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2225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0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也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瓶颈早已显现,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环境现状下,对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影响既包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政策,也包括低碳证券、低碳金融等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降低自身的资源、能源成本,还能获得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有助于企业绿色理财、低碳投资、筹资、运营管理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述与发展、国际和国内一些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为研究基础,从政策、金融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形成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理财环境的分析报告,并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解决一些企业在该影响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管理者提供便利,从而提高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理财环境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also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bottleneck resources have already appeared,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to the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policy, financial impact is huge, these effects both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policies, including low carbon stock, low carbon finance, such as financial service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 low carbon economy can not only decrease the cost of its own resources, energy, still can obtain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lso help gree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investment, financ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overview an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mpani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facing challenges and their solving measures taken a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rom policy, financial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financ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ctual case, forms the enterpri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w carbon economy finance environment analysis report, and put forward the enterprise can adopt some countermeasures, solve some companies fac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problems, an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manager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the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 ,Enterprise,Financing environment 目录 目 录 前言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2 低碳经济与企业理财环境的理论基础 3 2.1低碳经济的概念 3 2.2企业理财环境概述 3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3.1国外研究现状 4 2.3.2国内研究现状 6 2.4我国目前环境发展现状 7 2.4.1水污染 7 2.4.2大气污染 8 2.4.3 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0 2.5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1 2.5.1政策方面的影响 11 2.5.2经济环境的影响 12 2.5.3社会环境的影响 13 3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现状及分析 15 3.1公司简介 15 3.2哈药集团面临危机 18 4 公司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4.1哈药集团缺少及时的数据信息披露 21 4.2企业环境管理力度不够、环境投资较少 21 4.3缺少环境会计财务指标 23 4.4缺少有效地信息反馈渠道 24 4.5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不成熟 24 5 改善哈药集团所具问题的对策分析 27 5.1加大企业环境管理力度与环境投资 27 5.2改进哈药集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27 5.3完善环境会计指标 27 5.4建立有效地信息反馈平台 29 5.5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29 5.5.1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9 5.5.2要加快制定我国环境会计准则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30 5.5.3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 30 5.5.4进一步加强完善环境会计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30 6结论 33 致 谢 35 参考文献 37 前言 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挑战。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低碳经济是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被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公认为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无碳社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ildlife Fund)的研究报告(2009)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可能只有从现在到2014年的短暂时间内建立起可完整运行的低碳产业结构,才能避免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降临。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是重中之重。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理财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来自企业方面的反馈却比较微弱。显然,这将使企业丧失很多投资、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淘汰。