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码单反入门系列教程: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一课 器材准备篇(一)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二课 器材准备篇(二)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三课光圈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四课快门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五课曝光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六课景深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七课对焦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八课 感光度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九课曝光补偿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十课点测光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一课 外接闪光灯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十二课基本构图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三课 直方图(histogram)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十四课制造浅景深的方法(责任编辑:数码摄影)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一课 器材准备篇(一)随着网际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阅读及知识交流的习惯,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 股不可挡的趋势,于是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 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在高阶的部分,SLR(单反相机)一直都是专业工作者及进阶业余者所必须 使用的主要摄影器材。之前数码化的单反相机因为技术问题,一直很难普及到一 般的使用者手中,但是这两年DSLR(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 熟,在成本压低及大量生产的状况下,我们现在可以用很合理的价格来购得一部 中阶的DSLR 了。想要成为进阶的摄影爱好者,一部可以让我们控制许多摄影变量的单反相 机,几乎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数码时代,准备一部DSLR更是我们作 战杀影像的利器。这一个专栏的系列文章,正是要带领新手来进入进阶摄影领域,那么,从这 篇文章开始,你就可以开始准备采购DSLR的相关设备,然后跟着我们进入数码 摄影的进阶领域了。选购机身首先,我们要选定一部适合自己使用的数码单反机身,在入门到中阶的产品 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对象,依目前的行情来说,大约落在两、三万到四、五万元 的这个价格带,价格越高的的产品功能性就越强、同时机身结构相对的也比较坚 固、有质感。选购机身,通常最直接要考虑到的是镜头的搭配。这一等级的DSLR都是使 用APS尺寸的感光原件(除了 Olympus使用的是另一种四分之三的系统),所以 我们购买的镜头焦距都要在乘上1.51.6后,才是真正的数值。对于喜欢作望远摄影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优势,因为平白的多出 了 0.5倍的焦距来运用。但是对于喜爱广角摄影的人就头痛了。举例来说,在传 统时代我们最常用的28mm广角镜,用到DSLR上面时,就会变成了 28X 1.5二 37mm,而传统最常用的广角变焦镜1735nlln就会变成(1735)X 1.5二2552mm,平白的损失了不少在超广角的焦段,所以在选择厂牌时,要注意一下原厂的镜头 支持情形,是否合乎你的拍照需求。最后我们要来注意一下自己对机身像素的需求,目前中阶机种已经做到了 800万像素,一般也有600万像素的实力,这对输出到A4以上的尺寸已经是绰 绰有余了。很多刚入门的人常常会有高像素的迷思,但其实如果不是专业输出的 需求,600万像素对我们来说已经相当够用了,实在不必去为了要考虑输出多大 的图、而去为像素作斤斤计较的功夫。镜头镜头跟机身是绝对息息相关的,每一家厂牌的镜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像是 Canon的USM超音波技术,是习惯快拍人的最佳利器,Nikon的调子也是许多老 摄影人所津津乐道的,Pentax、Minolta、Olympus也都各有其特殊的色调,我 们在选购机身时,别忘了自己喜欢哪一家厂牌的镜头特色。除了原厂本身所出的平价镜头之外,我们还可以选购由第三厂商推出的副厂 镜头,比较知名像是Tokina、Sigma、Tarnom等,他们的镜头保有低价的优势,在技术规格上也不会跟原厂相去太远,初入门DSLR的同学如果预算有限,不妨 就以副厂镜头开始下手。通常对于初学者来说,1870则这个范围的变焦镜是一个相当好用的焦段,转换成DSLR变成27-105则,这个焦段涵盖了广角及中望远的部分,已经可以应 付一开始大部分的拍摄情况了。大光圈的镜头的散景相当迷人,对初学者来说更是一个很难抵抗的魅力。但 是大光圈的变焦镜一只动辄四、五万,如果预算有限又想享受大光圈,那么副厂 镜头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像Sigma就有18-50mm F2.8 EX DC这样的焦段设计。储存媒体传统相机使用底片来记录影像,数码相机使用的则是记忆卡。目前依厂牌的 不同,大家使用的记忆卡规格也都会有一点差异,不过共通的就是几乎所有的 DSLR都会支持CF这个规格的记忆卡。CF卡的缺点是体积大,但是它拥有价格低、容量大以及速度快的优势。我 们建议新手一开始就买一块1G容量的CF卡来使用,尤其是最近新款的DSLR动 辄就到800万像素的分辨率,1G的大小会是蛮合适的选择。