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为上的一动点,为中点,交延长线于,过作交的延长线于,则下列结论:①;②;③当为中点时,;④若为的中点,当从移动到时,线段扫过的面积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如图,正方形中,点分别在边上,且,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⑤;其中正确的有( )个.
A.2 B.3 C.4 D.5
3.如图,矩形ABCD中,AB=5,AD=4,M是边CD上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ANM,连BN,若DM=1,则△ABN的面积是( )
A. B. C. D.
4.如图,已知直线l//AB,l与AB之间的距离为2.C、D是直线l上两个动点(点C在D点的左侧),且AB=CD=5.连接AC、BC、BD,将△ABC沿BC折叠得到△A′BC.下列说法:①四边形ABDC的面积始终为10;②当A′与D重合时,四边形ABDC是菱形;③当A′与D不重合时,连接A′、D,则∠CA′D+∠BC A′=180°;④若以A′、C、B、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则此矩形相邻两边之和为3或7.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如图,在中,,依次是上的五个点,并且,在三个结论:(1);(2);(3)之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B. C. D.
6.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24,点D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BF=4CF,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3 B.4 C.6 D.8
7.如图,菱形中,过顶点作交对角线于点,已知,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8.如图,矩形中,,,折叠纸片使点落在边上的处,折痕为,则的长为( )
A. B.2 C. D.1
9.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
A.2 B. C. D.
10.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ABCD,被两条线段MN, EF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S1、S2、S3、S4,若MN∥AB∥DC,EF∥DA∥CB,则有( )
A.S1= S4 B.S1 + S4 = S2 + S3 C.S1 + S3 = S2 + S4 D.S1·S4 = S2·S3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CO、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E在边BC上,将该矩形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OC上的F处.若OA=8,CF=4,则点E的坐标是_____.
12.如图,以RtABC的斜边AB为一边,在AB的右侧作正方形ABED,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CO,如果AC=4,CO=,那么BC=______.
13.如图,正方形ABCD中,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能取得最小值4时,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则EF的最小值为_____.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 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1)∠DCF+∠D=90°;(2)∠AEF+∠ECF=90°;(3)=2; (4)若∠B=80,则∠AEF=50°.其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字号都填在横线上).
16.在中,,的平分线交CD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若线段EF=2,则AB的长为__________.
17.如图,在中,D是AB上任意一点,E是BC的中点,过C作,交DE的延长线于F,连BF,CD,若,,,则_________.
18.如图,点E、F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边BC和AD上(E、F都不与两端点重合),连结AE、DE、BF、CF,其中AE和BF交于点G,DE和CF交于点H.令,.若,则图中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不添加别的辅助线);若,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8,则四边形FGEH的面积为_______.
19.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先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边落在边上,点落在点处,折痕为;再将沿翻折,与相交于点,则的长为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已知AB= 6,点C,D在线段AB上,AC =DB = 1,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接EF,设EF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典型的基本图形.
(1)如图①,中,,,直线经过点,直线,直线,垂足分别为、.试说明;
(2)如图②,中,,,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菱形面积为______.
(3)如图③,分别以的直角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接,是的高,延长交于点,若,,求的长度.
22.如图,四边形OABC中,BC∥AO,A(4,0),B(3,4),C(0,4).点M从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运动;点N从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作NP垂直x轴于点P,连结AC交NP于Q,连结MQ.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
(2)设四边形BNPA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点M,使得△AQM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边BC、CD上,AM、AN分别交BD于点P、Q,连接CQ、MQ.且.
(1)求证:
(2)求证:
(3)如图2,连接MN,当,,求的面积
图1 图2
24.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和等腰直角为的中点,连接与交于点.
(1)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和线段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已知求的长度(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
2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D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以AE为一条边,在正方形ABCD左侧作正方形AEFG,连接BF.
(1)当t=1时,求BF的长度;
(2)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求D、F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3)连接AF、DF,当△AD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26.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CE,联结BE、CE、DE. 过点B作BF⊥DE交线段DE的延长线于F.
(1)如图,当BE=CE时,求旋转角的度数;
(2)当旋转角的大小发生变化时,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如果不变,请求出的度数;
(3)联结AF,求证:.
