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5230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 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答案】 (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 【解析】【分析】(1)“离家今几宿,厌

2、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

3、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故答案为: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 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考生要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进行描绘。语言要生动形象,忠于原诗,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要表达出诗人的情感。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4、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 (1)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解析】【分析】(1)分析诗歌内容,提取笛声的特点。李诗:是

5、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杨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可知笛声的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米诗: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可知笛声轻柔、清脆。 (2)第一首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人由于思人怀旧而难以入睡,因了笛声而更加伤悲,却有意拓开,说自己的断肠与笛声无关,就使伤心的程度更为加深,蕴含着无尽的辛酸之泪。据此作答。 故

6、答案为: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 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分析诗歌的情感需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翻译诗歌内容,再体会诗人感情。一般答题格式为:诗歌描绘了一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情感。 【附参考译文】春夜洛城闻笛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

7、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中秋闻笛 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我的愁肠早已断了,再也听不得乐曲;不是因为那笛儿吹奏出断肠的旋律,令人伤心。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迥:远。行杯:传杯而饮。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

8、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_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答案】 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分析】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

9、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10、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

11、作铺垫和陪衬。(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 松篁 ,竹与松,另比喻坚贞的节操。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这几种植物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兰花和它们都不一样,在幽暗处悄然开放,春意盎然,具有不显眼、不媚俗的高贵之美。 这两句描写突出兰花格调高雅,是世间不俗之物,“ 斜倚、笑傲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人的性格, 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 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

12、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谈,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句子的内容和含义。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_和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

14、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答案】 (1)听觉;视觉(2)C 【解析】【分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

15、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C项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故答案为: 听觉 ; 视觉 。 C【点评】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附参考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

16、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句意,并能由浅入深赏析诗歌,深刻体会战前的紧张气氛、战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坚强决心。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17、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权花明驿墙。因恩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2)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3)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

18、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 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如: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

19、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3)抓住“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理解诗人的感情,可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从诗歌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景物即可。 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

20、了怎样的意境。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答案】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圣明(2)气势磅礴

21、。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解析】【分析】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

22、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故答案为: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圣明 。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

23、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

24、蹇驴嘶。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以“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答案】 (1)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2)【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

25、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示例 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踏”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简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诗句筛选出内容相关的诗句即可,苏辙在 怀渑池寄子瞻兄 中说如果我们下次再在这里相遇,还要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而苏轼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中告诉子由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苏辙在

26、 怀渑池寄子瞻兄 中说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而苏轼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中告诉子由 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据此答题即可。 (2)首先要理解苏辙诗中的“怕雪泥”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再简析苏轼 “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话的用意。“怕雪泥”中的雪泥有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义,二是比喻义,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仕途的艰难。苏辙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曾经一起讨论仕途的艰难。而苏轼在应答诗中说,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苏轼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

27、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故答案为: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示例 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踏”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

28、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整首诗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合适的诗句即可。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

29、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解析】【分析】(1)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也就是“粼粼起”的水光;“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用了借代手法,以颜色代本体。 (2)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在南浦

30、东冈吹东风的二月之时,美丽的景色让我诗兴大发。“撩”:引逗,挑弄。用了拟人手法,把“物华”比作诱人的美女,写出南浦风景之美,撩动我心,勾起我写诗的欲望。 故答案为: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水。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鸭绿”、“鹅黄”都是借代的手法;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

31、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艾青(二)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第一首诗中的“它”可能指_(意象),第二首诗中“_”“_”这两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 (2)两首诗都

32、关于“向往”,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何种情感? 【答案】 (1)太阳;孤;独(2)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 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解析】【分析】(1)结合“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可知“它”具有光芒,能够给予生命延续的力量,并且结合艾青的诗歌风格,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可判断“它”是太阳。“孤烟”指孤独的烟,“独树”指孤独的树,因此“孤

33、”和“独”流露出一种寂寥、孤独。 (2)结合“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可知,这里面突出了太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赞美太阳,借万物对太阳的追逐,表现自己对太阳,以及太阳所代表的的光明的追求、向往。这首诗前两句,抓住“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后两句提到两个典故“颜回”“五柳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物,因此王维追求的是恬静的、安贫乐道的田园生活。 故答案为:太阳;孤;独; 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 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34、。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二、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做一颗彩色的露珠,回答1-4题。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

35、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

36、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

37、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首先提出分论点:_, 然后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的结论。(4)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答案】 (1)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2)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打上

38、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3)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4)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解析】【分析】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卞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注意本文的标题是一个比喻句,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不能为

39、论点。本文的论在第一段中即“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2.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所示文段举了“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其论证的问题即是本段首句所表达的内容。3.“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4.注意本题的答点“怎样的心态”,根据本文所谈的问题,抓住关键词“适应”,从与老师同学的相处,熟悉新学校的环境,调整好自己,以积极、

40、热情的心态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情来谈即可。12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

41、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

42、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本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法国作家_。(2)给文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是作者诙谐的说法,增添了文章的情趣。B.“连鸽子也会唱歌”,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幼稚可爱的特点。C.小弗朗士的这一想法,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法国人民学德语的愚蠢。D.上课时,小弗朗士却去听鸽子的叫声,表现了小弗朗士贪玩的特点。(5)韩麦

43、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文段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师韩麦尔先生,请你也用以上几种描写方法刻画一位让你敬重的老师形象。(50字以内)【答案】 (1)最后一课都德(2) , :(3)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4)C(5)“使出全身力量” 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6)感情真挚,体现“崇敬”之情,正确运用了描写方

44、法即可【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熟记最后一课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常见的标点符号有逗号,句号,冒号,问号等,课下注意弄清并积累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钟声,号声都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4)本题需结合最后一课的爱国主题回答,就能分析出正确答案。(5)结合小说主题,很容易得出,此处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法国必胜的信念。(6)答

45、案不唯一,不管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都要感情真挚,体现对老师的“崇敬”之情。13根据下面文段,回答相关问题【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乙】愣愣磕磕的,祥子看着抗夫把棺材埋好,他没哭。他的脑中像燃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1)甲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乙文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2)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题比较好答,答案就在选文的结尾,即“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所以是高兴的表情。(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重要情节。“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去,不得不卖车抵债。故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