目前制造记忆卡的厂商很多,大品牌及终身保固是必须要去考虑的一个因 素。最后在选购一个USB 2.0传输接口的卡片阅读机,在跟计算机作档案传输时 会比较便利。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二课 器材准备篇(二)前面我们已经手了机身和镜头的选购方法,接下来要跟大家说的是周边配件的部 分。滤镜当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后制功能来做出各种效果后,滤镜在摄影中的 角色就变得不是那幺的重要,以前需要滤镜做出来的一些效果,现在大多数都已 经可以用计算机来后制完成。对于专门使用DSLR的摄影者来说,我们建议只要购买下面介绍的滤镜就好。偏光镜:不管有多强大的后制能力,也比不上一张原本就拍的清澈干净的图。偏光镜 可以帮助我们避掉不当的光线折射,并且有纯化拍摄物颜色的效果,是一定要准 备的滤镜之一。现在DSLR所使用的偏光镜都属于环形偏光镜(CPL),要注意不要买了早期 设计形式的线性偏光镜(LPL)。在选购给广角镜头用的偏光镜时,要注意镜片 的厚度,不要因为过厚而拍出了四周有暗角的照片。一般来说大厂都会为超广角 镜头推出超薄型的偏光镜,不过价格较高,常用广角镜头的人这笔预算是不可以 省的。ND镜:ND镜是减光镜,用来在光线过强、或是环境光不允许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的 情况使用,不管是拍摄风景、生态或是人像都有机会用到ND镜。ND镜的形式有很多种,它提供各种不同的减光系数让我们依拍摄环境不同来搭配。有的ND镜也会设计成渐层减光的形式,非常适合在晨昏摄影的状况使 用。保护镜: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另外在每颗镜头前面另外加上保护镜,除了有保护镜头 前端镜片的功用外,还可以在拍摄时滤除紫外线(保护镜需有UV防护功能),提高拍摄画面的清澈度。目前市面上滤镜的厂牌主要以德系、日系两个国家为主,一般来说像是B+W 这种德系厂牌的产品,不管是功能或是制作品质都有相当好的成绩,唯一的缺点 就是价格较高。最近日系品牌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水准,加上各项规格齐全、价格也平易近 人,对预算不丰厚的的人来说,日系品牌是一个值得投资选择。脚架脚架是一定要准备的周边器材,它可以在长时间曝光的状况下稳定机身,帮 助我们拍出清楚的照片。对于喜好风景摄影的人来说,准备一支稳固的脚架,跟 准备一台适合使用相机是同样重要的事。脚架有三脚架跟单脚架两种,绝大多数的状况我们都是使用三脚架来拍摄,如果你常需要机动性高的情况中稳定机身,那幺就可以考虑选择购买单脚架来使 用。以碳纤维制作的脚架重量都很轻,对于需要登山涉水、或是四处奔波的摄影 者来说,可以购买碳纤脚架来减低装备的重量,不过炭纤维制作的脚架价格不低,我们可以衡量自己的需要作选择。通常购买脚架的预算从三四千元起跳一直到数万元,初学者常会因为贪便宜 去买廉价的脚架,但这种脚架通常都不符合比较进阶的需求。所以我们建议在采 购摄影器材时,尽量还是不要省掉购买这笔预算比较好。快门线快门线主要的功用是要减少在拍摄时,因为按触快门钮而产生机身震动,通 常快门线通常搭配着脚架一起使用,为的就是球拍出一张清晰而稳定的照片。自从单反相机电子化以后,传统的快门线几乎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 式不同接头的电子快门线。这些新形式的快门线有着丰富的功能,像是定时激活、间隔重复曝光拍摄、LCD显示屏等。对于喜欢拍夜景的人来说,建议购买功能比较丰富一点的快门线,在这方面 需求比较少的人可以选购简单的设计。现在的电子快门线每一家厂商的接头设计 都不同,价格也比传统快门线高出许多。计算机既然身处数码时代,使用的又是数码相机,最好是要准备一部计算机了。对于一般的影像处理来说,CPU为Pentum 4以上等级的计算机就蛮好用的 了,内存至少要把它加到512MB,这样跑图才会比较顺畅一些。屏幕的部分买个大厂牌的LCD来用,暂时先不要去考虑屏幕校色的问题,这 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初学者倒是先把基础摄影先学好比较重要。输出的部分我们倒是不建议买太好的打印机,因为现在打印机印得再好、也 不会比你拿到相馆直接作数码输出来的棒。自己输出在纸张及墨水上的支出也不 便宜。影像处理软件这儿推荐两个-Adobe的Photoshop、及Ulead的 PhotoImpact,这两套软件都是目前最热门的,同时也有中文版本,市面上有不 少的工具书作教学介绍,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使用。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三课 光圈光圈是数码相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部件,数码相机毕竟还是相机,再好的 镜头如果没有好的光圈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跟高级相机装上低级胶卷也不会 照出好照片是一样的道理。光圈通常位于镜头的中央,它是一个环形,可以控制圆孔的开口大小,控制 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当需要大量的光线来进行曝光时,就将光圈的圆孔开大;若 只需要少量光线曝光时,就将圆孔缩小、让少量的光线进入。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 的 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 头的光源 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害,最后可缩小到 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是用来控制拍摄时,单位时间的进 光量,一般以f/5、F5或1:5来标示。以实际而言,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 光圈。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stop)。首先 我们来谈谈光圈值。标准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如下:f/K f/1.4 f/2、f/2.8、f/4、f/5.6、f/8、f/lK f/16、f/22、f/32、f/45、f/64其中,f/1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 径就越大,相对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难度。