27.感知:如图①,在正方形中,是一点,是延长线上一点,且,求证:;
拓展:在图①中,若在,且,则成立吗?为什么?
运用:如图②在四边形中,,,,是上一点,且,,求的长.
28.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AF,DE相交于点G,当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时,有:①AF=DE;②AF⊥DE成立.
试探究下列问题:
(1)如图1,若点E不是边BC的中点,F不是边CD的中点,且CE=DF,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不需要证明)
(2)如图2,若点E,F分别在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连接AE和BF,若点M,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MNPQ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的哪一种,并证明你的结论.
2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的平分线交于点E,交的延长线于F,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1)证明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连结,①求证:;②求的度数;
(3)若,,,M是的中点,求的长。
30.已知三角形纸片ABC的面积为48,BC的长为8.按下列步骤将三角形纸片ABC进行裁剪和拼图:
第一步:如图1,沿三角形ABC的中位线DE将纸片剪成两部分.在线段DE上任意取一点F,在线段BC上任意取一点H,沿FH将四边形纸片DBCE剪成两部分;
第二步:如图2,将FH左侧纸片绕点D旋转180°,使线段DB与DA重合;将FH右侧纸片绕点E旋转180°,使线段EC与EA重合,再与三角形纸片ADE拼成一个与三角形纸片ABC面积相等的四边形纸片.
图1 图2
(1)当点F,H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请按照第二步的要求,在图2中补全拼接成的四边形;
(2)在按以上步骤拼成的所有四边形纸片中,其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AD,∠A=∠B=90°,
∵∠A=∠EDQ,∠AEP=∠QED,AE=ED,
∴△AEP≌△DEQ,故①正确,
②作PG⊥CD于G,EM⊥BC于M,
∴∠PGQ=∠EMF=90°,
∵EF⊥PQ,
∴∠PEF=90°,
∴∠PEN+∠NEF=90°,
∵∠NPE+∠NEP=90°,
∴∠NPE=∠NEF,
∵PG=EM,
∴△EFM≌△PQG,
∴EF=PQ,故②正确,
③连接QF.则QF=PF,PB2+BF2=QC2+CF2,设CF=x,
则(2+x)2+12=32+x2,
∴x=1,故③错误,
④当P在A点时,Q与D重合,QC的中点H在DC的中点S处,当P运动到B时,QC的中点H与D重合,
故EH扫过的面积为△ESD的面积=,故④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难度较大.
2.C
解析:C
【分析】
由已知得,,利用“”可证,利用全等的性质判断①②③正确,在上取一点,连接,使,由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从而得,设,则,,分别表示,,的长,判断④⑤的正确性.
【详解】
解:,,
,为等边三角形,
,又,
,
,
,
①②③正确,
在上取一点,连接,使,
则,
,
设,则,,
,,
,而,
④错误,
⑤,
⑤正确.
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⑤.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把条件集中到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求解.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延长MN交AB延长线于点Q,由矩形的性质得出∠DMA=∠MAQ,由折叠性质得出∠DMA=∠AMQ,AN=AD=4,MN=MD=1,得出∠MAQ=∠AMQ,证出MQ=AQ,设NQ=x,则AQ=MQ=1+x,证出∠ANQ=90°,在Rt△ANQ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NQ=7.5,AQ=8.5,即可求出△ABN的面积.