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在开展低碳经济方面比较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内涵、意义、发展前景和给企业理财环境带来的根本影响,所以也就不能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企业作为运营的主体,是否实施低碳经济首先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看是否能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但是,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很多是建立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这必将导致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面对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企业被动应对这一矛盾,着手研究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环境起点论认为,企业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模式。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理 2017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财模式。一般认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而经济环境的变迁又直接影响着其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理财环境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由此,在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理财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分为政策、经济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并提出企业需要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来应对低碳经济影响,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形成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理财环境的分析报告,进而解决一些企业在该影响下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管理者提供便利,从而提高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 1 2低碳经济与企业理财环境的理论基础 2.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指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创新和制定相应的制度框架、政策措施,以推动在经济活动中开发和运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使经济向节能减排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为目的,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2企业理财环境概述 企业的理财环境又称财务管理环境 ,是指企业理财中涉及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在一定财务管理环境下进行的 ,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和风险、生产经营成本、资金占用水平、投资报酬和风险、利润及现金流量等发生变化 ,企业的理财环境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 ,包含有经济政策、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内部因素 ,企业应改善内部理财环境 ,适应外部理财环境。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 英国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现有的高碳经济模式的开创者,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应该负有的历史责任,所以率先在世界上高举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003年,前首相布莱尔代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6](DTI2003),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承诺,2012年欧盟温室气体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英国表示愿意为欧盟成员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英国承诺减排12.5%,比平均减排8%的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 法国 从2009年以来,法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发展以核能为主题的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是其核电工业。法国的核电工业起步于一些国家对核电产生动摇的20世纪70年代,近30年来,法国核电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与美国、日本构成了世界核电工业三强。 丹麦 丹麦在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创造了独特的经济,丹麦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减少二氧化碳并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走上了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瑞典 瑞典将低碳经济的理念与执行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加强了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 瑞典政府还积极推动民众参与低碳活动,为鼓励国民购买清洁燃料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了奖励措施。瑞典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以方便环保型汽车用户。经过不断努力,瑞典已成为世界各种的榜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加拿大 2008年,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尤其是在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两个方面。 1)环境科技 加拿大政府分别拨款6600万加元支持制定工业废气排放法规框架,并对生物燃料排放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另外,政府承诺5年内拨款2.5亿加元支持汽车工业执行汽车工业创新计划,主要是开发环保型汽车的战略性大项目。 2)能源领域 加拿大政府将继续支持生物燃料、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拨款2.3亿加元执行生物能源技术计划。 2.3.2国内研究现状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同时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重要的体现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这个承诺,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2.4我国目前环境发展现状 2.4.1水污染 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严重,海河流域的水质状况最差,整体呈重度污染,见由图2-1。 图2-1 2.4.2大气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污染不断加重的时期,如图2-2和2-3所示,我国1980年碳排放量大约为15亿吨,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86亿吨左右,而雾霾也在2012年开始就一直呈现指数般的增长趋势,从这两张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图2-2 图2-3 (2)污染来源 能源使用是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急剧增长是污染的另一来源。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也是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 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自80年代以来,汽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70%以上,加入汽油的四乙基铅量年均2900吨。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放到大气中造成铅污染。