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间相差一级,f/2跟f/2.8之间也相差了一级。依此类推,f/8跟f/16之间相差了两级,f/1.4 跟f/4之间就差了三级。在职业摄影圈里,有时称级数为档或是格,例如f/8跟f/H之间 相差了一档、或是f/8跟f/16之间就相差了两格。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 说f/5.6的进光量只有f/4的一半,f/16的进光量也只有f/U的一半,号数 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v-在盍遑尤1*憎 住右埴龙,遥-A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 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会越浅(清晰的范围较小)、光圈越小 景深就会越长(清晰的范围较大)。左边是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可以明显的看出两张图的景深明显不同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 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 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镜头不易制作,必须要花较多的花费才可以获得。好的数码相机会根据测光的结果等情况自动计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 快门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通过,所以也比较适合拍高速运 动的物体,比如行动中的汽车、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较容易使用较快的快门 外。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四课快门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 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 长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 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 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 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 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 的快门单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 推)等等。一般中阶的单眼相机快门做到1/4000秒,高阶的专业相机则可以到 1/8000 秒。B指的是慢快门Bulb,B快门的开关时间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们可以藉由 快门按钮或是快门线,来决定整个曝光的时间。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1/30是1/60 的两倍、1/1000是1/2000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 进光量,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我们会在下一个章节跟大家讲解。前面我们提到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 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有时我们要抓取的画面可能需要连续性的感觉,像是拍摄像是丝缎般的瀑布 或是小河时,就必须要用到速度比较慢的快门,延长曝光的时间来抓取画面的连 续动作。左边的图用了比较慢速的快门,可以看到两片叶片有明显的晃动,右边 使用了安全快门,所以可以拍到凝聚的画面。除了时间之外,快门也决定了我们拍摄的稳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机拍摄 来说,快门必须要高到一个值,拍出来的画面才不会晃动,这个能拍出稳定画面 的快门速度,通常称之为安全快门。安全快门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使用的镜头焦距二安全快门如果我们现在使用50mm的镜头拍摄,那么能让我们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 门就是1/50,大约是60的快门。如果使用了 200mm的镜头,那么安全快门就 要提高到1/200大约是250的快门。由此可知,焦距越广的镜头安全快门就比较 低,但是长焦距的镜头所需要的安全快门就高许多。快门时滞时间相机在不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同时保证在自动对焦工作状态下,从按下快门释 放按钮到开始曝光的这段时间称为快门时滞时间。快门先决曝光模式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快门速度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 适当的光圈f值(可为无段式的f值)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 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s,字母来代表快门先决模式。快门先决模式适合于需要 控制快门的摄影。利用高速快门可凝结动作,利用慢速快门可令行驶中的车辆变 成光束。快门延迟相机按下快门,这时相机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 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快门延迟。