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和乐教育系列电子书113-孩子成长的力量.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860189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和乐教育系列电子书113-孩子成长的力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和乐教育网 孩子成长的力量 Die geistig 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孩子成长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灵心精神力量)作者:Rudolf Steiner(鲁道夫史代纳)翻译及总结:卢安克编辑:蒙令华本书系根据德文书Die geistig-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 (GA 604) 翻译,作者: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由Rudolf Steiner出版社Dornach(瑞士)1979年出版。 1990 by Rudolf Steiner-Nachla

2、ssverwaltung, Dornach目录以精神科学研究教育的基础(三个讲座)与精神合作人的不同发展时期精神和灵心是什么寻找精神的手段超出物质的手段思考、情感和意志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的心情幼儿的模仿和遗传儿童时期的教育感谢、爱和自由儿童的教育与老师的艺术手段(两个讲座)语文课自然课数学课适合物理和历史课程的年龄学生的性格艺术的治疗手段Waldorf学校的形成是一个有机体学校管理教学大纲、手工课身体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健康与教育评价和宗教韵律舞青少年的教育与老师的生活青少年带来的变化两种思考方式教育的基础以精神科学研究教育的基础与精神合作这里要介绍的教育的基础,是精神科学带来的认识。我自己把这种认

3、识的发挥当成了我的生活任务。本来,我只是为了认识而去发挥和研究,可是后来有一些朋友想利用它来完善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比如Emil Molt想利用这些精神科学的认识来完善教育,于是他就办了第一个Waldorf学校。在这所学校,我们是根据精神科学的认识,来看我们的时代和人类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发挥的教育所靠的基础是对人类的认识,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包括在人的生活中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对现代人思想状态起作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传统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另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物质身体的认识,包括物质身体的一些功能和变化过程。可是,

4、只靠测量的自然科学并不能观察到人体里发挥的一些心理和精神过程的原因。这里不是说自然科学不好。我们也有必要从物质的观点来看我们的世界,不管物质中发挥出来的精神道理。可是,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能直接地帮助我们安排实际的生活。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也不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认识。如果一个人真正地想认识到死后的状态或者永恒的精神力量,宗教也无法给他肯定。如果一个只对自己身体敢肯定的人问:“物质世界的存在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只能想象自己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后的,并把它说成一种规律。如果相信这些想象,我们也能得到安慰,可是这都只是一种“信”。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成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是一种“信”。这都不能

5、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合适的做法。我们虽然知道宗教和自然科学的道理,可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根据它们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最需要跟精神力量合作的专业是教育。老师需要培养的,是包括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的人。所以老师也需要与精神合作。现在,人类以自然科学的手段对物质有了特别深的了解(物质主义),所以现在我们更需要与精神的力量合作。怎样才能保证未来建立的机构和制度没有现在的那么糟糕?未来社会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精神道理培养出来的人。作为教育基础的精神,要是那种在生活和做法中发挥出来的。如果以精神科学的手段来观察一个小孩,我们就会看到物质被精神力量塑造的过程:刚出生小孩头脑的物质,就像雕

6、塑者准备用来雕塑的材料。如果观察一个7岁小孩的头脑,我们就会发现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品”,一个还要继续“雕塑”的“艺术品”。在“雕塑”的,正是精神的一些力量,而老师们需要与这些力量合作。为了能够合作,我们不能只看物质的材料,也需要有意识地看到无意识的精神力量“雕塑”物质的过程。为了做好教育,老师们不仅需要认识到精神的道理,也需要与这些道理或力量统一发挥意志、统一去做。为了做到这些,我在下面就想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人的不同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在观察中感觉到小孩在每个时期中不同的发展。我们需要问:刚出生的小孩每天差不多睡眠22个小时,他精神和身体之间的联系会是怎么样的呢?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只会告

7、诉我们:小孩的灵心是无法看到的。可是,精神科学不会说我们的感觉才能和认识是有限的。精神科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发挥直觉能力,就像我们发挥了感觉器官一样,使我们能观察到整个人,包括他的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所以,我在这里首先需要介绍发挥这种直觉能力的手段。其实,只要无偏见地观察小孩,就已经能发挥这样的能力。从外表来判断,小孩的发展是均匀的。可是对一个能看到灵心和精神的人来说,0至6岁的小孩、7至13岁已经换牙的小孩和14至20岁已经性成熟的小孩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去观察精神灵心的力量怎样作用于不同时期的小孩中,我们就会解开很多秘密。比如,小孩在0至6岁的时期中发挥的是语言。很多人在研究小孩学

