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8209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一、义乌商品市场的现状 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这是义乌最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作为全国批发市场发育最早、交易规模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业已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义乌商品市场发展的优势l、价格优势。由于义乌市场起步早,拥有一支走南闯北的经商大军。“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一度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响亮口号。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扶持经营大户以总经销、总代理的新型营销方式取代传统购销、代销方式,价格优势更趋明显,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不断深入,以“质优价廉”为主要特

2、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日渐成熟。到目前为止,共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的2000余家名优企业到义乌设立厂家直销处,包括宝洁、飞利浦、松下等海内外知名品牌3000多种,形成了对全国小商品生产、销售具有指导或参考性作用的“义乌价格”。厂商挂钩、货比三家、优胜劣汰,实现了货源配置及价格机制的效率优势。由于义乌市场门类齐全,加之联托运线点遍布全国,货物运输优势明显,物畅其流,成本降低,有力地支撑了小商品集散地的功能发挥,进而降低商品价格。2、流通优势。义乌市场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而闻名。全市现有各类市场52个,市场总面积114万平方米,拥有市场摊店38万个。其中,

3、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十大贸易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82余万平方米,商位近3万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日客流量10万多人次,市场汇集了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近万吨。市场汇聚了国内外5000余家知名企业的总代理、总经销、厂家直销。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经批准在义乌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不管是在市场大街上还是在我们住的酒店,到处都是来自世界上各大洲的商人,目前,义乌小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看了个数据:截止2002年8月,义乌小商品出口交易值超过10亿美元。一级批发市场的定位、发达的市场链

4、、强劲的辐射能力,赋予了中国小商品城流通信息中心地位。3、会展优势。会展业是义乌市场延伸与工业提升的结果。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主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是国内市场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博览会。其中2001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个省1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达4368亿元。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全国性、经贸性、外向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投资5亿元兴建的集国际、国内展览和会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体育会展中心,将为义乌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条件,由外经贸部参与举办的2002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召开,更是确立了国际性展会的地位

5、。 4、网络优势。 在精心培育有形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一是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的品牌优势,自建了直接的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目前,已建成的在甘肃、四川、陕西、新疆、河北、江苏、南非、乌克兰等30多座分市场和四川、辽宁、广西等地小商品配送中心,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批发网络。二是创新交易手段,营造“网上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在信息化方面已投入近10亿巨资,建立了“中华商埠”、“易舟”等7个网站和服务点。全市已有3000余家企业入驻网站,因特网用户达9000余户,“中华商埠”已吸收国内外注册会员5000余人,日发商品信息10万余条,汇集了20大类7

6、00余小类商品,网上交易有力地促进了义乌商贸业的发展。义乌商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1、商品市场培育不够健全,布局不尽合理。首先,商品市场的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除中国小商品城之外,其它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量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场街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够合理,市场与市场、市场与周边专业街之间的经营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专业街房租大幅度上涨势头仍然难以遏制,上升行业由于缺少发展空间难以做大等。其次,大多商品质量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商品的包装、装潢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在日常的商贸往来中,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要彻底根治“

7、假、劣”现象,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质量的提高方面,任重道远。第三,小商品国内外配送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小商品城国内分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义乌市场的知名度,也有利于义乌商品的输放和配置,对分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体现了母市场和分市场间的纽带和依存关系,但国外分市场的拓展工作相对滞后,配送网络仍比较欠缺,还有待于完善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先发效应”逐步弱化。义乌商品市场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兴办市场,也一定程度削弱了义乌市场的先发优势,如服装、副食、鞋类等大类商品,由于本地产业支撑能

8、力小,市场份额日渐被区域市场分割截流;一些省份的市场政策比义乌市场更到位、更宽松,劳务资源价格低廉: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销直接见面越来越多,商品信息互通更快;集散型市场的优势难免有所弱化,作为批发市场的转手经销商的可获利润相对下降,因而“先发效应”逐步弱化。3、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仍显传统且单一。义乌市场运行方式主要体现为批发和零售,作为批发市场,批零兼营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也增添了市场的竞争力,但批零交易手段大多呈现为现场看货,即期交货,钱货两清的交易手段,虽然也有利用合同条款择期交货或组织生产与供货,但要想改变小摊小贩的角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必然要利用代理制取得产品销售权,从而实现由小规模、