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五课曝光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 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 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 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我们如果想要得到一张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让感光体(传统时 代的感光体为胶卷,DSLR时代则为CCD或CMOS感光原件)得到适当的曝光。而 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曝光的计算方式为:曝光二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 短)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门的时间搭配组合 而成的。所谓的标准曝光值,以现在的测光表设计,都是把整个画面曝光量平均到中 间灰,也就是18%的灰值。中间灰的辉度(反射光线的强度)接近人类的肤色 或是天空的蓝,我们可以藉由观察灰卡,来知道中间灰它大概的表现。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机内建的测光 表来帮我们计算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测光表藉由不同的测光方式,将所测得的 现场光平均成中间灰,然后调配光圈快门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依左至右分别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 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 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 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 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 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 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 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 相同的。在DSLR中内建的测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平均测光将整个画面的现场光作平均计算,然后求得中间灰值。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主要加权部分,然后佐以四周的现场光,再计算 出中间灰值。点测光点测光只截取画面中央约3%5%的范围作计算,求该点的中间灰值,这 对复杂环境光的拍摄相当方便。分区测光每一家像机厂商都会研发出自己独特的分区测光方式,来因应各种不同现场 光的曝光计算,例如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或是NIKON的3D矩阵测光。这些 测光程序会依据环境的不同作变化计算,求出最适合的曝光量。21分UJI光工U了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图片来源为日本CANON网站)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上过了光圈与快门,里面提到光圈每一个号数的差 距、跟快门每一个段数的差距,都是称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不管是光圈或是 快门,每一级之间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F4跟F5.6相差了一级、l/15s跟l/30s相差了一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是一样的。F5.6跟F11相差了两级、l/60s跟1/250S相差了两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来看,在一个曝光组合决定好之后,还是可以增减光圈跟快门的段数作变化,而不 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我们现在测出来一个曝光组合是F5.6、1/250S,但是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来获得 浅景深,我们可以把它更改成F2.8、1/lOOOso其中,因为光圈向上前进了两级(F5.6F4F2.8),所以相对的快门要向后退两级(l/250s l/500s ISO 400(因为光圈减少了两格的 光量,所以右边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两格补回来)提高感光度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比较暗的场合来拍照,而不需要藉助闪光 灯、或是大光圈的镜头来辅助,不过它也有一个很难令人忍受的缺点,就是当感 光体的感光度越高,所拍摄出来的图片粒子就会越粗造,画面的噪声也会增多。一般数码单反相机对噪声及粗粒子的抑制能力,也是作能力评比时的一个重 要评分依据。我们来看看在使用低感光度跟高感光度两种情况下,画面的噪声跟 粒子的差异有多大:原图,使用ISO 100来拍摄使用ISO 100拍摄时的局部放大图,粒子比较细腻使用ISO 800时的放大图,颗粒比较大,而噪声也变多了从上面的局部放大画面,可以见到提高感光度之后,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如果拍摄者要求画面的细致度及高品质,在拍摄时就尽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 的设定。这时因为光线不足势必要拉长拍摄时间或是补光,所以闪光灯或是三脚 架就成了必备的工具。