8、习语言的本能、接受环境的声音或者其它让他学习的欲望。其实,这时期的小孩学习语言和所有其它学习都是在模仿环境,模仿他无意识地在环境中所看到的。7岁之前的小孩不断地在模仿和仿造他的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只要见到任何声音或者动作,他就有一种在模仿、仿造过程中去(心理)感受的渴望。只有把整个小孩看成一个感觉器官,我们才能理解0至6岁的小孩。小孩的血在身体的流动比大人的活跃得多。由于小孩的血比他的神经更起作用,他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才能形成。不过在发展过程中,感觉器官中的神经会慢慢地超过血的作用。因为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接受并模仿所有的印象,他就受不了太多的印象,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在不睡觉时,他要观察和在

9、心里仿造所有的印象,而他的语言就是从这种心里仿造产生的。根据精神科学观察到的这样的情况,是现代自然科学也完全能证明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学习靠的是左脑,而左脑的结构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形成的。人的右手做的表达动作,加上血、神经和头脑的蛇形起的作用在模仿、仿造的过程中就能形成小孩的语言。喜欢用左手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不同于喜欢用右手的。这就能证明手的动作对语言的形成是有作用的。其实,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的特点不是被动,而是全面行动的。小孩就像眼睛一样生活在环境中。眼睛在头部骨头中的位置也是外面,因为这样才更能参与外界。小孩也一样,他完全参与外界、生活在外界的印象中,还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大人

10、现代智力的认识完全是在内心中发挥的。我们以为以这种方式能认识到外界。可是,这些只承认逻辑思考的认识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中。这样,我们永远理解不到像感觉器官一样融入外界的小孩。只有脱离自己并融入到外界中的认识才能了解到小孩,而这种认识具有直觉的特点,它完全不同于自己内心中的逻辑思考。我们的精神以直觉能融入到生命的根源。只有学会这样的直觉,我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与这些生命的道理(力量)合作。在小孩换牙、自己的牙齿代替他本来遗传得到的牙齿时,小孩的特点就已经不像感觉器官一样去接受外界,而更具有了灵心的特点。他接受的也更是环境过程中包含的情感。这时,小孩需要依靠权威。7至13岁的小孩也还不能听出我们话中的

11、判断。如果强制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听出我们句子中的判断,我们就过早地发挥了他以后才要发挥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以他的特点要求的是:他要能相信我们,要能感到:“老师告诉我的事,是他根据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能说的。对我来说,他是我与宇宙之间的调解人和介绍人。”只有感到自己要成为小孩能尊敬的权威,我们才能成为7至13岁小孩的老师。所以,我们在Waldorf学校里认为,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个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特点的老师,才能帮助小孩联系到宇宙的规律?本来爱行动并爱接受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了什么呢?到了7岁的小孩变成了有灵心特点的。14岁之前还不是具有精神特点的,他还不重视逻辑的思考和智力;

12、如果在14岁之前重视精神的逻辑思考特点,他的灵心就会过早地固定下来。7至13岁的小孩根据他的特点要重视的更是灵心范围(特点)的情感和有爱心的老师,不是逻辑和证据。如果他学的东西能包含性情和心灵的特点,那就很好。这个年龄中,老师这个人本身比什么逻辑都重要。所以,Waldorf学校的老师要以具有爱心的艺术表演和具有艺术的爱心让小孩接触到一切。知道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属于它的需要,是教育最基本的基础。7岁之前的小孩有模仿、仿造的特点,7至13岁的小孩则有遵循的特点:他根据在心里能感受到的去发挥自己灵心的才能。他的感觉器官已经独立,内心世界就有了出现的机会。这里还要提到一种变化:在8、9岁左右,孩子

13、来到了一个老师们不能不注意到的、难过的“门槛”。这时在小孩的心里出现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走进世界?”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这样表达的,而是小孩有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想靠近一个成年人,因为他突然会感到孤独。同时他会想:“我的权威为什么是个权威?”如果我们此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这对小孩的整个生活都会有后果。这时,我们不能给小孩的想象力、感受和意志太固定死板的概念。我们给8或10岁起孩子的应该是“活的”、有发展变化可能的东西。不要给他太固定状态的东西,否则的话,在30年后他还是有着跟小孩一样的思想。所有我们给小孩带来的想象必须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我们的教育只能当作“学前教育”来准备“生活”这个学习过程

