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四章 交流笼型电动机软起动的电路方案
4.1 交流笼型电动机软起动的单电机主电路方案
4.1.1 接触器—熔断器电路
由软起动器组成的控制电动机起动的装置, 除去主要电器设备—软起动器外, 为了实现与电网、 电机之间的电联接可靠工作, 仍需施加起保护协调与控制作用的低压电器如刀开关、 熔断器、 刀熔开关、 断路器、 热继电器、 快速熔断器等, 实现功能不同, 线路配置不同, 下面分别叙述。
在软起动电路中值得推荐的是接触器—熔断器组; 即所谓F-C电路。即使不使用软起动的平滑起动, 而用硬起动, F-C电路也是一很好方案。
SM1
刀熔开关
接触器
旁
路
接
触
器
图4-1 接触器—熔断器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天传电子公司软起动无须加装快速熔断器, 本产品的电子保护已经保证可靠运行。但主接触仍要接入, 否则电机侧仍带电。这是由于旁路接触器旁路软起动, 使电机带电。只有在软起动器的上侧接一只接触器, 当其断开后, 电动机不再带电。
4.1.2 断路器—接触器电路
这一种接线方式是当前多数软起动用户采用的首选方案, 下面是天传电子公司的一拖一断路器一接触器电器原理图。其中断路器即可采用带热磁扣器的塑壳开关, 也可采用单有电磁脱扣的塑壳断路器。
4.1.3 经过软起动器实现对电动机制动的控制
经过软起动器实现电动机从零到预定转速的起动过程, 还可经过软起动器实现电动机从额定转速到零速的制动。这种制动主电路图见图4-3
动
K7
K7
K2
K2
K7
软
起
L3
L2
L1
K7
图4-3(a) 软起动实现制动图
直流
k13
k13
T3
T2
T1
K14
K15
k15
k14
k14
k13
k15
图4-3( b) 带直流制动软起动器简单原理图
在图4-3中的a)图是用一只制动接触器完成电动机制动工作, 图b)是用二只制动接触器完成电动机制动工作。下面分别叙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1. 经过软起动器实现电动机制动基本原理
经过软起动器实现电动机制动实质是对电动机实现DC制动, DC制动属于动能制动, 它是将电机首先脱离交流电源的供电, 然后将定子绕组切换到一直流电源, 就可实现动能制动( 见图4-4) 。
由图4-4看出, 将直流电能接入电动机定子绕组后, 它也会在电动机中产生—磁场, 它的基波值也会产生按正弦分布的磁通密度, 这时电动机转子依然在旋转, 在旋转着的转子中就感应到这种交流电流, 可是这一交流电流产生的磁场相对定子而言是静止的, 它不会对电动起加速作用, 反而由于这一交流电流的不旋转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对电动机产生—减速作用力, 产生制动转矩, 达到电机制动目的。上述作用还可经过异步电动机的动能制动特性曲线直观地观察到( 见图4-5) 。
图4-5是异步电动机在动能制动过渡特性曲线。图4-5的第Ⅰ象限画的是电动机固有特性, 也即电机正常运转时的特性, 而第Ⅱ象限画的是该电机受到反方向制动力矩—M, 电机工作转换到停止位置的直流制动特性。例如当负载处于MC转矩下运行于转速NC点; 若此时发出制动指令并转入直流制动, 电机则沿经过NC点的水平虚线过渡到制动时( 第二象限) 曲线1、 2或3的①、 ②或③的任一个交点并沿此曲线, 按箭头方向滑向座标原点, 即制动力矩为转速为另的点。曲线1、 2或3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制动电流或不同的制动转矩—M情况, 其中曲1制动电流最大, 曲线3制动电流最小。
直流制动特性
n
R3
R2
RD
MC
-M
R1<R2<R3
3
2
1
M
n
1
3
2
电机固有特性
图4-5 电机直流制动n=f(M)特性
K7
K7
K7
S1
K15
K2
K2
K7
DC
运行
软起动器
T3
T2
T1
M
K14
K15
K14
K13
K15
K14
K2
K13
K14
K13
DC
运行
软起动器
T3
T2
T1
K15
K13
K2
