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 2 Cell membrane1.简述细胞膜的特性。 1)不对称性:细胞膜的两侧具有不同的组成,包括三种成分的不对称性和维持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分布不对称:脂质双分子层两边组成不同; 膜蛋白不对称:膜蛋白不对称分布,膜蛋白的不同定向; 膜糖的不对称:膜糖分布朝向胞外。 2)膜的流动性 :膜成分处于不断运动中,是保证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包括膜脂流动性与膜蛋白流 动性.2.试述不同类型膜蛋白的特点。 1)膜内在蛋白: 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分子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富含疏水性氨基酸的疏水区,多呈螺旋;在
2、膜上可单次穿膜 或多次穿膜。 2)膜周边蛋白质: 分布于膜的外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脂极性头部结合;通过与膜内在蛋白亲水部分相互作用 间接与膜结合。3.何为离子通道蛋白?在胞膜物质运输中该类蛋白有何作用?概念:大多都与离子的转运有关,通道蛋白也称为离子通道。作用:具有离子选择性,只允许一定体积和电荷的离子通过; 转运速率高,离子通道转运离子的速率极快,比载体蛋白所介导的最快转运速率高1 000倍; 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是被动运输,使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4.举例说明离子泵在主动运输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什么是离子泵,钠钾泵的组成及作用过程)离子泵实际上就是膜上的一种A
3、TP酶,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动,是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Na+-K+-ATP酶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是一个多次跨膜的膜整合蛋白,具有ATP酶活性,为催化亚单位。其中,大亚基在其胞质面有一个ATP结合点和三个高亲和的Na+结合点,在膜的外表面有两个高亲和K+结合点和一个K+结合点。钠钾泵的作用是通过ATP驱动的泵构型改变来完成的。首先由Na+结合到胞质面的结合点,刺激ATP水解,使泵磷酸化,引起蛋白质构型改变,暴露Na+结合点面向细胞外,使Na+释放到细胞外;于此同时也将K+结合点朝向细胞外表面,结合胞外K+后引起泵去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的构型再次发生变化
4、,将K+结合点朝向细胞质面,然后释放K+至胞质溶胶内,蛋白构型恢复原状。钠钾泵每秒钟可发生1000次构象变化,每个循环消耗1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5.试述细胞连接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紧密连接:无间隙,点状对合结构。其作用是封闭细胞间隙:阻止物质从细胞之间通过,保证转运 方向性。 锚定连接:粘着连接:带状、15-20n缝隙、内有丝状物质.与微丝相连 桥粒连接:纽扣状、胞质内侧圆盘型斑;中间纤维附着。 间隙连接:1.5-2nm间隙,中有规则排列的横颗粒;最普遍的细胞连接的方式。6.试述细胞黏连分子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钙黏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选择素。 1)钙粘素:
5、属同亲性依赖Ca2+的细胞粘连糖蛋白,介导依赖Ca2+的细胞粘着和从ECM到细胞质传递信号; 分类有,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P-钙黏蛋白; 钙黏素介导细胞间钙依赖同亲性粘着。钙黏素的细胞部分通过接头蛋白和肌动蛋白纤维相连。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 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的CAM超家族; 介导同亲性细胞粘着或介导异亲性细胞粘着,但其粘着作用不依赖Ca2+,其中N-CAMs 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粘着中起主要作用。 3)整合素: 由和两个亚基形成的异源二聚体糖蛋白: 可与不同的配基结合,从而介导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 4)选择素: 属异亲性依赖于Ca2+的、能
6、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相结合的糖蛋白; 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粘着; 白细胞表面有L-选择素,血小板和炎症激活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激活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7.什么叫细胞外基质?有哪些组分? 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存在于胞外空间的纤维网络结构。 主要成分:氨基聚糖、蛋白聚糖、胶原、弹性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8.试述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联系与区别。 1)氨基聚糖:为不分支多糖,二糖单位聚合.(二糖单位=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糖醛酸) 2)蛋白多糖:高度糖基化的蛋白,由核心蛋白与氨基聚糖共价结合形成。(主要联系和区别)Chapter 3 Endomembran