14、。在学校学的只能是接受生活考验而需要的才能。让小孩接受的东西有时在灵心中会引起开始时看不出的变化,可是在他老的时候就出现。可以举这样的一个比喻:有的成年人不需要说任何话,只要他在,他就会给身边人带来心里的安定。这些人在小时候受到过怎样的教育呢?那就是,他们的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崇拜、尊敬和祈祷。如果一个小孩能尊敬,大的时候他就会愿意放下架子,从而自己就变成了自然的权威。这里说的,不仅要是一些老师能思考的道理,而且都需要进入老师的四肢,也就是老师的做法,使他的做法才能是与精神力量合作的。到了14岁性成熟的时候,孩子会脱离对权威的信赖并获得一种全新的与环境的关系。这时,孩子的精神就出现了。这时,他就

15、会寻找逻辑和判断,使我们可以直接去教育他的智力。7至13岁的小孩还不要靠智力去学习。他们不会听、也不会根据逻辑去分析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话。他无意识地接受的,是在他的灵心中对身体的形成能起作用的,就像灵感一样。只有了解小孩无意识的灵感并与它合作,我们才能教育7至13岁的小孩。所以,老师们除了直觉的认识能力以外,还需要灵感的认识。孩子到了14岁时,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用逻辑去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在逻辑上要理解的,他就会感到无聊。他只是听,而且在根据老师的说明去思考时,他就变得很困。其实,教育14岁起的孩子,除了逻辑之外,老师还需要另一种才能。比如说一个很投入的研究家,他对自己的研究非常有兴

16、趣,可是学生在接受他的知识时却很难发挥同样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一种追求逻辑的孩子还没有的才能,就是象征、被艺术创造引导的想象的才能。如果能让教育的内容进入一种象征,像艺术中的、反映世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象征,接受这些象征的学生在听到的时候就能自己用逻辑来思考这些,使他们就会有兴趣。我在下面要介绍的,是老师们能得到悟感、灵感和直觉才能的手段,使我们不仅能思考精神的东西,也能与精神合作。精神和灵心是什么?因为昨天有一些人不理解我前面说的“精神”和“灵心”,所以我先需要帮你们弄清楚。这就是说,我先要介绍一些比较难思考的想法和概念。往后我会再给你们介绍实际的事实,只是首先需要一点理论。一般人在说“

17、精神”时想到的意思没有精神科学要说的那么深。德文的“智力”、英文的“mind”、中文的“(雷锋)精神”等意思都比不上它。我想说的“精神”也不是一些神秘主义者或迷信者说的那种。如果能真正地认识到在7岁之前小孩中起构造作用的力量,那些不能直接看到、可是可以从小孩本质的反应观察到的,就是精神和灵心。在观察自然环境或者大人时,都不能那么容易观察到精神和灵心的作用。可是在观察刚出生小孩发挥了什么时,我们就可以比如在头脑的形成过程和在所有器官的形成过程中观察到在起作用的精神和灵心力量。能直接看到的虽然只是小孩生命的发挥,可是在看到这些时,我们会感受到被物质掩盖的、却在起作用的力量。如果要用比喻,就可以说:

18、我们语言中的辅音把词的声音变得“软”、“硬”、振动等等,都是靠嘴唇、牙齿和舌头造出来的。元音的形成却不一样,它是以不同的方式转气造成的。元音就像语言的“材料”,辅音则在“雕塑”这些“材料”。精神就像做“雕塑”的辅音,灵心就像元音“材料”。在小孩学会说“A”时,他对“A”的感受就是惊异、灵心的一种内容。“E”包含的感受是灵心中小小的反感。在小孩说“妈妈”时,里面的“A”是小孩对妈妈的情感,而“M”这个辅音则是对于妈妈的请求,就是说他希望妈妈干什么。不过,平常我们一般都注意不到语言包含的精神和灵心因素。其实不仅语言,我们整个人都包含这些因素。“智力”或者“mind”完全不同于“精神”,就像我也完全

19、不同于镜子里的我一样。虽然镜中我做的一切动作都跟我自己完全一样,可它就不是我自己,它只是一个像,而我才是真的。精神是隐藏着起作用的,而智力像镜子一样反映出精神的像,它也就是精神的像。智力能反映精神的活动,可智力本身是被动的,而精神是主动行动的。精神力就是创造的力量。智力则完全相反,它是精神的象征、是对于精神的认识、是完全被动的。假如智力是主动行动的,我们就无法认识到世界。只有不动的才能做反映工作。所以,如果要知道精神是什么,我们就不要看它的像(智力),而要看起创造作用的力量本身。我们平常能见到精神的只是精神的像,就是智力和理智。平常见到灵心的只是灵心的发挥和心里的反应,也不是灵心本身。我们感受