M
2. 经过软起动器实现制动的主电路方案
图4-6(a)带制动的软起动
S1-紧急停止
其中K7—制动接触器
图4-6(b) 带制动的软起动
K15—打开制动接触器
K14—闭合制动接触器
其中K13—制动用控制继电器
从直流制动原理图4-4看, 直流制动需外加一直流电源或经过外加一整流器将交流转换成制动需要的直流。这里所讲的是经过图4-6线路可看出, 可利用交流软起动器的电力电子功率元件, 改变其向电动机输送交流电能的通道, 只允许脉冲直流经过T1 及 T3注入流向电动机定子绕组, 并产生制动效果。在脉冲直流经过T1及T 3相向定子输送直流电流时, T2相被K7接触器断开, 这样实际线路与图4-4的原理线路就一致了。由于转子电阻是固定的, 经过调整注入直流的大小, 能够调整制动转矩的大小。
对于图4-6( b) 所示的另一个线路是设置两只接触器K14 及K15, 其中K14称之为”关闭”制动接触器K15 称之为”打开”制动接触器。它们的作用与图的K7接触器相一致, 只是此时用K15代替了K7的常闭节点, K14代替了图4-5的常开节点。在控制方面无论是图4-6( a) 的K7接触器和图4-6( b) 中的K14, K15接触器均受到中间继电器K2和软起动器中予置的制动继电器控制。在容量选择上K14的容量大些, 要大到15%。控制继电器K13是带延时断开特性的开关。
4.1.4 带旁路接触器电路
带旁路接触器的软起动电路是当前软起动工业应用的主体, 也即多数工业用户从经济技术, 运行角度经过思考后的首选方案, 请看图4-7SM1
SM1
KM
KM
QF
QF
KM
(b)远程控制一拖一
( a) 一拖一
图4-7 带旁路接触器方案
图4-7中有两种接线, 图4-7( a) 为一拖一方案只设一台接触器KM。但软起动上侧( 网侧仍带电) 。图4-7( b) 是一拖一远程控制方案, 设了两只接触器( KM1、 KM2) , KM1与KM2之间互相联锁运行。这时当软起动转入旁路运行时, 先将KM1打开—将KM2合闸, 软起动器的网侧就不会带电。
4.1.5 带旁接触器两个旋转方向运行电路
K3
K1
S4
S3
K1
N
器
动
起
软
1QM
K3
K1
S5
S5
S2
停
K2
K1
K3
K3
合
合
K1
K3
K2
M
S1—停止按钮
K3—反向运转接触器
K2—旁路接触器
其中K1—主接触器
S2—关闭按钮
S5—报警复位
S4—合闸按钮
S3—合闸按钮
图4-8 两个方向运转带旁路方案
图4-8是一个带旁路接触器的两方面运行电纲, 共中K1为主接触器, K2为旁路接触器, K3反方向运行运转接触器。利用S3, S4操纵正向与反向运行, 利用在软起动内部的逻辑信号, 控制软起动完程后的旁路运行。其它的S2为停止, S5为急停操作开关。
4.1.6 软起动线路中保护协调与配合。
1. 软起动线路中过电流特性
表4—1
脱相等级
最小过电流而授时间( Tx) S
X=8
X=7
X=6
X=5
X=4
X=3
X=2
10
1.6
2
3
4
6
12
26
10
3
4
6
8
13
23
52
20
S
6
9
12
19
35
78
30
7
9
13
19
29
52
112
本规定仅为推荐性, 旦表示脱扣等级的最小脱扣时间的X和TX相匹配, 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软起动器由于起动, 运行或操作引起的最大工作电流, 称作过载电流( 简称过电流) 。一般根据IEC947-4-2要求将这—过流特性用下述表格表示, 即用TX与X表示的过电流特性
表中的TX为过流时间, X为过流倍数。”10”、 10X表示脱扣等级。例如过电流倍数为7倍, 选用脱扣等级10级配合; 那过电流脱扣最小时间为2秒。这里的TX表示的是起动、 运行、 操作时, 控制过电流的持续时间累加值。当用其整定热过载电器时, 其对应过载电器冷态下承载x.Ie( 额定电流X倍) 的最小时间。
如果过载时间万一超过10个循环电流( 如提升, 突跳起动) 可能会超过x.Ie, 但这不是过载指定的范围, 不在过载特性范围内考虑。
2. 过载能力试验
在标准中( IEC947-4.2) 操作性能要求中, 要求做到软起动装置应能实现导通状态, 变换电流承载预定水平的过电流, 以及实现并保持在截止状态下的特性而无故障, 并无任何形式的损坏。
