼,供水能力可以保证场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境内用电由西北电网供应,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电。
境内邮电通讯便捷,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农村电话在乡乡通话的基础上,已实现自动化、程控化。电信通信网络已发展成为明线、电缆、载波、微波、光缆一站多点、特高频等多种传输手段的综合运用,开办了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传真电报等业务。四通八达的邮电、通信网络,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XX市XX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04.4亿元。农业人口人均粮食482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亿元。地方财务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39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
5.5 主要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的供需平衡分析
5.5.1 秸秆资源与利用情况
XX市XX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土肥肥沃,气候适宜,盛产玉米、小麦及豆类,是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和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之一。1996年通过了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验收。2007年生产粮食27.2万吨,存栏秦川牛存栏秦川牛6.91万头,其中适繁母牛3.63万头,出栏3.90万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7.45亿元,其中牧业产值8.58亿元,占49.2%。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广示范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实行机械化联合收获,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为饲养生产提供优质饲料。
5.5.2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条件
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秦川肉牛繁育场位于关中平原西端的XX区周原镇杜赵村,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油,水质洁净,空气清新,民风纯正,交通方便,电讯快捷,能源供应充足,具有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得天独厚的条件。
5.6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繁育秦川牛良种,开展秦川肉牛育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及金融方面也将予以大力支持和扶持。
项目建设单位自有畜牧兽医、经营管理人才6人,并常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和省市、区畜牧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具有一定的秦川牛本品种繁育,导入红安格斯等世界著名肉牛品种外血育种,进行秦川牛饲养管理新技术、新模式研究、探索试验示范的科研开发能力。
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6.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XX市田犇秦川肉牛繁殖场,是由企业法人为主体投资创办的民营企业。始建于2002年3月,总投资1200多万元,吸纳各类就业人员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近年来,公司按照“饲草——肉牛——沼气——日光温室蔬菜”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了塬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市田犇秦川肉牛繁殖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已经于2007年申请成立了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6.2承担单位主营业务
公司下设秦川肉牛良种繁殖场,商品牛育肥场,蚯蚓饲养场和蔬菜园(三场一园)。占地62亩,建筑面积16300多平方米,基础母牛存栏630多头,年产良种犊牛600头,年育肥商品牛能力为3000头,以秦川肉牛繁殖和商品牛育肥为龙头的养殖业已初具规模,2004年开始向港澳地区提供活牛贸易,当年出口量列全省同行之首。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也已经投产,现建成1000平方米高标准日光温室35座,占地110亩,建成50立方米沼气池3座,冷库一座,每年向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500多吨,质量全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6.3人员及其构成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各类就业人员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
本项目建成后,董事会下设生产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和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负责种牛繁育、肉牛育肥、饲草基地建设等事宜。财务部负责筹措和管理资金;经营部负责架子牛、饲草采购,商品育肥牛、种母牛的销售等事宜。
6.4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
基础设施和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一
主要设施
1
围墙、机井房、电网、水塔
2
1号青贮窖
M3
8000
3
仓库、磅房
M2
335
4
牛舍
M2
16500
5
无堵挡牛舍
4座
M2
2400
6
干草棚
M2
1145
7
2号青贮窖
M3
4000
8
母牛犊牛棚
6座
M2
3600
9
青贮区配电设施
10
育肥场牛舍工程
M2
10500
11
2号干草棚、观察室
M2
1230
12
牛运动场给水工程
13
育肥场围墙
15
沼气工程
4座
M3
750
二
设备
1
变压器/地磅
160KWA/20T
套
1
2
储水罐
50 M3
个
1
3
铡草机
6T/小时
台
7
4
铡草机
1T/小时
台
1
5
粉碎机
1T/小时
台
1
6
地磅
20T
台
1
7
磅秤
1T
台
1
8
电子磅
1T
台
1
9
拖拉机
180型
台
5
10
翻转犁
小型
台
1
11
深水泵
4小时/145m
台
2
12
潜水泵
4时
台
10
13
面包车
长安
台
1
14
架子车
套
15
三
仪器
1
显微镜
XSZ-C
台
1
2
高压灭菌锅
YXQ-SCA6-280
个
1
3
液氮罐
XDX
个
1
4
冷箱
180升
台
1
5
电视机
29寸
台
2
6
其它
6.5资产与财务状况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658万元,固定资产650万元,流动资产798万元,所有者权益850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1316万元,净利润61万元,净资产利润率4.64%,资产负债率48.7%,投资报酬率109.65%,流动比率8.6。
6.6协作或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目前农、林、水学科最为完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现设16个学院(系),59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育八大学科门类。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利工程、临床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596名教职工。其中两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6人。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尤其是在畜禽 遗传育种、营养平衡、标准化饲养管理、兽医临床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山羊克隆、胚胎移植等。2005年到位科技经费15346万元,24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2006年列入国家211工程大学。公司已经聘请博士导师蒿迈道、昝林森等为常年技术顾问。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构成和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389.6万元。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39.6万元。
7.1.1总投资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389.6万元
其中:
秸秆处理设施及物资174.6万元(占总投资的45%);
养殖基础设施建设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1%);
科技推广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3%);
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3万元(占总投资的1%);
7.1.2 其它资金构成
项目建设投入全部流动资金365.89万元,该部分资金用于项目效益测算,不计入总投资,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7.1.3投资估算依据
1、投资估算范围
本项目总投资只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2、投资估算依据
①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规定及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参数。
②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
③本可行性报告确定的项目建设方案与设备仪器配置方案,各专业提供的技术经济数据及参数。
④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⑤土建工程参照同类工程,根据陕西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以扩大指标计算。
⑥设备购置按生产厂家提供的价格及收集到的市场价格计算。
⑦安装工程费按综合安装费率计取。
⑧其它工程费根据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取费标准计算。
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包括原原种扩繁补助费、科技推广费、项目管理费,依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参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有关费用上限控制指标计取。
(3)铺底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依据项目生产经营内容与规模、生产负荷及成本费用构成,按定额周转法进行估算。该项目流动资金只做为效益测算的依据,不计入项目总投资。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第二版)。
7.1.4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389.6万元, 秸秆处理设施及物资174.6万元;养殖基础设施建设200万元;科技推广费12万元;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3万元。具体估算见下表:
建设投资估算表
主要建设内容
单位
投资额
小计
其中:财政资金
合 计
-
389.6
一、秸秆处理设施及物资
-
174.6
100
(一)秸秆处理设施
-
174.6
100
1.建青贮氨化池
立方米
120
100
2.秸秆处理机械
台、件
9.6
3.MTR饲料车
台
45
(二)秸秆处理物资
-
1.氨化尿素
吨
2.氨化膜
吨
3.微贮菌种
袋
(三)精料及补充料
-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