20、到的反感、同感、愿望、情绪等都是灵心造成的反应,不是灵心本身。为了搞清楚灵心是什么,我们要区分感受和带来感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看到我们的脚留下的脚印,他可能说:地球里有某些力量,使地面有了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没有人会说那么笨的话。物质主义的心理研究说:我们在头脑中会发现表面上的皱纹(“脚印”),使头脑得到感情上的印象。物质主义的心理研究还会说:头脑中有某些力量造成了这些皱纹。不对。实际上,是灵心造成了头脑中的皱纹(“脚印”),而且因为灵心造成了对头脑的“脚印”,我们就会产生感受。灵心是隐藏的,可是灵心能在我们的身体里造成反应。如果灵心给我们的身体留下的“脚印”很深,我就会感到痛。我们不能感觉到

21、影响到身体物质并造成感受的力量,可是我们能感受到它所造成的情绪、同感等等。我们能见的,是精神的像和灵心造成的反应。寻找精神的手段为了更清楚地去理解,我想在这里介绍历史上对精神的一些寻找手段。有的人经常误会我这一点:我做这个介绍不是说我们要用古代的手段,只是这样做就更容易介绍清楚适合现代的另一种手段。我们现代人不能用古代的手段,可是通过比较,我们就更容易弄清楚什么手段才适合已经发挥了智力的现代人。如果我们现代人想弄清楚某一件事,我们就靠智力去思考;如果要搞清楚大自然中的情况,我们就做实验并靠智力。古代人想获得认识所用的手段则不一样,他们用的比如是练瑜珈。现代人知道的可以练的功,是那种已经融入了人

22、的私心、为了得到某种权利或目的而练的功。更原始的练功是对精神认识的一种寻找。古代练瑜珈的人对自己说:“通过思考我们不能找到精神行动的力量,寻找需要的是一种行动的手段。我们不能通过被动的反映引起变化。”古代练瑜珈的人没有依靠头脑的反映工作,而是靠更实际、更能感受到的一种过程,就是呼吸。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不断地要呼吸,而且我们吸的过程通过脊髓的骨头继续到头脑中去,使头脑不断跟着呼吸而动。这个自然过程是无意识发生的,可是练功的人就要有意识地去感受它。为了感受,他就故意改变自己的呼吸方式。他感觉到的,就是呼吸与思考所引起的物质过程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呼吸传播思考的过程、最后是精神在整个身体里起作用的过程

23、。这样,精神和思考就不是一种逻辑抽象的东西,而是一种身体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的力量。现代有智力才能的人具有的精神只是精神的被动的像,所以我们无法练功。古代人在感受中得到认识。他没有把思考从人体的过程分开去看。现代人的进步是:通过把思考从身体的感受中分出去,我们达到了一种新的、独立的象征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智力和独立的意识,我们才能做出自然科学的发明,才能发展现代社会。人类需要这样的发展,我们不能回到古代状态中去。我们现代人寻找精神而需要的手段不一样,是更精神的。当然,适合现代的手段不那么舒服,因为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智力假象的样子。现代人首先需要痛苦地意识到:我们以逻辑的思考(智力)不能直接参与到观察到

24、的过程,而只能在它的像中存在。我在这里说的好像不是什么大事,可实际上这是很大的一种感受。如果能感受到所有智力的思考(想象)都是不存在的、都只是像,这是一种软弱无能、对于事实的软弱无能。这种感受是认识的开始。练瑜珈者在呼吸中寻找自己身体内的感觉,而我们现代人需要在软弱无能的感受中失去自己,然后在环境(生物)中寻找对精神的认识。这样去接受事实,使我们又从软弱无能醒起,能感受到精神力量在自己之内创造的作用。具体的做法,写在我的Wie erlangt man Erkennntnisse hoeherer Welten一书中。这个手段,就是以自己的感受进入外界中的过程,使我们得到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

25、种活力的、被艺术创造引导的想象。如果世界不是由抽象思考组成的,而是一种“艺术品”,那么我们只能用艺术的手段去理解它。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对7岁之前小孩起“雕塑”作用的力量。你们肯定会说:“可是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这种直觉能力!”这也没有必要。有几个人直觉到就够了。其他人能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理解这几个人研究出来的事实,就可以了。其实有很多能使用精神科学研究成果的方式,在这就举一个例子:给8至9岁的小孩介绍人死之后灵心并不死的状态。如果用哲学方式去说明,小孩就无法理解和接受。可如果说“你看到蝴蝶从茧蜕变而”,这就能当比喻。在我们死的时候,没有了物质的灵心就像蝴蝶一样从物质(茧)分离出来。

