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267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6分)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2(6分)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

2、具有全能性3(6分)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4(6分)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6分)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

3、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6(6分)按如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mL75mL无氧乙25mL75mL遇氧50mL未处理丙25mL75mL无氧丁25mL75mL通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二、非选择题7(14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

4、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如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血型红细胞表面A抗原抗原决定基因A有 IA(显性)O无 i(隐性)据图表回答问题:(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2的溶

5、血症状较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己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2溶血加重。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3)若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8(30分)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 分子或结构中(多选)。A核糖 BATP C核糖体 D核膜(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 。(3)植酸酶可降解

6、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 利用率。(4)酵母菌中植酸酶的活性较高。如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据图回答:植酸酶 (/)属于分泌蛋白。若植酸酶和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 。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如图为测定结果。图中的自变量可为 (答一种);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 来表示。(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如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据图回答:图中基因组文库 (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是 ;A、C过程中 (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目的基因和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 和 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如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采用图中育种过程,需从 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