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1657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 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

2、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湩(dng):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n):烧火做饭。(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庐基侧_会虎为暴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

3、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4)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4、(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至:极点。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故答案为:搭建庐舍

5、;适逢,正赶上。 B; 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

6、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附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

7、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

8、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

9、,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1)解释划线的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_三战三走 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

10、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不肖”、“_”和“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是;跑(2)C(3)愚;怯;无耻(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

11、,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是;跑; C; 愚;怯;无耻; 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

12、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

13、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14、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范仲淹苦学)(注)粥:稠粥。日昃:太阳偏西。(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微斯人(_) 日昃始食(_)去之南都(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

15、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心”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微”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

16、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始”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都:离开到南都。“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居,处在。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遂,于是。大通,博通。旨,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

17、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18、【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

19、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

20、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古诗文阅读 (甲)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小石潭记(选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21、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2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全石以为底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C.斗折蛇行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问君何

23、能尔 尔(_) 心乐之 乐(_)亭亭净植亭 亭(_) 日光下澈 澈(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乙)文首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6)(丙)文作者笔下的“莲”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答案】 (1)B(2)B(3)如此,这样;以为乐;耸立的样子;穿透(4)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5)移步换景。用“隔、闻、伐、取、见”等词,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极具动态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发现小

24、石潭的喜悦心情。(6)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现在:濯清涟而不妖;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体现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体现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解析】【分析】(1)B少了第三层含义,忘言。 (2)例句是倒装句,B项相同。A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被动句。 (3)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词类活用词,乐:以为乐。 (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染:沾染(污秽)。濯:用清水洗,这里指洗涤。 (5)第一段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25、。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

26、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故答案为:B;B; 如此,这样;以为乐;耸立的样子;穿透;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移步换景。用“隔、闻、伐、取、见”等词,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极具动态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现在:濯

27、清涟而不妖;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体现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体现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

28、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注意翻译“信达雅”的原则。内容理解方面可与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相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君子的品质其实也就是莲的品质,从文中概括出莲的品质即可。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29、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

30、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31、。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故君子之教喻也_师逸而功倍_(2)翻译下面

32、的句子。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 (1)所以;闲适,轻松(2)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

33、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以。“逸”,闲适,轻松。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道: 引导 ;和:和谐,融洽;强: 劝勉;开: 启发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

34、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所以;闲适,轻松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先以“

35、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

36、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

37、老师了。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如果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教师如果只加以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

38、使得学生学习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善于提问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

39、,对待问题的解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大,重重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师都要在从容把钟敲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问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

40、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节选自广阳杂记,有删改)【注】高邮:地名,在今江苏。旬:十天。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指药物。(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子宜急归_以书致何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以 一 书 寄 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4)本文与范进中举讲的是类似的故事,哪个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应该;交给(2)遂/以一书/寄何。(3)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4)范

41、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 【解析】【分析】(1)句意:你应该赶快回家。宜:应该。句意: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致:交给。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因此断句为:遂/以一书/寄何。 (3)句中重点词有:故:所以;以,用;以:用;句子翻译为: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4)作答本题时,认为哪一则作品讽刺意味强都是可以的,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应该;交给; 遂/以一书/寄何; 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

42、亡使他惊惧; 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两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

43、的要求即可。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是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袁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如果你路过镇江,一定要去找何大夫再诊治一下。”(表体庵)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大夫。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体庵的信交给何大夫。何大夫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写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

44、当已经痊愈了。”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7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晚籁:指秋声。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王禹偁(ch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45、,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注】刳(k):削剔,挖空。挹(y):文章指望见。幽阒(q)辽夐(xing):幽静辽阔。稔(r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庶(sh):表示期待或可能。(1)解释下列划线词。 奔走不暇_比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