26、一些用这个比喻的老师对学生的灵心起不了任何作用,而另一些用同样比喻的老师却能给学生的灵心带来很深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种老师智力方面太聪明,他就对自己说:“我自己当然不需要相信这个比喻,因为我很聪明,我只是讲给学生听的,因为他们还小、还笨”。“笨”的小孩不能接受“聪明”的手段。第二种老师对自己说:“为了帮我们理解灵心不死的状态,精神自己就在自然中给我们创造了这个比喻。这不是聪明人为了笨小孩才造的。”这个老师就是自己相信给学生说的比喻。因为他知道“孩子有聪明的精神,只是他的精神还没有醒过来”。这样,小孩就能接受。如果不能唤醒小孩的精神,那就是因为老师太笨。如果一个老师想:“小孩的聪明是隐藏的

27、,我的笨是看出来的,我从跟小孩一起的学习才能聪明起来”,小孩就能接受得很多。第一种老师能代表智力不参与环境而造成的作用,第二种老师能代表自己虽然没有直觉能力,可是同样能接受到精神力量而造成的作用。第二种老师是与精神合作的。靠智力故意为小孩创造比喻的老师造出的只是事实的像,可是像是被动的,它不能起作用。精神本身是一种创造的力量。为了接受精神的、能起作用的力量,我们需要找到创造的(艺术的)手段。超出物质的手段现在我还想介绍另一种古代人寻找精神的手段,就是以脱离物质的方式去寻找。现代人用这种手段比练瑜珈更不适合,因为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已经不同于当时。这个手段主要是通过一些短期把身体的作用跟自己的

28、感受断开出去的练习,不让身体起作用,这样就允许了精神的作用进入自己的感受。具体的手段,是让身体受苦、受痛、部分死去、学会承受,却并不引起心理的激动,就是通过在物质上承受去锻炼灵心,不让它参与到自己身体的苦。身体对自己灵心的作用越小,精神对自己灵心的作用就越大,使人能感觉到它的作用。为了说得更清楚,我想做一个比较:眼睛通过什么特点能够成为人与外界的“媒介”,让人得到光的印象呢?就是通过透明的特点,也就是说,眼睛自己并不截留什么。假如眼睛为了自己要得到印象,它就会开始激动而变得不透明(不清楚),使它不能把印象转给人。我这里说的当然不是那么确定,可是基本上可以说,眼睛是透明的,因为它不自私。如果要直

29、觉到精神,我们需要让整个身体变得像眼睛一样“透明”,使它不阻碍我们与精神环境之间的交流。我不会说,我们平常有身体感受的生活状况是不应该的。一般情况,人的身体必须是自私而不“透明”的,否则我们很难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可是在这种平常状态下,我们也无法直觉到精神的事实。想直觉到精神的古代人脱离了生活和自己身体的感受。可是现代人不能用这个手段,现代人只相信进入生活并能做事的人,现代社会也只需要参与生活和改变生活的人。我们既要保持能做事的状态,同时也能直接从精神灵心那里得到“透明度”。现代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足够具体的概念和想法。自然科学培养的思考能力(智力)要作为基础

30、,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谋求寻找精神的手段。现代人非常容易发挥清楚的思考,只可惜,这往往是一种抽象、并没有包含意义的思考。空想很容易是清楚的,可是我们需要的,是清楚又包含意义的思考。古代人让自己的身体部分死去。我们现代人则要控制自己的灵心(心理)生活并问自己:我的习惯、特点、缺点、同感和反感是怎么样的?然后来想象:如果比如有另一种同感,又会是怎么样的?如果把我们今天的样子跟10年前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变化。是什么造成了变化?是生活。我们无意识地把自己交给了生活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有意识地(从自我意识来控制)用自己的意志故意去做平常情况生活会做的。如果想象10年后我们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31、(脾气、做法等个人特点),然后靠意志真正地在10年内把自己变得这个样子,这样,我们就靠了内心的力量也做到了古代人靠外界力量做到的。古代人让身体弱,使他的意志和认识能超过身体的作用;而我们要让意志和认识(思考)强,使它们也能超过身体的作用。(此处省略部分内容)。其实,老师们不需要专门练习这里所说的,通过小孩的特点就已经能让老师在他们身上发现精神的道理。只是,现代社会又告诉人们:我们的教育要让小孩理解一切学到的东西。如果把什么都简化以便让小孩理解,看起来好像马上就得到了效果,其实这样考虑的人忘记了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想不到现在给小孩带来的感受在小孩老的时候会变成什么。他想不到的也是这样的:比如一个7

