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67499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于2020年12月在各大影院与大家见面,下列场景最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磨光和钻孔技术B使用和保存火C饲养猪和狗D制作彩陶2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的是( )半地穴式房屋模型猪纹陶体人面鱼纹彩陶盆陶制或石制的纺轮骨耜ABCD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评价。这位人文初祖是A大禹B蚩尤C黄帝D嫘祖4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察举制5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块残片上刻写的文字说“

2、这是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一种。”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6史书记载(某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互相攻伐,同时积极进行朝聘、会盟等外交活动,形成了霸权迭兴的局面,先后崛起了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以下对该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B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C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说明诸侯崛起和王室衰微7“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A各派提

3、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一直存在到20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宇(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是指( )A统一货币B车同轨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修建长城10“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材料描述的是A秦的统一B秦的巩固措施C秦的暴政D秦的灭亡11汉武帝时推行的“推恩令”采取的是谁的建议A董仲舒B主父偃C霍去病D司马迁12西汉初年,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4、,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1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4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15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河姆渡聚落的兴衰 B探寻秦

5、国崛起的原因 C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东汉末年军阀混战16“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首猎、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物种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17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中划斜线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18“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说明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政府重视农业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19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国家

6、统一的朝代有( ) (1)秦朝 (2)西晋 (3)前秦 (4)北魏A(1)(3)B(2)(4)C(1)(2)D(3)(4)20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A少用力气B多花力气C多施肥料D顺应天时二、综合题21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时期的两幅图,回答问题(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 如图(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7、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材料二(2)图一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谁?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二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三(4)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2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中的中国)材料一 (思想中的中国)材料二 凡诸子

8、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汉书艺文志(科技中的中国)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谁把全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材料二中原文说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3)材料三中图1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写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数学成就。图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书名。(4)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点即可)2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

9、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 ,“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出现怎样的变化?其哪一内容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材料二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0、秦国新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为“变北俗”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答两点)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4)结合材料四,请你归纳材料三“魏主”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

11、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山顶洞人有关,排除;C项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有关,排除;D项制作彩陶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排除。故选B。2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半坡遗址上还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陶制或石制的纺轮,故正确;猪纹陶体和骨耜都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故错误。综上故选B。3C解析C【详解】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

12、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指南车。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材料中的人物是黄帝,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人物是黄帝,不是大禹和蚩尤,故AB选项错误;.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故D选项错误。故选C。4C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C项正确;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13、,排除A项;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排除B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排除D项。故选C项。5A解析A【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上的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 和商朝政治经济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它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一种的成熟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故选项A符

14、合题意;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郑、齐、晋、秦、楚、吴、越”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诸侯国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

15、些强大的诸侯取得优势,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AB项的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已经没有了晋,排除AB项;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7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岷江”、“水利工程”、“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B正确;黄帝陵、长城不属于水利工程,排除AD;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

16、重要的保证,排除C。故选B。8D解析D【详解】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表格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很多来自于百家争鸣时期,说明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各派的主张是什么,排除A;百家争鸣不是诸侯争霸的原因,排除B;百家争鸣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C。9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一直存在到20世纪,故这一印记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C正确;统一货币、车同轨,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举措,故A、B错误

17、;秦为了抵御匈奴修建长城,是我国的伟大文化遗产,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错误。综上故选C。10C解析C【详解】由材料“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这是秦的暴政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不是秦朝统一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巩固的措施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的灭亡,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11B解析B【详解】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B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排除A项;霍去病是北击匈奴的将军,排除C项;司

18、马迁是史学家,编著史记,排除D项。故选B项。12B解析B【详解】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故B正确;“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A错误;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C错误;“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13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两汉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因此标题应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符合题意;中国境

19、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属于史前文明时期的特征,A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B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D排除。故选择C。14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发生于200年,是东汉末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三国开始于220年,A选项说法不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B选项不符合题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C选项不符合题意;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国鼎立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5B解析B

20、【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聚落的兴衰在黄帝之前,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A不合题意;东汉道教的兴起与传播、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在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6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的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C项正确;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7C

21、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中划斜线部分是黄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C正确;匈奴族一般指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A排除;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B排除;氐族最先活动范围在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

22、潘高原,D排除。故此题选C。18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说明北方人来到南方后的改变,故C符合题意;政府重视农业,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自然条件优越,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社会环境安定,材料未提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故(1)(2)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前秦是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故(

23、3)(4)不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D解析D【详解】“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大意是说(如果一个人)顺应天时,衡量地利,那么可以花很少的力气而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见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注意天时地利,D符合题意;据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综合题21(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即周天子。【详解】(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解析(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分

24、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即周天子。【详解】(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西周的统治阶层;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王即周天子。【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

25、展的表现及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读图和识记能力。22(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秦始皇嬴政。(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解析(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秦始皇嬴政。(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过是统治残暴。【详解】(1)依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26、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可知,这是对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描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图二处应填写皇帝。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

27、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4)依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可知,这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为适应国

28、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还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同时他又实行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23(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解析(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

29、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商朝也是我国的信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人物,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逐渐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2)局面,根据材料“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知,体现了这时期出现诸多的学派和思想,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家主张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适应了秦统一后的统治,因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法家;目的,根据材料“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得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取舍诸候”。(3)名字和成就,根据材

30、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材料体现的农书是齐民要术。(4)我国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我

31、们应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同时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24(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任意一点即可);(3)北魏孝文解析(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任意一点即可);(3)北魏孝文帝;穿汉服,用汉姓,说汉语;(4)促进了民族

32、交融;(5)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出现的变化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由材料二“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

33、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成为第一强国。(3)据材料“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碎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孝文帝;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的措施是说汉话;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如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4)根据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