对控制笼型电机而无旁路运行时, 其相应的X值的TX值不应小于本节表4—1规定的值。
对控制笼型电机而要旁路运行时, 应满足在这些作用类别所要求的长时间加速时间要求。考虑到起动状态时软起动的最大热容量会完全耗尽, 为此在起动状态结束后应立即为软起动器提供适当的无载时间( 例如采用并联方式) 其相当于X值的TX值不应小于表4—1规定值。
当无限流起动功能或在额定电压状态下无限流起动, X.Ie =ILRP (ILRP=电机预期运转电流)或
X = ILRP/Ie
当电动机已在正常转速下运转, 而其转子出现堵转时, 则允许起动器比上述规定更短时间实现截止状态。对额定值的验证按下表( 表4-2) 的规定。
表4-2
使用类别
试验电流参数
操作纸环
导通时间s
操作循环截止时间s
操作循环参数
ILRP/Ie
UR/Uc
ccoy
不带旁路
4
1.1
0.65
Tx
<<1440
3
带旁路
8
0.33
3
其中ILRP — 预期转子堵转电流
Ie — 额定电流
Ue — 额定电流
Ur — 工频恢复电压
温度条件:
初出分柜温CI, 对每个试验不应低于40℃加水温升试验时的最高
柜体温升值, 试验过程的周围空气温度应在+10℃~+40℃范围内。
A、 除了导通时间的最后三个工频周期加上第一个导通的场外, Ur/Uc能够为任意值。
B、 对应减压周期时的CCD中能够为任意值。
C、 频定仪用于与规定的过载电器一起使用的起动器Tx应取为共过载电器在热态下, 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动作时间, 热态是指进行温升 试验时的热平衡状态。
D、 转换时间不应大于工频三个周期。
3. 用于保护电机的起动等级
了解了根据IEC947-4-2标准对过电流及其实验的若干规定,并将其技术要求,在软起动器设计、 生产付诸实践后, 下面将进一步讨论。根据过电流的类别, 将给出易于实用选型的标准起动等级。这些起动等级的划分目的是保护电动机, 也有人称之为跳闸等级。
A、 确定起动( 跳闸) 等级的依据
确定起动( 跳闸) 等级的依据是IEC947-4-1, 它适用于所有标准电机。这是IEC对不同笼型电动机起动设备的一般要求, 也是最低要求。
B、 起动( 跳闸) 等级
根据IEC947-4-1起动( 跳闸) 等级及时间见下表。对标准负载为10级, 对重型负载为20级。
起 动 等 级
跳闸时间
起动倍数7.2In
起动倍数3In
2
1.5秒
9秒
10A
3.7秒
22秒
10
7.4秒
45秒
15
11.1秒
67秒
20
14.8秒
89秒
25
18.5秒
112秒
30
22.2秒
134秒
例如:在1小时内可完成
— 6秒钟起动38次或23秒的起动10次;
— 6秒钟起动19次或6秒减速或制动19次;
— 23秒钟起动5次或23秒减速或制动5次;
超过以上值则认为负载为重型负载。
4. 断路器的配合
由于软起动柜的进线, 当前多数是选断路器。在用户使用时装于软起动柜的断路器已经选定。那么与之配合的用户配电网断路器如何选定, 也即这两个断路器的保护配合协调性如何设计方能在负载短路时确保可靠保护。另外从配电系统设计者选用天传电子公司软起动器, 然后设计者从配电系统保护协调角度即给出配电断路器, 也要同时给出软起动柜的断路选型, 然后由制造厂生产软起动柜。
无论上述两种设计方式的任一种都需要了解和实施软起动柜与配电断路两级断路器的上、 下级保护协调与配合。
因为乞今为止所有断路器配合均是以严格实验为依据, 故只有较大公司, 其产品生产类型规格、 型号范围很多才能谈到这种配合的有效性。
A、 选择性的定义
保护的选择在于协调断路器上下级之间的配合, 使得最接近故障点的断路器断开故障电流, 从而不会影响旁路及上级断路器的正常运行。选择性能够把故障所产生的分断, 限制在装置的一个有限的部分并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两台断路器之间的选择性能够是全部的或局部的。
图4-9 断路器配合
选择性:在D2的下一级有故障时,只是D2断开
D1
D2
选择性的优点
低压装置设计一开始就应把选择性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
