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修编版14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 序电力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提前: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住安全生产这一“生命线”,狠抓安全风险管理,在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同时,着力提升管理软实力。在固定资产规模和售电量不断增加、负荷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公司保持了安全生产局面的持续稳定,保障了五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电力供应,践行了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使命与承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做好风险控制是实现安
2、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涉及企业内部、外部多种因素,因此系统地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是提高驾驶现代化大电网能力的必由之路。公司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应用“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和持续改进”的思想和原则,紧密结合电网企业生产实际,于 探索建立了具有南方电网特色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每亩,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一整套的管理内容与方法体现了系统防范风险,安全关口前移的管理特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四年多来,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加,风险管控方法得到有效应用,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实,主要安全生产指标持续向好,为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3、、安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系统地提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指明了风险管控的目标、规范要求与管理途径,为管理与作业的规范化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指导。体系遵循国际通用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回顾”风险管控模型,提出了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管控的内容、目标与途径,强调事前风险分析与评估、事中落实管控措施、事后总结回顾与整改,最终达到风险超前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目的,充分体现公司“一切事故都能够预防”的安全理念。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安全管理要求的有效载体,
4、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效途径,是支撑公司做强做大的和理大举措。希望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认真落实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为实现公司“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而奋斗。 目 录1 安全管理11.1 安全生产方针11.2 安全生产责任制21.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31.4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51.5 安全生产会议61.6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81.7 安全生产文件与数据的控制和管理101.8 流程与变化管理141.9 安全生产信息沟通151.10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171.11 安全科技201.12 工余安健环20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222
5、.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总体原则222.2 电网风险评估272.3 设备风险评估292.4 作业风险评估302.5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333. 应急与事故管理/事件管理353.1 应急管理353.2 事故/事件管理394. 作业环境434.1 标识管理434.2 划线管理444.3 通风454.4 照明与能见度464.5 建筑物、构筑物474.6 内务管理484.7 消防管理484.8 安保管理505. 生产用具515.1 个人防护用品515.2 工器具535.3 特种设备545.4 测试设备555.5 用电设备565.6 爬梯、平台及脚手架585.7 机动车辆586. 生产管理606.1
6、 规划与设计606.2 工程建设626.3 新设备投运及并(联)网管理656.4 系统运行管理686.5 用户管理756.6 设备运行管理776.7 作业过程控制826.8 物资与仓储管理857. 职业健康887.1 职业健康管理887.2 人机工效908. 能力要求与培训928.1 员工选聘928.2 能力与意识提升939. 检查、审核与改进969.1 检查969.2 审核979.3 纠正与预防1011 安全管理1.1 安全生产方针目的:体现企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的宗旨和方向以及企业持续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承诺,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方向。规范要求链接1.1.1 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 企业
7、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制定的方针应体现: 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承诺 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方向 企业对安全、健康、环境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顾客、员工、社会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方针应简洁并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适应。 方针应清楚传达管理层对安健环管理的承诺,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签发。9.2.31.1.2 安全生产方针的传达与沟通 安全生产方针及其任何修订均须告知企业所有员工。 所有员工应熟悉并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管理层可经过下列等方法传达方针: 在整个企业中公布、张贴 作为员工入职培训及再培训的内容 印刷在安全工作手册中 在会议中强化 安全生产方针应向相关方传递,并可方便地获知。 应向公
8、众披露安全生产方针。1.9.21.9.38.2续表规范要求链接1.1.3 安全生产方针的回顾与修订 管理层每年至少对安全生产方针回顾一次,以保持适应性。同时确保对公众、股东关注问题的适时回顾。 若出现其它须修订之处,安全生产方针须立即修订。1.8.29.2.39.31.2 安全生产责任制目的:确保企业内安全生产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规范要求链接1.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企业应制定各级、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生产职责及其到位标准 权限与义务 确立安全生产责任内容时应考虑: 贯彻、落实政策法规的行动 组织、参加的安全生产活动 执行安全生产的巡视、检查