7、e System1.什么叫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有哪些成员?简述各成员的结构和功能。 概念: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和功能上为连续统一体的细胞内膜。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 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膜)等。 主要成员: 1)内质网: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平囊连接成的连续网状膜系统。 RER功能:蛋白质合成、转运、加工、折叠;ER与蛋白质糖基化:增加蛋白稳定性(抗组 织蛋白酶的消化)、增加水溶性、影响蛋白质的构象、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RER 与蛋白质的折叠。 SER功能:合成脂类分子、参与糖原代谢、解毒 2)高尔基复合体:膜性的囊、泡结构复合体。 功能:蛋白质加工,由酶催化的蛋白质修饰,包括糖
8、基化与水解;蛋白质分选;蛋白质运输。 3)溶酶体:由单位膜围成的小泡,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标志酶:酸性磷酸酶) 功能:异体吞噬、自体吞噬、胞外消化、自溶作用 4)过氧化物酶体: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和过氧化氢酶的异质性细胞器。 功能:使毒性物质失活;脂肪酸的氧化;尿酸的氧化。2. 试用信号假说解释核糖体所合成的分泌蛋白质如何从内质网腔外 侧进入内质网腔内的? 蛋白质合成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可通过新生多肽链上的信号肽引导结合于RER膜上蛋白质转运入RER腔中进一步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1)信号肽:是蛋白质N末端最先被合成的、一段多肽链(18-30aa);介导蛋白质对RE
9、R膜的附着及 在RER膜上的转运。 2) 信号识别蛋白:一种蛋白-RNA复合物;能识别、结合信号肽并与RER膜上特定蛋白结合; 存在信号肽结合位点与SPR受体结合位点;RNA折叠成tRNA的空间构象,介导SRP与 核糖体的结合。 3)转位子: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跨膜转运的通道;其上有信号肽附着的位点;中央孔道与核糖体 大亚基排列成一行,与核糖体内部相连续。3. 简述信号识别蛋白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为一种蛋白-RNA复合物;6个蛋白质亚单位、1个RNA分子组成;存在信号肽结合位点与SPR 受体结合位点;RNA折叠成tRNA的空间构象,介导SRP与核糖体的结合。 作用:将核糖体牢固地附着于SER膜
10、上;使合成的蛋白质不被提前释放到细胞质中,保证了分泌蛋 白正确的运输方向;保护细胞质不被所合成的溶酶体酶及水解酶损坏。4. 分泌蛋白的糖基化在内膜系统中是如何发生的? A:低聚糖活化 :低聚糖(乙酰葡萄糖胺、甘露糖、葡萄糖)+ 多萜醇 B:糖链的转移:活化寡糖转移到蛋白的天冬酰胺残基NH2 基团。5. 高尔基复合体中溶酶体酶是怎样被分选的? 信号肽 :溶酶体蛋白分子中的特定氨基酸序列。 信号斑:溶酶体蛋白多肽链上的多个信号片段;经空间折叠后形成。过程: GC顺面 :信号斑被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特异性识别,蛋白上的甘露糖被磷酸化( M6P )。 GC反面 : 带M6P的溶酶体蛋白与膜上M6P
11、受体结合,进入有被小泡,完成其分选。有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在酸性环境下溶酶体蛋白与M6P受体分离;受体通过芽生的小泡再循环回Golgi。6. 从结构与功能的联系说明内膜系统各成员间的联系。 以分泌蛋白的运输为例: 由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糖基化作用,又被包裹于由内质网分离下来的小泡内再经高尔基体变为浓缩,之后再由浓缩泡浓缩成分分泌颗粒而被派出细胞之外。这是分泌蛋白的常见派出途径。另一种途径是含有分泌蛋白质的小泡由内质网脱离后直接形成浓缩泡,再由浓缩泡变为分泌颗粒而被排出。7. SNARE蛋白是如何介导囊泡与靶膜间发生特异性识别与融合的? (SNARE的组成结构特点) v-SN
12、ARE:在转运囊泡表面有一种VAMP蛋白质。 t-SNARE :存在于靶标细胞器膜上的SNAREs的对应序列 融合机制:2种SNARE相互缠绕形成复合体,将运输小泡的膜与靶膜拉在一起,实现运输小泡特异 性停泊和融合。Chapter 4 Nucleus1. 简述核膜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间隙、核孔、核纤层。 功能:1)核膜为基因表达提供了时空隔离屏障; 2)核膜参与了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2.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何异同?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结构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螺旋化程度高;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
13、。 功能具有转录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间期细胞的活动,位于间期核的中央。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一般位于核的边缘。3. 两种染色质蛋白质有何特性和功能?组蛋白非组蛋白 特性1)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和赖氨酸,属碱性蛋白质;2)其含量恒定,在真核细胞中共有5种;3)H1存在于连接线上,H2A,H2B,H3,H4存在于核心颗粒,形成核小体。1)酸性蛋白质,带负电荷,富含天门冬AA,谷AA等酸性AA;2)种类多;3)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4)整个周期都能合成。功能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主要结构蛋白1)参与构建染色体 ;2)参与DNA的复制与转录;3)调控基因的转录:4. 比较染色体包装的两种结构模型的主