32、至13岁的小孩,他需要的是权威和能相信的例子。因为我能成为小孩与宇宙之间的联系人,他就相信了我教他的一件事,可是他在这个年龄段其实并不理解。假如这个小孩只能接受能理解的事,他在学校为了以后的生活能准备的确实太少了。有可能在这个孩子已经35岁时,他突然感觉到他现在理解的跟8岁时接受过(当时并不理解)的存在的某种关系。小时候,因为他的灵心尊敬权威而去接受,现在他就突然理解了。这样的感觉,就是一种生活的力量。在教育小孩的时候,我们要想得到30年后的这种力量。比如说昨天提过的蝴蝶从茧蜕变而出的例子,这就不是一个根据逻辑要去理解的比喻,因为根据逻辑它只能是错误的。可是,8岁的小孩不是一个哲学家,他需要的

33、是象征、是给灵心情感带来感受的象征。我们现在要教给他的东西跟他以后从这种教育留下来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的教育能与小孩根据年龄具有的特点合作,小孩得到的,就会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改变。思考、情感和意志我认为,我在58岁时才得到了领导Waldorf学校的机会算是一种好运。如果早一点得到的话,我肯定无法像现在这样接受这个任务,因为我以前不敢像这几年这样地去培养一个了解小孩天性特点的老师群体。为了培养老师们这方面的了解所需的认识,我虽然在35年前已经得到了,可是这种精神活力的认识不同于智力的理解。用智力去理解的,只要逻辑上通了,马上就是一个完成的东西。精神的认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使用的

34、。所以,35年前已经认识到的一些真理,前几年在我的书Von Seelenraetseln才敢说出来。为什么需要这个时间呢?因为这些真理要陪一个人经过不同种发展阶段,在每个年龄从这个真理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在发表Die Erziehung des Kindes vom Geesichtspunkte der Geisteswissenschaft(孩子的教育与改革)的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对现代教育不满意的人。可是当时我不可能承担Waldorf学校的领导工作,因为做这项工作最需要的是一个了解人类天性发展的老师群体。这种具有精神的了解比自然科学的难得多。根据自然科学我们只知道人怎样发展成了最高级的动物

35、,可是我们不知道他根据什么本质才有了这样的发展。自然科学很伟大,可是老师们需要的是实用的、对于人类本质、对每个小孩能起不同作用的了解。在这里,我只想介绍我们学校几个基础的观点。7岁时进学校的小孩主要具有灵心(感受)的特点。他们身体主要的发展在换牙时已经完成了,当然也可能没有完成,就是看家长们有没有允许7岁之前的小孩发展他的身体。现在到了7岁的小孩就需要灵心的引导,使身体也能跟着灵心强壮起来。孩子到了性成熟时,我们就不能再说“小孩”,因为他们已经能自由地使用自己的精神。这里说的就是:先要发展身体(动作),后要发展灵心(感受),再后要发展精神(智力)。其实,精神的才能是不能教育的,它应该是自由的,

36、只能是在生活中得到培养。小学生要培养的主要是灵心,而灵心是从小孩的思考、情感和意志表现出来的。如果小学老师能理解思考、情感和意志存在于人中的样子,他就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这里我只能介绍这个基础。高级的能力是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个基础慢慢才能得到的。现代物质主义的心理学把灵心的思考、情感和意志都看作是一种跟神经有联系的东西。在35年前我就发现,这一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只有人(这里说的是成年人)灵心的思考和想象工作才跟物质的神经有关。情感不直接跟神经有关,而是跟具有节奏的身体部分有关,就是呼吸、血液流动有关的器官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平均的节奏比例是:1次呼吸伴有4次心跳。这样的关系和它与生活节