【详解】
解:延长MN交AB延长线于点Q,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
∴∠DMA=∠MAQ,
由折叠性质得:△ANM≌△ADM,
∴∠DMA=∠AMQ,AN=AD=4,MN=MD=1,
∴∠MAQ=∠AMQ,
∴MQ=AQ,
设NQ=x,则AQ=MQ=1+x,
∵∠ANM=90°,
∴∠ANQ=90°,
在Rt△ANQ中,由勾股定理得:AQ2=AN2+NQ2,
∴(x+1)2=42+x2,
解得:x=7.5,
∴NQ=7.5,AQ=8.5,
∵AB=5,AQ=8.5,
∴S△NAB=S△NAQ=×AN•NQ=××4×7.5=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矩形和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②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C=CD,然后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可判断四边形ABDC是菱形;
③连结A′D,根据折叠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A′=CA=BD,AB=CD=A′B,∠1=∠CBA=∠2,可证明△A′CD≌△A′BD,则∠3=∠4,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得到∠1=∠4,则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BC;
④讨论:当∠CBD=90°,则∠BCA=90°,由于S△A1CB=S△ABC=5,则S矩形A′CBD=10,根据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当∠BCD=90°,则∠CBA=90°,易得BC=2,而CD=5,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①∵AB=CD=5,AB∥CD,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DC的面积=2×5=10;故①正确;
②∵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A′与D重合时,
∴AC=CD,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DC是菱形;故②正确;
③连结A′D,如图,
∵△ABC沿BC折叠得到△A′BC,
∴CA′=CA=BD,AB=CD=A′B,
在△A′CD和△A′BD中
,
∴△A′CD≌△A′BD(SSS),
∴∠3=∠4,
又∵∠1=∠CBA=∠2,
∴∠1+∠2=∠3+∠4,
∴∠1=∠4,
∴A′D∥BC,
∴∠CA′D+∠BCA′=180°;故③正确;
④设矩形的边长分别为a,b,
当∠CBD=90°,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BCA=90°,
∴S△A′CB=S△ABC=×2×5=5,
∴S矩形A′CBD=10,即ab=10,
而BA′=BA=5,
∴a2+b2=25,
∴(a+b)2=a2+b2+2ab=45,
∴a+b=3,
当∠BCD=90°时,
∵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CBA=90°,
∴BC=3,
而CD=5,
∴(a+b)2=(2+5)2=49,
∴a+b=7,
∴此矩形相邻两边之和为或7.故④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熟练掌握平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会运用折叠的性质确定相等的线段和角.
5.B
解析:B
【分析】
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结论(2)正确.再利用结论(2)可得,即可判断结论(1)(3)错误,
【详解】
解:设,则,
,
,,,
在中,
,
,
∴,
,
同理可得:,
,
∴,
,
故(2)正确;
∵,,
∴,即,
∴
所以与不垂直,故(1)不正确;
∵,,
∴,即,
∴
故(3)不正确;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证明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是解题关键.
6.D
解析:D
【分析】
连接EC,过A作AM∥BC交FE的延长线于M,求出平行四边形ACFM,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得出△BDE的面积和△CDE的面积相等,△ADE的面积和△AME的面积相等,推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CFM的面积的一半,求出CF×hCF的值即可.
【详解】
连接DE、EC,过A作AM∥BC交FE的延长线于M,
∵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DE∥CF,EF∥CD,
∴AM∥DE∥CF,AC∥FM,
∴四边形ACFM是平行四边形,
∵△BDE边DE上的高和△CDE的边DE上的高相同,
∴△BDE的面积和△CDE的面积相等,
同理△ADE的面积和△AME的面积相等,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CFM的面积的一半,是×CF×hCF,
∵△ABC的面积是24,BC=3CF
∴BC×hBC=×3CF×hCF=24,
∴CF×hCF=16,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8,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关系,解题中注意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D
【分析】
先说明ABD=∠ADC=∠CBD,然后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即可∠CBD度数,最后再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解:∵菱形ABCD
∴AB=AD
∴∠ABD=∠ADC
∴∠ABD=∠CBD
又∵
∴∠CBD=∠BDC=∠ABD=∠ADB=(180°-134°)=23°
∴=90°-23°=67°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8.A
解析:A
【分析】
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5,再令,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答案.
【详解】
∵四边形为矩形,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
得:,
令,则,
由折叠性质可知:
,
,
故,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
∴.
故.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涉及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计算题时可多次进行勾股定理的计算.
9.D
解析:D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BC=1,CE=EF=3,∠E=90°,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求出∠ACF=90°,得到CH=A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
∴AB=BC=1,CE=EF=3,∠E=90°,
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
则AM=BC+CE=1+3=4,FM=EF-AB=3-1=2,∠AMF=90°,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GCEF是正方形,
∴∠ACD=∠GCF=45°,
∴∠ACF=90°,
∵H为AF的中点,
∴CH=AF,
在Rt△AMF中,由勾股定理得:AF=,
∴CH=,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性质,正确引出辅助线得到∠ACF=90°是解题的关键.
