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34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7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3 页)2017 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的一项 1(6 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 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2、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25 C在 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1050 3(6 分)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 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

3、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 ATP 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 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 C(图 1),拟将其与质粒(图 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 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 第 2 页(共 3 页)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C 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二、非

4、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6(16 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 次/秒、持续 1 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 23 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 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5、 方式进入胞内,Ca2+与 共同作用,使 C 酶的 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加 HFS,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T)被 C 酶磷酸化后,A 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 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 H 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 C 酶对 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 T 的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6、为验证 T 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 T 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 HFS 处理 H 区传入纤维,30 分钟后检测 H 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 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4)图中内容从 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7(18 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因此在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 S 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

7、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 PC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 2 从图 2 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 玉米籽粒颜色由 A、a 与 R、r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 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 A或 R 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 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 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 S 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第 3 页(共 3 页)请根据 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 (3)现

8、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8(16 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疟原虫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60 3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97 1、2 组结果表明 ;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