14、要区别。 染色质的多级螺旋化模型: DNA核小体(一级结构)螺线管(二)超螺线管(三) 染色单体(四) 染色质的放射环模型:一、二级结构与四级结构模型一致,30nm螺线管形成放射环。 (讲述主要区别)5.解释染色体的功能元件及其主要作用。 1)DNA:复制源序列:是细胞进行DNA复制的起始点;在真核细胞中,多个复制源序列可被成串地激活, DNA双链在此处解旋并打开,进行复制。 着丝粒序列:位于复制完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部;与纺锤体微管相连,协助复制了的染色 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端粒序列:为一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分布于染色体的两个端部,维持DNA分子末端复制的完 整性及染色体独立性和
15、稳定性, 2)组蛋白: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主要结构蛋白. 3)非组蛋白:参与构建染色体;参与DNA的复制与转录;调控基因的转录.6. 简述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中期染色体是由着丝粒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染色单体是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 而来,携带相同的遗传信息。除着丝粒外,染色体上还可见主缢痕、次缢痕、端粒、随体等结构。7.试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结构:光镜下核仁通常是匀质的球体,具较强的折光性;蛋白合成旺盛细胞中核仁很大。电镜下核仁裸露无膜、由纤维丝构成。核仁的亚微结构包括:纤维中心:多位于核仁的中心部分,在电镜下为浅染的低电子密度区域,是rRNA基因rDNA的存在部位。rDN
16、A实际上是从染色体上伸展出来的DNA袢环,每一个袢环为一个核仁组织者.在袢环上,rRNA基因串联排列,进行高速转录,产生rRNA,组织形成核仁。人类的rRNA基因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致密纤维成分: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区域,紧密排列的原纤维细丝组成直径为5-10nm的纤维,位于浅染区的周围,含有正转录的rRNA分子;颗粒成分:电子密度较大,呈致密的颗粒状。多位于核仁网架中或位于纤维中心的外周。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是直径15-20的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 功能:合成、加工rRNA和装配核糖体亚基的重要场所。 1)rRNA合成和加工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 2)核糖体亚基的组装:
17、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在核仁中装配成熟后,通过核孔转 运至细胞质中,形成有功能的核糖体。8.核基质的结构如何?有何功能? 结构:真核细胞核内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一个以纤维蛋白成分为主的精密网架 体系。核基质充满整个核内空间。 功能:1)DNA复制的支架; 2)参与基因转录,细胞核内hnRNA加工及定向运输; 3)参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构建和核的重建; 4)参与细胞的分化; 5)病毒DNA的复制、RNA的转录; 6)癌基因的表达。9.细胞核有哪些功能? 1)遗传信息的主要贮存库,整套的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内; 2)遗传信息表达时,带有指导蛋白质合成信息的mRNA,以及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
18、作用的rRNA 都来自于细胞核。 Chapter 5 mt1. 试述线粒体的超(亚)微结构及其功能。 Mt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囊状结构,具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如下: 1)外膜:有许多转运蛋白构成的跨膜脂质双层的直径2-3nm的筒状结构,以水相通道的形式为包括 小分子多肽在内的分子量小与10000的物质分子通过提供条件; 2)内膜:通透性很小,大于150的物质分子不能通过。但具有高度选择通透性,膜上的转运蛋白控 制内外腔的物质交换,保证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内膜形成的嵴极大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 为呼吸链系和合成酶等重要的酶提供了更大的附着空间,保证氧化磷酸化大量快速进行。 3)基粒:位于内膜和嵴
19、的基质侧,可与呼吸链的作用相偶联。基粒结构将可溶性酶(F1)、寡霉素 敏感蛋白(OSCP)和疏水蛋白(F0)结合在一起形成H+ ATP 复合体,可及时快速完成H+ 的传递和ATP合成过程。 4)基质:基质中含有三羧酸循环、氨基酸降解等重要的酶系统及能力转化酶系统,可完成氧化磷酸 化等重要的生化过程。尤其是mtDNA、Mt核糖体等重要结构,可使mt完成自身的蛋白质合 成,并与核基因一道共同完成mt的生长、发育、增殖、mt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重要 生理过程。2.如何理解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mt具有一定的自主性:mt内有自身的遗传物质mtDNA