10.D
解析:D
【分析】
由于在四边形中,MN∥AB∥DC,EF∥DA∥CB,因此MN、EF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小平行四边形.可设MN到DC的距离为h1,MN到AB的距离为h2,根据AB=CD,DE=AF,EC=FB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MN∥AB∥DC,EF∥DA∥CB,
∴四边形ABCD,四边形ADEF,四边形BCEF,红、紫、黄、白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AB=CD,DE=AF,EC=BF.
设MN到DC的距离为h1,MN到AB的距离为h2,
则S1=DE•h1,S2=AF•h2,S3=EC•h1,S4=FB•h2,
因为DE,h1,FB,h2的关系不确定,所以S1与S4的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
S1+S4=DE•h1+FB•h2=AF•h1+FB•h2,S2+S3=AF•h2+EC•h1=AF•h2+FB•h1,故B错误;
S1+S3=CD•h1,S2+S4=AB•h2,又AB=CD,而h1不一定与h2相等,故C错误;
S1·S4=DE•h1•FB•h2=AF•h1•FB•h2,S2·S3=AF•h2•EC•h1=AF•h2•FB•h1,所以S1·S4=S2·S3,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的积.即S=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必须是a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二、填空题
11.(-10,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CEF∽△OFA,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OF=2CE,设CE=x,则BE=8-x,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8-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解得x=3,则OF=6,所以OC=10,由此可得点E的坐标为(-10,3).
故答案为:(-10,3)
12.8
【分析】
通过作辅助线使得△CAO≌△GBO,证明△CO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G后,即可求出BC的长.
【详解】
如图,延长CB到点G,使BG=AC.
∵根据题意,四边形ABED为正方形,
∴∠4=∠5=45°,∠EBA=90°,
∴∠1+∠2=90°
又∵三角形BCA为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
∴∠2+∠3=90°
∴∠1=∠3
∴∠1+∠5=∠3+∠4,故∠CAO=∠GBO,
在△CAO和△GBO中,
故△CAO≌△GBO,
∴CO=GO=,∠7=∠6,
∵∠7+∠8=90°,
∴∠6+∠8=90°,
∴三角形CO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G=,
∵CG=CB+BG,
∴CB=CG-BG=12-4=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题意建立正确的辅助线以及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
作P点关于线段AE的对称点,根据轴对称将转换成,然后当的时候是最小的,得到长,最后求出正方形边长DC.
【详解】
∵AE是的角平分线,
∴P点关于线段AE的对称点一定在线段AC上,记为
由轴对称可以得到,
∴,
如图,当的时候是最小的,也就是取最小值4,
∴,
由正方形的性质是AC的中点,且,
在中,.
故答案是:.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析出取最小值的状态,并将它转换成去求解.
14.4
【分析】
根据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四边形AEP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得EF=AP,则EF的最小值即为AP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知:AP的最小值即等于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
【详解】
解:连接AP,
∵在△ABC中,AB=3,AC=4,BC=5,
∴AB2+AC2=BC2,
即∠BAC=90°.
又∵PE⊥AB于E,PF⊥AC于F,
∴四边形AEPF是矩形,
∴EF=AP,
∵AP的最小值即为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
设斜边上的高为h,
则S△ABC=
∴
∴h=2.4,
∴EF的最小值为2.4,
故答案为: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要能够把要求的线段的最小值转化为便于求的最小值得线段是解此题的关键.