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感光度所造成的粗粒子有时反而可以拿来好好的 运用,变成另外一种特殊的摄影效果。在以前传统摄影的时代,有时为了要拍出 粗粒子效果的照片,我们会特意使用高感光度的底片来拍摄,然后在冲片时再利 用高温缩短时间的方式,来增加噪声及颗粒。现在只要在拍摄时简单的设定一下 感光度,然后在后制时,利用影像软件再作一下处理,就可以获得很棒的效果了。利用用高ISO的噪声跟粗颗粒,来制造不一样的影像效果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九课曝光补偿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 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 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 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 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 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 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相机的测光系统。在一般环境下,光线比较单纯,以相 机内建的程序测光,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场合,相机在测光时会发生误判,这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甚幺样的情况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发生误判呢?我们在这里举两个最常见 的例子;当拍摄画面中有很多浅色系,环境中的光线反射程度很高,除了现场原 本的光线外,额外反射出来的光线,让测光系统误判此环境的光线很强,因此相 机的曝光组合会比正常情况下的光线值低,拍出来的相片会偏暗。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拍摄的画面中,有很多暗色系的物体或是光线反射程度很 低的环境,因为光线被这些物体吸收,让相机在测光时以为现场光线不足,而设 定了比正常还高的曝光值,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亮了。为了让拍摄者可以快速的对曝光量作调整,而不需要重新去设定光圈快门,于是就设计了曝光补偿这样的机能,只要简单的选择要增加或是减少 曝光量就可以了。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都是以EV(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一级、一 格的单位)作为单位,调整的格数有分为1/2级跟1/3级两种,目前大部分的数 字单眼相机都有正负2EV的曝光补偿能力。上面有提到让相机误判的状况,但是要设定多少的曝光补偿,才可以将曝光 值调整回来呢?其实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曝光补偿,并没有一定的数值,在 很多时候都必须靠我们的经验来判断。所以初学者在遇到复杂光源的环境时,可 以利用相机的包围曝光功能,多拍几张不同的曝光组合,顺便学习判断要如 何作曝光补偿。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例:我们出国常会拍的雪景,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使用曝光补偿+L5EV,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这张照片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拍摄出来的感觉明显偏亮了使用曝光祷倒-0.7EV,重面的亮度看起来就自然多了。为了获得更正确的曝光,除了利用曝光补偿来弥补相机程序测光的缺失外,还 可以使用点测光的方式来测光。下一课,我们将为大家来介绍基本的点测光,教 授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光源下,得到正确的曝光组合。像Dynax 7D的曝光补偿做成转盘式的,操作起来就相当的便利。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 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力口 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 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 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 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面两幅图片为例,上面的是曝光补偿等于0时候所拍的,而后者是等于+1时所拍的,可见区别明显。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 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 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力口、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 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 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 1/3EV 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1.0、-0.7、-0.3 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 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 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 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 最好的图片。