汽车排放的铅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90%。从1986-1995年10年间,我国累计约1500吨铅排入到大气、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并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对居住城市的儿童、交警和清洁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4.3 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013年1月造成全国多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低能见度和重度空气污染的雾霾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舆论称为“雾霾中国”细颗粒(PM2.5)是造成此次雾霾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2007年世界银行采用人力资本法和统计生命价值法评估2003年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物PM10造成的健康总损失分别为1570亿元和52900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与3.8%,评估结果显示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PM10造成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为292亿元,而使用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评估的经济损失为155亿元,两类方法得到的结果分别相当于珠三角当年GDP的l.35%和0.72%。采用价值评估法评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个城市2010年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过早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1]。 2)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上海市为例) 上海市大气污染经济损失为65.00亿元,到了2013年,该损失达到240.3 8亿元, 2000年,水污染经济损失为325.96亿元,到了2013年,该损失达到364.69亿元[2]。 2.5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2.5.1政策方面的影响 当前各国政府正在酝酿和制定一系列政策性工具来推动本国乃至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具包括: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减排指令向企业的下达,碳税的开征,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资金支持计划等。 在减排任务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已确定了行业的具体减排目标。例如欧盟确定了排放权交易计划(ETS)覆盖的行业范围,要求这些行业到2020年必须将其碳排放在2005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21%。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首脑会议中也明确表示我国正在测算到202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届时企业将按照政府下达的减排指令承担他们造成的碳排放的代价。 在碳税方面,欧盟将针对所有会员国统一征收碳税,同时将对来自环境标准过低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碳税。美国已提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我国政府则计划2012年征收碳税10元/吨, 2020年40元/吨,这一税率将会根据我国实际清况逐年得到提高。 在碳交易市场方面,通过给温室气体排放定价,各国政府创造了新的资产类型—碳排放配额。比如,欧盟向工业和能源行业的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规定这些企业每年可以进行一定额度的碳排放。超额排放的企业可以从配额有富余的企业购买不足的部分。美国也可能很快会推出类似的办法,中国也正在讨论类似的机制。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杨志认为(2009),在方兴未艾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中,中国应积极参与构建碳市场,谋求碳交易市场定价权,否则,正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最底端的中国,将面临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定价权的前车之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高正琦指出,中国将在2010年年内启动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意味着超额排放的企业将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 此外,各国政府将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减排目标的实现。在英国、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国家在内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当中,都包括了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例如,美国政府计划分配1000亿美元的开支,用于提高能效、轨道交通、电网现代化,以及以能源为中心的研发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以及气候友好技术,政府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解振华也表示,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除了政府的直接投资外,鼓励社会投资、给予企业、民众直接补贴都是已经在做的经济政策。 2.5.2经济环境的影响 Nick Hoffman和James Twining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行动将导致产业和金融资源的重大变化。实际上,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战略投资者已经逐步将金融资源向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倾斜。以英国为例,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已成为金融机构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类。如英国长颈鹿货币公司就在2007年5月推出了“二氧化碳抵押贷款”项目,参加该项目的贷款者可在一定时间内享受约2%的贷款利率折扣。目前,我国政府和金融界也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显然,未来金融资源将重点流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此外,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也更容易得到战略投资者的青睐,否则有可能被投资者淘汰或者收购。 2.5.3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是以低碳消费方式为根基的。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它是消费者在消费品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企业应该看到,只有开发和提供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 1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现状及分析 3.1公司简介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顺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总资产高达163亿元,净资产93亿元,固定资产47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国有控股为45%,持股股东为哈尔滨市国资委;国外控股共计45%,分别为华平投资集团与中信冰岛公司,其余10%由哈尔滨市的国企重组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具体见图3-1)。 图3-1 资料来源:根据哈药集团官网()数据信息整理。 哈药集团截止到2015年年底共有职员2.52万人,其中技术人员和受高等教育人员比重超过40%,员工整体素质优良。哈药集团主要经营的有六大项业务内容,分别为:生物医药、抗生素、动物疫苗、中成医药、保健药和非处方药、动物疫苗和医药商业。