9、 参与风险评估研究 参与体系的内审 对评估发现问题的处理 对纠正行为的实施进行回顾 参加应急演练与救援 参与安全事故调查1.7.1续表规范要求链接 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回顾 日常事务,包括与相关方沟通安全生产问题 员工有权拒绝工作现场和条件不满足安健环要求的工作。 员工有权拒绝工作现场和条件不满足安健环要求的工作。 企业应建立员工拒绝标准: 标准应确保员工拒绝的事件得到客观调查 在安健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标准应确保员工拒绝工作不受到惩罚或问责 经评估工作现场和条件满足安健环要求, 员工应返回工作。 员工拒绝事件调查结果应反馈给相关人员。1.7.11.2.2 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的沟通
10、 企业应逐级沟通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 各级、各岗位人员应熟悉并理解自己的职责及其到位标准、权限与义务。 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的修订应书面通知员工。1.9.21.2.3 安全生产责任制回顾 企业应至少每年对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回顾,对发现的问题、不足按程序进行纠正或更新。 企业应每年或变化发生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和回顾,必要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1.5.11.8.291.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目的:确保企业对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依从。规范要求链接1.3.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需求识别 企业应建立标准,识别、获取、融入、回顾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法
11、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并确保其依从。 应建立获取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有效途径。 识别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时应考虑: 国家法律法规 省、部委及地方法规 行业标准与要求 国际惯例 应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数据库,并对其版本、类别、适用条款、融入的制度等进行动态管理。1.7.21.3.2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融入 为确保法律的依从性,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应融入企业的制度与标准。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融入时应关注其具体的要求,并确保融入的充分性和操作性。1.5.11.6.11.78.21.3.3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依从 企业应识别不符合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事项并立即予以纠正。 企业应对法律法
12、规与其它要求的依从性进行综合审核和正式评估。91.3.4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回顾 企业应确保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任何变化得到: 识别 获取 融入 沟通 企业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数据库。1.8.29.31.4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目的: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焦点与方向。规范要求链接1.4.1 目标与指标的设立 企业应基于发展战略目标,依据所需要控制的风险,识别关注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企业设立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时应关注层次结构、逻辑关系的系统性,内容的充分性和权重的适宜性。 企业在设立目标与指标时应关注以下因素: 上级下达的目标与指标及相关方的要求 持续改进的要求 管理评审结果 绩
13、效评估的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 相关方的满意度 同类企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 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应是可测量的;测量能够是定量,也能够是定性可考评、测评。 安全生产目标应体现: 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努力和行动 对事故、事件控制的期望 对生产运行指标控制的期望1.5.29.2.31.4.2 目标与指标的实施与监测 企业应制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包括: 目标、指标的层层分解1.5.26.6.49.19.2 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制订完成目标、指标的工作计划 企业应定期对目标、指标和相应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应涵盖: 安全指标。 生产运行技术指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1.4
14、.3 目标与指标的回顾 每年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回顾,并在需要时及时修正或更新。 每年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 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绩效评估。1.5.21.8.29.2.31.5 安全生产会议目的:为企业提供一个反映、讨论和处理安全生产问题的平台。规范要求链接1.5.1 安全生产会议的策划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会议的标准,明确会议的类别、组织与实施要求、处理与跟踪。 安全生产会议类别及召开频率: 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分析会议 根据风险变化的需要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
15、1.3.2 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1.5.2 安全生产会议的组织实施 安全生产会议组织与实施应明确: 召开时间与地点 主持人与参会人员 会议目的与议题 会议材料准备要求 会议实施的资源需求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向与措施。 研究、确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并评估其完成情况。 确定控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措施与计划。 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监督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 安全生产工作会主要内容包括: 对企业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认可与奖励。 发布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 公布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工作计划。 安全生
16、产分析会主要内容包括: 督促落实年度安全生产措施计划的月度执行情况。 对上月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回顾。 对上月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对影响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风险进行分析。 协调布置月度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 安全生产专题会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企业风险变化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控制计划与实施要求,落实所需的资源。1.21.41.9.29 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1.5.3 安全生产会议的跟踪与回顾 会议应形成纪要,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完成时间;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会议中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跟踪监督。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会议的策划、组织、实施、落实情况及会议效果进行
