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化化 学学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8 F-19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目要求。1.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风能发电 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 D.石油裂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
3、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 A。【点睛】2.下列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A.石墨用作润滑剂 B.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C.聚乙炔用作绝缘材料 D.乙二醇溶液用作汽车防冻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石墨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很小,容易在层间发生相对滑动,是一种很好的固 体润滑剂,A 项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B 项不符合题意;C聚乙炔的结构中有单键和双键交替,具有电子容易流动的性质,是导电聚合物,C 项符合题意;D乙二醇容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汽压,冰点显著降低,故乙二醇可以用作汽车防冻液
4、,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3.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加热 B.、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C.、可用于物质分离 D.、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解析】【分析】是锥形瓶,是酸式滴定管,是蒸馏烧瓶,是容量瓶,是梨形分液漏斗【详解】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 项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 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 项不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
5、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4.X、Y 为第三周期元素、Y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6,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XY4+XY6-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 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Y C.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 Y 氧化性最强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 X 的元素有 4 种【答案】D【解析】【分析】Y 位于第三周期,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6,则 Y 是 Cl 元素,由 X、Y 形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知,X 与 Y 容易形成共价键,根据化合物的形式知 X 是 P 元素。【详解】AP 与 Cl 在同一周期,则 P 半径大,即
6、 XY,A 项不符合题意;B两者对应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 PH3和 HCl,半径是 P3-Cl-,所以 PH3的失电子能力强,还原性强,即 XY,B 项不符合题意;C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各元素对应的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所以 Cl2的氧化性最强,C 项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第 V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依次为 Na、Al、Mg、Si、S、P、Cl,所以有 5 种,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5.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向 NaHSO3溶液中滴加氢硫
7、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 HSO3具有氧化性 B.向酸性 KMnO4溶液中加入 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 Fe3O4中含 Fe()C.向浓 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 HNO3反应生成 NO2 D.向 NaClO 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 NaClO 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淡黄色沉淀是 S,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由 NaHSO3中的+4 价降低到 0 价,发生还原反应,-3HSO体现氧化性,A 项不符合题意;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紫色才会褪去,所以可以证明Fe3O4中有还原性物质,即 Fe(
8、),B 项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浓硝酸体现氧化性,N 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的产物可能是 NO 或者 NO2,NO 暴露于空气中也会迅速产生红棕色气体,无法证明反应产物,C 项符合题意;D先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证明 NaClO 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2NaClO+H ONaOH+HClO,后来褪色,是因为水解产生了漂白性物质 HClO,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6.X、Y 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molX 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 H2体积为 V1L;0.1molY 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 H2体积为 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 生成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9、12VV B.X、Y 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22VV C.产物中 X、Y 化合价之比一定为12VV D.由12VV一定能确定产物中 X、Y 的化合价【答案】D【解析】【分析】设与 1mol X 反应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为 amol,与 1mol Y 反应消耗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b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以及 H 原子守恒可知a2aXaHClHX2、2b242YbH SObHX。【详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因此 X、Y 生成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2VV,故 A 正确;B X、Y 反应过程中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因1122a102=b10VVV