哈药集团下拥有全资子公司两家,分别为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哈药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另外控股子公司有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上市)和哈尔滨哈药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持有8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10家分公司(具体见下页图3-2 哈药集团组织架构图)。 资料来源:根据哈药集团官网()资料整理 哈药集团下拥有五件中国驰名商标,分别为:世一堂、三精、护彤、哈药、盖中盖,这五件驰名商标中每件商标品牌价值均高达二百多亿。 100%哈尔滨哈药集团广告管理有限公司 100%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00%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 100%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全资子公司 100%哈药集团哈尔滨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100%哈尔滨世一堂华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00%哈尔滨哈药德奇正医药有限公司 100%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90%哈药集团销售有限公司 哈 药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全资子公司 74.62%哈药集团人民同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50%哈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药大药房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分公司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世一堂保健品分公司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世一堂中药饮片经销部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葫芦大药房 哈药集团技术中心 图3-2 哈药集团组织架构图 3.2哈药集团面临危机 哈药集团是著名的制药企业,在国内外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该集团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政府、媒体和广大民众的关注。提起哈药集团,人们对它“做良心人,制精品药”的电视广告非常熟悉,然后就是这样一家每年广告费用投入过亿元的上市企业,却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仅污水排放量这块就高出国家规定标准近10倍。直到2011年6月,发生了严重“哈药污染门”事件,被央视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一夜之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企业公众形象大打折扣。自2004年起,哈药集团多次受到环保部门的整改通知和污染警告。在2013年初,被环保组织联名要求公开污染数据,对于此次环保组织的公开呼吁要求,哈药集团并未作出回应。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政府监测中发现,其烟尘排放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两倍,氮氧化合物超标0.9倍,二氧化硫排放超标0.4倍,严重超标,违反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被黑龙江省环保部门罚款5万元,并责令其进行环保整改。并且在2011年哈药总厂曾承诺5年内根除污染,现在2016年即将过半,五年期限已到,但哈药集团的污染却未见根除,并未完成当初污染事件发生时的承诺(具体见表3-3 哈药历年污染相关事项表)。 表 3-3 时间 事项 2004年 哈市环保局对哈药空气污染问题给予警告 2007年 哈市环保局要求哈药增设生产环节污染防治措施 2009年 哈市环保局对哈药空气污染问题下达警告通知 2011年 发生哈药总厂污染事件 2013年 13家环保组织联名要求哈药集团公开污染数据 2015年6月 哈药总厂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被罚款 2016年 哈药集团承诺5年根除污染期限己到,并未完成承诺 资料来源:根据哈药集团历年相关新闻整理所得 2011年6月11日,哈药集团派出此次事件的负责人总厂厂长吴志军与总厂的环境负责人韩洪斌,二人针对哈药集团“超标排放事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网演播厅正式向广大公众公开道歉,并在企业网站上公布了致歉信。 在2011年的8月份,黑龙江省环保厅针对此次污染事件对哈药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又收到了哈尔滨环保局下达的处罚决定,两次罚款总数高达123万元。 2011年6月份,受总厂突发污染事件的影响,哈药股价一度跌至15.62元,在事件曝光后的四个交易日当中,哈药股份的股价跌幅高达11%,而同期医药指数的下跌仅为0.5 %,创下了21个月以来的新低。(见表3-4与图3-5) 表3-4 时间 成交量 换手率 股价走势 6月7日 4.23亿 3.07 % 哈药股份低开高走,盘中创下一 年以来的新低,但尾盘大幅上扬 ,收盘跌2.76%。 6月8日 2.66亿 1.96% 哈药股份低开低走,收盘跌2.49% 6月9日 3.92亿 3,07% 创21个月以来新低,收盘于15.74 元,跌幅打6.64%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网( ) 图3-5 2 公司存在问题及原因 4.1哈药集团缺少及时的数据信息披露 污染事件存在多年,当地政府和媒体多次就行警告和报导,但哈药集团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做出公告和整改,而是直到央视的曝光。当污染事件发生时,哈药集团应当尽早公开真实环境会计信息,而不应该一味的只是推脱责任和道歉,缺少相关的数据信息披露。 由于哈药集团的应对不当,引发了舆情危机,使得舆论的关注重点由污染转到了谴责哈药集团的企业道德。在突发污染事件被曝光的第三天,哈药集团虽发布了针对此次污染事件的相关事宜公告,目的是为了扭转企业形象,防治此次事件的继续恶化,但在公告中哈药集团并未直接承认错误,反而有些说辞有推脱责任的嫌疑,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焦点开始由污染事件本身转向了哈药集团的企业道德和形象方面。以人民网为首的多家主流媒体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评论分析。哈药集团环保和经济投入的严重失衡使得大众舆论对其极其不谅解,公众与媒体谴责哈药集团缺乏基本的企业道德和良知,这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企业经济利益的行为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谴责,认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4.2企业环境管理力度不够、环境投资较少 根据该公司2015年年报中披露的内容可知,当年的营业收入高达为158.56亿元,利润为5.80亿元,利润率134.77070。而根据表内外显示的数据信息可知,2015年新增环保投入费用仅有约983.7万元,但是当年的广告费用却有2.29亿,并且据数据统计显示,201 5年的广告费用己为连续五年的最低投入,2011年至2014年的广告费均在五亿元左右。根据哈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公告中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公司累计投入用于环保项目的支出为4亿元左右,与广告费用支出、营业收入完全不成比例(见图4-6与4-7)。 图4-6 哈药集团2011年-2015年广告费与环保污染治理支出 资料来源:根据哈药集团2011-2015年年报整理、归纳所得 图4-7 哈药集团2011年-2015年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根据哈药集团2011-2015年年报整理、归纳所得 与每年的环保投入、治理费用相比,哈药股份每年的广告费用可以说是一笔巨额的支出,哈药集团每年的营业收入在百万以上,可以说是制药行业巨头,但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每年愿意花5、6亿的巨资做广告,却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困扰周围居民生活十几年的污染问题上,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缺乏重视,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投入仅仅满足于环保部门的环境达标目标,有的地方甚至连基本的达标都做不到。以上这些均说明企业环境管理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投资根治污染。 4.3缺少环境会计财务指标 由于哈药集团披露的环境会计相关信息不全面,只是相关信息的简单罗列,并且分布较为分散,没有一定的标准,缺少相关的环境会计财务指标,所以使得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取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