15.(1) (2) (4)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正确;
由ASA证明△AEF≌△DMF,得出EF=MF,∠AEF=∠M,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CF=EM=E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EC=∠ECF,得出(2)正确;
证出S△EFC=S△CFM,由MC>BE,得出S△BEC<2S△EFC,得出(3)错误;
由平行线的性质和互余两角的关系得出(4)正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F是AD的中点,
∴AF=FD,
∵在▱ABCD中,AD=2AB,
∴AF=FD=CD=AB,
∴∠DFC=∠DCF,
∵AD∥BC,
∴∠DFC=∠FCB,∠BCD+∠D=180°,
∴∠DCF=∠BCF,
∴∠DCF=∠BCD,
∴∠DCF+∠D=90°,故(1)正确;
(2)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MDF,
∵F为AD中点,
∴AF=FD,
在△AEF和△DMF中,
,
∴△AEF≌△DMF(ASA),
∴EF=MF,∠AEF=∠M,
∵CE⊥AB,
∴∠AEC=90°,
∴∠AEC=∠ECD=90°,
∵FM=EF,
∴CF=EM=EF,
∴∠FEC=∠ECF,
∴∠AEF+∠ECF=∠AEF+∠FEC=∠AEC=90°,故(2)正确;
(3)∵EF=FM,
∴S△EFC=S△CFM,
∵MC>BE,
∴S△BEC<2S△EFC,故(3)错误;
(4)∵∠B=80°,
∴∠BCE=90°-80°=10°,
∵AB∥CD,
∴∠BCD=180°-80°=100°,
∴∠BCF=∠BCD=50°,
∴∠FEC=∠ECF=50°-10°=40°,
∴∠AEF=90°-40°=50°,故(4)正确.
故答案为:(1)(2)(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证明△AEF≌△DMF是解题关键.
16.8或12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C=AD=5,∠BAE=∠DEA,∠ABF=∠BF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AD=5,CF=BC=5,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在中,AB∥CD,BC=AD=5,
∴∠BAE=∠DEA,∠ABF=∠BFC,
∵的平分线交CD于点E,
∴∠BAE=∠DAE,
∴∠DAE=∠DEA,
∴DE=AD=5,
同理:CF=BC=5,
∴AB=CD=DE+CF-EF=5+5-2=8或AB=DE+CF+EF=5+5+2=12,
故答案为:8或12.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的判定,解题中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避免漏解.
17.4
【分析】
证明CF∥DB,CF=DB,可得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解:∵CF∥AB,
∴∠ECF=∠EBD.
∵E是BC中点,
∴CE=BE.
∵∠CEF=∠BED,
∴△CEF≌△BED(ASA).
∴CF=BD.
∴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
作EM⊥DB于点M,
∵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
∴BE=,DF=2DE,
在Rt△EMB中,EM2+BM2=BE2且EM=BM
∴EM=1,
在Rt△EMD中,
∵∠EDM=30°,
∴DE=2EM=2,
∴DF=2DE=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18.7
【分析】
①若,则,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可得;②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得出四边形ABEF、四边形CDFE都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再根据 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即
四边形AECF、四边形BEDF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综上,图中共有4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连接EF
四边形ABEF、四边形CDFE都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4;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9.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AF=∠BAF=45°,再由矩形性质可得FC=ED=1,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FG即可.
【详解】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AF=∠BAF=45°,
∴AE=AD=3,EB=AB-AD=1,
∵四边形EFCB为矩形,
∴FC=BE=1,
∵AB∥FC,
∴∠GFC=∠DAF=45°,
∴GC=FC=1,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变换,矩形的性质是一种对称变换,理解折叠前后图形的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2
【分析】
分别延长AE,BF交于点H,易证四边形EPFH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点G为PH的中点,则G的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再求出CD的长度,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求出MN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如图,分别延长AE,BF交于点H,
∵∠A=∠FPB=60°,
∴AH∥PF,
∵∠B=∠EPA=60°,
∴BH∥PE
∴四边形EPFH为平行四边形,
∴EF与HP互相平分,
∵点G为EF的中点,
∴点G为PH的中点,即在P运动的过程中,G始终为PH的中点,
∴G的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
∵CD=6-1-1=4,
∴MN==2,
∴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及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动点的问题,是中考热点,解题的关键是得出G的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
三、解答题
21.(1)见解析;(2);(3).