10、V,因此122a=bVV,故B 正确;C产物中 X、Y 化合价之比为a2b,由 B 项可知12a=2bVV,故 C 正确;D因短周期金属单质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有+1、+2、+3三种情况,因此存在 a=1,2,3,b=0.5,1 的多种情况,由122a=bVV可知,当 a=1,b=0.5时,12VV=1,当 a=2,b=1 时,12VV=1,两种情况下 X、Y 的化合价不同,因此根据12VV可能无法确定 X、Y 的化合价,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错误的 D 项,故答案为 D。7.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中加入 1mL20%蔗糖溶液,
11、加入 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 5 分钟。打开盛有 10%NaOH 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 1mL 溶液加入试管,盖紧瓶塞;向试管中加入 5 滴 2%CuSO4溶液。将试管中反应液加入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第 1 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将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并碱化;第 2 处错误:NaOH 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 NaOH 与玻璃塞中 SiO2反应生成
12、具有黏性的 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 处错误,故答案为 B。8.工业上以 SO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 NaHSO3的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B.结晶后母液中含有 NaHCO3 C.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 D.中和后溶液中含 Na2SO3和 NaHCO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工艺流程逆向分析可知,以二氧化硫和纯碱为原料,得到结晶成分为NaHSO3,则母液为饱和 NaHSO3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亚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加入纯碱进行中和,涉及的反应为:H2SO3+2Na2CO3=Na2SO3+2NaHCO3,NaHSO3+Na2CO3=
13、Na2SO3+NaHCO3,所以调节 pH 为 8 进行中和后得到 Na2SO3和 NaHCO3,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混合吸收,此时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为:Na2SO3+SO2+H2O=2NaHSO3,SO2+NaHCO3=CO2+NaHSO3,此时会析出大量 NaHSO3晶体,经过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湿料再进行气流干燥,最终得到 NaHSO3产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吸收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A 正确;B结晶后母液中含饱和 NaHSO3和过量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亚硫酸,没有 NaHCO3,假设产物中存在 NaHCO3,则其会与生成的 NaHSO3发生反应,且 NaHCO3溶解度
14、较低,若其残留于母液中,会使晶体不纯,假设不成立,B 错误;CNaHSO3高温时易分解变质,所以气流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C 正确;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和后溶液中含 Na2SO3和 NaHCO3,D 正确;故选 B。9.关于 CH3OH、N2H4和(CH3)2NNH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OH 为极性分子 B.N2H4空间结构为平面形 C.N2H4的沸点高于(CH3)2NNH2 D.CH3OH 和(CH3)2NNH2中 C、O、N 杂化方式均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甲醇可看成是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得到的,为四面体结构,是由极性键组成的极性分子,A
15、 正确;BN2H4中 N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不是平面形,B 错误;CN2H4分子中连接 N 原子的 H 原子数多,存在氢键的数目多,而偏二甲肼((CH3)2NNH2)只有一端可以形成氢键,另一端的两个甲基基团比较大,影响了分子的排列,沸点较 N2H4的低,C 正确;DCH3OH 为四面体结构,-OH 结构类似于水的结构,(CH3)2NNH2的结构简式为,两者分子中 C、O、N 杂化方式均为 sp3,D 正确;故选 B。10.以 KOH 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 CH3OHO2、N2H4O2、(CH3)2NNH2O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K+均向负极移动 B.放
16、电过程中,KOH 物质的量均减小 C.消耗等质量燃料,(CH3)2NNH2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 D.消耗 1molO2时,理论上 N2H4O2燃料电池气体产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11.2L【答案】C【解析】【分析】碱性环境下,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N2H4-O2清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偏二甲肼(CH3)2NNH2中 C 和 N 的化合价均为-2 价,H 元素化合价为+1 价,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推知其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H3)2NNH2+4O2+4KOH=2K2CO3+N2+6H2O,据此