20、和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能 合成自身的mRNA、tRNA、rRNA.并能生成自身的蛋白质,具有一定遗传自主性;2) mt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C的遗传系统:mtDNA所含信息量很少,只能编码13中蛋白质, 占mr全部蛋白质的10%,其余90%由核基因编码;mtDNA转录和翻译过程完全依赖细胞核的 遗传装置。mt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酶全部由核DNA编码,无核遗传系统的参与,mtDNA 不能进行复制和表达;mt核糖体的合成是两套遗传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Mt的rRNA由mtDNA 转录而来,但部分核糖体蛋白质由细胞核DNA转录,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输到mt 进行核糖体组装;mt
21、生长时需要的化学成分有两种不同的来源;mt的生物发生是和DNA 和mtDNA分别受控的过程。线粒体基础支架的形成、mt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mt的生长、 增殖等过程高度依赖细胞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内膜上的氧化磷酸化位点的分化受核DNA和 mtDNA共同控制。因此说mt具有半自主性。3. 核编码蛋白质向mt的转运过程。Mt的生命活动中有很多蛋白质是核基因编码、在细胞基质中产生并转移到mt中。这些蛋白质形 成后与分子伴侣蛋白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相互作用,以增加蛋白转运的准确性;此外,与另一种分 子伴侣热激蛋白hsp70结合,防止蛋白形成不可解开的构象,使前体蛋白去折叠。当前体蛋白到达 Mt表面时
22、表面时,在分子伴侣Ydilp和ATP水解酶的作用下,前体蛋白与hsp70分离。然后在mt 膜上至少与三个输入受体结合,最终进入mt外膜的输入通道。前体蛋白的前导肽链进人mt腔后,在分子伴侣mt基质Hsp70协助下,肽链迅速穿越mt膜进入 Mt。当蛋白质跨膜转运到mt后,在分子伴侣mthsp70和分子伴侣hsp60、hsp10的协助下,重新折 叠,恢复天然构象,完成穿越mt膜进入mt行使功能的过程。4. 试述细胞能量转换主要过程及细胞学部位。 细胞内能量转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大分子降解和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水解成为氨基酸、脂肪分解成为 甘油和脂肪酸、多糖分解成为单糖。其中
23、氨基酸和脂肪酸经活化后进入mt、葡萄糖在细胞质 基质中无氧酵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进入mt。同时生成2对H经递氢体NAD+携带形成2分子 NADH+H+,另一个H+则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此过程净生成2分子ATP。2) 三羧酸循环:在mt基质中,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 脂肪酸活化后形成脂酰辅酶A,脂酰辅酶A在脂肪酸氧化多酶复合体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含有三个羧酸的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在三羧酸酶系的作 用下,经过一系列酶促的氧化脱氢、脱羧反应,使乙酰基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分子GTP,2分 子CO2和4对H,为氧化磷酸化提供氢离子。3)电子
24、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脱下的H首先解离为H+和e-,e-传递到mt内膜上的呼 吸链,经过呼吸链上4个复合体的传递,NADH和FADH2分子把它们从食物氧化得来的电子转 移给氧分子,生成O2-,与H+化合生成水,完成氧化过程。而H+在传递过程中,电子逐级释 放能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38/36分子ATP. 综上,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经以上3个过程彻底氧化,储存在蛋白质、脂肪、多糖分子中的化学能,经过磷酸化过程被转变为机体可用的ATP,完成能量转化过程。5.简述线粒体与医学的关系。 1) mt细胞色素C: 释放后,引起细胞凋亡; 2)产生活性O(氧自由基、过氧化氢):使m
25、t DNA氧化,引起mt功能异常; 3)mtDNA突变所致疾病(分为两种: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Chapter 6 cytoskeleton1.简述微管的亚微结构和功能。 亚微结构: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 相互连接形成二聚体,13个二聚体围成一周,螺旋盘绕装配 成微管的壁,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单管微管、二联管微管、 三联管微管三种类型。 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微管与微丝、中间纤维一道组成细胞的网状结 构系统,形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特有形态; 2)构成鞭毛、纤毛和中心粒等细胞的特化结构,参与细胞运动; 3)维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细胞器的移动; 4)参与细胞
26、内的物质运输:通过马达蛋白完成; 5)参与染色体的分裂,调节细胞分裂; 6)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2.微丝在细胞中以哪些形式存在?微丝的超微结构怎样?存在形式: 1)细胞膜下和各种微丝结合蛋白组成网状结构,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并维持细胞形态; 2)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3)参与细胞的运动,如:变形,吞噬运动。 超微结构: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的双股螺旋,比微管细。3. 何为微丝与微管的极性与动态不稳定性? 微丝 微管 极性两端组装的速度不同: +端组装快,-端组装慢两端的组装速度不同: 组装较快:+端(plus end,) 组装较慢:-端(minus end,) 动态不