17、回顾,并对发现的不足进行改进。9.31.6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目的: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规范要求链接1.6.1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1.3.23.1.21.6.2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与任命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数量应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数量与企业规模和安全管理任务相适应。 生产性车间(工区、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其它车间、班组(工
18、地)设兼职安全员。8.19.1.23.1.2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所有划分的安全区应设置安全区代表- 依据企业风险和管理区域确定安全区代表,一般不少于 1:50 的比率。- 明确安全区代表的责任范围和职责,用平面图或书面的方式指明检查范围并在工作场所展示- 所有员工应知晓安全区代表任命条件及其职责 专业搭配合理,分工明确 最高管理者应按管理范围和区域书面任命下列职位: 安全区代表 内部审核员 事故/事件调查员 法律规定需增加的职位及与风险/影响评估相关的职位 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专职医生、职业卫生员、专职护士。 被任命的人员需清楚理解并承诺履行被任命职位的职责与义务。1.6.3 安全管理人员资质
19、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被任命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和资格。 被任命的人员应分级参加下列培训: 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资质培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及审核员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估的培训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的培训 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的培训 必要时,应用国际标准来衡量能力水平。8.23.1.21.7 安全生产文件与数据的控制和管理目的: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规范要求链接1.7.1 安全生产文件的制定 企业应建立、执行和维护满足安全生产过程所需文件。 建立文件时应考虑下面因素或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 认可的国际标准 风
20、险评估结果 流程管理与控制要求 相关方的要求 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外部信息 企业的管理惯例 企业文件产生、使用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评估因素: 针对性 合理性 合理性 功能性(如处理速度)。 流转与闭环。 所需的资源。 功能性(如处理速度) 流转与闭环 所需的资源1.2.11.3.12.1.22.4.33.1.31.7.2 安全生产文件的控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文件识别与控制程序,识别与控制程序应包含下列内容: 主索引表1.3.21.9.23.1.3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文件颁布与执行时间 文件的版本与编号 文件批准 文件的发放控制 文件解释权 文件的变化与废止管理 强制性文件、法律法规要求和外部文件的
21、接收、处理与反馈要求 文件保存要求1.7.3 安全生产文件的回顾 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文件及其管理流程进行一次回顾,回顾内容包括: 文件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必要时修订或废除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废除文件,处理时须考虑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影响。 文件的全面性,必要时新增文件,新增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 文件接收、处理、保存与反馈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关键的安全生产文件必须能被需要的人获取182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1.7.4 安全生产数据及其分析与应用 企业应识别需要建立的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识别时应考虑: 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管理活动要求 生产运行过程 作业活动要求 与相关方的往来 企
22、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控制程序,程序控制应考虑下列因素: 数据与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与记录的可追溯性 数据与记录的存储的安全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数据与记录的维护方式 获取信息的记录 安全生产数据和记录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数据与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流程管理信息- 运行分析- 事故调查报告- 检查数据与记录-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采购与发包过程信息- 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技术档案与图纸资料1.21.41.51.81.91.101.11234567.1.28.1.28.29.29.3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培训记录- 其它 安全生产作业活动数据与记录- 内、外部不符合/
23、事故- 设备、设施与工器具检查维护和校验- 任务观察- 许可记录- 应急演练- 其它 生产运行数据与记录- 设备与电网运行数据- 电网运行方式及保护运行数据- 可靠性分析- 设备、设施缺陷数据- 设备变动信息- 其它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数据与记录- 管理评审摘要- 系统审核-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关键任务分析- 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 环境因素登记和监测- 其它 数据与记录要求:真实、完整、齐全、准确、及时。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数据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为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控制等管理决策和绩效提升提供数据支撑。1.8 流程与变化管理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控制变化带来的风险,
24、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规范要求链接1.8.1 流程管理 企业应识别安全生产及风险管理过程,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工作和管理流程。 流程应体现管理的目的、重点、主要环节、不符合项的处理反馈,使生产及管理过程处于闭环管理状态 流程应与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相适应 流程应与标准相匹配 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时,应修订管理或控制流程。 每年回顾流程的效率,必要时修订、增加或废除相关的流程或环节。1.8.21.8.2 变化管理 企业应识别以下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管理方面- 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或规章引起的变化- 企业机构引起的变化- 流程变化 生产条件- 人员引起的变化- 作业环境引起的变化-
