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
--工艺标准--
防砂堤工程混凝土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防砂堤工程是位于潮水变动区或浪溅区, 必须考虑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北方) 和防CL-渗透性能, 故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本身的质量控制特殊要求。
1、 原材料
⑴ 水泥: 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 标号不得低于32.5, C3A含量不超过6%-12%范围内。其它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⑵ 砂: 宜选用无碱活性的中粗砂, 其它指标应满足水运工程混凝土用砂要求, 特别是杂质含量限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即总含泥量( 以重量百分比计) 小于等于3.0, 其中泥块含量( 以重量百分比计) 小于0.5。
⑶ 碎石: 选用无碱活性的碎石, 根据施工工艺, 可选粒径为5-25、 16-31.5mm等, 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 含泥量及针片状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即总含泥量( 以重量百分比计) 小于等于0.7, 针片状颗粒含量( 以重量百分比计) 不宜大于15, 石粉含量控制在5%以下, 碎石颗粒级配分区也应符合规范要求。
⑷外加剂:
引气剂宜选用松香热聚物等引气效果较好、 且经试验论证过的引气剂, 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万, 并以混凝土含气量在3.5-6.5%之间控制即可。
减水剂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但应经过检验和冻融( 有要求时) 试验论证合格后, 才可使用。
⑸掺合料: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但使用前须论证。如采用粉煤灰, 不得低于二级。
2 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期和质量的客观要求, 在配合比设计阶段, 应以经济技术的手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① 必须考虑混凝土的实际可操作性;
②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③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 特别是水下混凝土。因水下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只能达到陆地施工混凝土的50%~90%左右, 为此在配合比设计时应提高试配强度, 以1.15倍fcu( 图纸设计强度) 控制;
④ 在保证和易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砂率;
⑤ 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保证混凝土质量。
对普通抗冻混凝土可参考配比如表1。
表1 混凝土配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水
引气剂
备注
品种规格
P.O42.5R
中
16-31.5mm
淡水
PC-2Y
引气剂为一航二产, 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6%
用量
C25/F250
394
684
1070
185
1.8/万
C30/F300
411
663
1081
185
1.8/万
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海上施工混凝土, 由于运输困难、 成本高, 退场难度大, 如何把好进场原材料关, 确保上船原材料合格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以下几点:
3.1确保上船前原材料质量合格
1、 对于新进场的原材料, 材料部门、 合作单位或施工员必须及时通知并委托试验室进行见证取样, 取样频率应满足规范( 或监理细则) 要求( 取样频率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以控制进场质量为目的, 不限频率, 随时进场随时取样) 。
2、 检验、 标识
检测合格后, 才允许进场, 进场后必须进行标识; 只有检验合格并标识的材料才允许倒运上船。
3、 严格执行材料出运、 倒运流转帐登记制度
为确保上船原材料合格, 须有专人负责出运、 倒运等转流帐制度, 需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并保证原材料的可追溯性。材料的出运单如表2。
请加入出运单
4.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4.1 计量控制
4.1.1 法定计量
按有关规范、 标准要求, 混凝土搅拌设备在施工前必须要经过计量, 只有在计量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 如发现计量超出规范要求, 则必须进行重新标定。
4.1.2开工前计量校核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 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施工过程中也应经常进行校核, 如称量系统失控应及时纠正。由于采用搅拌船在海上施工, 增加了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的计量控制难度。为此, 在每个台班施工前, 必须进行计量校核。具体办法能够是: 在计量称上( 或皮带机上) 站上已知体重的2-3人, 以人的体重作为标准进行校核和调整。
4.2 施工配合比换算与检测
4.2.1检测砂、 石含水率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骨料含水率, 每一工作班至少测定2次。砼开盘前应检测砂、 石含水率, 并换算施工配合比, 然后把此配合比递交搅拌船操作人员。每工作台班至少在开盘前测定1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 天气聚变或有疑问时, 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
4.2.2确定拌和时间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结合拌和物的性能, 搅拌船的拌和方式、 容积等, 确定拌和时间。拌和时间一旦确定, 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
4.2.3坍落度检测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控制在要求范围, 每一工作班对坍落度至少检查2次, 检测人员还应加强不定时的目测; 有怀疑时, 立即实测、 调整, 确保坍落度在要求范围内。
4.2.4含气量的检测
为确保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每一工作班对含气量至少检查2次。设计要求范围为3.5%-6.5%。
4.2.5混凝土拌制、 运输、 浇筑和养护情况, 每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
如果上述混凝土性能指标一旦超出范围, 或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试验员。进行调整。搅拌船的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调整, 不得找任何理由拒绝和不配合的态度, 此调整只许检测人员进行, 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调整。