27、稳定性组装(聚合)与去组装(解聚)同时存在细胞中,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同时存在,长度处于不断的变化中4. 请举例说明微丝与微管在参与细胞运动过程中作用的差异。 微管参与细胞器的位移: 1)有丝分裂时,微管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到达分裂极,微管是构成有丝分裂器的主要成 分。染色体的分裂和位移与微管马达蛋白有关; 2)纤毛和鞭毛的运动,动力蛋白的作用可使相邻二联管彼此滑动或弯曲。微丝与胞质的运动密切相关: 1)微丝纤维生长,使细胞表面突出,形成片足; 2)在片足与基质接触的位置形成粘着斑; 3)在肌球蛋白的作用下微丝纤维滑动; 4)解除细胞后方的粘和点。5.试述微丝与微管组装的过程。 微管的组装过程
28、: 成核期(延迟期):和微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核心形成。 1)形成微管组织中心MTOC; 2)微管球蛋白:可聚合成环状复合体(-TuRC), 参与微管蛋白的核化,帮助 和微管蛋白聚合为微管纤维。 聚合期(延长期):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为微管延长。 稳定期(平衡期):微管蛋白浓度达到临界浓度,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速度相等。 微丝的组装过程为:成核期、延长期、平衡期。成核作用是在细胞膜下核心关键成分,微丝结合蛋 白Arp2/3复合物以70度角结合在原有的肌动蛋白纤维上,形成新的纤维,并构 成树枝状网络。6从单体分子结构特点及组装过程说明为何中间纤维的结构不具极性。 组成中间纤维的单体蛋
29、白是线性蛋白,其中间为杆状中心区域,有4段螺旋(被非螺旋区间隔,高度保守),与中间纤维聚合有关; 头部(N端)、尾部(C端),非螺旋区,高度可变。 组装为中间纤维时,中间纤维单体蛋白杆状螺旋区的疏水aa平行结合二聚体此时有极性,双股超螺旋结反向平行结合四聚体,两端相同两两以半分子长度交错相连,原纤维4根相互缠绕中间纤维,呈园柱状,此时的四聚体无极性。同理,当其继续聚合时,均无极性。因此中间纤维是没有极性的。1. 细胞(cell):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 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形态、生理功能及生活史的科学(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科学)。3. 细胞生物学(cell
30、 biology):从细胞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科学。4.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即利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医学科学服务。5. 细胞膜(Cell membrane):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 6. 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system ):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7.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8.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在透射电镜下,生物膜呈现
31、“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这种结构称为单位膜。9. 脂质体(liposome):脂质分子在水中形成的一种自我封闭而稳定的中空结构10. 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贯穿整个脂双层,亲水两端暴露于膜的内外表面,包括胞外、胞质和跨膜三个结构域11.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能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膜的脂双层,这种跨膜运输的形式称为简单扩散。12.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帮助扩散,是在载体蛋白介导下,不需要消耗能量,顺物
32、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13.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膜顺浓度梯度运送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 特点: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不消耗细胞代谢能。14.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物质从低浓度一侧逆浓度梯度进入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 特点:低浓度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消耗细胞代谢能,需载体 15. 协同运输:载体蛋白在转运一种溶质分子时,同时或随后转运另一种溶质分子16. 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小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17.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33、(receptor-mediated endoxytosis):是指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18. 胞吐作用(exocytosis):又称出胞作用,是一种与胞吞作用相反的过程,是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转运出细胞外的过程。19.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是相邻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20. 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存在于胞外空间的纤维网络结构。21.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通常是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排列成串珠状,称之为多聚核糖体。22. 紧密