25、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发生的变化- 生产设备及设备参数发生的变化- 作业方式、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引起的变化- 相关方引起的变化1.1.31.2.31.3.41.4.31.7.31.8.13.1.72.145678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必要时,企业应成立专家组或问题解决小组,针对变化应完成安健环风险评估、缓解、控制行动: 采取适用的安健环控制措施 更新作业指导书、程序、规定并已符合强制性要求 更新培训要求并对受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更新应急处理程序 对涉及到的所有风险进行回顾 企业应每年回顾变化管理的情况,必要时按程序修订、增加或废除相关的标准。 变化管理需文件化,并保存变化过程的相关记录。
26、1.9 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目的:确保企业信息交换、传递快捷、有效。规范要求链接1.9.1 沟通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沟通标准,沟通标准应包含内容、对象、时机、方式、职责,确保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和传递。 安全生产沟通的内容: 国家和各级政府最新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要求 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制度 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事故信息 内部安全生产信息、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简报、简讯等 员工对安全生产建议和抱怨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相关方的需求与企业潜在风险的影响 沟通的方式能够是会议、简报、简讯、报表、联络单、网络、广播、交谈、信函、电话、
27、电子邮件等。1.9.2 内部沟通 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安全生产信息传达到各层次的有关人员。 企业应按月、季或年公布内部、外部的安全生产信息。 企业应定期收集内部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沟通的方式与时机 负责人应每月与员工就安全生产重要内容进行计划性对话,计划性对话应是:- 一对一方式- 必须提前做好计划- 处理特定的或与员工相关的安健环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召开小组安全会议,讨论小组安全生产问题,收集小组员工关心的问题和建议 向员工分派任务时,负责人应用沟通技巧,正确说明任务的步骤:- 激发任务接受者对任务的兴趣- 清楚说明要执行任务及其要求,必要时进行演示- 必要时对她们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
28、测试1.1.21.2.21.5.21.7.21.8.21.9.41.12236.5.391.9.3 外部沟通 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向相关方进行传递。 企业应及时将构成重大风险的外部因素向相关方通报。 企业应定期召开客户座谈会,通报相关的安全生产情况。 企业应向承包商和供应商及其它进入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或标准。1.10.3236.5.26.5.39.2.4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1.9.4 合理化建议 企业应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客户、相关方和承包商的意见及建议,制度应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合理化建议可经过下列方式提出: 填写建议表 当面提出建议 经过安全区代表提出
29、经过电话、E-mail 提出建议 其它方式 企业应设置建议箱并放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应经常收集建议书。 所有员工应熟悉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详细内容,了解建议渠道、方式。 企业应对收集的建议进行登记,记录处理结果并适时反馈。 应让员工体会到管理层是以公平的方式来评审所提出的各项建议,从而增强员工对建议机制的信心。1.9.29.1.21.10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目的:管理与供应商和承包商相关的风险规范要求链接1.10.1 评价与选择 企业应建立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合法经营资质2.1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按期提供产品和质量保证能力 经验、信誉 产品在企业的运行情况 价格、交货期、交付后
30、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供应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企业应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和招投标要求选择供应商。 企业应建立标准对承包商进行评价和资质审查,评价与审查内容应包括: 法律法规的许可的资质。 承包商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承包商在服务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承包商员工培训与能力证明资料。 承包商员工的保险证明资料 承包商的工伤率、员工赔偿费用等资料 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应考虑: 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招投标要求。 承包商的安健环资质、内部管理和业绩。 承包商在企业的安健环表现。 承包商遵守强制性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满足企业安健环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的保险程序是否充分。 保持供应商和承包商评
31、价、选择的相关记录。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1.10.2 合同管理 企业应与确定的供应商、承包商签订正式的供货、工程或服务合同,合同至少应明确以下内容: 需依从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供应商和承包商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争议事项的解决方案1.10.3 过程控制 企业应对供应商和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控制。 企业应在供应商和承包商进入现场工作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与供应商和承包商指定人员协调安健环事宜。 企业应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现场工作进行过程控制,过程控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作业许可 过程的检查 沟通与协调 应急处理 记录及签章1.9.32.1671.10.4
32、 履约(诚信)评价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标准,供应商、承包商履约评价内容应包含: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技术标准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质量标准6.2.26.8.5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供货、工程的服务水平。 供货、工程或服务期间,其安健环的表现 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结果应作为今后业务需要时的选择依据。1.11 安全科技目的:经过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开发,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能力。规范要求链接1.11.1 安全科技研究 企业应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方面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 安全科技项目研究应以降低企业风险为目的。2.1.31.11.2 安全科技应用与评价 安全科技