数码单反入门教程第十课点测光我们在遇到复杂光源的拍摄环境时,当然不能只用经验法则跟曝光补偿,来作一 个合适的曝光组合。在这一课,我们要教大家利用点测光,来作更精准的曝光判 断。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 面积,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因此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 性的“点”来测光曝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点测光模式只是测定画面 中心一个很小范围的亮度,并以这个测光值作为曝光的唯一依据,当然,许多情 况下是用这个很小范围测试并非位于画面中心的被摄物亮度。在拍摄明暗反差强 烈、并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心这样一个很小的 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它部位上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 背景的影响。点测光在风光和人物摄影中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 者在复杂的光线场景中进行准确的曝光。虽然说点测光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但并不是每一台DSLR中都内建了点测光,有的入门级相机只有中央重点测光的功能,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额外的测光表,或是利用长距离镜头来缩小测光的范围。用长镜头拉近要测光的范围,再用中央重点测光来弥补没有点测光的遗憾。点测光测光处在光源复杂的环境,选择肤色中间调的地方来测光如同上面的范例照片,在这个光影复杂的拍摄环境里面,我们要如何作测光 呢?完全交给相机处理?那幺拍出来可能就不是原先要的调子;作曝光补偿?那 要如何判断甚幺时候加、甚幺时候减呢?这时点测光就相当的好用了。前面,我们提到曝光是以18%的灰作为标准值,所有的曝光系统,到最后都是以这个标准来计算。而18%的灰与人的皮肤辉度接 近,所以在上面这个图例,我们只要选择模特儿的肤色中,接近一般光线强度下 的地方就可以了(图中用红色圆圈标起来的地方)。决定了肤色的中间调完成曝光组合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曝光补偿来决定 画面的调性。当我们需要明亮一点的画面时,就使用正向的曝光补偿;而当我们 需要低沉的画面感觉时,就使用负向的曝光补偿来完成。利用正向的曝光补偿,来营造照片明亮的调子上面的例子是以人像为主,一般来说,要在肤色中找学中间调并不困难,但是当 拍摄的主题跟人物无关时,我们要怎幺样来决定画面的中间调呢?在这里我们提 供两种方法来让大家参考:1.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当拍摄经验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的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灰调 的地方,它可能是蓝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 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作点测光的地方,多多的拍摄,然后观察结果来修正 自己的判断。2.使用灰卡或是手心来测光或许我们在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细乱,那幺这时可以直接使用 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如果没有灰卡可以使用,可以用自己的手心来取代,使用相机来对着手心测 光。前面提到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 卡。不过要记得别用了被太阳晒的很黑的手背,那可是会去影响你的测光结果喔。同样的,在我们得到曝光组合之后,再利用曝光补偿来决定画面的调性。一般来 说,大部分要做到控制比较精准的曝光时,点测光会比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来的 好控制。所以对DSLR的新手来说,点测光的使用其实是蛮重要的一门功夫。我们一般所说的“点测光”是一个适合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需求而设 计的模式,主要为了对付特殊拍摄条件下的测光需要。该模式在测光和拍摄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其他背景的曝光需要,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 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点测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 象所需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在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 别大的对象,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耍摄影者 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 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 也比较合适。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一课 外接闪光灯 一般来说,想对闪灯摄影作比较多样的变化或是闪灯出力(也就是闪光灯的亮度)较大的应 用时,单单使用相机内建的闪灯会有很多限制,所以对于想在闪灯摄影上作进阶使用的摄影 初学者来说,我们会建议购买一支功能比较强的外接式闪灯来搭配使用。外接闪光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用于不同厂商相机的通用型号,另一种是特定相 机专用型号。