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777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1 页)2012 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3 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2(3 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3(3 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

2、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4(3 分)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5(3 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

3、是()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6(3 分)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 2 页(共 21 页)7(3 分)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8(3 分)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

4、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9(3 分)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10(3 分)1917 年 4 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

5、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11(3 分)1941 年 6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第 3 页(共 21 页)“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12(3 分)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 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 1955 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二、解答题

6、(共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92 分)分)13(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851 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 10 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 4000多吨铁和 400 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 1800 英尺、高逾 100 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 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

7、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 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 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第 4 页(共 21 页)1904 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 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 48 景

8、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 42 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 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 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 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 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 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 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 年 明日新世界 1990 年 人类与自然 1958 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 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 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 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 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

9、005 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 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 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 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 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第 5 页(共 21 页)(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4(6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

10、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

11、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 111 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第 6 页(共 21 页)(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12、 如图示意灵渠位置。(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第 7 页(共 21 页)2012 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3 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

13、材料简牍。【解答】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的了解。2(3 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经济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考查唐太宗对工商业的政策。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联系知识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14、【解答】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不能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等级秩序,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应排除。题干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故 D 项不正确。第 8 页(共 21 页)故选:B。【点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

15、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3(3 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解答】材料仅仅是说元曲不为明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及后世儒士所鄙弃,并不是元代所有文学,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

16、民倾向,故 B 项错误;材料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成就和特点的考查。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元曲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色彩。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

17、封建思第 9 页(共 21 页)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握。4(3 分)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考查古代商业发展、思想观念改变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学生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及运用知识综合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解答】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

18、,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 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 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说明商业发展对于人们传统思想观念发出了较大的冲击,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

19、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5(3 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第 10 页(共 21 页)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考点】B4:洋务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主要活动,并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解答】从题中可知,评论的人物从事洋务活动,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从史实可知,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 世纪 80 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在洋务运动中

20、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故 B 符合,而曾国藩和张之洞没有从事“三省海防”,故排除AC袁世凯不是洋务派的代表,故 D 项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掌握洋务运动和代表人物等基础知识。6(3 分)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91:鸦片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

21、的危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可以自己确定进口税率,说明中国政府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1842 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没有关于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内容。应排除。第 11 页(共 21 页)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一)五口通商。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二)强占香港。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三)赔款。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 2100 万银元,(四)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

22、同英国政府商议。7(3 分)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考点】H6:通讯事业对生活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以及了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反“围剿”斗争。【解答】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30 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23、。故 B 项符合题意;当时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故 A 排除;1935 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C 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记忆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以及了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反“围剿”斗争,准确记忆所学知识。第 12 页(共 21 页)8(3 分)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考点】GC:经济体制改

24、革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解答】社的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 ABC 项错误。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的理解。9(3 分)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

25、间 D巴黎公社期间 第 13 页(共 21 页)【考点】74:巴黎公社的成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成立。考查巴黎公社的斗争宣言,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告人民书”反对的是“帝国、君主政体”,英国没有帝国政体,美国也没有帝国与君主政体,故 AB 两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目的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并不针对议会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引用的“告人民书”的话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失败后政局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是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号召人民推翻法国政府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宣言,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 D 项正确。

26、故选:D。【点评】高考中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巴黎公社革命的具体进程;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局限性;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10(3 分)1917 年 4 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7、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中革命进程的特点。第 14 页(共 21 页)【解答】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重要依据是俄国当时的客观局面,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 A 项正确。B 项是外部环境,是次要的因素,应排除。C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故排除 C 项。D 出现在二月革命的取得的成果,应排除。故选:A。【点评】材料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中革命进程的特点,考查了二月革命后俄国的现状: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28、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1(3 分)1941 年 6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考点】TG:苏德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9、。考查二战期间英苏关系的变化,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之前丘吉尔站在反苏的立场上。丘吉尔要在下院为苏联说几句好话,说明他主张缓和与苏联的关系。1940 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国的利益,英国做出政策调整。第 15 页(共 21 页)材料中丘吉尔认为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他也准备为地狱的恶魔说好话,“恶魔”指当时的苏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德国于 1941 年 6 月入侵苏联,减轻了英国的压力,自然符合英国的利益,故选择 C 项。A 项与题意信息无关,应排除。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希望苏德相互消耗,因为德国是法西斯统治,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均与英国的资本主

30、义民主政治不符,BD 两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对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的态度,解题的关键在于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思考即可。12(3 分)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 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 1955 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考点】U3:美苏冷战;U5:华沙条约组织;UB:美苏争霸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下华约的建立。【解答】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在 1948 年;两个德国分立的时间是 1949 年;共产党情报局成立的时间是 1

31、947 年;1954 年 10 月 23 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 23 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华约建立原因的了解,属基础题。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92 分)分)第 16 页(共 21 页)13(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851 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

32、有 10 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 4000多吨铁和 400 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 1800 英尺、高逾 100 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 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

33、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 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 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 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 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 48 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 42 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 年

34、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 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 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 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 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 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 年 明日新世界 1990 年 人类与自然 第 17 页(共 21 页)1958 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 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 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 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 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 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 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 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 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 年 给养地球:

35、生命的能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考点】5G: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A8: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应把握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应把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6、问题的能力。【解答】(1)1851 年英国完成率先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世界工业强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届世博会对英国而言,提升它的国际影响力;对世界而言,为各国科技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加强彼此交流。(2)中国展出的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中华圣母像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说明有西方色彩。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先进、近代工业落后等方面分析,有西方色彩的原因是中西方联系加强。(3)两次工业革命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 20 世纪“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成为主题,说明人们更注重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两次

37、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冷战的敌对紧张,让人们呼唤和平。工业发第 18 页(共 21 页)展带来的污染让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思考科技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 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3)变化:19 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 世纪更关注人类和

38、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再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4(6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

39、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第 19 页(共 21 页)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

40、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 111 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如图示意灵渠位置。(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

41、析。【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V1: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把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应把握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的相关知识。第 20 页(共 21 页)(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刘邦称帝之后,遂封赵佗为南越王”实际上承认了它的半独立姿态,到吕后、汉文帝时期,双方多次交战,汉朝无力解决,再到汉武帝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最终在制度上得到解决。(2)西汉平定南越在当时结束了南越分裂,巩固了国家的统

42、一,设立郡县加强了对当地的管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3)此问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根据图 6 中信息,可知岭南地区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而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4)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方便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之间联系,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5)本小问主要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在解答时应注意结合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

43、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知识。并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故答案为:(1)变化:从承认南越国半独立状态到制度统一,从尽力维持和平到无力解决。原因:汉朝社会经济状态从凋敝到繁荣;汉朝政治上从分封诸侯王到全面解决诸侯王问题,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解决;南越国经济发展,分立的趋势明显。(2)结束了南越的分立局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3)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是岭南地区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第 21 页(共 21 页)为

44、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4)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5)西汉初期,刘邦为了能较快地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采用了“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颁布“推思令“,在诸侯王死后,除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很弱。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武帝还制定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行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措施,西汉初期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点评】本题是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综合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大。知识补充: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经济:大力发展经济,重农抑商,将地方上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2政治:延续秦朝的郡县制,实施推恩令。3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军事:北伐匈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