4.3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留置
4.3.1标养试块
现场浇注混凝土取样单位可根据规范或监理细则进行。成型的试件应统一编号。编号应从001依次顺延, 不得空号、 重号; 编号应简单明了, 能反映出浇注时间、 构件部位、 混凝土标号和施工的船机号。
4.3.2同条件试块
同条件试件的留取应满足规定要求和施工需要, 在成型的试块上编号, 编号同上, 但注明同条件。
4.3.3抗冻试块
单位工程每年度成型3组试件, (即浇注前期成型一组, 中期一组, 工程末期再成型一组), 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 适当增加组数。成型抗冻试块, 相应成型一组抗压试块。在成型的试块上编号, 其编号和对应抗压试块的编号一样。
4.4 取样成型注意事项
4.4.1每次取样应取自同一罐砼, 都必须检测坍落度、 含气量;
4.4.2 成型试块时, 必须先检测含气量、 坍落度, 并做好记录。
4.5 记录
每台班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登记相应的台帐, 填写试块制作单并递交试验部门。
4.5.1每日施工含水率、 坍落度、 含气量检测记录见表4。
表4
每 日 施 工 含水率、 坍落度、 含气量 检 测 记 录 表
工程名称
神华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 二标段)
施工
日期
时间
里程号
含水率%
坍落度cm
含气量%
备注
砂
碎石
备 注
4.5.2试块成型记录台帐见表5
表5
混 凝 土 试 块 成 型 记 录 表
工程名称
神华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 二标段)
成型
日期
试块
编号
里程号
备注
成型
日期
试块
编号
里程号
备注
注: 标养抗压强度试块编号按SXAB-00X; 同条件按SXAT-00X; 抗冻试件按SXAD-00X;
其中: 第一、 二位字母SX( XD、 XQ) 分别代表: 水下砼、 胸墙底板和胸墙墙体混凝土;
第三位字母A( B) 代表: A---航工42号船; B---航工43号船;
第四位字母B( T、 D) 分别代表: B—抗压强度标养试件、 T--抗压强度同条件试件、 D—冻融试件
4.5.3试块成型制作单见表6
表6
试 块 制 作 单
委托单位:
试块编号:
工程名称
神华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 二标段)
委托日期:
使用部位
水下混凝土
制模日期
月 日
位置
区位
3区
里程号
15
试压日期
龄期 天 月 日
强度等级
试快尺寸
cm
养护方法
抽样人
配合比编号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
水
外加剂
掺合料
立方用量
见证人:
抽样人:
备注:
4.5 试块的运输和养护
在搅拌船上成型好的各类试块, 24小时拆膜后, 同条件试块堆放在浇注好的构件上妥善保护即可, 其它试块应运到试验室标养间养护。为保证强度不受影响, 拆膜后的试件应立即运往标养室养护。
4.6 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员应每日施工申请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员应在施工前至少12小时提出申请, 清楚地填写好每日施工申请通知单, ( 见表7) 递交试验部门。
表7
每 日 施 工 申 请 通 知 单
工程名称
神华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 二标段)
使用部位
水下混凝土
区位
里程号
构件最小截面
钢筋最小间距
混凝土方量
混凝土性能要求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编号
坍落度要求
施工方法
水泥品种标号
碎石品种
砂品种
外加剂
施工日期
月 日 时
申请单位
中港一航局四公司神华集团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经理部
施工员
备注:
申请时间: 月 日
5 混凝土现浇施工控制
5.1 施工控制
5.1.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 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浇注方案, 并对施工队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5.1.2由于结构面尺寸较大, 同时为超长结构, 因此, 混凝土浇注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本工程采取分层分段浇注, 每段5m, 分水下层, 胸墙下部及上部, 用皮带机采用逐捣法逐层往上浇, 每层捣平后再浇筑上层, 注意上下层混凝土的一体化。同时控制浇筑时混凝土布料的位置, 采取从两端向中间逐步布料搭接前进的方式, 避免集中布料时混凝土由于振捣赶浆在一端或边角处砂浆过度富集, 从而引起局部塑性收缩裂纹。
5.1.3抗冻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引气剂的计量, 由于混凝土含气量受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制操作环境温度等影响较大, 因此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尽量保持稳定, 这样才能控制含气量波动尽量小。当施工条件有变化时, 要实测含气量, 相应增、 减引气剂掺量。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在3.5%-6.5%范围内。控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在60-80mm范围内, 大于80mm坍落度的混凝土不得超过10%, 严禁现场加水。由于高频振捣作业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大量逸出而导致含气量明显下降, 因此含气量应该走上限, 即5%-6%。同时振捣应均匀, 同一部位振捣不超过20s, 振捣时间长短应尽可能与试验室操作一致。
5.1.4施工时注意振捣均匀, 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 不宜过长。如果振捣时间长, 在振捣处会出现富浆部位, 此处往往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终凝后继续发展为贯通裂缝。
5.1.5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浇注时间, 充分利用退潮的黄金时间, 尽量不要带水作业。
5.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对混凝土的质量特别是裂缝控制至关重要, 养护不当或者不养护可能造成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5.2.1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本工程由于工期紧、 潮间带作业等特殊原因, 拆模时间也要在混凝土的基本终凝以后拆模。经过本工程证明如果拆模时间太短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因此尽量增加模板的投入, 延长拆模时间, 保证新浇混凝土在24h后拆模。
5.2.2由于在潮间带作业, 在白天落潮高温时, 加强混凝土的浇水养护, 在墙体顶部及俩侧设置透水较好的土工布或麻袋布浇水养护, 浇水养护7d即可。目的是在混凝土水化刚开始即实施降温, 在混凝土升温时加大散热量。经过实践证明这一养护方式对于控制混凝土裂缝很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