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初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人对车的推力有做功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甲=F丙
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同一细沙面上,已知乙的重力为10牛、边长为0.1米,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甲的
A.压强可能大于1000帕 B.压强一定小于1000帕
C.重力一定小于10牛 D.重力一定大于10牛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6.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C.下落的苹果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7.如图是用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璃,关于此实验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相同位置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B.小车到达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C.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迫使其速度减小的
D.由此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8.如图所示,车厢顶A处有一小水滴掉下并落在地板上的B点,由此可以判断车厢可能做( )
A.向前匀速运动 B.向前减速运动
C.向前加速运动 D.向后减速运动
9.图甲是自制气压计静置在1楼时的情形,图中另外四个图所示情形合理的是(已知: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
A.乙、丙、丁 B.乙、丙、戊
C.乙、丁、戊 D.丙、丁、戊
10.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嘴把瓶子吸住 B.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11.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它是利用温度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制成的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2.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各种形变。则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
14.滑板车是小学生喜爱的玩具之一.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人的两脚站立在滑板车上时,滑板车受到的支持力与_____是平衡力(选填“人的重力”、“车的重力”、“人与车的总重力”).
15.将一个木制小桌放在地面上拖动,如图所示的两种拖法中,小桌所受摩擦力大小关系是F甲______F乙;小桌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p乙(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6.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_________力作用的原因,施力物体是____ 。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一小石子,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7.如图所示,一个钩码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下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此弹簧测力计量程是________ N,钩码的重力大小为G=________N.若弹簧测力计拉着这个钩码正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 G(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18.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他用劣质橡皮擦修改,却因为劣质橡皮质硬,擦字常打滑,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他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
19.如图所示,在小车内有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车前壁上,另一端连着小球,不考虑小球与小车底板间的摩擦.当小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时,小球_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弹簧弹力作用 . 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小球将使弹簧________(选填“压缩”或“拉长”),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0.自行车刹车时,越用力捏车闸,车轮越容易停止转动,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在积有冰雪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以上二种情况中的摩擦力都是________(选填“有益”或“有害”)的。
21.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的作用.
22.如图所示,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此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三、作图题
23.(1)装满水的容器壁上开有三个小孔,请画出水从小孔中流出并落到地面的大概轨迹.并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1:水从小孔中流出最终都落到地面是因为水受到 的原因.
问题2:请说出你这样画的理由:
(2)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及物体A对斜面压力F示意图.
2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25.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四、实验题
26.小明在做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
(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把指针调到_____,并检查指针与外壳有没有摩擦;
(2)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_____(选填“甲”或“乙”);
(3)当质量为0.15kg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请读出此时物体的重力,并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_____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重力G/N
0.8
1.2
2.0
2.4
(4)小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请你帮小明在图丁中以重力G为纵坐标,质量m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中描点,并连线_____。连线不过坐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7.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拉动木块A,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和F3,其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________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0.7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法(填实验方法)。
2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钩码、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________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图中甲、丙两个实验控制了____________ 因素不变,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甲、乙两个实验是控制了受力面积不变,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的.
(3)在甲实验中,小明往小桌上连续加了6个钩码,每多加一个钩码,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更明显,此实验说明:______
29.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有一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做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丙两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上述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0.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让同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__.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
(4)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块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5)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___________关系(选填序号).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A、人对车的作用力和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车静止,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平衡,则人对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车的阻力,故B错误;
C、车没有通过距离,故没有做功,故C错误;
D、在水平方向,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A
【详解】
A.由于小球在丙中悬浮,故
在乙容器中漂浮,故
在甲中下沉,故
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故A选项正确;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乙液体的密度最大,甲液体的密度最小,根据 可知,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甲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B错误;
C.开始时
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
由于 ,故
重力
乙液体溢出的最少,故剩余液体体积V乙最大,又因为ρ乙 最大,所以乙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小球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根据 得
C选项错误;
D.由图知,小球在丙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故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D选项错误。
故选择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利用求出乙对沙面的压强,然后结合图示判断甲对沙面的压强与乙对沙面的压强的关系.