一个非选择性断路器之间的配合会带来不同严重程度的危害
■ 生产的连续性没有得到保证,
■ 生产中断, 带来生产损失和生产工具损坏的危害,
■ 需要逐台把机器重新起动, 结果是总电源损耗;
■ 使安全电动机停车( 润滑泵, 抽排烟机)
选择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多重跳闸, 给电力运行带来便利, 从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更有利的是, 选择性能够与级联相结合, 这就综合了工作连续性的优点和经济优化的优点。
B 选择性类型
① 电流选择性
它是基于在电网中从电源到故障点之间流动的电流随着故障点的离开电源而逐渐减小。
两台连续的断路器D1( 上级) 和D2( 下级) 在它们的安装处分别断开断路电
流ISCD1和ISCD2, 且ISCD1>ISCD2。随着配电的逐级下降, 各级断路器的短路电流
呈分级下降。
电流选择性利用这个情况并基于串联断路器的保护曲线的电流偏移。它应用的
快速断路器( 有时是限流断路器) 具有电流阈值的分级, 一般是磁脱扣器的阈值1RM。
两台断路器D1( 上级) 和D2( 下级) 的选择性是全选择性, 条件是在D2下级
的最大短路电流ISCD2( ≤ICUD2) 小于磁脱扣阈值1RMD1。否则, 选择性是局部的, 选择性的极限是1RMD1( 此值以上, D1和D2脱扣) 。
因此, 上级和下级断路器的规格越是不同, 选择性就越是大。
图4-10 电流选择性
D
2
D
1
D
1
和D
2
断开
只是D
2
断开
IrD2
IrmD2
IrmD1
IscD2
1
带一个下级限流断路器时, 只有制造厂的试验能够确定选择性水平。
原理:
下一级断路器为非限流型时
D2下端端子有三相短路时, 上一级断路器D1中经过ISCD2。如果D1磁脱扣器
被整定为不能检测ISCD2, 但能够在该级可能有的最小短路时脱扣, 也就是说在三相
短路时脱扣。因而1RMD1应验证为:
1RMD1>ISCD2, 同时
IRMD1≤ISC BID1=0.86 ISCD1
下一级断路器是限流型时
D2下端有短路时, D1限制电流, 而D2不再是流过小于ISCD2 的I'SCD2。如
果此电流不会引起D1分断的话, 选择性是全部的, 也就是说限流为ISCD2≤IRMD1。
在下图的限流曲线上, 回过来也能够说ISCD2点已偏离一个横座标点ISCD2≤
IRMD1。
鉴于ISCD2的偏离到达更小的值, 在任何选择性情况下, 限流被加强。如果限
制选择得适当, 选择性可能转变为全选择性。
t
I
IscD2
I'scD2
IrD2
B的限流曲线
预期有效Isc
图4-11 D2是限流断路器的情况
② 时间选择性
它是要沿着电网给电流继电器以不定的定时时间。继电器离电源越近, 定时时
间就越长, 于是从上级到下一级的D1, D2, D3断路器被D3下方的故障所激励。
D3定时保证装置比在D2处的保护装置动作得更快, 后者比装在D1处的保护装
置动作得更快。断路器D3分断和故障电流消失以后, D1和D2的继电器不再被激励,
就恢复到它们的原来位置。此技术因而建立在保护曲线的时间偏移内。它导致上级带
有延迟器的断路器能够在短时间内承受很高的短路电流。
这能够使得在下级断路器的磁脱扣时间和上级断路器的不脱扣时间之间有个故
意的延迟。
时间选择性是全部的, 它用图示来确定。
原理:
■ 断路器的脱扣系统带有延迟器;
■ 在延时期间断路器承载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和电动效应;
D2的分断时间小于D1的非脱扣时间。如果: 两台断路器D1( 上级
和D2( 下级) 被称为选择性的。
两个连续的保护装置之间的动作时间差△T是选择性的间隔, 应考虑到:
■ 断路器的分断时间TC,
■ 定时公差△T,
■ 断路器恢复到静止状态的时间TR,
△T应满足下列关系:
△T≥TC+TR+2△T。
实际上, 上级断路器D1是选择性的并拥有一个故意的延迟( 例如电子脱扣器
式的MASTERPACT或COMPACT) 。
几个断路器能够经过一根控制线一个一个地联接在一起。当发生短时或接地故
