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827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考点】45: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的胚胎干细胞、骨髓瘤细胞都能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解答】解:A、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染色体出现;像浆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B

2、、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能连续进行细胞分裂,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C、人的胚胎干细胞能够进行连续的细胞分裂,具有细胞周期,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不再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出现,C错误;D、牛的精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自身增殖时,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6分)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

3、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53: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8A:伴性遗传;E8:内环境的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史的了解情况,在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熟悉的牛顿、施莱登、摩尔根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知道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是解答

4、类似问题的关键【解答】解:A、虎克只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木栓组织,发现“细胞”,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错误;B、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但不是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提出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是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果,B错误;C、摩尔根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D、韦尔穆特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只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生物学中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要求考生能识记课本相关知识,知

5、识生物学中相关发现史,并构成一定的知识的知识网络3(6分)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考点】17: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肽键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中,脱水缩合形成的,故只有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过程才涉及肽键的数量变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但是蛋白质结构不变;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蛋白质不变性,不会失去空间结构【解答】解:A、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即脱水缩

6、合形成肽键的过程,故A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没有肽键数量变化,故B错误;C、氨基酸进入小肠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载体和氨基酸的性质都没有改变,故C错误;D、向蛋清溶液中加入NaCl析出蛋白质,是用低盐溶液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而使蛋白质析出,此过程没有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从蛋白质的水解与合成的角度,结合蛋白质的功能及酶的专一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6分)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

7、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考点】57:细胞凋亡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

8、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的过程和机理,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基因的选择表达过程和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题图获取细胞凋亡过程的具体知识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细胞凋亡过程和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

9、6分)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考点】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2、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决定于生物的种类、食物链、食物网,生物的种类多,则食物链多,它交错连接形成的食物网就复杂,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就越复杂从图

10、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区间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都少于乙,可见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不成立 3、从图中可看以看出,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生物种类最少,S点后生物种类又逐渐增多,符合演替的定义,所以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演替过程,不是初生演替,所以一定是次生演替【解答】解: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

11、定较乙复杂,错误;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正确;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6分)按如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mL75mL无氧乙25mL75mL遇氧50mL未处理丙25mL75mL无氧丁25mL75mL通氧下列叙述不正

12、确的是()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2)酵母菌的活细胞在培养810小时,会大量繁殖,而细胞破碎以后,没有完整的活细胞,不能产生更多的酶(3)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此题涉及对表格资料的分析,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甲组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

13、化碳,所以甲组、乙组两组都会产生CO2,A错误;B、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酶的数量不会增加,而丙组是活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的酶,所以酒精产量丙组多,B错误;C、丁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丙组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能量转换率丁组较丙组高,C错误;D、丁组细胞完整,在有氧条件下培养题干所述的810小时,会大量繁殖,所以丁组的氧气消耗量远远大于乙组,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几组实验的区别,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只要有活细胞存在,就会表现出生命活动本题通过酵母菌这个载体,结合活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非选择题7(14

14、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如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血型红细胞表面A抗原抗原决定基因A有 IA(显性)O无 i(隐性)据图表回答问题:(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

15、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2的溶血症状较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己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2溶血加重。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若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IAi。【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遗传与免疫有关的知识。ABO血型物质除存

16、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根据所学知识,血型是有IA、IB、i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根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如果决定血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图中的女儿应都跟父亲的血型一样都为A型血;如果决定血型的基因为Y染色体上,则图中女儿应都跟母亲一样都为O型血。但图中的女儿显然有两种不同的血型,所以决定血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从题意中可以读出,溶血症的原因在于胎儿的红细胞进入了母体,刺激母体产生了血型抗体,所以引起溶血症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

17、;从题意中可以读出,溶血症的出现与否主要在于个体的差异;因为在第一胎时已经出现过溶血症,母体内保存了针对该抗原的记忆细胞,所以在第二胎时会出现二次应答,因此会引起溶血加重;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得对自身有利的抗体,但若是溶血症新生儿的话,则从母乳中获得的血型抗体会加重病症。【解答】解:(1)假设IA在X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与题意不符,所以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II1 为A型血,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II2的溶血症状较II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

18、,母体已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会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从而使II2溶血加重。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与母亲不同血型引发溶血症的可能性更大,因而II4的血型用为A型,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可以判断出其基因型为IAi。故答案为:(1)常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2)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记忆细胞 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IAi【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生要熟悉血型的决定方式,其次判断血型的基因在何

19、染色体上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RH阴性血型的遗传:RH阴性血又叫熊猫血,是指RH阴型血,非常稀有的血型,因为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Rh阴性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RH阴型血又可分为:RH阴性A型;RH阴性B型;RH阴性O型;RH阴性AB型。8(30分)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

20、、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BCD分子或结构中(多选)。A核糖 BATP C核糖体 D核膜(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关系。(3)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利用率。(4)酵母菌中植酸酶的活性较高。如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据图回答:植酸酶(/)属于分泌蛋白。若植酸酶和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如图为测定结果。图中

21、的自变量可为温度(或pH)(答一种);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如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据图回答: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A、C过程中可以(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目的基因和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DNA和cDNA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如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

22、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采用图中育种过程,需从F2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考点】1U: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涉及多个考点,包括P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和结构、种间关系、蛋白质的种类、基因工程、PCR技术等,考生要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验过程、曲线图解及遗传图解等有效信息解题。【解答】解:(1)磷元素可以出现在DNA、RNA、ATP、磷酸、核糖体、生物膜等结构或物质中,所以

23、BCD正确。(2)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都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关系,所以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 (3)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降解植酸,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利用率。 (4)从图中可知,发酵液可以直接通过离心分离提纯的到,所以植酸酶属于分泌蛋白。两种植酸酶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图中的自变量可为温度(或pH); 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5)分析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图可知,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应该是逆转录酶,因为A、C过程都能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菌株,所以可

24、以使用同一种探针进行筛选。目的基因和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DNA和cDNA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6)根据上图育种过程,所需性状在F2代中才开始出现,所以应从F2代开始筛选。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植酸抗病是双显性(在F2中占),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故答案为:(1)BCD (2)竞争关系 (3)营养成分(4)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温度(或pH) 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5)大于 逆转录酶 可以DNA cDNA 耐高温(6)F2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物的种间关系、蛋白质、酶、基因工程、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