37、奏的关系,就成为除了头的感觉神经系统之外的节奏系统。这个节奏系统也包括睡眠和苏醒之间、应该有规律的变换。像神经成为思考的物质基础一样,节奏系统也成为了情感的物质基础。情感不会是在神经中发挥的,只有在去想象自己的情感时,我们对于情感的想象才是在神经中发挥的。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我们也无法理解小孩跟节奏系统有关的脸或红或白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感受。灵心跟神经有关的只是思考想象工作的部分。我在这里说的,是根据精神科学的研究直接能观察到而说出的。虽然我们不能用普通的逻辑来证明这些,可是每一个没有偏见的人都可以把这里所说的跟自然科学的知识作比较,用健康的理智去判断。我在过去35年内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38、就是把自己根据精神科学认识到的规律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作比较,来看我认识到的跟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不是统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肯定,我今天就不敢说这些。除了思考和情感之外,我们还有意志。这个意志跟神经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意志跟人体造就和(肌肉中)消耗营养(新陈代谢)的部分(系统)、还跟身体的动作有关。新陈代谢也与四肢的动作有关。人所有发挥出来的意志都会引起人体营养(新陈代谢)方面的过程。思考不像意志那么直接靠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去想象自己意志的样子,这种过程就会被反射到神经中去,使我们能感觉到发挥的意志。这是一种不直接的作用。可是,意志本身只跟新陈代谢的过程有直接联系。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灵心和身

39、体之间的作用。灵心的思考在物质的神经中表现出来、灵心的情感在物质有节奏的呼吸和血液流动系统中表现出来(这是直接的,不是经过神经这个弯路)、灵心的意志在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四肢的动作)表现出来。比较细的、在发挥意志时不断像烧毁一样发生的新陈代谢过程是老师们需要理解的。有了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我们在观察小孩的时候就能理解到所有小孩的表现。我们会发现,小孩还不像我在这里介绍的大人的情况。刚出生小孩主要的特点是感觉器官、是头(小孩的头比其它部分都完整)。对精神研究来说有意思的是,小孩的味觉跟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用舌头把尝到的味道联系到想象,刚出生的小孩则用整个身体去尝试味道,包括胃等等地方。小孩

40、在整个身体发挥的灵心中感受这种味道,大人则把这种感受减缩到了头的范围中。不管在小孩的身上发现什么、不管是他在接触到某种现象时脸变红或变白、不管是一个小孩容易进入某些情绪或动作、不管是他走路重还是轻,只要有了对于人体和灵心关系的基础了解,我们就能知道该注意到的是什么。从意志表现出来的新陈代谢过程、从情感表现出来的节奏系统和从思考表现出来的神经状态,都能告诉我们对于小孩的一些秘密。老师们要学会的就是观察,而我在这里介绍的就是他们要学会运用的观察工具(手段)。如果老师们能观察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他们就能发挥合适的思想和适合孩子成长的课程。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的心情幼儿的模仿和遗传根据我在前面说过的教育的基

41、础,你们可能认为我介绍的教育是要脱离实际的物质生活、进入精神的范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介绍的教育要给我们带来最实用的帮助。我介绍的精神研究要帮我们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物质身体。也许你们认为这是一种矛盾:有精神科学根据的教育怎么正好要说,0至6岁的小孩主要要发挥物质的身体?下面,我就会帮你们慢慢地解开这个矛盾。现代人经常把教育改来改去,因为我们都对现代的教育不满意,并且觉得自己受了不好的教育。我们一边说自己受了不好的教育,一边说自己知道该怎么教育,这不是有矛盾吗?这还给我带来了羞愧感,因为我讲教育时包含的意思会是“你们,也包括我,都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不过我们都知

42、道好的教育是怎么教的”。这种矛盾其实也不矛盾。我们也可以判断一幅画画得好不好,不管我们自己有没有绘画能力。其实,不懂教育的人也能感觉出什么教育是好或不好的,只是他们怎么马上也来说应该怎样改革教育?就像一个感觉出画家的画不好的欣赏者马上帮画家修改一样。有了不满意的感觉还不够,需要的是一种观察的“工具”。我们不应该影响教育家的工作,而要给他他为了观察学生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我在下面就想继续给你们这些。可以说,人是根据天性、遗传和环境去发展的。可是这样说还不够。我们也已经知道,人的思考脱离不了物质的神经、人的情感脱离不了物质的节奏系统(呼吸、血液流动)和人的意志脱离不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和动作。这三

43、个方面发展的时间都不一样,不同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得到发展和完成。我已经说过,0至6岁的小孩就像一个感觉器官,也就是具有头的特点。他的整个发展都是从神经的感觉启发出来的(不是从神经的思考)。接受到的印象在小孩的整个身体里都会起塑造和形成身体结构的作用。大人接受到的印象只在感觉器官(身体的表面)中起作用。往身体内部的反应只是对于灵心的作用。比如说,物质的光只能进入大人的眼睛,继续往内部的只是包含情感的对光的想象。可是在小孩的身体里,血的每一个血球都会从光那里受到刺激。这种刺激不是物质上能测量的,因为它是在属于生命力(构造生命的力量)的一种本质或者实质中发挥的,一种大人在感觉器官中才存在的本质。小孩的