【分析】
(1)证∠BDA=∠CEA=90°,∠CAE=∠ABD,由AAS证明△ABD≌△CAE即可;
(2)连接CE,交AF于O,由菱形的性质得∠COA=∠ADB=90°,同(1)得△ABD≌△CAO(AAS),得OC=AD=3,OA=BD=4,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S△AOC=6,即可得出答案;
(3)过E作EM⊥HI的延长线于M,过点G作GN⊥HI于N,同(1)得△ACH≌△EAM(AAS),△ABH≌△GAN(AAS),得EM=AH=GN,证△EMI≌△GNI(AAS),得EI=GI,证∠EAG=90°,由勾股定理求出EG=10,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证明:∵BD⊥直线l,CE⊥直线l,
∴∠BDA=∠CEA=90°,
∵∠BAC=90°,
∴∠BAD+∠CAE=90°
∵∠BAD+∠ABD=90°,
∴∠CAE=∠ABD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2)解:连接CE,交AF于O,如图②所示:
∵四边形AEFC是菱形,
∴CE⊥AF,
∴∠COA=∠ADB=90°,
同(1)得:△ABD≌△CAO(AAS),
∴OC=AD=3,OA=BD=4,
∴S△AOC=OA•OC=×4×3=6,
∴S菱形AEFC=4S△AOC=4×6=24,
故答案为:24;
(3)解:过E作EM⊥HI的延长线于M,过点G作GN⊥HI于N,如图③所示:
∴∠EMI=∠GNI=90°,
∵四边形ACDE和四边形ABFG都是正方形,
∴∠CAE=∠BAG=90°,AC=AE=8,AB=AG=6,
同(1)得:△ACH≌△EAM(AAS),△ABH≌△GAN(AAS),
∴EM=AH=GN,
在△EMI和△GNI中,
,
∴△EMI≌△GNI(AAS),
∴EI=GI,
∴I是EG的中点,
∵∠CAE=∠BAG=∠BAC=90°,
∴∠EAG=90°,
在Rt△EAG中, EG===10,
∵I是EG的中点,
∴AI=EG=×10=5.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2.(1);(2)y=4t+2;(3)存在,点M的坐标为(1,0)或(2,0).
【分析】
(1)因为BN∥MP,故当BN=MP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M在点P的左侧,求解即可;
(2)y=(BN+PA)•OC,即可求解;
(3)①当∠MQA为直角时,则△M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A=PM,即可求解;②当∠QMA为直角时,则NB+OM=BC=3,即可求解.
【详解】
(1)∵BN∥MP,故当BN=MP时,四边形BNMP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点M在点P的左侧时,即0≤t<1时,
MP=OP﹣OM=3﹣t﹣2t=3﹣3t,BN=t,
即3﹣3t=t,解得:t=;
(2)由题意得:由点C的坐标知,OC=4,
BN=t,NC=PO=3﹣t,PA=4﹣OP=4﹣(3﹣t)=t+1,
则y=(BN+PA)•OC=(t+t+1)×4=4t+2;
(3)由点A、C的坐标知,OA=OC=4,
则△CO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CA=∠OAC=45°,
①当∠MQA为直角时,
∵∠OAC=45°,故△M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PA=PM,
而PA=4﹣(3﹣t)=t+1,PM=OP﹣OM=(3﹣t)﹣2t=3﹣3t,
故t+1=3﹣3t,解得:t=,则OM=2t=1,
故点M(1,0);
②当∠QMA为直角时,
则点M、P重合,
则NB+OM=BC=3,即2t+t=3,解得:t=1,
故OM=OP=2t=2,
故点M(2,0);
综上,点M的坐标为(1,0)或(2,0).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坐标与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复杂度较高,难度较大,其中(3)要分类求解,避免遗漏.
23.(1)见解析
(2)见解析
(3)15
【分析】
(1)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QBA=∠QBC,进而可得△QBA≌ △QBC,∠QAB=∠QCB,再根据CQ=MQ,得到∠QCB=∠QMC,即可求证;
(2)根据∠QAB=∠QMC,∠QMC+∠QMB=180°,得到∠QAB+∠QMB=180°,在四边形QABM中,∠QAB+∠QMB+∠ABM+∠AQM =360°可得∠ABM+∠AQM =180°,再根据∠ABM =90°即可求解;
(3)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延长ND至点H,使DH=BM=2,证得△ADH≌ △ABM,得到∠DAH=∠BAM,且AH=AM,由(2)知,△QA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得∠NAM=∠NAH,进而得到△NAM≌ △NAH,在Rt△MN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QBA=∠QBC
在△QBA和△QBC中
∴△QBA≌ △QBC (SAS)
∴∠QAB=∠QCB
又∵CQ=MQ
∴∠QCB=∠QMC
∴∠QAB=∠QMC
(2)∵∠QAB=∠QMC
又∵∠QMC+∠QMB=1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