(2)首先根据图示判断甲乙对沙面的压强大小,然后根据分析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的大小,再结合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判断甲的重力大小;
【详解】
AB、乙对沙面的压强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所以,甲对沙面的压强一定小于1000Pa.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
而乙的底面积小于甲的底面积,根据可知,甲对沙面的压力可能小于乙,可能等于乙,而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乙的重力为10N,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D错,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D
【详解】
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故运动员速度10m/s=36km/h;
1min=h;自行车速度为:v===36km/h;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大小相等.A、B、C错误,D正确;
6.D
解析:D
【详解】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绕地球匀速运动的卫星,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速度增大,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下落的苹果,向下做加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处于平衡状态.
7.D
解析:D
【详解】
A.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滑到平面上时的起始速度是相同的,故A正确;
B.小车到达水平面上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故C正确;
D.由于没有光滑的水平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本次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的,故D错误.
8.B
解析:B
【详解】
A.车厢向前匀速运动时,当小水滴自由落下时,由于惯性,小水滴要落在正下方,而不是偏前或偏后,故A不符合题意;
B.车厢向前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水滴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会出现由上图所示的运动情况,故B符合题意;
C.车厢向前加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水滴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后运动,应该落在偏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
D.车厢向后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水滴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后运动,应该落在偏后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乙、丙、丁图所在高度与甲图相同,均在1楼,戊图所在高度为30楼。当气流通过细管上方时时,细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细管中的液面在瓶内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由图可知,乙图液面下降,丁图液面上升,故乙不合理,丁合理;充气时,细管液柱上方气压增大,则液面下降,故丙图合理;当自制气压计在30楼时,所在高度上升,外界大气压减小,细管中的液面在瓶内液面上方的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由图可知,戊图细管液面上升了,故戊图合理;综上分析可知,合理的是丙、丁、戊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解析:B
【详解】
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那么小空瓶内气压变小,外界气压较大,那么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不是嘴把瓶子吸住,也不是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或者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故选B。
11.D
解析:D
【详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故A错误;
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D
【详解】
甲、乙是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所以,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即为,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质量会切去相同的比例,故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即;正方体物体放置在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是:,由于,所以,,故只有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3.(a) (b) (a) (c) (a) (d)
【解析】
【详解】
(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力的作
解析:(a) (b) (a) (c) (a) (d)
【解析】
【详解】
(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a)(c)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的关系,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a)(d)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的关系,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14.相互 运动状态 人与车的总重力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
解析:相互 运动状态 人与车的总重力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3)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详解】
(1)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如果不再蹬地,由于摩擦阻力,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人的两脚站立在滑板车上时,滑板车受到的支持力与“人与车的总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15.等于 大于
【详解】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故在该题中,对于如图所示的两种拖法,虽然接触面积变了,但桌子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是不变的,同时压
解析:等于 大于
【详解】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故在该题中,对于如图所示的两种拖法,虽然接触面积变了,但桌子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是不变的,同时压力也是不变的,所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两次的摩擦力相等。
[2]两次实验压力一定,甲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压强大于乙实验的压强。
16.重 地球 竖直向下
【解析】杏子受重力的作用由静止落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墙是否砌得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只要墙壁与悬挂重物的细线重合
解析: 重 地球 竖直向下
【解析】杏子受重力的作用由静止落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墙是否砌得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只要墙壁与悬挂重物的细线重合或平行,就标志着墙壁是竖直的.
故答案为:重;地球;竖直向下.
17.0~5 2.4 等于
【解析】
试题分析:(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就
解析:0~5 2.4 等于
【解析】
试题分析:(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解:(1)由图可知:此弹簧测力计量程是0~5N,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4”处,所以物重为2.4N.