17、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详解】A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工作原理,所以钾离子均向正极移动,A 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2H4-O2清洁燃料电池的产物为氮气和水,其总反应中未消耗KOH,所以 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其他两种燃料电池根据总反应可知,KOH 的物质的量减小,B 错误;C理论放电量与燃料的物质的量和转移电子数有关,设消耗燃料的质量均为 mg,则甲醇、N2H4和(CH3)2NNH2放电量(物质的量表达式)分别是:mg632g/mol、mg432g/mol、mg1660g/mol,通过比较可知(CH3)2NNH2理论放电量最大,C 正确;D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和总反应式可知,消耗 1m
18、olO2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在标准状况下为 22.4L,D 错误;故选 C。二、选择题:本题共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11.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 10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 蒸馏水、N
19、aCl 固体 B 制备 Fe(OH)3胶体 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 蒸馏水、饱和 FeCl3溶液 C 测定 NaOH 溶液浓度 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 待测 NaOH 溶液、已知浓度的盐酸、甲基橙试剂 D 制备乙酸乙酯 试管、量筒、导管、酒精灯 冰醋酸、无水乙醇、饱和Na2CO3溶液 A.A B.B C.C D.D【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配制 10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等,选项中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A 符合题意;
20、B往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B 符合题意;C用标准稀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可测定出氢氧化钠的浓度,取待测液时需选取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则盛装标准盐酸溶液,所以所选仪器还应有碱式滴定管,C 不符合题意;D制备乙酸乙酯时需要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所选试剂中缺少浓硫酸,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B。12.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等。有机物 M(2甲基2丁醇)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 分子可能存在顺反异构 B.L 的任一同分异构体最多有 1 个手性碳原子
21、 C.M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为酮的醇有 4 种 D.L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只有 1 种【答案】AC【解析】【分析】M()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或,N 与 H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L,L 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M,则 L 的结构简式为。【详解】A顺反异构是指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具有自由旋转的限制因素,使各个基团在空间 的 排 列 方 式 不 同 而 出 现 的 非 对 映 异 构 现 象,、都不存在顺反异构,故 A 错误;B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L 的同分异构体结构及手性碳原子(用*标记)为、,任一同分异构体中最多含有1 个手
22、性碳原子,故 B 正确;C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 1 个氢原子时,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酮,羟基取代戊烷同分异构体中含有 2 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1 个氢原子即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 3 种,故 C 错误;D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等效,由 B 项解析可知,L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 2 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结构为,故 D 正确;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 AC,故答案为:AC。13.实验室中利用固体 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 与 H 均为氧化产物 B.实验中 KMnO4只作氧化剂 C.Mn 元素至少参与了 3 个氧化还原反应
23、D.G 与 H 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mol【答案】BD【解析】【分析】KMnO4固体受热分解生成 K2MnO4、MnO2、O2,K2MnO4、MnO2均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 Cl-被氧化为 Cl2,K2MnO4、MnO2被还原为 MnCl2,因此气体单质 G 为 O2,气体单质 H 为 Cl2。【详解】A加热 KMnO4固体的反应中,O 元素化合价由-2 升高至 0 被氧化,加热K2MnO4、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1 升高至 0 被氧化,因此 O2和 Cl2均为氧化产物,故 A 正确;BKMnO4固体受热分解过程中,Mn
24、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部分 O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 KMnO4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 B 错误;CMn 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物质及化合价变化为,Mn 元素至少参加了 3 个氧化还原反应,故 C 正确;D每生成 1mol O2转移 4mol 电子,每生成 1mol Cl2转移 2mol 电子,若 KMnO4转化为MnCl2过程中得到的电子全部是 Cl-生成 Cl2所失去的,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由2KMnO45Cl2可知,n(气体)max=0.25mol,但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O2,因此最终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 0.25mol,故 D 错误;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 BD,故答案为:BD。
25、14.18O 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 CH318OH D.反应与反应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 I 和反应 IV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 I、IV,故 A 错误;B反应 I 为加成反应,而与为快速平衡,反应 II 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
