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东营市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拼拼写写,我能行。
pǔ tōng fǎng fú mó gu mì fēng
jì xù qiān xū mó xíng zhì huì
2.请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差异(chā chà) 夹袄(jiá jiā) 模样(mó mú) 折腾(zhé zhē)
呕吐(tǔ tù) 一溜烟(liū liù ) 和弄(huò hu) 裁缝(fèng feng)
嚷嚷(rang rǎng) 涨得通红(zhǎng zhàng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合适的一项是( )
A.瞧.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多么威武。
B.小船儿在水中轻轻漂荡。
C.小燕子唱着轻巧的歌曲。
D.姐姐的手真灵巧,会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4.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井底之________ ②无________无虑 ③摇头________脑 ④秋________气爽
⑤掩________盗铃 ⑥无边无________ ⑦手________脚乱 ⑧金________飘香
(1)④⑧是描写秋季的词语,请你仿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①⑤都是出自成语故事中的词,请你再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源源不断(AABC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无忧无虑(ABA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合适的一项是( )
A.瞧.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多么威武。
B.小船儿在水中轻轻漂荡。
C.小燕子唱着轻巧的歌曲。
D.姐姐的手真灵巧,会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妹妹非常喜欢家里的小花狗,总爱轻轻地抚摸小狗的脑袋用她的小手。
B.春天到了,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C.姐姐非常疼爱我,她总是把自己最心爱、最喜欢的东西留给我。
D.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背着书包开心地走出了教室。
8.口语交际。
你所在的班级班干部是固定的还是轮流制的?你认为固定的同学担任好还是轮流制更好呢?请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感悟诗情:《清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杜牧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了诗人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我们在名言警句中感悟真理:“见善则迁,________”告诉我们要知错就改;“眼见为实,________”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传闻,要亲眼见证。
(3)我们在经典美文中积累语言: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__________,露出嫩黄色的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_____________。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活泼可爱:一身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似的尾巴,_________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今天,外婆来我家(做 作)客。妈妈要(煮 著)她老人家最爱吃的红烧猪蹄,就吩咐我说:“快去买瓶酱油回来。”我接过瓶子答应(到 道):“(尊 遵)命,母亲大人!”便兴冲冲地向小店跑去。
谁知道,回来的路上,我一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啪”的一声,瓶子摔碎了。还好人没摔着,我只好哭丧着脸回家去。
妈妈知道了原因,问我:“那你把瓶子碎片打扫了没有?”
“没……没有。”我结结巴巴地回答。
妈妈说:“这不行,路上人来人往,万一把别人的脚或车胎划破了,多不好。”于是,她拿起扫帚、簸箕匆匆地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外婆问她:“你把玻璃片倒哪儿了?”妈妈说:“垃圾堆里。”外婆一听,站了起来:“这也不行,垃圾运到乡下当肥料,农民的脚会被玻璃划破的,我得埋掉才放心。”说着急忙走了出去。
我惭愧极了。长辈的言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多多着想。
10、给短文取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 ) 急忙( ) 原因( )
13、“我”从长辈的言行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李子核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转了一下,看到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个李子,赶快塞进嘴里去。
吃完饭后,妈妈数了一下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
大家都说:“没有!”