9、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替代有形市场偶然的、无计划的交易活动,建立起信赖、互惠、稳固的业务关系,利用传真、网络等现代手段洽谈生意、完成交易、节省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从而取代传统且单一的交易方式,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方面还需较大的努力。4、商品市场主体素质整体不高。市场主体是市场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虽然义乌市场经历20年的发展,已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善于生产经营小商品的庞大队伍,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趋势。据资料显示,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经营者中,40岁以下占大多数,许多商人文化程度且较高,但从总体上看,市场主体的发育还处于较低层次,相当一部分

10、还属于自给半自给经济过渡而来的小生产经营者,其文化素质偏低,经营水平不高,交易方式较为原始,交易手段也较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式经营组织方式为主,缺乏现代批发商的经营意识,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很难适应现代交易手段和交易环境的发展。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需加强。义乌市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众多小规模的个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经营方式单一,以经验型面对面交易为主要手段,法制意识淡薄;小商品生产加工以粗放型为主,由于传统家庭作坊式组织生产经营多处于仿制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造意识十分淡薄,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并一度成为众矢之的,欲使市场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诚信经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义乌小商品

11、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义乌小商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形成了生产规模和低成本优势,树立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其外向国际化发展尚受标准、品牌、企业规模和人才的制约。为推进其外向国际化发展,文章提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重组、研究和制定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支援体系、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等战略构想。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国际竞争力;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 一、义乌小商品国际化发展研究回顾 自2000年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义乌小商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广大企业的不懈努力下,义乌小商品国际化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义乌小商品已经出口到世界

12、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0。义乌市场对外延伸对接功能不断加强,有1200多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商务代表处,10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小商品。一年一度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博览会成为世界小商品展示、交易、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韩国馆、香港馆的设立以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参展更增加了义博会的国际元素。与此同时,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也开始走向国外,在南非、俄罗斯、乌克兰、瑞典、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等创办了分市场。可以说,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品交易市场,内向国际化日益扩展和深化,并迈出了外向国际化的步伐。 在义乌小商品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关于义乌小商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展

13、开。徐锋利用国际竞争力强度和经济国际化程度两维指标把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分为4种模式,即本地经营模式、全国经营模式、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式和外向国际化经营模式。并根据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化实践,判定义乌小商品国际化处于内向国际化经营阶段,即在国内建立专业市场,吸引国内外客商来采购。徐锋认为内向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外向国际化发展。专业市场经营公司直接“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投资,创办专业市场,开展外向国际化经营。冯拾松指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化经营的广度表现在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欧美市场呈现增加趋势。深度包括直采直销、自营出口和外贸代理3种方式,其中直采直销和外贸代理占较大比例。说明义

14、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化经营仍处于以内向国际化为主并向外向国际化发展阶段。骆小俊认为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面临的矛盾在于:小商品国际交易规模及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国际化经营商务主体素质较低;市场上商品的质量档次结构不够合理。于友伟等对156家浙江专业市场经营户的调查结果表明,外向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因素依次是:海外经营风险(52)、国际经营人才缺乏(36)、国际文化差异(30)、运营成本高(16)。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义乌小商品的国际化处于内向国际化阶段,即在国内建立的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小商品国际交易市场。外向国际化有所尝试,但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内向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厂商利润极

15、低。从理论上讲,内向国际化属于国际贸易中的EXW(Ex Works 工厂交货)合同的基本特征,其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费用是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3种贸易术语中最小的,当然价格也是最低的。从实践上看,一件高档饰品在义乌市场卖20元人民币,但远渡重洋到达美国后可以卖到30美元,大部分利润进入“国际倒爷”囊中。在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日益严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积极探讨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即通过到国外建立贸易公司、分市场等方式开展国际经营活动,不仅拓展了国际生存空间,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 二、义乌小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国