内置于数码相机中的闪光灯由于是直接把强光照射到拍摄对象上,因此有时会 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候最好使用外置闪光灯。最近,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数码相机也越来 越多。如果是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机型,不用的话就太可惜了。这里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闪灯应用的相关名词解释。首先来看GN值。在闪灯的规格表中,这个数字代表了该闪灯的功率,GN值(Guide Number,闪灯指数)指的是闪灯出力的程度,当GN值越大,代表闪灯的出力越强,也就 是发射出来的闪光能力越强。关于GN值的计算方式为:GN=F(光圈)xm(单位为公尺,代表与被拍摄物的距离)在这个公式中,是以ISO 100为标准的拍摄环境。举例来说,当一个闪灯的GN值有40 时,当我们使用F4的光圈拍摄,闪灯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0公尺内的范围。接着来看一下闪灯在摄影时,所使用的几种不同操作模式。目前一般市售的外接闪灯操 作模式有:M模式、A模式、TTL模式,高阶一点的闪灯还会有FP模式,以下就让我们对 这些模式作一个简单的说明。M模式:全手动模式,使用者必须依照拍摄时所使用的光圈跟距离,来调整闪灯的出力。M模式 的优点是出力一致,只要调整好数值,每一张拍摄的闪灯出力都会是固定的光量,缺点是需 要事先调整,在临场的应变上,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在作计算调整的工作。A模式:自动模式,先使用闪灯上的感光器对环境作测光,然后配合相机的光圈设定做出力。A 模式的运作原理跟M模式相仿,只是调整出力跟测光的工作变成由闪光灯来执行,拍摄者 只要调整需要的工作光圈就可以了。TTL模式:TTL模式会依据相机设定的曝光组合测光,在快门刚按下开始发光,然后再依据相机的 TTL曝光计算光量直到曝光充足为止。一般来说,只要相机的测光系统够准确,利用TTL 模式可以得到比较合适的曝光。TTL的缺点是反差过大或是在全黑或是全白的拍摄环境时,如果没有适当的作曝光补偿,就会拍出过亮或是过暗的照片出来。FP模式:高速闪光同步(FP High-Speed Sync),在这个模式中,闪灯所搭配的快门速度不再受到 相机闪光同步快门速度的限制,有FP功能的闪灯可以利用频闪的方式跟相机的最高快门达 到同步。不过在使用FP模式时,会因为闪光灯连续的频闪而降低了出力。另外,我们要提一下照射角这个名词。照射角指的是配合镜头的使用,闪光灯本身 所能涵盖照射角度范围,一般来说,目前市面上的闪灯照射角度一般从24mm85mm,大 约涵盖了我们摄影时常用的广角端一直到中长焦距。高阶的闪灯在灯头还会附有一片扩散片,将它拉下后,闪灯的照射角可以拉大至16mm,这个焦段已经涵盖到超广角的范围了。要记得的是,当使用APS尺寸的DSLR时,要先将 镜头焦距乘上1.5或者1.6,再来对应闪光灯的照射角。上面几个名词是看闪灯规格表时,应该先要熟悉认识的内容,以后我们会接着谈一谈闪 灯的基本操作运用。下面是使用外接式闪光灯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经过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商务型数码相机测试发现,大部分数码相机只 支持本品牌的闪光灯,而使用其它品牌的闪光灯可能会出现不同步现象,因此建 议用户选择与数码相机相同品牌的闪光灯。2、部分数码相机虽然能配其它品牌的闪光灯,但使用时有一定的要求。在 测试中发现,多触点式闪光灯只支持本品牌的数码相机。而单触点式闪光灯在一 些数码相机上使用效果却很理想,特别是一些国产的带有自动闪光功能的闪光 灯,在部分数码相机上使用效果很好,曝光也十分准确,画面质量相当出色。3、当使用外接式多触点闪光灯时,大部分数码相机需要在菜单上设置为外 接式闪光灯,此时内置式闪光灯就会被关闭,直接启动外接式闪光灯。否则,仍 然是内置式闪光灯工作。目前,有些新型的数码相机能自动切换成外接式闪光灯,但数量很少。4、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外接闪光灯的用户成当场安装一个闪光灯进行 试拍,然后通过数码相机的彩色液晶显示屏观察照片,最好放大查看,看看闪光 灯是否同步,是否能正确配合数码相机的曝光。摄影的主体即光与影,用光的好坏对一幅作品的成败很关键。目前主流数码相机 更多地朝着高像素发展,各种专业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中,但目前各数码相机厂 商在用光的考虑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多数民用级数码相机并没有配备外接闪光灯 接口,而内置的闪光灯基本上是鸡肋,其闪光灯指数小,没有太多的闪光灯功能 设置,一般只有发光、不发光、消除红眼等,使用闪光所得照片往往是前景过曝,而背景仍旧是黑黑的一片,有时还会带上难看的影子。所以,很多摄友在夜间或 室内光线不足的拍摄中宁可照片虚掉一点,也不愿意使用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好的照片,我们必需为拍摄对象补光,在没有 可以借用的光源时,闪光灯就成了便携易用的最好选择。直射打光是用闪光灯补 光的一大忌,有经验的拍摄者一般会把闪光灯打到浅色的表面,如墙壁、天花板 上,利用其反射闪光为拍摄对象补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是散射光,用在人像 拍摄中,散射光效果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的体感、质感和空间感。为了更好地使用闪光灯补光,我们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有外置闪光灯热靴或 PC接口的数码相机,一定要为其配置外接闪光灯;二是没有外置闪光灯接口的,尽可能使用同步器和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以求得到好的补光效果。一般闪灯的作用是用来补足现场光线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拍摄时,能让使用 闪灯拍出来的照片尽量接近自然光。但是闪灯的光线是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