瓦尼亚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李子,这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谁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大家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说说。
_____
16、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瓦尼亚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说明瓦尼亚___。
17、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
18、短文最后一段“大家都笑了”是因为______,“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_____。
19、读完短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
20、
习作。
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是“小书虫”,有的是“乐天派”有的是“热心肠”,有的是“运动健将”……请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某一个特点,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她)吧!题目自拟,注意内容完整,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不少于3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普通 仿佛 蘑菇 蜜蜂
继续 谦虚 模型 智慧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佛、蘑、菇、谦、虚、型、慧”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chā jiá mú zhē
tù liù huò feng
rang zhàng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差[chà]1. 错误 :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 :~不多。3. 缺欠 :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 :~等。成绩~。
差[chā]1. 不同,不同之点 :~别。~距。~额。~价。2. 大致还可以 :~可。3. 错误 :~错。偏~。~池。4.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 :~数。四减二的~是二。
差[chāi]1. 派遣去做事 :~遣。2.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 :~人。解~。3. 被派遣去做的事 :~事。公~。出~。
[jiā] 1.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2.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3.搀杂:~生饭。~杂。
[jiá] 1.两层的衣服:~衣。~被。2.古同“铗”,剑把子。
[gā] 1.〔~肢窝〕腋下。2.(夾)
[xiá] 古同“狭”,狭窄。
模[mó]1. 法式,规范,标准 :~范。~式。楷~。~型。~本。~压。2. 仿效 :~仿(亦作“摹仿”)。~拟(亦作“摹拟”)。~写。3. 特指“模范” :劳~。英~。
模[mú]1. 〔~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2.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 :~子。~板。~具。
折[shé]1. 断,绳子~了。2. 亏损 :~本生意。3. 姓。
折[zhé]1. 断,弄断 :~断。~桂(喻科举及第)。~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 :夭~。3. 弯转,屈曲 :曲~。转~。周~。~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 :~返。5. 损失 :损兵~将。6. 挫辱 :~磨。挫~。百~不挠。7. 减少 :~寿(减少寿命)。~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 :~合。~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 :~服(a.信服;b.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 :~子戏。11. 判决 :~狱。
折[zhē]翻转,倒腾 :~腾。~跟头。~个儿。
溜[liū]1. 滑行,(往下)滑 :~冰。2. 光滑,平滑,无阻碍 :~圆。~光。3. 趁人不见走开 :~走。~号。4. 同“熘”。
溜[liù]1. 迅急的水流 :大~。急~。2. 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 :檐~。承~。3. 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水~。4. 量词,指行列,排 :一~三间房。5.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儿的果木树很多。
hé ①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②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③平息争端:讲~。~约。~议。~亲。④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⑤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⑥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⑦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⑧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⑨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⑩姓。
和hè①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②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诗。
huó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huò①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②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缝[fèng]1.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 :~子。~隙。裂~。见~插针。2. 缝合的地方 :天衣无~。
缝[féng]用针线连缀 :~纫。~缀。~制。~补。~连。裁~。
嚷[rǎng]1. 喊叫 :叫~。大叫大~。2. 吵闹 :大吵大~。
嚷[rāng]〔~~〕a.叫嚷;吵闹,如“别人在午休,别大声~~。”b.声张,传扬,如“这事儿别~~出去让人知道”。
涨[zhǎng]1. 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潮。~落。~水。河水暴~。2. 价格提高 :~价。~钱。物价飞~。
涨[zhàng]1. 体积增大 :豆子泡~了。2. 他~红了脸。3. 多出来 :~出十块钱。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A 词语“威武”的意思是:威力强大,有气势。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B 词语“漂荡”的意思是:在水上浮动。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C 词语“轻巧”的意思是:轻便灵巧。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不能与“歌曲”搭配,歌曲不能说“轻巧”,应改为“欢快”才适合。
D 词语“灵巧”的意思是: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综上,选C。
4. 蛙 忧 晃 高 耳 际 忙 桂 一叶知秋 大禹治水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及仿写词语。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金桂飘香:桂花开了,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1)本题要仿写描写秋季的词语。这类词语有许多,如:秋高气爽、一叶知秋、秋收冬藏、落叶知秋等。
(2)本题要仿写成语故事中的词。这类词语有许多,如: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负荆请罪等。
5.A
【解析】 念念不忘 头头是道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买椟还珠 揠苗助长
【详解】考查词语仿写。
AABC式词语有念念不忘、头头是道、代代相传、欣欣向荣、斤斤计较、遥遥相对、面面相觑、窃窃私语、步步登高、亭亭玉立、历历在目等。
ABAC式词语有一心一意、毛手毛脚、一五一十、十全十美、非亲非故、冷言冷语、自由自在、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等。
寓言成语有揠苗助长、南辕北辙、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
6.C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A 词语“威武”的意思是:威力强大,有气势。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B 词语“漂荡”的意思是:在水上浮动。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C 词语“轻巧”的意思是:轻便灵巧。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不能与“歌曲”搭配,歌曲不能说“轻巧”,应改为“欢快”才适合。