16、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为分析一国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开辟了竞争力分析的新视野。 (一)生产要素 义乌小商品的生产在初级市场要素中占有明显优势。工贸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小商品具备了规模生产优势、低成本优势。义乌人有经商的传统和天赋,拥有大量的企业家人才。人均存款余额居浙江首位,具有资本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便利的交通,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达港口。义乌外来人口超过当地人口,为义乌商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但在高级生产要素上表现为义乌小商品大部分缺乏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如2007年,欧盟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公告33项,包括以法律法规形式

17、实施的第三道环保指令EUP。受该指令影响的产品有机电、玩具、化妆品、农产品、塑料皮革、纺织和鞋帽等。若想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解决产品的标准问题。必须加大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加强技术创新,使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为外向国际化经营取得通行证。 (二)需求条件 国际化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重要特点,始自1995年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博览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客商采购,而且也成为外商展销小商品的重要平台。义乌市场已是国际性小商品市场。2007年,义乌市场成交额达到460亿元,60出口到欧美、中东、非洲、拉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义乌小商品是靠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迎合国际需求,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仍是影

18、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虽然义乌小商品有中国名牌7个、国家免检产品19个,浙江省名牌产品30个、中国驰名商标30多个,但相对义乌企业的总数尤其是出口产品而言,其比例是极低的。企业缺乏品牌,即使有了自主产品,也很难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创造品牌效应是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占领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 (三)相关及其支撑产业 义乌小商品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产业集群,不仅商品交易在市场集中,而且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中介组织也密切合作,协调经营,构筑了产业集群优势。目前形成了针织、服装、玩具、饰品、拉链、彩印等八大优势产业。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已经形成,仓储、金融、外贸等支撑产业初具规模。但这

19、些中介机构尤其是外语、外贸、金融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匮乏,同时,企业自身也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这是制约其外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经营人才包括高级决策人才、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国际金融人才、国际货代人才、国际保险人才、国际法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国际经营人才是外向国际化经营的当务之急。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虽然部分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了国际市场,但以内向国际化为主的大多数企业仍然缺乏明确的外向国际化战略思路。企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原子化,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实力。同业竞争激烈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价格竞争,损失了贸易

20、利益。虽然小企业具有经营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但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显得力不从心。规模巨大企业一般具有研发能力强、品牌效应显著、生产体系齐全、营销网络完整、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这是国际性企业必备的条件。整合现有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是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经营的关键任务。 (五)政府推动 义乌当地政府对推动小商品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建立市场、推动工贸结合、制定发展战略及支持政策,到投资公共设施,维护市场秩序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化发展中,组织各种“商品博览会”,树立国际影响。积极支持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8年义乌工作重点之一是实施全方位开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支持

21、有实力企业赴境外开展实业投资和资本投资,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发展空间,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六)赢得机会 义乌小商品的规模优势及国际影响使其奠定了国内小商品的龙头地位,其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了国内、国际市场机会。人民币升值、世界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都为外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人民币升值使得本币购买力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世界金融危机可以使企业以相对小的代价并购国外企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改善了当地投资条件,扩大了义乌企业走出去的空间。 三、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义乌小商品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和低成本优势,树立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22、具有国内优势产业和支撑产业的支持,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日益严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在人民币升值、世界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吸引下,义乌小商品必将走向外向国际化经营之路。 (一)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现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建立技术开发联盟,实现联合创新。实行倾斜政策,将科技三项资金、技改资金、创新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一部分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品牌,实现技术、产品、品牌国际化,培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鼓励企

23、业优化重组,扩大企业规模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合并,形成大型企业,增强产品品种、产品系列的拓展能力。鼓励生产、贸易、流通、金融等不同行业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提高国际化经营的综合运营能力。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加入当地企业,实现联合国际化经营。积极推动当地企业与国际企业建立国际合作联盟,嵌入国际价值链。 (三)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研究和制定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权威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产品的国际标准。及时预警国际贸易中可能产生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指导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准入标准认证。 (四)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支援