26、OH-,故 B 正确;C反应 III 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不会存在 CH318H,故 C 错误;D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和 CH3O-的总能量与和 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 B 项,故答案为 B。15.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 HR 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1K H2R+2K HR3K 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溶液中 H3R2+、H2R+、HR 和 R-的分布系数(
27、x)随 pH 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2+32c(x)c(H R)+c(H R)+c(HR)+c(R),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1KK32KK B.M 点,c(Cl-)+c(OH-)+c(R-)=2c(H2R+)+c(Na+)+c(H+)C.O 点,pH=23-lgK-lgK2 D.P 点,c(Na+)c(Cl-)c(OH-)c(H+)【答案】CD 【解析】【分 析】向 H3RCl2溶 液 中 滴 加 NaOH 溶 液,依 次 发 生 离 子 反 应:2232H ROHH OH R、22H ROHHOHR、2ORHHOHR,溶 液 中23H R逐 渐 减 小,2H R和HR先 增 大 后 减
28、 小,R逐 渐 增 大。2123HHRH RccKc,22HHRH RccKc,3RHRHcKcc,M 点232H R=H Rcc,由此可知2.2110K,N 点2HR=H Rcc,则9.1210K,P 点HR=Rcc,则10.8310K。【详解】A9.16.922.2110=1010KK,10.81.739.1210=1010KK,因此3212KKKK,故 A 错误;BM 点存在电荷守恒:23+2RCl2H RH ROHH+Naccccccc,此时232H R=H Rcc,因此2+RCl3OHH+NH Racccccc,故 B 错误;CO 点2H RRcc,因此2H R1Rcc,即2232H
29、 RHR1RHRHHHHHccccccKKccc,因此23HKcK,溶液23lglgpH=lg=H2KKc,故 C 正确;DP 点溶质为 NaCl、HR、NaR,此时溶液呈碱性,因此OHHcc,溶质浓度大于水解和电离所产生微粒浓度,因此+ClNaOHHcccc,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 CD,故答案为 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60 分。分。16.非金属氟化物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 F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_种。(2)O、F、Cl 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OF2的熔、沸点_(填“
30、高于”或“低于”)Cl2O,原因是_。(3)Xe 是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与 F 形成的 XeF2室温下易升华。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下列对 XeF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推断合理的是_(填标号)。A.sp B.sp2 C.sp3 D.sp3d(4)XeF2晶体属四方晶系,晶胞参数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 90,该晶胞中有_个XeF2分子。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为原子的分数坐标,如 A 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12,12,12)。已知 XeF 键长为 rpm,则 B 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_;晶胞中 A、B 间距离 d=_pm。【答案】.9 .FOC
31、l .角(V)形 .低于 .OF2和 Cl2O 都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Cl2O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Cl2O 的熔、沸点高 .5 .D .2 .(0,0,rc).221cd=a+(-r)22 pm【解析】【分析】【详解】(1)基态 F 原子共有 9 个核外电子,则每个电子都有对应的轨道和自旋状态,所以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9 种;(2)电负性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得电子能力,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F、O、Cl,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FOCl;根据 VSEPR 理论有6-122+=42,去掉 2 对孤对电子,知 OF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角形;OF2和 Cl2O 都是
32、分子晶体,结构相似,Cl2O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Cl2O 的熔、沸点高;(3)XeF2易升华,所以是分子晶体,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8-122+=52,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应为 sp3d;(4)图中大球的个数为18+1=28,小球的个数为18+2=44,根据 XeF2的原子个数比知大 球是 Xe 原子,小球是 F 原子,该晶胞中有 2 个 XeF2分子;由 A 点坐标知该原子位于晶胞的中心,且每个坐标系的单位长度都记为 1,B 点在棱的rc处,其坐标为(0,0,rc);图中 y 是底面对角线的一半,2y=a2,cx=-r2,所以22221cd=x+y=a+(-r)22 pm。17.工业上以
33、铬铁矿(FeCr2O4,含 Al、Si 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红矾钠(Na2Cr2O7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的目的是将 FeCr2O4转化为 Na2CrO4并将 Al、Si 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焙烧时气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2)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物质的量浓度 c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 c1.010-5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中和时 pH 的理论范围为_;酸化的目的是_;Fe 元素在_(填操作单元的名称)过程中除去。(3)蒸发结晶时,过度蒸发将导致_;冷却结晶所得母液中,除 Na2Cr2O7外,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