34、连接(tight junction:人和脊椎动物体内唯一的封闭连接 23. 桥粒(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粘合带下方,是相邻细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纽扣状的结构。 24.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生物体大多数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连接通道,以实现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讯连接,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的连接方式。25. 微粒体(microsome):内质网离心后断裂而成的碎片形成的封闭小泡,分粗面微粒体和滑面微粒体。26. 分子伴侣(molecule chaperone):能特异地识别新生肽链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之结合,帮助多肽链进行转运、折叠和组装的结合蛋白,
35、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27. 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蛋白质合成中最先被翻译出来的一段氨基酸序列,通常由18-3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能指引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并引导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28. 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次级溶酶体作用到末期时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并保留在溶酶体内的溶酶体。29. 内体: 由一系列膜性管道和囊泡构成,呈酸性,是细胞向内运输胞吞物质的主要场所。30. 内体性溶酶体:是由高尔基复合体芽生的运输小泡与内体合并而成的。31. 吞噬性溶酶体 :细胞内的自身产物或细胞摄入的外来物质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即吞噬性溶酶体
36、。32.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细胞中含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微体颗粒,又称为微体(microbody)。33. 囊泡转运(vesicular transport):是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有定向与另一种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 34.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在线粒体内膜上规则排列着许多球形小体,称为基粒,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也称为ATP酶复合体。35. 转位接触点: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使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是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36. 基质(matrix):在线粒体内膜以内,充满基质
37、腔的胶状物质,含有脂类、蛋白质以及双链环状DNA、RNA、核糖体等特异结构。37. mtDNA的半自主性:线粒体DNA都编码自身的rRNA和tRNA,也能转录成mRNA,需要核基因编码的聚合酶和转录因子。38. 导肽(lead sequence):前体蛋白肽链的N端一段由20-80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具有识别和牵引作用。 39. 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在细胞特定的细胞器-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产生CO2,同时将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这一过程即是细胞呼吸。40. 糖酵解 (glycolysis)糖酵解是指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并伴有