24、体系,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建立技术、资金、人才、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完整的支援体系,为企业外向国际化经营提供全面支持。积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关系,与国外友好省市签定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争取在当地建立国际商贸中心。继续发挥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会影响,扩大义乌小商品国际影响力。争取利用商务部、商业厅、商务局(对外经贸合作局)的对外贸易专项资金,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开展直接对外贸易。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指定专门机构,针对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进行有特色的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借助地方高校,培养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律等方面

25、的国际商务能力。依托针对性、实用性强、适合专业市场经营的培训机构培养实战能力。利用国际培训机构,培养国际市场管理规则、国际市场行情分析、国际机构交流能力。 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进货批发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 (1)产品更新速度快,每个星期最少更新3次新产品。(2)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进货批发市场分有四个批发价格(小批价、大批价1、大批价2、大批价3),针对不同的采购商同时也适合采购商的需求,单款产品采购数量越大价格越低,总批额达到800元以上有9.5折的优惠,总批额达到1500元以上有9折以上的优惠。不仅单款产品便宜同时再享受总批额的折扣,折扣再折扣。尊敬的客户,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进货批发市场才是您

26、的财富地带。(3)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进货批发市场的65%以上的饰品属于自己生产,其他产品都是跟同行厂家合作。在价格上占有优势。(4)完善的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问题三天内无条件退货”,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开心。(5)第一次批发300元起,第二次批发可200元起,一次批发满800元享有9.5折, 一次批发满1500元享有9折,累积到3900元终身9折,数量无限制,让顾客解除货存之优。(6)正规政府注册公司经营,信誉保证。(7)到款后,通常24小时内发货。义乌模式初探义乌,一个面积仅1100平方公里的地方。昔日穷得叮当响,没有资源,不靠海边,更没有资金。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小商品

27、贸易至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经拥有6.2万个商铺,20多万从业人员,日客流量达到20多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家生产企业包括6000余个知名品牌,在义乌常年展示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饰品、玩具、工艺品、日用五金、袜子、拉链等优势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有30%以上的份额。到2006年,市场总成交额达315亿元人民币,外汇结汇金额将近60亿美元,交易着40多万种商品。如今你很难把满身名牌珠光宝气开奔驰车的义乌人与昔日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走街串巷的义乌人联想到一起。经济学家在探寻“义乌模式”,官员们在总结推广“义乌经验”。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义乌人的“第一桶”金!一、

28、何谓“义乌模式”义乌素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已形成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三大主要市场群。义乌的城市发展,就是建立在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上,义乌也被外界称为“商城”。2007年,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总成交额348亿元,连续17次蝉联中国专业市场榜首。其中,外贸出口占总成交额的60%,商品辐射215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长驻采购商达1万余人,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外交部、家乐福等政府和商业机构都相继在市场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小商品市场成交额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市”。它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市场的运作模式,被各地所效仿。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市场的空间扩张与形态升级来推动区域

29、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调控、规范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义乌模式”利用市场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促使商业资本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张,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从义乌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其创新能力和运作优势是义乌模式的成功之处。1、市场组织与功能的创新。一是市场经营主体趋向企业化。商城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商品专业市场走上自主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传统商品专业市场组织的重大创新。二是市场空间组织的网络化。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依托,借鉴现代商业连锁经营的方式,

30、在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稳定的地区及贸易较为集中的地区创办分市场,从而形成相互分工、相互依赖的一体化市场网络体系。三是市场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内一些业主为了做大生意,更多地占有市场分额,自发地实行横向联合,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四是“划行归市”优化市场结构。“划行归市”就是要合理调节新商户与原有商户、本地经商户与外地客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划行归市”在短期内可能对个别经商户不利,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小商品市场,也有利于所有的经商户集中竞争。2、市场形态与交易方式的创新。一是小商品市场不但为市场经商户提供了良好的交易设施等外部环