障时, 只有接收到下级断路器信号的控制单元按整定时间延时跳闸, 其它断路器只瞬
时跳闸。( 跳闸时间0.1倍的短时整定值) 这样, 能够经过最近的断路器快速排除故障。
安装的热应力降为最低。
原理:
■ 每台断路器装一台可定时的继电器, 一般整定为瞬时动作,
■ 当故障出现时, 故障上级的每台断路器( 因而由它检测故障) 经过导线输送
一个锁定指令给直接的上级断路器, 使此断路器的继电器过渡到已定时位置。
■ 因此, 只是直接故障的上级断路器不接受锁定指令并脱扣。对于下级断路器
不能消除故障的情况来说, 定时是一种安全性。
引导线
D1
锁定次序
D2
D3
锁定次序
图4-13 逻辑选择性
③ 能量选择性
此种选择性应用于COMPACT NS 断路器的动分断技术中。
对高的短路电流, 此技术经过下面的组合动作起作用:
■ 灭弧室内电弧能量造成的压力;
■ 转动触头的自动分开;
它能够限制大的故障电流并”加强”选择性。
原理:
■ 当断路器D1和D2检测到大短路电流时, 断路器同时打开触头, 限制电流。
■ 在D2处相当大的电弧能量引起其脱扣。
■ 在D1处受到限制的电弧能量不足以使其脱扣, 因而对大的短路电流值同时有
选择性。用电流选择性, 一般会碰到的选择性极限就不再存在!
D1
D2
图4-14 能量选择性
t
4.2 交流软起动与多电机主电路方案
4.2.1 多个电动机按序起动
对于有些工业负载, 要求采用一台软起动设备对设备中若干台电动机按序起动时( 见图4-15) 。只要在控制及容量选择上稍加注意, 是能够实现的。
M2
M1
如图4-15所示一台软起动器起动多台电动机在主回路接线方面是将软起动器阀侧( 即电机侧) 分别引出若干个并联支线, 然后分别经过接触器, 再经过分别的热继电器( 起过载保护作用) , 直到负载电动机的接线端子。若考虑到起动过后的旁路接触器分别与电网并接, 还要单独设置其旁路接触器( 如K2, K3) 。
对一台软起动器按序起动多台电动机的容量选择可考虑两种情况: 其一是多台电动机的容量相同, 那么软起动器的容量按一般的方法计算即可。其二多台电动机的容量不相同时。软起动器的容量估算要依据多台电动机中容量大的确定 , 并同时考虑多台电动机的分别起动间隔时间, 这一间隔时间一定要与软起动说明书中的起动次数/每小时一致。如果多台电动机的各台起动没有间隔时间, 即连续按序起动软起动器, 因每次起动引起的软起动器温升来不及冷却, 会导致软起动器温升过高, 报警装置动作, 甚至将软起动器烧坏。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按照第二章介绍的办法将各台电动机的负载图都绘在一起, 并做为一台电动机考虑, 并求出它们的有效平均电流, 然后根据这一有效平均电流去选择软起动器。
在软起动器的控制上对数字式软起动器来说, 是完全能够实现, 只是要根据不同电机和( 或) 不同负载经过计算机的程序做出不同设置, 然后实施它。
对于变极电机的起动, 也可参考本节的叙述。。
4.2.2 多台电机的并联起动
3~
M1
3~
3~
M3
M2
多台电动机共用一台软起动器并联同时起动也是工业设备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它的接线框图见图4-16
K1
L3
L2
L1
F4
A2
K2
T3
T2
T1
F2.3
F2.2
F2.1
图4-16 多电机并联起动
当的主电路图列出了有起动结束时进入旁路工作( 如M2电机) 工况, 但需说明的是类似M3电机工况, 多数是软起动器起动的最后一台电动机。
图中的多台电动机软起动主电路接线, 是在软起动器的阀侧引出一公用母排, 然后将多台电动接在这公用母线上。
多台电动机共用一台软起动器起动时, 其起动容量的估算必须是根据所有电动功率计算值之和。这时计算按第三章给出的软起动器工程整定值时, 是依据近似的转
矩一速度特性和近似转动惯量。
4.2.3 变极电机软起动
图4-17提供一种双速变极电机软起动方案, 供用户参考。变极电机为两速电机。其中K5, K6为变极电机切换接触器。
4.2.4 电动机软起动与变频调速装置并接工作
G2
G1
有时用户需要软起动变频调速配合并接工作, 图4-18介绍一种方案简图供参考。K1, K2分别为两种设备的网侧进线接触器, K3, K4分别为两种设备阀侧出线接触器。工作时各接触器之间要有联锁。