(2)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并且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不变,所以拉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等于物重.
故答案为0~5;2.4;等于.
18.小 压力
【解析】
【详解】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亮
解析:小 压力
【解析】
【详解】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亮用力擦,增大了橡皮对纸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字就擦干净了。
19.不受 压缩 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向右运动的状态
【解析】由题知,火车沿直线运动,小球随火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小球不受弹簧弹力作用;当火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弹簧随火
解析: 不受 压缩 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向右运动的状态
【解析】由题知,火车沿直线运动,小球随火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小球不受弹簧弹力作用;当火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弹簧随火车一起停止运动,而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弹簧在小球的推动下会缩短。
20.增大压力大小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益
【解析】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所以自行车刹车时,越用力捏车闸,车轮越容易停止转动,这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解析: 增大压力大小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益
【解析】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所以自行车刹车时,越用力捏车闸,车轮越容易停止转动,这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在积有冰雪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是在压力不变时,采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
第一个摩擦力可以使车辆停下来,第二个摩擦力保证车辆不发生侧滑,所以都是有益摩擦。
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牢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反之减小摩擦。
21.压强 大气压
【解析】
【分析】
根据压强的定义式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
解析:压强 大气压
【解析】
【分析】
根据压强的定义式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
【详解】
由公式可知,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因为针筒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药液压入针筒.
故答案为压强;大气压.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和大气压应用.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22.大于 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能
【解析】
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将增大,此气压大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所以会看到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此实验可以说明“饮料是被
解析:大于 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能
【解析】
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将增大,此气压大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所以会看到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此实验可以说明“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与人吸饮料时的过程相同。
三、作图题
23.(1)
问题1: 重力
问题2: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分)(无密度一定,扣1分)
(2)
【解析】
试题分析:(1)问题1: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水从小孔中流出最终都落到地面上.
问题2:因为同一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下面小孔处水的压强最大,喷的最远.
(2)物体A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作用点画到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摩擦力f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A对斜面压力F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考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力的示意图
24.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力的示意图
25.
【解析】
试题分析:一块砖被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砖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人的压力和墙的支持力,竖直方向重力和摩擦力。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若需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将这几个力画在重心上。如图所示:
【考点定位】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
四、实验题
26.零刻度线处 甲 1.6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未调零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步骤、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
【详解】
(1)[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并检查指针与外壳有没有摩擦。
(2)[2]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防止弹簧与外壳摩擦,故正确的握持方式是甲。
(3)[3]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质量为0.15kg时的重力是1.6N。
(4)[4][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作图如下:
通过图象可以看到质量是零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未调零。
27.匀速 F3 F1 粗糙 压力 0.7 0.7 控制变量
【详解】
(1)[1] 实验中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3]甲乙两图的压力相同,乙图比甲图接触面粗糙,所以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乙丙两图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图比乙图压力大,所以丙图的摩擦力大于乙图的摩擦力;又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摩。因此F3示数最大,F1最小。
(2)[4]甲、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5]乙、丙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6][7]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7N,则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0.7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0.7N。
(5)[8]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8.凹陷程度 压力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
【详解】
(1)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所以,在实验中,小明同学应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由图知道,甲、丙两个实验控制了压力大小不变,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
(3)在甲实验中,在受力面积始终不变时,小明往小桌上连续加了6个钩码,每多加一个钩码,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更明显,说明: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9.匀速直线运动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 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 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的大小;
(2)甲、乙两图实验中木块和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木块的上方增加了一个砝码,压力增大了,所以研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实验中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丙图中木板的表面粗糙,所以研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 综合(2)、(3)的结论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0.速度相等 最小 匀速直线 0.8 ①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在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速度减小得最慢,即受到的阻力最小;
(3)由实验现象推理知道,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任何阻力,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速度将不会改变,即它将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0.8N;
(5)根据题意知道,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木块的压力一定,只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即①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