31、境,而且为他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场外交易的特殊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二是小商品市场具有卓越的信息集散渠道和处理机制,呈现出向无形市场和多种形式市场过渡的趋势。三是小商品市场还具有强大的信息集聚功能。有了信息集聚的功能,小商品市场才能有更大的容量。3、产业创新与体系的完善。以强大的产业为支撑,进行市场运作,走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要素市场(运输市场、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以小商品市场为核心而展开,不断培育和壮大。产业、商业等配套设施以及城市化发展,实现多方的联动。市场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市场的重要特征。二、义乌模式的精髓义乌模式的精髓是产业间联动发展的结果。在创新市场机制引导下

32、,由地方政府协调各方关系,形成义乌市的商贸业、制造业及物流业等多产业的有机联动。义乌模式的成功是坚持地方特色优势的结果。坚持“兴商建市”,通过不断壮大市场,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义乌的地理、交通区位优势缺乏,历史以来义乌人深知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发展地方经济。义乌模式的发展是物流业在其商贸业和制造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结果。义乌的物流业从先前的联托运市场发展到区域性物流中心,它的发展经历是伴随着小商品市场的不断壮大的过程。小商品市场的价格优势主要在于制造成本、创新成本、信息成本和运输成本等一些成本优势。这些成本的降低都与物流有关。义乌模式的产生是“三创”精神得以体现的结果。在历史上,

33、义乌人的商品交换意识和手工业生产能力就非同一般,这种意识和能力在义乌人的脑子里逐渐根深蒂固和不断发展,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义乌人有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不断创新、勇于吃苦的精神。这种义乌精神是义乌模式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义乌人中有这样一个共识,发展市场,以商兴市是发展义乌地方经济的硬道理。小商品市场从起初无组织的商品交易到后来的国际小商品城,经历了五代市场蜕变的发展过程,是义乌人文环境的内涵发展的延续,是义乌人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的结果,更是义乌人“创业、创新、创优”的结果。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的地点、运作模式及相关政策都在不断变化,小商品市场始终在健康中发展壮大,其主要

34、原因有二:一是义乌人深知市场的运作无论采用那种模式,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市场交易,繁荣市场,适者才能生存,关键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追求市场表面形式;二是义乌地方政府在市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既不能过多的干预市场的运作,同时也要协调多方面工作;在起初国家宏观政策对市场发展还不十分明朗的时候,地方政府针对小商品市场不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出台地方性优惠政策(对小商品市场统筹规划、创建新的市场建设与管理、重新定位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土地、税收等);久而久之,从不断量变到最终的质变,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才有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今天的成功。三、义乌地方政府发挥的重要作

35、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在其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和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相对滞后,地方政策对于市场的发展就起到先导作用,地方政策又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意志的体现,义乌地方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起到引导作用,在税收、土地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起到了放水养鱼的作用。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建,义乌地方逐渐认识到市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加强牵头领导,统筹规划,有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特别在对新一代的市场建设中,对市场物业经营管理主体的产权制度进行创新,即由政府所有、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市场物业管理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政府控股下产权结构多元化、开发管理小商品市场的企业法人主体。这种制度创新和地

36、方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进了义乌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一个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大小通常取决三方面因素,一是成本优势。只有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才能占有市场,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但总体的低成本不只是有某一种要素的相对低价决定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繁荣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其低廉的交易价格,形成的原因:市场的先发优势;小商品的集聚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本地相关产业为市场提供了产业支撑;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和新型流通业态;覆盖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较为完备的营销网络。二是市场空间。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掩盖了大量商品短缺的现象,市场经济体制则是自发引导资源配置,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必然带动当

37、地的制造业的发展。三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随着各地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硬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制度因素、伦理因素等软环境却在某些地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初期,它能够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地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到了义乌各级政府重视,义乌各级政府在不断创新的市场制度下,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当时市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义乌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义乌地处浙江中部,是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之一。金华市包括义乌、东阳、永康、兰溪4个县。“浙中”是对这一区域约定俗成的惯称。浙中区域经济具有两个显著的亮点:一是遍布城乡的专业市场体系;二是生机勃勃的区域