L1
L2
L3
PE
F2
F1
K2
K1
F3
PE
L3
L2
L1
PE
T3
T2
T1
K4
K3
F2
M
图4-18 与变频器并联工作的软起动器
4.2.5 带有无功就地补偿电机的软起动
带有无功就补偿电机的软起动, 一般是能够实现的。
4.3 天传电子公司TCI智能低压开关设备
4.3.1 简述
TCI智能低压开关设备适用于发电厂、 变电所、 石油化工、 厂矿企业、 高层建筑等低压配电系统的动力, 配电和电动机软起动、 电容补偿等的电能转换、 分配、 控制用。
在大单机容量的发电厂, 大规模石化等行业的低压动力控制中心和电动机控制中心等电力使用场合, 能满足多种功率( 至315kW) 电动机的软起动, 也能满足与计算机接口的特殊要求。
本开关柜是根据电力部门、 广大电力用户及设计部门的要求,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市场对增容、 与计算机接口、 动力集中控制的需要, 选用智能型断路器, 电动机软起动器, 并根据用户要求, 可配装可编程控制器、 电动机综合保护器、 数据检测器、 数据分析器、 以及通信网络等构成智能开关设备, 将配电和软起动电动机控制中心( MCC) 集中于一系统, 本着安装方便、 经济、 合理、 可靠的原则设计的新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产品具有分断、 接通能力高、 动热稳定性好, 电动机起动电流小, 电气方案灵活、 组合方便, 系列性、 实用性强, 结构新颖、 防护等级高等特点。能够代用MNS.GCS.GCK.GCL等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本开关柜的电动机起动回路方案( 5.5kW—315kW) 均采用我公司生产的JR1系列
软起动器, 该系列软起动器是采用电力电子技术、 控制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而研制生产的具有本世纪初先进水平的新型节能产品。 是传统电动机起动装置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本开关柜符合IEC60439-1《低压抽出式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1-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JB/T9661-1999《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GB14048.6-9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第2部分: 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 JB/TXXXX- 《交流电动机电力电子软起动装置》( 报批稿) 等标准。
4.3.2 产品型号及含义
辅助电路方案代号
天传电子智能低压开关设备
主电路方案代号
TCI - □ - □
4.3.3 工作环境
(1) 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 不低于-5℃, 24h内平均温度不得高于+35℃, 超过时, 需根据实际情况降容运行。
(2) 户内使用, 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不得超过 m.
(3)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 如+20℃时为90%, 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偶然产生凝露的影响。
(4) 装置安装时与垂直面的倾斜度不超过5%, 且整组柜相对平整( 符合GBJ232-82标准) 。
(5) 允许的振动条件是: 振动频率为10-150Hz; 振动的动加速度不大于5m/s2.