38、ATP产生的连续酶促反应41.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ADP上,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42.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在线粒体基质中,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成柠檬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由于柠檬酸有3个羧基,这个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TAC循环)。43.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电子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体系逐级传递,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递氢和递电子酶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39、 transport chain);该体系以氧为电子接受体,与细胞摄氧有关,又称为呼吸链。44. 氧化磷酸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是两种还原性的电子载体,它们所携带的电子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逐级定向传递给O2,本身则被氧化,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F0F1ATP酶复合体用来催化ADP合成ATP,这就是氧化磷酸化作用。45. 核纤层(nuclear lamina) :附着于核膜内层的纤维网状结构, 在细胞核内与核骨架相连,在细胞核外与中间纤维连接。46. 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被转运的大分子上具有供核转运受体识别的短肽 (4-8氨
40、基酸).47.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间期细胞核被膜上的连接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通道,由多种核孔蛋白以特殊方式排列的蛋白复合物,是一种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48. 基因组(genome):一个真核细胞中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全部遗传信息 49.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200bp左右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和一分子组蛋白H1。50. 核仁组织区(nuclear organizer region, NOR):人类染色体中,有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包含的能编码rRNA基因(rDNA),能在细胞间期缔合核仁。 51. 核型(karyotype)
41、: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数目、大小和形态52. 带型(band):是染色体经特定染色后显示处深浅各异、宽窄不等的带纹。53.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细胞中结构紧密、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直径20-30nm,螺旋化程度高,转录不活跃,一般位于核边缘,有的与核仁结合。54. 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细胞中结构松散、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的染色质; 直径10nm,螺旋化程度低,能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 多见于核中央。在S期的早、中期复制55. 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向内凹陷的缢痕。
42、56. 着丝粒(centromere) :处于主缢痕中心部位,是主缢痕内部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结构。57. 动粒(kinetochore):位于主缢痕染色单体外侧表面,是纺锤丝微管的附着部位。58.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染色体上除主缢痕外向内缢缩的部位。59. 随体(satellite):与次缢痕相连的球形或棒状小体。人类染色体中,随体位于第13,14,15,21,22号染色体上。60. 端粒(telomere):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TTAGGG)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的长短与细胞衰老相关。端粒与肿瘤有关61. 核仁基质(nucleolar-matri
43、x):核仁中无定形的蛋白质液体物质。62. 核仁周围染色质:核仁周围的异染色质。63. 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associated chromatin):核仁周围染色质与核仁内载有rRNA基因的常染色质。64.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狭义的指细胞质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广义: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和细胞外基质65.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MAP):是一类能够特异地与微管结合,参与调节微管结构与功能的结合蛋白66.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微管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纤毛基体。67. 临界浓度(critical concentration,Cc):微管、微丝组装和去组装的转换浓度68. 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介导细胞内物质沿细胞骨架运输的蛋白。69. 踏车现象(Treadmilling ):在肌动蛋白单体达到特定浓度时微丝可以表现出(+)端聚合延长,(-)端解聚缩短,肌动蛋白掺入速度与其从微丝上解离速度相等的“踏车”现象。70. 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