34、利用的物质还有_。(4)利用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以 Na2CrO4为主要原料制备 Na2Cr2O7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a2CrO4+4H2O通电2Na2Cr2O7+4NaOH+2H2+O2。则 Na2Cr2O7在_(填“阴”或“阳”)极室制得,电解时通过膜的离子主要为_。【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5pH9.3 .使222427HH2CrOCr OO2 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Na2Cr2O7的产率 .浸取 .所得溶液中含有大量 Na2SO410H2O .H2SO4 .阳 .Na【解析】【分 析】以 铬 铁 矿(FeCr2O4,含 Al、Si 氧 化 物 等 杂
35、 质)为 主 要 原 料 制 备 红 矾 钠(Na2Cr2O72H2O)过程中,向铬铁矿中加入纯碱和 O2进行焙烧,FeCr2O4转化为 Na2CrO4,Fe(II)被 O2氧化成 Fe2O3,Al、Si 氧化物转化为 NaAlO2、Na2SiO3,加入水进行“浸取”,Fe2O3不溶于水,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 H2SO4调节溶液 pH 使2AlO、23SiO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 H2SO4,将 Na2CrO4转化为 Na2Cr2O7,将溶液蒸发结晶将Na2SO4除去,所得溶液冷却结晶得到 Na2Cr2O72H2O 晶体,母液中还含有大量 H2SO4。据此解答。【详解】(1)焙烧时气
36、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利用热量使 O2向上流动,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中和时调节溶液 pH 目的是将2AlO、23SiO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由图可知,当溶液 pH4.5 时,Al3+除尽,当溶液 pH9.3 时,H2SiO3会再溶解生成23SiO,因此中和时 pH的理论范围为4.5pH9.3;将 Al 元素和 Si 元素除去后,溶液中 Cr 元素主要以227Cr O和24CrO存在,溶液中存在平衡:222427HH2CrOCr OO2,降低溶液 pH,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 Na2Cr2O7的产率;由上述分析可知,Fe
37、 元素在“浸取”操作中除去,故答案为:4.5pH9.3;使222427HH2CrOCr OO2 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Na2Cr2O7的产率;浸取。(3)蒸发结晶时,Na2SO4主要以 Na2SO410H2O 存在,Na2SO410H2O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若蒸发结晶时,过度蒸发将导致所得溶液中含有大量 Na2SO410H2O;由上述分析可知,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除 Na2Cr2O7外,还有 H2SO4,故答案为:所得溶液中含有大量 Na2SO410H2O;H2SO4。(4)由 4Na2CrO4+4H2O通电2Na2Cr2O7+4NaOH+2H2+O2可知,电解过程中实质是电解水,
38、阳极上水失去电子生成 H和 O2,阴极上 H+得到电子生成 H2,由222427HH2CrOCr OO2 可知,227Cr O在氢离子浓度较大的电极室中制得,即Na2Cr2O7在阳极室产生;电解过程中,阴极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钠在阴极生成,所以为提高制备 Na2Cr2O7的效率,Na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阴极,故答案为:阳;Na。18.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 283,沸点为 340,易溶于 CS2,极易水解。实验室中,先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金属钨(W)再制备 WCl6,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 WO3。先通 N2,其目的
39、是_;一段时间后,加热管式炉,改通H2,对 B 处逸出的 H2进行后续处理。仪器 A 的名称为_,证明 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_。(2)WO3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为:冷却,停止通 H2;以干燥的接收装置替换 E;在 B 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加热,通 Cl2;。碱石灰的作用是_;操作是_,目的是_。(3)利用碘量法测定 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称量:将足量 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 m1g;开盖并计时 1 分钟,盖紧称重为 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 1 分钟,盖紧称重为 m3g,则样品质量为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滴定:先将 WCl6转化为
40、可溶的 Na2WO4,通过 IO3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WO24+Ba(IO3)2=BaWO4+2IO3;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 I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 KI 溶液,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23=2I-+S4O26。滴定达终点时消耗 cmolL-1的 Na2S2O3溶液 V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 Mgmol-1)的质量分数为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 分钟,则滴定时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 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
41、(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直形冷凝管 .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 .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 .再次通入 N2 .排除装置中的 H2 .(m3+m1-2m2).3121202cVMmmm%.不变 .偏大【解析】【分析】(1)将 WO3在加热条件下用 H2还原为 W,为防止空气干扰,还原 WO3之前要除去装置中的空气;(2)由信息可知 WCl6极易水解,W 与 Cl2反应制取 WCl6时,要在 B 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 中;(3)利用碘量法测定 WCl6产品纯度,称量时加入足量的 CS2用于溶解样品,
42、盖紧称重为m1g,由于 CS2易挥发,开盖时要挥发出来,称量的质量要减少,开盖并计时 1 分钟,盖紧称重 m2g,则挥发出的 CS2的质量为(m1-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 1 分钟,又挥发出(m1-m2)g 的 CS2,盖紧称重为 m3g,则样品质量为:m3g+2(m1-m2)g-m1g=(m3+m1-2m2)g;滴定时,利用关系式:WO242IO36I212 S2O23计算样品中含 WCl6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 WCl6的质量分数;根据测定原理分析是否存在误差及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详解】(1)用 H2还原 WO3制备 W,装置中不能有空气,所以先通 N2,其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