44、整个身体有感觉器官的特点,而大人感觉器官的特点已经减缩到了感觉器官中,他的内部有灵心的特点。所以,一个具有内心(内部)世界的大人在一个刚出生、自己还没有内心世界的小孩旁边,很自然地就会教育(影响)到小孩。比如,在小孩身边有一个有困难和担心的大人。他灵心担心的状态就会影响到自己物质的表现,就是既口干又有苦味、呼吸被压迫的样子。虽然这些表现不明显,不过小孩根据自己的特点,要模仿大人所有在物质上的表现。小孩的身体也完全接受(模仿)他在大人身上所看到的状态(被压的声音等)。大人的灵心状态(心情)影响到他自己身体的表现,而小孩以整个身体接受和模仿物质上能感觉到的状态,并根据这些来安排自己身体的内部结构。

45、小孩虽然不能接受让大人担心的原因,只能模仿在物质上的表现,可是在小孩的神经和感觉器官中,精神的塑造力量会抓住模仿到的物质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去形成(塑造)小孩的身体结构。比如说,如果妈妈总是有担心,小孩身体的整个结构就会形成一种适合接受“担心”的结构。7岁之前就是这样的,好像是一种“内战”。这场“内战”就是遗传得到的因素和从环境模仿得到的因素互相打斗。刚出生的时候,遗传得到的因素比较大,可是在0至6岁的发展过程中,从环境模仿得到的因素要慢慢地战胜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就会慢慢地被改造,使小孩的感觉器官、灵心和精神能对外界开放。如果战胜不了遗传的因素,小孩就不会加入和接受世界,而只会发挥根据遗传

46、的、与环境世界有矛盾的特点。我们需要培养出的,是那种一碰到新事物马上就能把自己的情感和判断根据它改变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会自私和封闭,才会开放、与他人合作改变世界。如果观察小孩的换牙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第一套牙齿不太实用。这是遗传得到的牙齿。第二套牙齿虽然基本上是根据第一套的形态做的,可它更适应世界中的实用需要。换牙脱离遗传作用的过程比较明显,但其实整个身体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灵心和精神在小孩身体中起的作用也就是这个:刚出生的身体是遗传的,可是在开始的7年内,这个身体会被换成属于世界的。如果教育者不知道这个过程应该怎样发生,他就很难避免灵心精神的力量给小孩换来的身体得到一种跟自然规律作对的、不

47、健康的发展方向。我们老师都不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将来要变得比老师更聪明。如果在教育这些能变得比自己更聪明的学生时只用一些自己能理解的内容,我们就限制了这些学生的发展。老师们需要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自己没有的才能。就是说,要尊敬孩子心中的、老师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在培养这些心中存在的东西时,我们不要以为学生出现的才能是他从我们这里得到的像。相反的情况是有可能的:成年人经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就是觉得做不到。为什么呢?如果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是身体的结构、是模仿“担心”得来的结构阻碍了我们的行动。我们这样的身体已经不适合(不习惯)要做的行动。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老师担心而造成

48、的后果。他的心情在我们的身上就变成了物质器官的结构。这是一个老师要想得到的。老师们的任务是,让0至6岁小孩的身体发挥得尽可能健康,使他的身体在他长大的时候不会阻碍精神要做的事(人知道该做的事)。教育者就像园丁一样,他不能自己提供生长的力量,而只能避免阻碍植物自己要发挥的力量,就是提供条件。这样,学生当然也能发挥一些老师自己没有的才能,而且学生的身体不需要形成老师心中东西的像。自然科学也会发现心情对物质器官的一些影响,比如一个人担心的心情对肾器官的影响。(此处省略部分内容)。儿童时期的教育现代物质主义的时代虽然能发现很多单个的事实,可是它们没有在精神上才能发现的关系,使我们不知道这些单个发现的意义。物质主义的科学就不能看到发现的现象所包含的意思,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样。精神科学则会告诉我们精神在物质中形成的规律,它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种神秘梦想的、只能依赖的东西,而是所有物质形成过程的根源(根据)。我们也要观察到7岁之前小孩的感觉神经部分、节奏部分和新陈代谢部分互相起的作用。在节奏系统(呼吸和血液流动)和动作(四肢)新陈代谢的系统中,小孩感觉到的印象都会继续振动。所以小孩看到并模仿的“担心”表情也会先形成他的呼吸方式(习惯),再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