33、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应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并制定其风险的控制措施。 定期对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必要时修订相关的标准和制度。2.11.12 工余安健环目的:培养工余安健环及其防护意识,促进安健环社会效应。规范要求链接1.12 工余安健环 企业应开展工余安健环意识宣传,形式可考虑: 讲座 挂图、手册 宣传栏 电子传媒 活动日 工余安健环意识宣传内容可考虑: 家居安全 交通安全 疾病防范 环境保护 身心保健1.9.21.12.2 经验分享 企业应鼓励员工报告工余安健环事故/事件,交流、分享安健环经验。 企业应收集和分享有参考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外部事件,作为工余安健环
34、宣传内容。1.9.2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总体原则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策略,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规范要求链接2.1.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明确以下内容: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管理、实施责任。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流程、内容与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 企业应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危害辨识。 确定风险描述,即列出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 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 查找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
35、其它信息。 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 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1.8.11.10.11.10.31.11.28.2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评估所制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 制订后续行动建议。 企业应对所管辖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进行识别,确定危害名称、类别。 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种类、范畴和等级。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确保方法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应
36、确保: 经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员工清楚其暴露场所的安健环危害、风险及后果,熟悉其控制措施。 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 全员参与,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风险评估结果应文件化,并予以公布。重大的风险问题应及时提交安委会。 企业应每年或当内部和外部变化产生时,对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企业应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及技术资源保障。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2.1.2 风险评估与概述 企业开展的风险评估类别包括: 基准风险评估。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持续的风险评估。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持续
37、改进的基准。基准风险评估应考虑: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社会责任。 相关方的要求。 地理环境。 可能的紧急事件。 常规和非常规情况。 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流程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安健环危害及其累积影响。 作业活动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 作业活动的员工信息。 作业环境与作业用具。 设备的重要程度。 职业健康要求。 历史事故/事件的回顾。 企业应基于基准风险评估的量化结果进行排序,建立风险概述,风险概述应包括人身、设备、电网、职业健康、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企业关注内容。1.7.41.9.21.9.31.10.31.11.23.1.14.1.34.2.34.3.24.4.24.5.14.6.
38、24.7.34.8.26.1.16.1.2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风险概述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 风险的种类与范畴 风险值及排序 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它信息 现有及建议控制措施 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 执行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限 风险概述应具有可审核性及持续性。 企业风险概述应用于: 指导人力资源人优化组合。 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新设备选型、计划检修、技术改造等。 电网规划、运行方式安排。 作业过程风险控制以及工作环境改造。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员工培训。 当企业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动态更新企业风险概述:
39、发生事故、意外或未遂事件。 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高风险问题。 新的或更改的设计、规划、设备或工艺等。 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企业应运用以下方法开展持续风险评估,识别危害因素及其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计划任务观察。 作业前评估。 安全区代表检查。 日常巡查。 交接班检查。 内、外部审核。 使用前检查。 安全技术交底。 企业应在定期或发生变化时,对风险概述进行回顾、更新。2.1.3 风险控制总体原则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制订措施应考虑: 可行性与适用性。 可操作性。 经济性。 资源保障。 控制措施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企业选择风险控
40、制方法应遵循下列顺序: 消除/终止。 替代。 转移。 工程。 隔离。4.1.34.2.34.3.24.4.24.5.14.6.24.7.34.8.26.1.16.1.2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行政管理。 个人防护。 企业应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回顾。2.2 电网风险评估目的:识别电网潜在风险,为控制电网风险提供依据,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规范要求链接2.2.1 电网危害因素识别 企业应确定电网危害辨识的方法,基于现有的电网运行环境,识别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内外部危害因素。 外部因素:- 地域特征影响;- 自然灾害影响;- 污秽(污闪)影响;- 外力破坏影响;- 其它。 内部因素:- 电网结构;- 一、二次设备;- 运行方式;- 电源;2.12.32.4续表 规范要求链接- 负荷;- 频率与电压;- 有功与无功;- 继电保护;- 安稳系统;- 通信及自动化;- 作业行为;- 其它。 企业在进行电网危害辨识时可结合以下技术方法: 系统静态稳定分析。 系统动态稳定分析。 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负荷特性分析。 其它。2.2.2 电网风险评估要求 企业应针对识别的危害因素确定电网风险评估方法,对现有电网进行基准风险评估。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