38、特色经济。浙中地区通常是浙江省欠发达县市较为集中的地区,但出现了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永康的科技五金市场等,浙中地区各县(市)依托市场提供的销售渠道和商品信息,以商促工,以工强商,工商联动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义乌小商品市场向国内外延伸扩张的销售网络构筑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洼地”,义东北、义西南两个新兴产业带形成了提升义乌产业层次的“高地”。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经济增长速度看,义乌在浙中经济圈内都是首屈一指的,成为该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极。四、义乌模式带来的三重突破义乌是浙江内陆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伴随着小商品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外来人口集聚,义乌由一座普通的县级市迅速变为

39、一座国际性的商贸城市,并使义乌在浙江的县域中创下了综合竞争力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一、城市人口规模第一、外来人口数量第一、居民人均银行存款数量第一等多项全省之最,这相对于一个建置历史仅有17年的县级市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城市发展模式的大突破。义乌的城市发展模式,实质上就是在当代浙江块状产业刺激下新兴城市不断崛起的模式,是城市发展对传统行政关系和经济形态的解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传统中小城市发展途径实现爆炸式大发展的结果。1、义乌模式对户籍人口标准的大突破义乌城市的爆炸式发展,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口的爆炸性发展。由于义乌小商品经济的强势发展态势,使义乌这座内陆县级市出现了一些大

40、都市才能出现的人口集聚态势,2004年,义乌小商品产业的交易额已达324.9亿,比当年全市的GDP高出了40%,市区日客流量达20多万,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在地域经济的带动下,义乌的外来人口的快速集聚,这不仅导致义乌本地常住人口的大幅上升,同时也直接促成了义乌城市人口规模的壮大。由于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与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展,使义乌城市规模实现爆炸式发展。义乌在地域经济快速发展中所吸引的大量外来人口,由于大部分直接转化为城市的常住人口,所以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上十分突出,其中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壮大。在全市总人口规模壮大的同时,义乌建成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已远远突

41、破了户籍人口口径的标准。可以说,义乌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在人口发展模式的突破性使传统的户籍人口口径对它失去实际的衡量意义,其突出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常住总人口对户籍人口口径的突破。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义乌不同口径下的总人口数据有着实质性的差异。按户籍人口的标准,义乌1998年的总人口数为65.76万,到2004年也仅增至68.83万,6年间仅仅增长了4.7%,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而义乌暂住一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却由1999年的10.09万猛增到2004年的57.49万,5年内就增加了470%,完全是一种爆炸性的发展态势。到2004年底,义乌全部的外来人口已经达到75.4万,

42、成为浙江县域中唯一一个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而义乌在短短几年内这种外来人口高速集聚的模式,在国内的中小城市中极为罕见。而这种爆炸性的增长态势正是与义乌经济膨胀、城市扩张的强势发展态势相适应的,与户籍人口口径相比,常住人口口径对义乌人口规模的衡量显行更加妥贴、恰当。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户籍人口口径,对于中国当前的城市尤其是义乌这一类的城市的人口衡量可以说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因而,义乌城市人口的发展首先对传统户籍人口的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次是城市人口规模衡量上对非农业人口口径的突破。由于多数外来人口集聚在义乌城区,所以就导致了义乌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从1998年到2004年,义乌建

43、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猛增到5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由20万猛增至52万,短短6年即由一个中小城市变为一个大城市。这种发展速度,是国内极为罕见的,但却也是与近年义乌的工业园区建设、外来人口集聚、建设用地扩张、行政区划改革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而按户籍人非农业人口的标准,1998年义乌全市的非农人口为9.39万,至2004年也仅增至19.73万,虽然增速也很快,但却远远不能衡量义乌近年城市人口高速发展的实际。而用常住人口的口径衡量义乌的城市规模时,不仅更具科学性,同时也非常符合义乌近年城市的爆炸性的发展态势,所以说,在城市人口规模衡量上,义乌模式已对原有的户籍人口非农业口径有了重大突破。第