D 词语“灵巧”的意思是: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本词语在句子中运用恰当。
综上,选C。
7.D
【解析】D
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轻轻地抚摸小狗的脑袋”和“用她的小手”的位置交换;
B.有误,用词重复,“五颜六色”和“红都是表示颜色,”应将“红”或“五颜六色”删掉;
C.有误,用词重复,应删去“最心爱”或“最喜欢”;
D.选项正确。
8.示例:我认为轮流制更好。因为当班干部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管理能力,所以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当班干部,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题干要求谈谈班级班干部是固定的还是轮流制好,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固定的同学担任班级班干部好。因为班干部是管理整个班级的,是每个学生的榜样,有些同学不能做到品学兼优,就不能担任班干部。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9.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有过则改 耳听为虚 全展开了 小莲蓬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凑成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积累与掌握。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及运用。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传,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出自:《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
(3)本题考查积累与诵读,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出自课文《荷花》。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出自课文《燕子》。
10.10、生动的一课 120、作 著 到 尊 113. 嘱咐 立刻 缘故 11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多多着想。 115.我最喜欢文中的外婆。因为外婆虽然年纪大了,但当知道妈妈把玻璃碎片倒入垃圾堆里有可能会把农民伯伯的脚划破后,还是急忙去处理玻璃片。从中可看出外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多多着想的品质。
【解析】
10、考查了给短文加小标题的能力。小标题是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当我打碎玻璃瓶后,妈妈和外婆的言行给我上了一课生动的课,使我受到了教育。故小标题可以是“生动的一课”。
11、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做客”指到别人家拜访,本文指外婆来到了我家,故应选做“做”;“煮”是一种烹饪方法,本文指用酱油烧煮猪蹄,故应选“煮”;“答应道”是回答的意思,故应选“道”;“遵命”指遵照上级或对方的嘱咐办事,本文指我按照母亲的话去做事,故应选“遵”。
12、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吩咐”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近义词是“嘱咐”;“急忙”是立刻、马上的意思,近义词是“立刻”;“原因”指事情的原故,近义词是“缘故”。
13、考查了对文段所含道理的理解。本文描写的是我到小店买酱油时,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脚而把玻璃酱油瓶摔碎在路上,是妈妈和外婆为了不让玻璃碎片划破车胎和别人的脚及时进行了处理。妈妈和外婆的言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多多着想。
14、考查了对文段人物的理解。本文中人物的描写有三个,“我”、妈妈和外婆。“我”的表现和妈妈、外婆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妈妈和外婆的为别人着想的品质。答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并且说明原因即可。
15、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吃了一个李子后,却撒谎说自己设吃,妈妈机智地让瓦尼亚说了实话的事。 57. 打转转 闻闻 模摸 特别想尝尝李子的味道 58.瓦尼亚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把“瓦尼亚的脸”比作“大番茄”。 59. 他们觉得瓦尼亚很可爱 他为自己撒谎而难过 60.不要偷偷摸摸地做事,要做诚实的人。
【解析】
15、考查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写出即可。示例:这篇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吃了一个李子,妈妈机智地让瓦尼亚说了实话。表现了瓦尼亚的可爱。
16、考查了筛选词语及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可知,描写瓦尼亚动作的词有打转转、闻闻、模摸,说明瓦尼亚特别想尝尝李子的味道。
17、考查了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文中句子“瓦尼亚脸红的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把“瓦尼亚的脸”比作“大番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为比喻句。
18、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短文妈妈说吞食李子核会送命,是为了吓唬瓦尼亚自己承认偷吃了李子,当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由此可知,“一家人都笑了”是因为他们觉得瓦尼亚很可爱,“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他为自己撒谎而难过。
19、考查了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
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尝了一个李子,妈妈知道后,问大家吃了李子没有,他说自己没有吃。后来,当他听妈妈说,谁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肚子里就会长出小树来时,他吓得脸色发白,忙说自己把李子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这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能说谎话。
20、 爱唠叨的妈妈
清早,闹钟“丁零零”的在我耳边响起,我睡眼朦胧的睁开眼一看才6点钟,正想翻身再睡一下的时候,妈妈叫起来了:“快点起床,别睡了,再睡上学就要迟到了,快穿好衣服”。我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穿了衣服,刚穿好,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先刷牙洗脸,然后快点吃早餐了,多吃点,不然上午会饿,人一饿记忆力会下降的,会影响学习的。”我不愿吃的煮鸡蛋硬让我吃了两个。在我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时,妈妈又唠叨起来了:“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
放学回来了,我书包一丢,正想跑出家门找朋友玩弹珠,妈妈又叫了起来:“先写作业,认真一点写,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别到很晚还没写完”,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大饱眼福”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洗澡睡觉了,早睡早起精神好”。你看,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你说烦不烦。
可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对妈妈唠叨的看法,有一个早上,妈妈要我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我看都没看就说带齐了,到了学校,第二节语文课时,我发现我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整堂课我的心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批评我,那节语文课也没学好,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检查好书包。
我现在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已经喜欢妈妈的唠叨了,因为那一句句的唠叨也是一句句的爱。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人作文,要求选择选择生活中具有鲜明特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去写,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他(或她)的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她)的身材、长相、爱好等。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