43、空气;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 A 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WO3为淡黄色固体,被还原后生成 W 为银白色,所以能证明 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故答案为: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2)由信息可知 WCl6极易水解,W 与 Cl2反应制取 WCl6时,要在 B 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 中,所以碱石灰的作用其一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其二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在操作加热,通 Cl2之前,装置中有多余的 H2,需要除去,所以操作是再次通入 N2,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 H2,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E;再次通入
44、 N2;排除装置中的 H2;(3)根据分析,称量时加入足量的 CS2,盖紧称重为 m1g,由于 CS2易挥发,开盖时要挥发出来,称量的质量要减少,开盖并计时 1 分钟,盖紧称重 m2g,则挥发出的 CS2的质量为(m1-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 1 分钟,又挥发出(m1-m2)g 的 CS2,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m3g+2(m1-m2)g-m1g=(m3+m1-2m2)g,故答案为:(m3+m1-2m2);滴定时,根据关系式:WO242IO36I212 S2O23,样品中 n(WCl6)=n(WO24)=112n(S2O23)=112cV10-3mol,m(WCl6)=1
45、12cV10-3molMg/mol=cVM12000g,则样品中 WCl6的质量分数为:312cVMg12000(2)mmm g100%=3121202cVMmmm%;根据测定原理,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 1 分钟,挥发的 CS2的质量增大,m3偏小,但WCl6的质量不变,则滴定时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不变,样品中 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偏大,故答案为:3121202cVMmmm%;不变;偏大。19.一种利胆药物 F的合成路线如图:已知:.+.2RNH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简式为_;符合下列条件的 A 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含有酚羟基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含
46、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2)检验 B 中是否含有 A 的试剂为_;BC 的反应类型为_。(3)CD 的化学方程式为_;E 中含氧官能团共_种。(4)已知:,综合上述信息,写出由和制备的合成路线_。【答案】.4 .FeCl3溶液 .氧化反应 .+CH3OH24H SO 浓+H2O .3 .【解析】【分 析】由 信 息 反 应 II 以 及 F 的 结 构 简 式 和 E 的 分 子 式 可 知 E 的 结 构 简 式 为,D 发 生 信 息 反 应 I 得 到 E,则 D 的 结 构 简 式 为,C 与 CH3OH 发生反应生成 D,C 相较于 D 少 1 个碳原子,说明 CD 是酯化反应,因此 C
47、 的结构简式为,BC 碳链不变,而 AB 碳链增长,且增长的碳原子数等于中碳原子数,同时 BC 的反应条件为 NaClO2、H+,NaClO2具有氧化性,因此 BC 为氧化反应,AB 为取代反应,C8H8O3的不饱和度为 5,说明苯环上的取代基中含有不饱和键,因此 A 的结构简式为 ,B 的结构简式为。【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A 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含有酚羟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不含醛基;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说明具有对称结构,则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有 4 种,故答案为:;4。(2)A 中含有酚羟基,B 中不含酚羟基,可利用 FeCl3溶液检验 B 中是否
48、含有 A,若含有A,则加入 FeCl3溶液后溶液呈紫色;由上述分析可知,BC 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FeCl3溶液;氧化反应。(3)CD 为与 CH3OH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OH 24H SO 浓+H2O;E 的结构简式为,其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酚羟基、酯基,共 3 种,故答案为:+CH3OH24H SO 浓+H2O;3。(4)由和制备过程需要增长碳链,可利用题干中 AB 的反应实现,然后利用信息反应 I 得到目标产物,目标产物中碳碳双键位于端基碳原子上,因此需要与 HBr 在 40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和反应生成,根据信息.+得到
49、 反应生成,因此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20.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CH3OH1K H1 反应:+CH3OH2K H2 反应:3K H3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 Kx与温度 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 和 B 中相对稳定的是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2HH的数值范围是_(填标号)。A.1 (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 1.0molTAME,控制温度为353K,测得 TAME 的平衡转化率为。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 Kx3=9
50、.0,则平衡体系中 B的物质的量为_mol,反应的平衡常数 Kx1=_。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的化学平衡将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 与 CH3OH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c(A):c(CH3OH)=_。(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A、B 和CH3OH。控制温度为 353K,A、B 物质的量浓度 c 随反应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 B的变化曲线为_(填“X”或“Y”);t=100s 时,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v正_逆反应速率 v逆(填“”“”或“=)。【答案】.2-甲基-2-丁烯 .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