(6) 电能质量( 输入交流电源)
电源额定电压的偏差不超过+6%和-10%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1.5%
电源频率偏差不超过额定频率的±1%
波形畸变率不超过5%
4.3.4 电气性能
(1) 额定绝缘电压( V) : 交流660( 1000)
(2) 额定工作电压( V) : 主电路 交流380( 660)
辅助电路 交流380、 220、 110
直流220、 110、 48、 24
(3) 额定频率( Hz) : 50( 60)
(4) 额定电流: 水平母线额定电流( A) : ≤4000
垂直母线额定电流( A) : 1000
软起动器额定工作电流适配电机功率见下表 (表一)
额定电流( A)
适配电机( kW)
额定电流( A)
适配电机( kW)
45
22
260
132
60
30
320
160
75
37
370
185
90
45
400
200
110
55
450
220
150
75
500
250
180
90
560
280
220
110
630
315
(5) 受控电动机额定功率( kW) : 15~315
(6) 电动机起动电流倍数: 1.5~4.5倍额定电流可调。
(7) 软起动器使用类别: AC-53a,AC-53b
(8)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kA.0.1s) 30、 50、 80
(9)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kA.0.1s) 63、 105、 176
(10) 电联结: 软起动器主电路接线方式如下图
4.3.5 主电路方案
主电路方案号
01
02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受 电( 上进线)
受 电( 下侧进线)
规格序号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额定电流(A)
4000
3150
2500
1600
1000
630
4000
3150
2500
1600
1000
630
柜 宽(mm)
800( 1000)
600
800( 1000)
600
柜 深(mm)
1000
800
1000
800
占用小室高度(mm)
960( 640)
960( 640)
主电路方案号
03
04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受 电( 电缆进线)
联 络
规格序号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额定电流(A)
4000
3150
2500
1600
1000
630
4000
3150
2500
1600
1000
630
柜 宽(mm)
800
600
1000
800
柜 深(mm)
800
1000
800
占用小室高度(mm)
960( 640)
960( 640)
主电路方案号
05
06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馈 电
馈 电
规格序号
A
B
C
A
B
C
D
额定电流(A)
1600
1000
630
400
200
100
63
柜 宽(mm)
1000
800(1000)
柜 深(mm)
800(1000)
800
占用小室高度(mm)
640
480
240(160)
主电路方案号
07
08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双 电 源 切 换
电 压 互 感 器
规格序号
A
B
C
D
E
F
G
额定电流(A)
4000
3150
2500
1600
1000
630
柜 宽(mm)
800(1000)
不占间隙
柜 深(mm)
1000(800)
占用小室高度(mm)
1920
主电路方案号
09
10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电 动 机 (不可逆)
电 动 机 (可逆)
规格序号
A
B
C
A
B
C
最大控制电动机功率(kW)
35
15
7.5
35
15
7.5
柜 宽(mm)
800
800/2
800(1000)
800/2
1000/2
柜 深(mm)
800
800
800
占用小室高度(mm)
240
160
240
160
主电路方案号
11
12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电动机软起动( 一拖一)
电动机软起动( 一拖一、 远程控制)
规格序号
最大控制电动机功率(kW)
22~315
22~315
柜 宽(mm)
800( 1000)
800( 1000)
柜 深(mm)
800( 1000)
800( 1000)
占用小室高度(mm)
见表二
见表二
主电路方案号
13
14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电动机软起动( 一拖n)
电动机软起动( 二拖n)
规格序号
最大控制电动机功率(kW)
22~315
22~315
柜 宽(mm)
800( 1000)
800( 1000)
柜 深(mm)
800( 1000)
800( 1000)
占用小室高度(mm)
见表二
见表二
主电路方案号
15
16
主电路方案
单 线 图
用 途
无 功 补 偿 (主柜)
无 功 补 偿 (辅柜)
规格序号
A
B
C
A
B
C
最大补偿额(kVar)
160
128
96
160
128
96
柜 宽(mm)
1000
800
1000
800
柜 深(mm)
800(600)
800(600)
占用小室高度(mm)
1760
1760
4.3.6 订货须知
订货时, 必须写明如下各项内容:
( 1) 型号、 规格及数量;
( 2) 所配电动机的型号、 功率、 电压、 电流;
( 3) 负载性质;
( 4) 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的特殊使用环境;
( 5) 其它特殊要求( 如外型、 结构、 箱体、 一次方案等) ;
( 6) 产品的全型号包括主电路方案号和辅助电路方案号;
( 7) 主电路系统组合顺序图;
( 8) 辅助电路电气原理图
( 9) 柜内元器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