44、三是大量外来人口严重冲击着户籍人口的统计标准。随着近年的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户籍人口不到70万的义乌,却拥有外来人口达75.4万,是全省各县市区中外来人口最多的县域,在这种外来人口大量集结的态势下,实际上已对传统户籍人口的统计标准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按2000年人口普查标准,义乌2000年的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已达91.27万,比2000年和户籍人口多出了36.5%,至2003年,义乌的常住人口已有104.19万,比2003年的户籍多出了53.1%。由于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口不断转化为义乌的常住人口,使义乌的户籍人口统计标准已经缺乏基本的真实性。故而,义乌外来人口的集聚对于户籍人口标准的冲击也是相当大

45、的。正是义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与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户籍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标准已远远不能准确估计义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实际。国家统计局正式规定从2004年起统计时一律采用常住人口的口径,将会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发达的城市地区对传统的户籍人口口径产生历史性的大冲击,对于义乌而言,常住人口口径的确立更能衡量义乌发展的实际,因而也可以说,义乌城市发展模式已对户籍人口标准有了历史性的大突破。2、义乌模式对城市行政级别制度的大突破由于近年城市的爆炸式发展当前,义乌2004年的城市人口已有52万,其城市人口规模不仅超过省内其它所有县级市,也超过了衢州、舟山、丽水等一批地级市。由于义乌城市发展中经济和人口的多

46、项指标都已经超过了它所属的地级市金华,使县级市的发展够超过所在地级市有了现实的可能,从而也使得义乌城市的发展模式对当前国内的地级市管辖县级市这种城市行政级别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首先是义乌在经济与人口的发展优势远胜于金华市区。作为一个被金华所代管的县级市,义乌在近年经济与人口的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了远胜于金华市区的发展优势。义乌在行政辖区面积仅相当于金华市区的54%、户籍总人口仅相当于金华市区的74%的情况下,在经济规模、人口集聚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优势。在1990年时,义乌的GDP还低于金华市区,但到2004年时,义乌的GDP已经超出了金华市区31.8%。19

47、90年时,义乌的常住人口还不到金华市区的四分之三,但到2000年,义乌的常住人口已经明显地超过了金华市区,并在近年远远高于金华市区。而从外来人口的发展上看,义乌的人口集聚优势则是金华市区远不能及的。这些情况,都可以说明义乌在近年的爆炸性发展过程中已不断地实现对金华市区的超越,从而使义乌这个县级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对当前我国的城市行政级别制度有了实质性的大突破。其次是金华市区与义乌之间的发展距离被拉大。从1999年到2004年,义乌的暂住人口数量与金华市区之比由1.24倍扩至4.54倍,GDP之比由2000年的1.24倍扩至2004年的1.32倍,随着义乌强势发展态势的持续,金华市区与义乌之间的差距

48、仍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2004年,义乌全市GDP已达232.30亿,工业总产值达492.53亿,都在金华全市占着约1/4的比例,义乌在经济上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金华市区,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当前,金华地区唯一的机场在义乌,义乌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辐射力都已远远大于金华市区,它一定程度上已脱离金华市区的辐射,并形成了一种反辐射的态势,因而可以说,义乌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对当前我国的地级市管辖县级市的行政级别制度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第三是义乌的发展优势远胜于金华其它各县市。当前地级金华市在行政上除了市区和义乌市外,还有东阳、永康、兰溪3县级市和浦江、武义、磐安3县。浦江、武义、磐安3县都是人口不足40万的山区小县,与义乌最具可比性的就是东阳、永康、兰溪这3个县级市。2004年,这3个县级市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城市规模,都与义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在义乌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都实现爆炸性发展时,义乌周边的城市的常住人口基本上都只有小幅增长,有的甚至是负增长。因而可以说,义乌的发展模式不仅使义乌在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上超赶了金华市区,也远远超过了各个兄弟县市,使义乌成为金华整个地级内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