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林匹克运动教学设计授课班级: 高一(1) 授课教师: 张文强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8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深刻背景以及有关的发展状况。2、使学生初步掌握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精神和格言的内涵,认识到体育竞技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作用。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难点:1、辨证看待奥林匹克运动会与战争的关系。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教学过程:一、课的导入: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导入
2、本课。二、新课讲授:(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古代奥运会的起源(1)、体育竞技是为了祭祀神灵而进行的一项宗教活动。(2)、古代奥运会的产生与古代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3)、战争连年不断,需要身强力壮的武士。(4)、古希腊人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生活。(奥林匹克神圣休战)2、古代奥运会的比赛(1)、参赛选手:具有自由公民身份的希腊人,外国人和奴隶都不可以参加,妇女则连参观比赛都不允许。(2)、比赛时间:古代奥运会举行初期,由于比赛的项目不多,只进行1天。从公元前468年,第78届开始为5天。(3)、比赛项目: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比赛项目主要是田径,后来逐渐增加了
3、摔跤、五项全能、拳击、赛马、角斗,以及战车赛、武装赛跑等等,最多时达23项。(4)、比赛奖品:对优胜者的奖励较长时间着重于精神、荣誉方面,物质奖励很少。3、古代奥运会的兴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共举行了293届,经历了1168年。可以大致分为鼎盛时期、衰败时期和毁灭时期。(1)、鼎盛时期:公元前776年公元前338年是古代奥运会的鼎盛时期。(2)、衰败时期:公元前338年公元前146年是古代奥运会的衰败时期。(3)、毁灭时期:公元前146年公元393年是古代奥运会由衰落到毁灭时期。(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
4、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1)、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的出现。(2)、资本主义大生产和教育的发展。(3)、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的发现。(4)、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体育的国际化进程。(5)、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所进行的各种尝试。(6)、顾拜旦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2、现代奥运会的比赛(1)、参赛选手:运动员所属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必须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运动员必须遵守国际奥委会章程,遵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规则。(2)、比赛时间:安排在夏季的七、八月份,会期不超过16天(3)、比赛项目:至少在四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男性以及三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中
5、广泛开展。且今后每届奥运会最多不得超过28个大项。(4)、比赛奖品:至高无上的荣誉。由国际奥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给获奖者颁发奖牌,献上鲜花、吉祥物等,奏响荣获冠军的运动员所在国家的国歌。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多种波折,至今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探索(1894年1914年)(2)、第二阶段:奥林匹克模式基本形成(1914年1939年)(3)、第三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危机(1946年1980年)(4)、第四阶段:奥林匹克的改革与转机(1980年至今)4、
6、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的内容。(1)、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2)、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重视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图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3)、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的精神博大精深,可以反映在多项活动中,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
7、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与奥林匹克思想和宗旨是相互联系的,也是贯彻奥林匹克促进世界和平、建立美好世界目标的重要体现。(4)、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Faster、Higher、Stronger),是鼓励运动员要继续不断地参加运动,努力追求进步和实现自我的突破。(三)、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的奥运之路的内容。三、畅想未来:师生共同畅想在中国举行的下一届奥运会。四、学习评价通过提问,检验学习成果。五、结束新课:(一)学生小结本课。(二)教师总结本课。(三)、布置作业。(四)、整理教具。(五)、师生再见。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一套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